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紅軍家屬回憶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光腳單衣,糧食不夠嚼草根

2020-12-15 澎湃新聞

80年前,三支長徵的紅軍隊伍,在甘肅會寧會合,最終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滾滾洪流,成為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巨大標誌。

東西長,南北窄的甘肅,不僅有著古老的歷史文化,更有著豐富深厚的紅色文化。甘肅是紅軍長徵經過的重要省份,不僅是紅軍長徵的終點,而且也是四支長徵紅軍都經過的省份。

從1935年8月紅二十五軍進入甘肅開始,到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寧大會師,再到紅西路軍徵戰河西走廊,紅軍的足跡踏遍了隴原大地。

在經過甘肅的紅軍隊伍中,還有一支獨特的女紅軍,這就是紅四方面軍的婦女團。其中,有一位名叫何福祥的女紅軍戰士,不僅參加了萬裡長徵,而且渡河西徵,成為一名西路軍戰士,在河西走廊同敵人進行了一場場的血戰。何福祥是湖北紅安人,1927年參加革命,還參加了黃麻起義,在紅四方面軍中歷任護士、班長、排長、連長,最後任職是婦女獨立團營長職。 2001年,何福祥去世。

不久前,何福祥的家人來到報社,講述了何福祥的點點滴滴,今天,就讓我們聆聽一段長徵的故事。

講述人高嵐,長徵女紅軍何福祥之女。

何福祥

參加地下黨,為防備追捕,她用了化名

從名字上看,不少人都覺得我母親是男同志,可是當真正見了人之後,才發現是位女同志。許多人都覺得很奇怪,為啥會這樣呢?

其實這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11歲那年,母親成了童養媳,過著經常挨打受罵、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1926年10月8日,同村羅秀英來找她,問她想不想脫離童養媳婦的生活。她自然想,於是,兩人就約定在晚上見面。這天晚上,她到了羅秀英家,發現坐了一屋子的婦女,一個穿紅軍制服的人給她們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是替窮人打天下的。聽了這些道理後,母親就決定參加紅軍為窮人打天下。她成了一個秘密黨員,傳遞情報。那時,為了防備敵人追捕,也為了保護家人。幾乎每個地下黨員都有化名,有些黨員甚至有十幾個化名,不同的化名,用在不同的地方。為了進一步保護自己,即便是化名也是嚴格保密的,有些地下黨員潛伏在敵人內部時,甚至不許家裡人喊名字,以防敵人對上號。

為了迷惑敵人,她在一位老黨員的指點下,取了這個聽起來像男同志的名字。她還記得,那位老黨員一再囑咐她,既然取了像男同志的名字就要像男同志一樣去戰鬥。1928年2月,母親在湖北紅安董家灣參加了紅軍,被分在鄂豫皖根據地紅11師野戰醫院當護理員。

三過草地,只有五斤糧食

關於長徵的故事,母親講過很多,我們根據她的口述,整理出了一部分。或許是年代久遠的緣故,或許是慘烈戰鬥讓她不忍回憶的緣故,母親的長徵故事都非常零散。

1935年6月中旬,紅軍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對許多人來說,又是一段新長徵的開始。此時,母親在四方面軍總供給部任連長。家鄉和她一起出來參加紅軍的5位女同志,只剩下了她一個,但母親依舊沒有絲毫畏懼。

不久,翻越雪山了,紅軍戰士不少人都身著單衣,有些人甚至連草鞋都沒有。雖然是大部隊翻越雪山,但雪山上的路非常窄,基本上是只能容一人通行的小道。路窄,有些地方還有冰,紅軍通行的速度又很快。在這種路上,一不留神,就會掉到溝裡。母親就遇到了這樣的險情,她跟著前面的戰士,走得飛快,忽然腳下一滑,一腳踩空了,眼看著就要滾下山谷,就在這時候,邊上的「棉花包子」,一把拽住了她。母親這才同死神擦肩而過。「棉花包子」是她們連一個女班長的綽號。多年後,母親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還心有餘悸。

很快,母親就看到了令她驚呆的一幕,越到山頂,空氣越稀薄,大家走得就越吃力。就在這時,路邊上發現一圈圈圍坐在一起的紅軍戰士,在那裡一動不動,這究竟是咋回事?一個從國民黨那邊過來的醫院院長說,那些人已經犧牲了。原來,這些戰士看著到了山頂,心情就放鬆了,想坐下來休息一陣。誰知,山頂上氣溫非常低,人就被凍僵了,等到太陽出來的時候,已犧牲了。見此情景,母親看到連裡的戰士,有人準備坐下休息了,就趕緊大聲喊:「不能休息,否則就死在這裡了!」她動員戰士們不要休息,咬緊牙關,衝到山下再休息。於是戰士們在歡呼聲中,一鼓作氣,衝到了半山腰。如此高峻、神仙也懼怕翻越的大山,就被英勇的紅軍戰士徵服了。

