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增63%,368億元半導體設備銷往中國!我國趕上美國還需多久?

2020-12-19 金十數據

12月15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今年全球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約達689 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且這一增長趨勢將延續至明後年:預計2021年將達719億美元,2022年更是飆升至76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80億元)的新高點。

報導指出,今年中國和韓國則是對半導體設備購買量最多的國家。據SEMI披露的數據,在今年第三季度中,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達到193.8億美元;其中,銷往中國的設備銷售額達到5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8億元),同比大增63%。

在此背景下,我國半導體設備廠商也在迅速提升技術實力,加快增產投資。有數據顯示,2017-2020 年,全球有62座新投產的晶圓廠,其中來自中國的就有26座,佔比超過40%。

要知道,作為晶片製造的基石,半導體設備直接決定了晶片工藝的先進性,是半導體行業的基礎和核心。受海外供應鏈的變動,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的趨勢也愈發明顯。

那麼,隨著半導體國產化的推進,我國在這一領域趕上美國還需要多久?北京大學教授、半導體業資深人士周治平曾在2019年指出,中國至少需要「5到10年時間」才能在半導體領域趕上美國、韓國等國。

周治平認為,中國具備「迎頭趕上」美國的能力,但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涵蓋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生態系統和供應鏈。尤其是在其他國家實施技術封鎖之下,我國必須要大力推進設備國產化,避免被外界卡脖子。

