中國足協一攬子新政出爐,無論是史上最嚴限薪令還是俱樂部名稱,都引發了熱議。尤其是後者,遭到了一些歷史悠久俱樂部的強烈反對,這其中,國安、建業、綠城、泰達和亞泰等有20多年歷史的俱樂部反應尤其激烈。據新浪體育記者袁野透露,北京國安甚至準備堅持向足協申報「北京國安」四個字為俱樂部名稱,不過能否通過,要看足協的審批。
這幾家俱樂部的心情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在苦心經營的20多年時間裡,他們的名字已經與當地足球融為一體不分彼此,成為足球信仰的一部分。如今一刀切式的改名,對他們這些年為中國足球所做的努力來說有點殘酷。不過這其中,同樣有20多年歷史的山東魯能卻顯得有點雲淡風輕,就連魯能球迷也都心平氣和。這是因為,他們的球隊名稱中本來就有泰山兩個字,就算是改名,也大不了重新叫回「山東泰山隊」。畢竟在比賽中,球迷喊的也是泰山隊加油而不是魯能加油。
事實上,在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拉開大幕的時候,以93賽季甲B第3名幸運搭檔甲A末班車的山東隊就把泰山作為了自己的名字,1994年,山東泰山隊在少帥殷鐵生的率領下一舉拿到聯賽第5的好成績。在被魯能接手之前,他們還先後用過濟南泰山(1995賽季)和濟南泰山將軍(1996和1997賽季)。當時的泰山隊論經濟實力幾乎是甲A最窮,在其他球隊都紛紛引進外援的情況下,他們依然幾乎只能依靠「全省班」出戰,儘管如此,泰山隊還是依靠特點鮮明的防守反擊戰術和完全的鬥志屹立甲A,始終沒有跌出過前6。那4年,他們很窮,但卻踢著無比純粹的足球,一個足協杯冠軍就可以讓球迷歡欣鼓舞,而泰山隊這個名字也是深入人心。
1997年12月,山東電力接手,開始了山東足球的魯能時代,但在俱樂部的名稱裡依然保留了泰山兩個字,但球迷們為了稱呼上的方便,逐漸把泰山兩個字省略,這才有了山東魯能這個在中國足壇縱橫20多年的名字。而魯能的接手,也正式開啟了山東足球的豪門時代,4個聯賽冠軍、4個足協杯冠軍、1個中超杯冠軍和1個超級盃冠軍,完成了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的中國足壇大滿貫,而且三度拿到賽季雙冠王。
與拿到的冠軍相比,魯能最令人肅然起敬的,是在青訓上20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在中國足球萬馬齊喑的那些年,魯能始終保持著青訓上的巨大投入,為中國足球保留了最後的火種。而在此後中超俱樂部逐漸都開始重視青訓之後,魯能的眼光已經放在了海外,在足球王國巴西建立了現代化的青訓基地。2019年在波蘭舉行的U20世界盃,魯能是唯一一家派出球探的中超球隊。而在本賽季的中超聯賽中,魯能青訓球員也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可能是中超唯一一家可以依靠青訓球員實現自給自足的俱樂部。
由於國家政策的原因,魯能開始轉讓股權,並將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徹底退出足球。所以無論中國足協是否要求改名,魯能這個名字都將會成為歷史。但是,她會永遠銘刻在山東球迷的心裡,那一抹橙色也會繼續閃耀在中超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