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院校,為什麼要發展中文學科

2020-12-23 光明日報

大學圖書館 光明圖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國高等教育要培養當今和未來社會經濟所需要的人才,不僅需要建設「新工科」,也需要建設「新文科」,文科教育的振興關乎高等教育的振興,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需要新文科。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設宣言》發布,對新文科建設做出全面部署。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不斷豐富和強化外語學科內涵發展的同時,實現外語學科和中文學科之間的協同交叉融合?如何站在時代的思想制高點上,以一種因應時代難題和困境的「尖端論述」姿態汲取中外理論資源,彰顯新時代人文教育理念?如何促進中文學科在教學內容、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評價機制以及培養模式等多層次上的深度改革與創新?這些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討和探索。

●外語專業的專業性,需要有特定的專業課程學習。缺乏人文學科視野、基本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結構,孤立地進行「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訓練,很難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專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潛力。

●外語院校多學科發展已成為一個大趨勢,但是無論是「專業+外語」還是「外語+專業」都還處於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的學科融合式聯合培養還很少,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科還比較單一。

1.新文科建設應體現戰略性、創新性、融合性

文科教育是培養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是產生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文化,是形成國家民族文化自覺的主戰場、主陣地、主渠道,社會大變革呼喚新文科,國家軟實力需要新文科,造就時代新人需要新文科,文化繁榮需要新文科。

「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指出,從世界來看,世界的新變革呼喚新文科建設;從中國發展來看,新時代呼喚新文科;從教育改革發展來看,教育方針呼喚新文科建設;從方位來看,中國的高等教育應置於世界舞臺、全球格局、國際坐標,不僅要參與國際競爭,還要參與國際高等教育治理,參與國際高等教育標準的制定。由此看來,在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是我國「新文科」建設的基本出發點。新技術改變了文科的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方式;新需求要求文科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方面追求創新與卓越;新國情促使文科應具中國特色並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因此,新文科是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的自我革新,其建設應體現三個方面的特性:戰略性、創新性和融合性。

戰略性是指建設要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發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既要打造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也要在世界舞臺、國際坐標和全球格局中謀劃發展與改革,參與競爭與治理。

創新性是指建設不僅僅是對傳統文科的外部改革,更是一種文科內部的自我革新,要通過傳承傳統、融合創新,尋求我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新的突破,實現理論體系創新、學術研究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融合性是指現代社會的複合型需求使得學科發展越來越趨向於綜合交叉,傳統意義上人文社會學科與自然科學的界限正在被打破,研究對象也在發生顯著變化。因此,新文科建設要豐富形式載體,創新方法手段,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與其他專業集群融合。

2.外語學科再提升需高水平中文學科支撐

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設的全面推進,以及「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研究領域的擴展,為外語類高校中文學科「借力」優化升級,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和學理支撐。

2017年國務院學位辦公布了《學位授權審核申請基本條件(試行)》,將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的學科主幹研究領域確定為外國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翻譯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國別與區域研究。新確立的五大學科研究領域,擴大了外語學科原來的知識體系和學術研究的內涵,凸顯了外語學科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同時,也對外語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外語專業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專業,更不是所謂的工具性專業,而是嚴格意義上的人文學科專業,因而,在人才培養上,就應體現人文學科「修身、鑄魂」的價值引領作用,也就是說要致力於培養有「中國深度、全球廣度、人文高度」的跨文化交流引領者。「中國深度」是指要「知中國、愛中國」,應該有深厚的中國根基,對中國文化本身有深刻的理解、深入骨髓的信念,在此基礎上,再走向世界,了解其他文明的時候,才能深化對自身文明的理解,也會深化對世界文明的理解。「全球廣度」是指要有從中國看世界的胸懷,是以專業的眼光和深度探究世界。而「人文高度」,是指能夠融匯中外的文明,用平等的、包容的態度去看待、理解「多樣的世界」和「變化的中國」。在此意義上,外語專業的專業性,需要有特定的專業課程學習,即以語言、文學、文化為核心的人文課程體系。缺乏人文學科視野、基本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結構,孤立地進行「聽說讀寫譯」語言技能訓練,很難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專業素質,並在事業上有可持續發展潛力。

