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來源:BICES北京工程機械展
10月29日上午,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工。膠州灣第二隧道連接青島主城區與西海岸新區,是「十四五」期間青島市重大工程、中心城區「六橫九縱」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隧道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
膠州灣第二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裡,將超過挪威已建成的Ryfylke隧道(14.3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長公路海底隧道。項目建設預計開挖土石方量超過800萬立方米,超過日本青函海底隧道(520萬立方米)和英法海峽隧道(480萬立方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人類讓天塹變通途的一個「大膽嘗試」,就是穿海建造隧道。確切來講,世界範圍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始於上世紀的 40 年代——1942 年,日本在關門海峽修建了第一條海底隧道。此後的近八十年裡,全世界範圍內已建成和計劃建設的海底隧道有20多條。儘管難度係數很大,但作為一種不佔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的非常安全的全天候海峽通道,海底隧道幾乎成為被水系阻隔的國家或城市的首選陸陸接駁方式。
對於這個「大膽嘗試」,青島走在了前列。時間撥回到13年前,在經過多年的反覆論證後,膠州灣隧道在2007年8月份正式開工建設,成為我國第一批開建的海底公路隧道之一。在歷經為期四年嘔心瀝血的建設後,2011年6月30日,青島膠州灣隧道正式建成通車,這是青島人民圓夢的時刻,更是青島百年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刻。
在通車後的九年裡,青島膠州灣隧道都是接駁青島和西海岸新區的最強紐帶。據統計,自竣工通車至今年9月份,該隧道已累計通行車輛1.61億輛次,過往人次超過6億。2019年,隧道日最高通行量已突破10 萬輛,日均通行量達7.96萬輛。
膠州灣第二隧道在世界建設史上,將是海底隧道建設規模最大、海底公路隧道長度最長、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這意味著膠州灣第二隧道將創五個世界第一:世界建設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世界長度最長的海底公路隧道;世界上穿越大規模斷層的最大斷面海底隧道;世界上水壓最高的超大直徑盾構隧道;世界上首座超大直徑盾構與大斷面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的海底隧道。
放眼全國城市,武漢和上海無不是通過修建多條跨水系通道實現同城的「強勁連結」。以武漢為例,截止目前,武漢跨長江通道共有16條,其中5條隧道和11座大橋。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武漢市規劃再建19條過江通道(以隧道為主)。而橋隧的變遷,也見證了近幾年來武漢經濟社會的跨越增長。
相比「橋」來說,「隧」的優勢在於通行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在霧、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裡,可全天候通行;隧道位於地下、兩端接線用地及拆遷小,建成後對周邊景觀影響小;不影響海面航運及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