翻過雪山,就是草地。紅四方面軍戰士過草地,走得更加悲壯,她們三過草地,前前後後,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過草地之前,每個紅軍戰士分到了5斤糧食,然而要靠著這5斤糧食,走出草地是遠遠不夠的。進入草地後,起初母親她們能跟著前面部隊留下的紅線前進,後來,時間長了,有些地方紅線就沒了。怎麼辦?這就要自己按照大方向摸索著前進。草地的許多地方是沼澤地,有一次,她們沒有發現紅線,就要自己摸索著通過沼澤。母親是連長,自然要帶頭探路。

母親在最前頭走,後面的戰士一個跟著一個,沼澤地看上去硬,似乎可以通過,實際上,人走過去,就慢慢地陷到裡面了。每當感覺要下陷的時候,母親後面的戰士,就趕緊把槍伸過來,母親抓著槍管,他們連拉帶拽,將母親拉了出來。草原上的自然環境惡劣,最大的敵人則是飢餓。她們隨身攜帶的5斤糧食,遠遠不夠,沒有糧食了就吃野草、草根,後來,連這些都沒有了,咋辦?就吃各種皮帶。有些戰士吃了有毒蘑菇後,就再也沒有醒來。

第三次過草地時,她們努力走出草地後,實在沒吃的了,忽然,她們發現了一隻被老鄉掩埋不久的死狗。於是,她們把這隻死狗收拾了一下,煮了一鍋,吃了,戰士們這才有了點力氣。

紅四方面軍在開始長徵時,女同志有8000人,到長徵結束時,只剩下了3000餘人。

何福祥獲得的金星榮譽章。

梨園口,目睹鄭義齋部長犧牲

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終於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了。會師不久,母親就被調到婦女獨立團任二營營長。很快,婦女團就隨著紅五軍、九軍、三十軍及總部組成紅西路軍,開始悲壯的西徵。在嚴寒的冬季,在人地生疏的環境中,在缺乏後勤補給的情況下,戰鬥非常悲壯慘烈。在母親的記憶中,沿途她們就是不斷的戰鬥。

撤離一條山時,她們營裡一個排長負傷了,晚上部隊撤離時,這位排長為了不拖累大家,主動提出掩護大家後撤,無奈只好把她留在一個地主的莊園中,第二天,敵人四面圍攻了上來,她一人頑強狙擊敵人,最後壯烈犧牲了。後來,婦女團隨同總部進駐永昌縣城,敵人在當地民團的配合下,瘋狂圍攻紅軍,母親帶領戰士連夜修築工事。就在她們修築工事的時候,一顆子彈飛過了,將母親的帽子打飛,人卻沒事。從參加革命開始,她不知多少次同死神擦肩而過。

後來,她們隨部隊進駐臨澤後,形勢日益緊張。婦女團也多次參加戰鬥,她們營被調到九軍,母親任紅九軍警衛營營長。去九軍任職之前,總供給部鄭義齋部長,挑了一把盒子槍,一把八音子手槍,臨別前對母親說了些鼓勵的話,對她表示極大的期望。可是,母親沒有想到,她會目睹鄭義齋部長的犧牲。部隊撤到梨園口後,紅九軍和紅三十軍分別扼守兩面的山頭,掩護大家進山。他們在山頭上拼命向敵人開火,就在這時,母親看見鄭義齋部長一瘸一拐地向山上跑來。而敵人的騎兵在他身後緊追不捨,母親大聲喊,部長快上山。誰知,部長中彈倒下了。此時,部長大喊,他不能落到敵人手裡,讓警衛員開槍,警衛員無奈開槍後,又自己將自己打死。

