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義大利高速巡邏艦(PPA)2號艦下水之後特殊的雙艦艏設計很快就吸引到了大家的目光,那麼義大利海軍為何放著好好的飛剪艏不用偏僻要用這種特殊的雙艦艏?本文將帶大家認識一下不同種類的艦艏,看完您或許就明白了。
艦艏二字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船的最前部,因為這部分直接與艦船最前端的海水接觸所以艦艏造型也會影響到船的基本性能。經過長期摸索人類發展出了衝角艏、垂直穿浪艏、垂直傾斜艏、飛剪艏、破冰艏、球鼻艏、雙船艏等至少七種艦艏,艦船在設計時用對船艏可大幅提升艦船的適航能力。
人類為艦船加裝衝角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的古埃及,古埃及人曾在艦艏加裝青銅撞角用來撞擊對方,這一做法一直沿用到19世紀中期開始的鐵甲艦時代。公元1866年的「利薩海戰」中奧匈帝國海軍艦艇就利用衝撞戰術撞沉義大利海軍旗艦「義大利」號取得了海戰勝利,在此之後鐵甲艦就一窩蜂都裝上了撞角。公元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穹甲巡洋艦「致遠」號也曾想利用撞擊戰術撞沉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如果當時撞擊戰術成功的話也會對敵艦造成重大傷亡。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武器裝備的蓬勃發展讓主炮射程越來越遠,雙方近距離交戰甚至是撞擊的可能性越來越低。1905年日俄「對馬海戰」後英國開工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就率先取消了撞角而用了垂直穿浪艏,相較於衝角艏來講垂直穿浪艏建造簡單且可以提高艦艇航行時的穩定性,因此很快大家都不約而同將艦艇衝角艏換成了垂直穿浪艏。
垂直穿浪艏雖然可以提高艦艇在風浪中的穩定性,但也要面對海浪打上甲板的風險。因為從「無畏」號戰列艦開始艦艇最高航速普遍就高達21節。二戰時期像驅逐艦這樣主要用於防空護衛和反潛作戰的艦艇則依然採用的是垂直穿浪艏,例如美國的「弗萊徹」級驅逐艦。二戰之後垂直穿浪艏很少用在艦艇上,目前美國的DDG-1000驅逐艦用的是具備隱身能力的垂直穿浪艏。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僅靠提高幹舷高度是無法避免艦艇在海浪中高速航行時浪花衝上甲板的情況,於是飛剪艏便應運而生。
美國在1914年開工建造的「新墨西哥」級戰列艦首次使用了飛剪艏,採用飛剪艏的艦艇在風浪過大出現縱搖入水時獲得的浮力會增大,儘量保證艦艏不會被海浪埋沒,從而達到提高艦艇適航性的目的。從垂直穿浪艏發展到飛剪艏後艦艇遠洋航行時的穩定性就提高了一大截,也正是從這時開始飛剪艏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並大量出現在戰列艦上。飛剪艏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大西洋艦艏」,由此可見這種艦艏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中國最新的055型驅逐艦採用飛剪艏也象徵著中國海軍正在走向大洋,走向深藍。
二戰之後人們在飛剪艏的基礎上改進出了垂直傾斜艏,垂直傾斜艏跟飛剪艏功能類似,只不過用一條直線替代了原有曲線,不僅降低了建造難度還能節省一定成本。現如今絕大多數艦艇採用的都是這種垂直傾斜艏,例如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中國的052D驅逐艦用的就是垂直傾斜艏。
052D驅逐艦垂直傾斜艏
破冰船用的船艏是比較特殊的折線型船艏,也叫破冰艏。這種船艏的艏柱與水平線呈20-35度的夾角,使得破冰船船頭在工作時可以「爬」到冰面上,從而利用船受到的重力將冰層壓裂開來。
球鼻艏一般出現在大型船舶上面,可以降低船舶航行時的興波阻力,減少大型船舶長時間中速航行時消耗的燃料。為軍艦加裝球鼻艏主要原因就是利用球鼻艏的空間裝聲吶提高軍艦的反潛能力。
至於義大利最新建造的高速巡邏艦用的是特殊的雙船艏,上下兩個如鷹鉤一般鋒利的艦艏可以將航行時的阻力降低到最小程度,讓近6000噸體量的高速巡邏艦可以輕鬆飈至33節,對於要在地中海地區執行任務的義大利海軍來講這種高速巡邏艦是再適合不過的了。義大利為新建造的艦艇加裝新式的雙艦艏也可以說是一種創新,也證明了義大利不俗的造船能力,不過這種雙艦艏能否成為未來艦艇的設計主流還值得觀察。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