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不通的人,一般會有四種感覺,試試三個方面疏通經絡。
俗話說「經絡不通、百病叢生」,我們身體的健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氣血的充足,一是氣血的流通。而經絡不通必定會影響氣血不暢。所以,保持經絡暢通,是養生健體的一個重點。
那麼,經絡不通有哪些自我感覺呢?
一般來說,經絡不通、或者經絡即將淤塞的時候,身體會有四個方面的感覺,最好能早點引起重視,及時疏通經絡氣血:
1、早晨疲倦:經過一晚的睡眠,正常情況下,應該是精神奕奕、意氣風發的狀態。如果剛起床就覺得自己氣力不濟,疲倦乏力,一般來說,很有可能有點經絡不通了。
經絡不通,機體的氣血就會運行不暢,陽氣升散不及,供給機體的動力就不足,因此才會有剛睡醒又疲倦的感覺。
2、耳鳴眼花:我們常說「聰明」,何謂聰明?耳朵能聽聲音叫「聰」,眼睛能看事物叫「明」。聰明的人,都是眼睛耳朵獲得氣血充養的結果。
耳鳴眼花,也就是耳朵聽聲音不清、眼睛看事物不明,自然就是它們獲得的氣血不夠,排除虛證之外,大多都是經絡不通的緣故。
3、腰背酸脹:腰背是督脈、足太陽經、帶脈的循行部位,也是我們身體的主要支撐。也只有這些經絡的通暢,我們身體的活動、運轉才能靈活有力。
如果沒有勞累的情況下,也感到腰酸背脹,一般都是有點經絡不通的原因。當然,這個不通,或許是邪氣阻滯,或許是氣血瘀滯,總之就是經絡運行不暢,需要疏通經絡,主要從督脈、帶脈、足太陽經著手。
4、手腳發涼:正常情況下,因為經絡暢通無阻,四肢末梢能得到足夠的氣血溫養,我們的手腳四肢應該是溫暖的,動作靈活的、感覺靈敏的。
如果這些方面有所變差,比如手腳發涼、動作遲鈍,尤其是精細動作完成得不好,一般都提示經絡有點不同,氣血運行不暢了。
以上是經絡不通的四個自我感覺,俗話說「經絡暢通、百病不生」,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疏通經絡呢?
我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做好:
1、做好避寒就暖:
中醫認為,「寒性收引」,氣血遇寒則生凝滯,遇到溫暖則加速運行。比如夏天氣溫高的時候,我們的體溫相對要高一些,呼吸、心跳都會加快。只要這種「加速」在正常範圍內,都是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從而疏通經絡的。這也是為什麼寒性體質的人,動作會相對緩慢、反應相對要遲鈍一些的緣故。
因此,做好避寒就暖,實際上就是保護好機體的陽氣,讓陽氣更充分,從而推動氣血的運行,起到「疏浚」經絡的效果。這一點,和我們疏通河道淤塞是同理的。但是需要注意,並不是說這個就暖是「越暖越好」,只是說相對做好防寒而已。
2、做好科學睡眠:
很多人以為,睡眠不足不就是傷肝嗎,和經絡也有關係啊。當然,就說熬夜傷肝這個問題吧,中醫說「人臥則血歸於肝」,我們清醒的時候,大部分的營血都是在肝以外的臟腑肌腠運行,以保證身體的運動與思維。只有睡覺時,才有更多的營血回歸到肝,這時候,也起到一個疏通肝經的作用。
其次,熬夜、晚上不睡覺,大部分情況都是坐著不動的,缺少運動的機體,氣血運行會相對遲滯一些,這些都是引起經絡不通的一個原因。當然,保證睡眠、避免熬夜,主要是針對「預防」經絡不通來說。
3、做好運動養生:
生命在於運動,此話不假。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動促進氣血流動,這是相對最「廉價」的疏通經絡方法。運動的時候,血流加快,相當於給全身的臟腑做個「衝洗」,算得上是很不錯的疏通經絡之法。
總之,經絡不通,是中醫養生的「大忌」。在悠久的中醫養生裡,疏通經絡從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做好上述三點,再適當配合一些飲食調理、穴位按摩等等養生方法,有點阻滯的經絡定會慢慢恢復暢通,我們的身體也就更健康、更長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