紅西路軍失敗後,母親死裡逃生,四處流浪,無論在哪裡,她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信念。即便同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日子裡,她仍舊在牆縫中積存零錢,作為黨費。2001年母親被授予一級金星勳章。同年母親去世,安葬在了她曾經戰鬥過的祁連山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長徵紅軍過草地爬雪山,走過的雪山有幾座,你知道?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故事漸漸被人們遺忘,現如今戰士犧牲無人看,戲子離婚天下知。我只想說如果沒有紅軍,根本就沒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長徵直到至今時隔80多年,你可曾知道紅軍爬過的5座雪山,現如今在哪裡?到底怎麼樣了?
  •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些草地現在不見了呢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那些草地現在不見了?工農紅軍1935年過的草地,就是川西北的松潘大草地,覆蓋範圍包括今天的松潘縣、紅原縣、若爾蓋縣,當年這是生命禁區、死亡陷阱。松潘草地是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1,天氣惡劣,因為沼澤溼氣大量蒸發,草地上經常籠罩著陰森迷濛的濃霧,看不清方向,部隊行軍不能掉隊,一旦掉隊,就不知道前進方向了。2,沼澤地,土壤已經液化,沒有堅實基礎,行軍部隊非常容易陷入泥地後,無法拔腳,越掙扎陷越深,無法施救。3,無人居住,沒有村落,後勤供應增加保障等於零。
  • 生動重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場景
    原標題:【視頻|記者再走長徵路】生動重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場景 生動重現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場景 其中,紅軍過草地、爬雪山的互動景觀尤為生動形象——呼嘯而過的風雪聲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重現了當年紅軍長徵時的艱辛和不易,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敬仰併合影留念。
  • 死亡行軍--紅軍過雪山草地全記錄
    新華網成都9月24日電(記者劉永華、吳傑、樊永強) 「長徵苦,最苦是雪山草地。」    採訪中,提到雪山草地,幾乎每一位經歷過長徵的老人,都用了一個「苦」字。     爬雪山、過草地,今天已成為人們體驗長徵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
  • 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的開路先鋒(圖)
    紅軍要經過的地方海拔3000米以上,雪山重重,峽谷縱列,是藏族聚居區,人煙稀少,物資匱乏,糧食奇缺。前進道路上要連續翻越3座5000米以上的大雪山。紅軍不僅要戰勝雪山阻擋和惡劣氣候的侵襲,更加嚴重的是缺糧斷炊的威脅。團政治委員朱照輝在戰鬥中負傷後,全團工作都壓在團長黃新廷肩上。他盡力做好全團的軍政工作,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了最充分的思想準備。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 【說不完的長徵】少年紅軍一樣爬雪山過草地
    【說不完的長徵】少年紅軍一樣爬雪山過草地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紅軍隊伍裡有不少小小年紀就參軍的戰士,很多小鬼參軍的時候,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當上紅軍後,他們終於有衣服穿了。紅軍給了肖林達一個短褲衩,他穿著跟長褲衩一樣。王述文拿到的褲子穿上一下能拎到頭頂,有些女同志好心,上面剪一剪子,下面剪一剪子再縫上。  紅軍隊伍裡的擔當  那時,紅軍的軍裝不夠,戰士們穿的大都是打土豪時分到的衣服,樣式顏色五花八門、行軍時很難看出這是一支部隊。
  • 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紅軍過雪山草地啟示
    新華社成都8月1日電題:心中有信仰 腳下有力量——紅軍過雪山草地啟示新華社記者丁玫、周相吉、高健鈞「走到夾金山,伸手能摸天。」「沒過草地路,難知長徵苦。」紅軍長徵勝利80多年後,這些諺語仍在流傳。「望杆」早已不在,只留下殘舊的石堆,讓後人讀懂80多年前紅軍翻越夾金山的艱辛。「九坳十三坡,鬼兒子把腳拖。」80多歲的夾金山村村民李連雲告訴記者,這句當地俗語是說,在沒公路時,人們從寶興縣翻越夾金山,必然過九道山坳、十三個大陡坡。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山崖,粉身碎骨。事實上,紅軍在四川翻越了多座大雪山。
  • 爬雪山過草地 越過艱險天地寬
    長徵苦,最苦在過雪山和草地。雪山茫茫、草地莽莽,紅軍在一次次跨越中,也用腳板底越過艱險,走出革命道路的天地寬。 「金碑」照松潘,山中飛揚「紅飄帶」 從成都出發,大巴一路顛簸向北行駛7個多小時,記者來到「紅色古城」松潘縣。一路高山險峻、層巒疊嶂,抵達松潘時平均海拔已達2800米。下車時,記者便感覺有些頭痛和憋悶,有了明顯的高原反應。
  • 紅軍後代談長徵:父親爬雪山險些掉進冰縫(圖)
    紅軍後代談長徵:父親爬雪山險些掉進冰縫(圖)   爬雪山  紅軍長徵途中翻越的主要雪山,是坐落在四川西部的夾金山。當時紅軍都穿著單軍裝、草鞋,只準備了一些床單、油布,還有辣椒麵,在山腳下穿過一片樹林時,我父親砍了一個帶彎把兒的樹枝當拐杖就上了山。  走了大約一個時辰,腳下開始有了雪。
  • 紅軍過草地的跋涉奇蹟