當下,為了在半導體環節發力,我國已計劃到2025年的5年之內,舉全國之力,在教育、科研、開發、融資等方面,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文|林妙瓊 題|曾藝 圖|盧文祥&饒建寧 審|陸爍宜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設備需求旺 京鼎崑山廠添購設備擴充產能
    半導體設備廠京鼎(3413)昨(29)日召開股東常會,通過今年每普通股配發6.5元股利。京鼎董事長劉應光表示,兩岸半導體業積極擴產,對半導體設備及備品需求暢旺,今年營運仍有成長空間,對景氣抱持樂觀看法。再者,對於鴻海集團將加強半導體布局一事,劉應光認為,在樺漢入股帆宣後,未來與京鼎之間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 美國擬限制半導體設備、軟體對華出口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正在考慮對半導體製造設備及相關軟體工具,雷射器,傳感器和其他技術的出口實行新的限制,以阻止中國等美國的對手使用。報導指出,川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對中國公司特別是華為的技術出口。其表示,新興技術或許會被用於「中國、俄羅斯或委內瑞拉」等對手的軍隊。
  • 半導體設備是電子產品核心元件,佔市場的 83%
    即使 19 年行業資本開支有所下降,根據 SEMI預測,設備銷售額也將達 530 億美元,半導體設備行業是不折不扣的大行業,大行業誕生大公司,應用材料、拉姆研究、阿斯麥(ASML)、東晶電子等設備巨頭年收入均超百億美元,而目前我國的半導體設備公司收入規模還非常小。
  • 半導體這麼火,今天就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半導體清洗設備
    從市場銷售額來看,半導體設備作為產業鏈上遊環節,整體的景氣周期與半導體終端市場的周期基本同步,但周期性更強。半導體設備中超過八成是晶圓處理設備,整體市場處於巨頭壟斷模式。隨著集成電路越來越先進,清洗步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約佔整體步驟的33%。從清洗方案來說,單晶圓清洗取代批量清洗是先進位程的主流,反映在設備上就是單晶圓清洗機對槽式全自動清洗機的取代,2016年前者市場份額約為後者的四倍。
  • 美國開始脫鉤,從第二大貿易夥伴降為第三,限制多種設備出口我國
    眾所周知,中美貿易往來頻繁,美國僅次於歐盟,保持著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的位置,但2019年情況轉變,出於某些原因,中美貿易額大幅下降。數據顯示,去年中美商品貿易總額下降3.73萬億元,降幅10.7%,其中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額減少了17%。至於美國不珍惜的市場,總有國家和經濟體來補上。
  • 半導體行業投資前瞻:為什么半導體是一波大行情
    半導體製造是大 投入、長期積累的產業,成立 20 年的中芯國際、成立 15 年的華虹半導體 已經在先進工藝和特色工藝領域有巨額資本投入和大量經驗積累,中國大 陸的半導體製造崛起肯定得指望這兩家公司。所以,從以上角度看,越是我們的「短板」,越有投資價值。
  • 中國又一半導體企業!它是國內規模最大晶片製造商,年入220億
    2020年5月最新消息顯示:國內規模最大且最先進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其在美國退市後,謀求在中國內地上市,預計集大約234億元人民幣資金,目前已經籤署上市相關協議。當年,臺商張汝京看好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前景,在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縱觀公司的發展歷程,前十年的表現乏善可陳。甚至還跟臺積電產生了專利侵權糾紛,累計賠償上數億美元。這也是導致公司在2009年出現巨額虧損的重要因素,據悉,當年其虧損金額將近10億美元。
  • 中國半導體上市公司2018年的表現盤點:材料和設備篇
    本文轉自半導體行業觀察 2018年可能是過去十年中國半導體產業最壞的一年,中美貿易戰這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讓中國半導體廠商對外併購,以及產業鏈布局都受到了遏制。尤其是到了2018年下半年,雖然有大基金二期的支撐,但是資本寒冬還是不可阻擋地到來了。
  • 新萊應材:受益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已進入國際半導體核心供應鏈
    原文來自《川財證券:受益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已進入國際半導體核心供應鏈》核心觀點公司已進入國際電子半導體設備廠商核心供應鏈,2017年以來,已有的長期供貨業績推動公司電子半導體業務大客戶拓展不斷突破公司已連續多年成為美國第一大應用材料公司的合格供應商,並一直通過其間接對電子半導體設備廠商實現供貨,有連續的電子半導體核心供應鏈的供貨業績。
  • ...年中國半導體材料行業發展現狀 政策+資本雙重驅動 國產替代...
    目前大基金一期募集資金已投資完畢,總規模1387億元,公開投資公司23家,未公開投資公司29家,累計有效投資項目達70個左右,重點投資集成電路晶片製造業,兼顧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其中半導體材料投資額為佔總投資額的比重僅為1%左右,獲大基金一期投資的半導體材料企業情況如下: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僅考慮目前已披露的產線計劃)晶圓製造環節一:光刻環節的光刻機、電子束曝光、塗膠顯影、去膠設備的空間增量為 1276 億/63 億 /314 億/49 億元;刻蝕設備中介質刻蝕、矽刻蝕、金屬刻蝕、化合物半導體刻蝕、電子束刻蝕對應增量為 535 億/513 億/45 億/11 億/11 億;鍍膜設備中的 PVD、ALD、CVD/LPCVD、PECVD、VPE 對應的空間為
  • 美國又向中國晶片動手?最新回應來了!華為傳來大消息
    傳美國將對華半導體代工廠啟動「無限追溯」機制據《科創板日報》報導,記者12日晚間從供應鏈獲悉,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LAM(泛林半導體)和AMAT(應材公司)等公司發出信函,要求中國國內從事軍民融合或為軍品供應集成電路的企業(如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等),不得用美國清單廠商半導體設備代工生產軍用集成電路,同時「無限追溯」機制生效。
  • 全球半導體設備格局及趨勢最全解讀!
    全球半導體設備生產企業主要集中於歐美、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等,以美國應用材料、荷蘭阿斯麥、美國泛林集團、日本東京電子、美國科天等為代表的國際知名企業起步較早, 經過多年發展,憑藉資金、技術、客戶資源、品牌等方面的優勢,佔據了全球集成電路裝備市場的主要份額。
  • 中國半導體產業現狀-虎嗅網
    國泰君安電子團隊認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向中國大陸轉移,大陸成為新興半導體基地,中長期來看產業轉移是主旋律。從地區分布來看,美國市佔率為68%,中國臺灣地區為16%,中國大陸為13%,位居全球前三位。與2010年相比,2018年美國和中國臺灣的市佔率分別下滑1%,而中國大陸的市佔率則大幅攀升8個百分點,是增長最快的地區。在晶片設計領域,國泰君安電子團隊推薦指紋識別晶片領域的細分龍頭匯頂科技。
  • 中國半導體行業龍頭企業北方華創未來發展分析
    光刻機之外,前端核心設備領域,國內競爭力最強的公司,主要是兩家:北方華創和中微半導體。 先說中微半導體,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叫尹志堯,曾經擔任美國應用材料公司(AMAT)副總裁。 就行業規模而言,應用材料是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的龍頭老大,市值600億美金,除了光刻機以外的所有設備幾乎都是第一。 尹志堯在應用材料做到了負責研發部門的副總裁,2004年,60歲的尹志堯決定回國創業,還順道帶回來了一支30多人的研發團隊。
  • 總投資10億元,富樂德年產180萬枚半導體晶圓再生項目已進入設備...
    集微網消息,據銅陵新聞網報導,從8月份起,位於安徽銅陵的富樂德年產180萬枚半導體晶圓再生項目就進入了生產設備安裝階段,預計在9月至10月份開始設備安裝調試。2019年10月18日,安徽富樂德長江半導體晶圓再生項目建設工程奠基儀式在銅陵舉行,當年12月10日正式施工。
  • 【芯觀點】"民族之光"SilTerra面臨被拋售,折射馬來西亞半導體之殤...
    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進口角度看,中國是馬來西亞的終端,而從出口角度,馬來西亞則是中國的一個中轉站,這是以半導體後端封裝加工型國家的典型特點。結論按照美國半導體協會SIA2019年發布的的數據,東南亞各國的封裝測試(OSAT)全球市佔率超過四分之一,但在馬來西亞就可以佔到全球的一成以上。
  • 剖析全球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隱形冠軍:日本Ferrotec
    此外,全球範圍的矽片生產設備廠商主要來自日本,比如Ferrotec、Tokyo Seimitsu(ACCRETECH)、Daitron、Disco、NACHI-FUJIKOSHI、FUJIMI、Tokyo Electron 等,其餘的設備供應商主要來自於美國、瑞士、德國等。
  • 越過7到10億的山丘 國產半導體設備將突破盈利拐點?
    ▼半導體設備公司的三個成長階段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目前,我國半導體設備商的IC設備業務營收體量較小,並且該業務盈利能力表現相對較弱,目前正處於初創期階段。政府補助是國內半導體設備廠商發展的重要營養補劑,有助於本土公司打破國外的先進技術壁壘。我國政府對高科技產業進行了大力度的補助,為初創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以中微公司為例,政府補助對公司的盈利成果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並且公司政府補助多用在IC設備研發項目中。
  • 美國肆無忌憚欺負中興:中國半導體何時才能長大?
    不過這一行為最終被美國抓到了把柄,於是就有了禁令激活事件的源頭——美國商務部在2016年3月,以中興「違反美國出口限制法規」為由,對中興採取為期7年的限制出口措施。如此舉動一出,牽動到利益痛處的各方很快進行了多輪博弈談判,最終商定中興需繳納11.92億美元的罰款,其中3億暫緩上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