外語院校多學科發展已成為一個大趨勢,但是無論是「專業+外語」還是「外語+專業」都還處於本科階段,研究生階段的學科融合式的聯合培養還很少,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科還比較單一。需要構建新型的培養機制,打造高質量的課程,中文學科和外語學科組建導師組聯合培養,使高端外語人才具有堅實的人文根基,深厚的人文底蘊,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外語院校的「外語」和「中文」學科,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老一輩外語教育大師許國璋、王佐良、周珏良等先生,無一不是學貫中西、「知周萬物」的學人典範。新時代背景下,外語院校肩負的使命、外語學科再提升以及新型人才培養都需要高水平中文學科的支撐。

3.「拆牆」「入流」「爭先」,外語院校要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

立足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未來。外語院校要為培養「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中國聲音的傳播者」「中國理論的創新者」「中國未來的開創者」做出積極的貢獻。

目前,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基本處於「外語院校學科建設主體之外」和「中文學科之支流」。國內還沒有一所外語院校的中文學科設有一級學科博士點,這不但直接影響中文學科在外語院校的正常發展和成長,而且與外語教育應注重人文教育、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不相適應。

中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其強調知識性和價值性的學科屬性在高校育人育才的工程中肩負著重要任務,是構建和提升高校整體文化素質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平臺。恰如其時,外語院校的中文學科發展迎來了很好的機遇:一是「中國文化走出去」是文化強國戰略的需要,一是「新文科」服務國家改革發展戰略的需要。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適應中國國情、符合外語院校人才培養要求,推進中文學科建設不斷升級?

其一,要「拆牆」,徹底打破學科壁壘,實現中文學科與外語學科的交叉融合。中文學科為外語院校人文教育起著「引擎」作用,它為學校提供人文素養提升的課程與師資支持,不僅有利於中文學科體現出鮮明的學科特性,也可以在校內形成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互動提升的良好局面。新時代不僅呼喚會講中國故事的人才,更需要能夠講懂中國故事和講好中國故事的人才,外語院校實現中文學科與外語學科的真正融合,有利於專業優化、課程提質和模式創新,為培養此類人才創造條件。

其二,要「入流」,即要提升學術內涵,有充分反映中文學科理論創新的最新代表性成果,爭取進入中文學科的主流。這就要求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要提高教育教學的時代性、學術性和針對性,注重內涵,凝練學術方向,確立適應中文學科自身發展更好更長遠的目標,更加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文學科體系,培養中文學科優秀創新人才的重任;更加承擔起在新科技迅猛發展形勢下探索學科邊界拓展、專業結構更新、教學範式轉型、學習方式轉變的重任。

其三,要「爭先」,即在「新文科」建設中爭得一席之地,並大力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方面,創建新型學科,拓展學科發展空間。適應國家人才培養、文化建設和學科發展需要,在現有學科基礎上通過整合重組,探索跨專業中文學科「新文科」建設,創建新型研究生專業和複合型本科專業,為中文學科尋求新的增長點,拓展學科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根據外語院校的辦學特色,中文學科的國際化將日益凸顯並逐漸成為這個學科一個新的生長點,新的發展空間。對北外而言,可藉助廣泛國際交流和20餘所孔子學院建設優勢,拓展與海外高校的合作研究和研究生合作培養,促進中文學科在內涵、外延乃至從課程體系、授課內容到講授方式方法等發生結構性的變化。

