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在經歷千餘年的風雲歲月之後,依然向世人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絕代風華。
莫高窟九層塔,塔內藏有莫高窟最大的一尊佛像,這尊佛像高達三十幾米,當日參觀時,沒能一睹佛像的尊容,只能從照片上看其介紹了。
從敦煌市區驅車向東南行駛約25公裡,便可看到茫茫的戈壁和起伏的沙漠中一片茂盛的綠洲。在高大的樹林和陡峭的懸崖之間,有一條已乾涸了的寬闊河床。這條流淌了千年、歷經世事滄桑的河流,唐代稱為「宕泉」,後來叫「大泉河」。在大泉河的西岸,陡峭的鳴沙山東麓斷崖與三危山相望相守,它高約30米,南北長1600餘米,崖壁上像蜂窩般密密麻麻地排列五層大小不一、高低錯落有致的洞窟,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佛教藝術和歷史文化瑰寶莫高窟。
莫高窟雖地處戈壁,但園區管理非常完善,綠樹成蔭,夏日的地表溫度很高,但在樹蔭下並不感覺灼熱。莫高窟介紹。
旅遊旺季的莫高窟,中外遊人如織,人們對這廣袤大漠中的精美石窟讚嘆不已,深深感受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旅遊旺季的莫高窟,中外遊人如織,人們對這廣袤大漠中的精美石窟讚嘆不已,深深感受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莫高窟是一座集石窟建築、雕塑、壁畫和遺書為一體的大型石窟寺。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和包羅萬象的古代遺書,創造了世界現存最偉大的佛教藝術博物館。
國務院頒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莫高窟俗稱千佛洞,是一座距今2000餘年、內容豐富、規模宏偉的石窟群,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歷史最長久、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藝術寶庫。
這些石窟最早建於公元366年,最晚建於公元14世紀,總計735個。其中有壁畫和雕塑的石窟492個,保存了各種壁畫4.5萬平方米、彩塑2415尊和5萬多件古代文物,美國《時代周刊》感嘆它「是世界佛教題材的藝術聚集地」。
莫高窟外景。它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現存歷代營建的735個洞窟分布於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布1~4層不等。分為南、北兩區,其中南區是禮佛活動的場所,現存有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回鶻、西夏、元各個朝代壁畫和彩塑的洞窟492個,彩塑2400多身,壁畫4.5萬多平方米,唐宋時代木構窟簷五座,還有民國初重修的作為莫高窟標誌的九層樓。
遊歷過很多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感覺莫高窟的管理、導遊都是一流的,現場不僅有解說員的詳盡解說、語音導覽,還在重點石窟掛有介紹該石窟及其藏品的二維碼,讓你拍下後「將石窟帶回家」,細品其中的奧秘。
前來朝拜的歪果仁,似乎不比國內的遊人少。
園區內的綠化也十分美觀,猶如江南園林。
第130石窟的介紹。
石窟內的通道,通往各個洞穴。
石窟內面積不是太大,牆壁兩邊都用玻璃隔斷,以保護精美的壁畫。
牆壁兩邊都用玻璃隔斷,以保護精美的壁畫。
古代壁畫的保護技術介紹。
考古、畫師正在對壁畫進行修復。
石窟內不能拍照,這是石窟外廊上的壁畫,飛天藝術皆源於這些精美之作。雖歷經歲月滄桑,但畫的細節仍清晰可辯。
敦煌藏經洞陳列館。藏有大量珍貴的佛學經文。
敦煌紀事詩。
藏經洞文物的流失介紹。
敦煌藏經洞陳列館內的壁畫。
陳列館內的介紹。
國外探險、考察隊在敦煌的活動介紹。
國外探險、考察隊在敦煌的活動介紹。
藏經洞出土的佛教繪畫介紹。
藏經洞封閉之秘。
壁畫介紹。
莫高窟文物的保護介紹。
釋迦牟尼佛的巨大的涅槃像,長達14.7米。
莫高窟的重點石窟130號窟的價值介紹。
藏經洞陳列館外景。
藏經洞陳列展示。
世界各地收藏藏經洞文物概覽。
藏經洞文物介紹。
藏經洞的發現者介紹。
莫高窟建築一角。
莫高窟建築一角。
莫高窟建築一角。
外廊上的壁畫。
外廊上的壁畫。
外廊上的壁畫。
莫高窟北區的243個洞窟(另有5個洞窟已編入北區492個號中),是僧侶修行、居住、瘞埋的場所,內有修行和生活設施土炕、灶坑、煙道、壁龕、燈臺等,但多無彩塑和壁畫。 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獻的豐富內涵和珍貴价值,不僅受到中國學者的極大重視,而且吸引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眾多學者競相致力於對它的研究,遂在本世紀形成了一門國際顯學——敦煌學,在20世紀國際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