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散養的土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土雞,活動覓食每天都在林地裡,吃蟲子、野草等天然食物。這種雞其實營養不均衡,且補充的蛋白較少,下的蛋個頭就比較小,可是,土雞吃綠葉菜較多,所以,蛋黃中的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含量高,因此蛋黃大,顏色深一些。
事實上,現在除了自家飼養的土雞下的蛋外,現在市場上比較容易見到的土雞蛋,其實都是半洋半土養出來的。一些養雞場將產蛋雞放養,讓它們在樹林、農田裡自由活動,和土雞一樣吃一些天然食物,但同時再餵一定量的飼料,以保證蛋雞的營養均衡。這種雞蛋和土雞蛋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價格比純粹的土雞蛋便宜,比「洋雞蛋」要貴許多。
我們常說的「洋雞蛋」,其實籠養雞下的蛋,就是商品蛋雞,它們是純粹吃飼料的。科學配方的全價飼料包含了多種營養物質,按照這個邏輯來說,洋雞蛋比土雞蛋營養更高些,可是價格卻是最便宜的。
那麼,問題來了,按照這樣的標準,將商品蛋雞(洋雞)也散養起來,它們下的蛋就是土雞蛋嗎?比如說用商品蛋雞「羅曼」用來散養,餵玉米穀子、雜草,這些雞下的蛋的口味也很好嗎?質量跟土雞蛋一樣嗎?
有人說,無論你怎麼包裝,洋蛋下的蛋還是洋蛋,不可能當土雞蛋賣,養雞不是養了留著自家人吃的,要賣的,市場是不管你是怎麼養的。
人買東西最先關注的是外表,粉蛋無論是個頭和顏色其實都和土雞蛋差距太大,市場是不會認可的。如果你覺得洋雞產蛋率高,土雞產蛋率低,就選擇品種改良後的土雞,產蛋率也能達到80%以上,蛋殼顏色大小接近純土雞蛋。農大三號也行,只是適應性差,不太適宜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