乘此「新文科」建設、「雙一流」建設的新時代東風,外語院校中文學科建設要把握專業優化、課程提質、模式創新「三大重要抓手」,積極加快推進文科教育的創新發展。

(作者:楊丹,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連結

高水平母語教學是高水平西學研究的基礎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始建於1951年,經過70年的努力,北外中文學科已設有一級學科碩士點,開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6個學術型碩士點和漢語國際教育1個專業碩士點,同時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自設了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漢語國際教育、語言政策與規劃學3個博士點。北外中文學科的建設與綜合性大學的文學院或中文系不同:首先,高水平母語教學是高水平西學研究的基礎,也是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前提,中文學科不能甘居外語類高校的「配角」,而應勇擔時代重任,成為學科發展及學術團隊建設的核心成員。其次,外語院校中文學科要結合國家戰略和外語教育創新自己的學科建設,要與國內綜合大學或師範類院校的中文學科形成「錯位發展」的態勢。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家比以往更需要推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和發展。外語院校中文學科以豐富的外語教學科研資源為依託,以開放包容的國際化視野為特色,一直都處在「會講中國故事、講懂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和實踐的前列。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化學院,可追溯到1965年廣州外國語學院的中文教學組。2005年3月,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成立。學院現設有漢語言文學系、中國文化系和對外漢語系,開辦漢語言文學(創意寫作)、漢語言(高級涉外文秘)、漢語言(涉外文化管理)和漢語國際教育4個本科專業方向。擁有比較文化研究博士點和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文藝學、中國古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文化傳播與媒介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院設有漢語國際教育中心,專門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培養工作。學院著力打造華南地區國際化中文人才培養高地,培養「雙高」(思想素質高、專業水平高)、「兩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強、實踐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直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有社會責任感的國際化創新型中文人才。