    雖然盡了最大努力,紅軍籌到的糧食還是不夠全軍之用。每個人最多帶有8至10斤,一般的帶有5至6斤,有的只有3、4斤。糧食不足,使紅軍在過草地時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代價。行至毛兒蓋毛兒蓋是一個只有幾百戶人家的鎮子,一夜之間進駐數萬紅軍,糧食問題無法解決。
  • 紅軍用什麼爬雪山過草地(高清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為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經過的無人煙的雪山草地地形圖。(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 提供)「苦不苦,想想長徵二萬五。」長徵一路,紅軍官兵遭遇的苦難不計其數,難以名狀。且不說敵人一層又一層的圍困、一輪又一輪的追堵帶來的一場場緊張而慘烈的戰鬥,讓紅軍官兵承受了怎樣嚴酷的生死考驗,單就是走路——用雙腳去翻越那一座座陡峭險峻的高山,去跨越那一道道激流洶湧的江河,其中之難、之險、之苦可想而知。至於在饑寒交迫中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嚼菜根,紅軍更是經歷了艱難困苦的考驗,留下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雪山,去過的人才知道老一輩受的苦!
    在1935年5月,紅軍奪取瀘定橋後,中共中央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線。當時的中央紅軍和紅四軍會師前後所翻越的大雪山多達19座。克服嚴重的高原反應,翻越夾金山等4座雪山,其中的夾金山就是起點。也就是「爬雪山,過草地」中的雪山。
  • 專家訪談:過雪山草地為何成為紅軍的死亡行軍?
    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走過的最艱難的路段。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黨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紅軍三大主力在兩年數次過雪山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至少在萬人以上。    「主要是由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嚴重的缺食少衣造成的。」
  • 「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在長徵中走過的草地,如今現狀讓人心疼
    最近幾年,紅色旅遊十分火爆,特別是著名的萬裡長徵更是讓很多人十分感興趣,人們想要了解革命的先驅者們在那段歷程中經歷了什麼樣的艱辛,感受勝利的來之不易,關於長徵,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爬雪山,過草地」了,那麼那片曾經波瀾壯闊的草地,現在是什麼樣子的呢?相信你也很好奇。
  • 紅軍翻雪山、過草地究竟有多難?你來感受下
    感知紅軍挑戰人類極限以行軍艱難著稱的紅軍翻雪山、過草地,究竟艱在哪裡、難在何處?記者近日走進紅軍長徵時走過的部分雪山草地,感知當年紅軍克服人類體能和生存極限的英雄壯舉。根據四川省省委黨史研究室整理的史料,中央紅軍先後翻越了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昌德山、打鼓山5座海拔4100米以上的雪山,加上紅四、紅二方面軍,紅軍長徵期間在四川翻越的4000米以上的雪山多達67座。
  • 紅軍爬雪山原來這麼艱難
    1935年6月中央紅軍突破重重包圍到達夾金山腳下,夾金山位於寶興縣的西北海拔4900多米,是紅軍北上的必經之地。山上終年白雪皚皚、空氣稀薄,沒有道路、沒有人煙、氣候變幻莫測。當地人稱它是鳥兒飛不過,凡人不可攀的神仙山
  • 揭秘紅軍過草地時到底犧牲了多少人?為什麼會死這麼多人
    紅軍在過草地時到底減員多少?至今沒有明確的答案。在幾乎所有的有關這段歷史的記載中,有關減員的情況都會用到「難以計數」這個詞。阿壩州黨史研究室的研究認為,紅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
  • 當年紅軍長徵,爬雪山過草地,他們走過的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於當時我國犯了左傾錯誤,導致中央蘇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於是中央紅軍被迫開始長徵。同樣這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難忘的事件,大家都知道紅軍長徵的時候曾經爬雪山過草地,那麼大家是否想過曾經紅軍走過的那片松潘草地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子呢?當時他們走過的那片草地就在如今的四川省境內,四川省的地形大家也都很清楚,這片草地就處在三千多米高的高原上。
  • 紅軍過草地的事跡催人落淚
    紅軍長徵行程25000裡,其中爬雪山行程2700裡,過草地行程600裡。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爬雪山、過草地期間,非戰鬥減員在萬人以上,無疑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悲壯的一次行軍。    阿多所在的班佑村屬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班佑鄉,被譽為「紅軍第一村」。 1935年8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一部開始過草地,走了七天七夜。 8月24日,在大家都身心極度疲憊時,突然見到一個小村寨,這是紅軍過草地時見到的第一個有人煙的地方,「紅軍第一村」由此得名。
  • 戰史今日8月21日:紅軍長徵過草地
    1935年8月,紅軍徵服了雪山以後,在毛兒蓋、波羅子一帶集結休整待命。前面就是縱橫數百裡、神秘莫測、人煙稀少的水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