相關焦點

  • 要促進傳統翻譯學科向「新翻譯」學科轉變
    研討會圍繞疫情話語的翻譯以及後疫情時代翻譯事業與教學發展態勢展開,同時結合疫情以來的國內外形勢,探討如何提升中西部地區翻譯研究與教學的總體水平、如何促進院校與語言服務產業之間在翻譯人才培養中的協同創新,以助力新時代國家發展戰略。
  • 優勢學科拼得過985/211高校的30所雙非院校盤點
    其實很多雙非院校的優勢學科已經超過985強校,而且有些雙非院校的綜合排名也高於一些211院校。因此考研的同學可以選擇這些雙非院校的優勢學科。   985、211院校幾乎被高分考生承包,而大多數中等分考生的目標則是普通本科中的特色專業或優勢專業。這其中,部分專業在全國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中被評為A+學科,媲美清華北大!
  • 促進外語教育評價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報曲阜11月21日電 (記者張清俐)過程性評價數位化有助於追溯學習軌跡,進而探索語言學習的發展路徑,為今後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近日,「外語教育評價改革及過程評價資料庫建設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
  • 為什麼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民眾大多不會說外語?
    本文為歷史領域文章,描述的是為什麼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民眾大多不會說外語的歷史往事。本文所稱的「為什麼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民眾大多不會說外語?」,其中的「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既指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如法國、日本等,也指近些年來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如俄羅斯、越南等。
  •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幫扶助發展,文化潤邊疆
    在「潤」字上下功夫,培訓優秀雙語教師  文化潤疆,關鍵要在「潤」字上下功夫,教師培訓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上海師範大學是國家開展支援新疆雙語教師培訓的4個基地之一,是上海地區唯一的培訓點。學校自2003年開始,連年承擔這項培訓任務,累計為新疆地區培訓優秀雙語師資近1500名。
  • 頂尖的「外語九大名校」,語言類高校的「執牛耳者」,你在哪所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在國際上地位的提高,對外交流也是越來越多,與之相對應的語言類專業自然也是非常吃香的。我國英語的四六級考試剛過去不久,考試的人數也是眾多的,雖然英語只是其中的一種外語,但是由此可見語言類專業的受歡迎程度。
  • 外國語學院進入最好學科排名前30%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8日電(崔孝彬)近日,中國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發布「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在全國625所外語院校中,我院外國語言文學學科排名由2017年400餘位,進至2019年181名,2020年躍升至61名(前30%),取得歷史性突破。
  • 人大代表庹必光:建議加大對西部醫學院校特色學科支持力度
    央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記者王曉蕾)「受制於院校發展水平和地區環境的影響,西部高等醫學院校科研平臺和科研環境與東部相比還較為薄弱、人才成長環境還有所差距,高校發展和團隊建設面臨很多困境。」全國人大代表、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疾病院院長庹必光表示,雖然近些年我國在醫學院校的建設上有長足的進步和改善,但是在教育資源、教學質量等方面,東中西部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均衡,應進一步擴大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受益面,加大對西部醫學院校特色學科支持力度。
  • 23所高校成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外語聯盟...
    19時30分訊(馮一鳴呂穎莉)國際化大背景趨勢下要培養什麼樣的外語人才?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川渝地區聯盟單位以及來自海南、雲南、貴州、四川和重慶等地的特邀院校代表。   首屆理事會成員確立!
  • 藝考生注意:32所高校發布校考招生簡章,這幾所院校即將停止報名
    各院校從12月份開始陸續公布校考招生簡章。目前有很多院校已經截止報名或正在進行校考報名。一般來說,院校報名時間早也意味著考試的時間早。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報名時間為2020年12月2日--15日,因此其初試時間定在了2021年1月2日,而同期很多院校往往還沒有發布招生簡章。由於藝考可以同時報考多所院校,因此我們可以提前報考這些早報名、早考試的院校。
  • 想去銀行工作該報考哪些院校?一起看看最受銀行青睞的財經類院校
    下面盤點一下最受銀行的財經類院校,除了「兩財一貿」榜上有名,還有一所並不是985、211,但仍舊受銀行青睞。1.上海財經大學一所以經濟管理學科為主,經、管、法、文、理、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研究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在經濟學、會計學領域位列前茅,在長三角的影響力甚至能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相提並論。
  • 第二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在京召開
    12月23日,第二屆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大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恰逢中國高校外語慕課聯盟(CMFS)成立一周年,在中國高等外語教育信息化發展進入深化應用、融合創新的新形勢下,來自全國146所高校的200餘位院校領導及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共展聯盟成果、共商聯盟未來,共話新形勢下外語類在線開放課程創新發展新方略。
  • 江蘇「大學圈」裡低調的院校,未入985工程,有兩個世界一流學科
    教育如今已經成為很多國家都非常關注的事情了,我國也不例外,教育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優質的教育培養出高端人才,這些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促進發展。我國對於教育的發展很重視,國內眾多城市都在大力建設學校,其中高等院校的發展最受關注!
  • 這5所財經類211大學+強勢學科,知名度高,好就業,你值得報考!
    近幾年,財經類成為熱門報考院校,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很多人認為學習財經類專業,未來畢業之後,工作環境好,工資待遇高,因此,財經類院校就成為了「香餑餑」。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這幾所財經類211好大學+強勢學科,都是教育部直屬、知名度高,學生就業率高。
  • 看完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終於明白,外語這門技能不好學
    學生時代,除了要學好母語外,還要學習英語,現在就連不少幼兒園就有要求要掌握英語口語了。而很多人回想起學習英語的那段時間,真的是痛苦的回憶,明明會拼寫了單詞,但是就是表達不出一句話,聽不懂英語磁帶裡面講的是什麼內容。
  • 29人被保研到山大、北外等,看看青島大學外語學院的保研之路!
    青島大學外語學院2020年保研工作順利結束成績斐然成功推免29人錄取的院校有推免院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推免專業:西班牙語口譯畢業高中:山東省實驗中學:青島大學(碩師計劃)推免專業:學科教學(英語)畢業高中: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李越
  • 燕山大學的什麼學科最厲害?為什麼?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位於河北省秦皇島的燕山大學,知名度相對很多985高校和211高校要低很多。但是,知名度低,並不代表學科能力弱,真正懂的老師都知道,這所學校的整體實力還是很強的,尤其是他的優勢學科的實力,甚至超過部分985大學!燕山大學的優勢學科是什麼呢?
  • 上海市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都是誰,什麼學科,你知道嗎
    上海所有大學共計64所,其中本科學校39所,專科學校25所其中4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今天我們要說的這10所高校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一、華東理工大學15個雙一流」建設學科:中醫學、中藥學六、上海外國語大學簡稱「上外」,是新中國成立後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是新中國外語教育的發祥地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進入國家「「211
  • 廣東省高校2,六所小211院校,你知道是哪些嗎
    下述這些院校屬於廣東省一本院校中的第二階梯,他們都是極具特色的院校,而且都是「廣東省211工程院校」,在廣東省內認可度不亞於外省中國家批准設立的985,211。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2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是廣東省屬重點大學。
  • 錄取線高於一本院校的二本院校,與一本院校相比有什麼區別
    大家都知道,在一本線上錄取的院校就是一本院校,在二本線上錄取的院校就是二本院校。其實,細心的家長會發現,部分二本院校錄取線已經遠超過了一本線,甚至會高於個別雙非普通一本院校。那麼,這些二本院校與普通一本院校相比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