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茅臺」皇臺酒業如何自救?新酒還未上市,37枚商標已被查封

2020-12-17 華夏時報

見習記者 姚露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導

新酒還未上市,「西北茅臺」皇臺酒業重回市場再添一朵疑雲。

6月26日,《華夏時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拿到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人民法院執行裁定書及商標局協助涼州區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裁定書顯示,申請執行人四川邛崍川源酒業有限公司,申請將被執行人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皇臺酒業)名下商標予以查封,查封期限為6個月。同時,蓋有「商標局 商標查封業務專用章」的協助執行通知書顯示,截至6月11日,皇臺酒業37枚商標已被查封,另外有三枚因無效、轉讓等原因未被查封。

暫別A股一月有餘,皇臺酒業易主盛達集團之後前路渺茫,突如其來的商標查封讓不少人擔心原本暫定於7月推出新品的計劃是否會擱淺……

訴訟纏身後商標被查

皇臺酒業2018年年報中顯示,四川邛崍市川源酒業有限公司以買賣合同糾紛向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2018)川0182民初2216號訴訟,根據民事調解書,皇臺預計違約金26.6萬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查封的皇臺商標,或將面臨被拍賣以抵消債務。可見,皇臺酒業的錢包是真的空空如也了。

今年5月13日,皇臺酒業資本之路暫停。據悉,由於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連續為負值,且2017年、2018年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連續為負值。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股票自2019年5月13日起暫停上市。

即便如此,皇臺酒業似乎還報有重回A股的期待。在確定暫停上市前後,皇臺酒業分別發布了繼續收購深圳市中幼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甘肅唐之彩葡萄酒業有限公司股權轉讓計劃。

遺憾的是,兩次資產重組均以失敗收尾,其中,唐之彩重組計劃終止原因是重組方上海厚豐投資有限公司已經逾期半年未能支付收購款項。工商信息顯示,厚豐投資持有皇臺酒業19.6%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東。

收購深圳中幼教育是皇臺酒業2017年開始的重組計劃,但最終這場「跨界聯姻」以分手告終,而皇臺酒業也最終認清了現實。皇臺認為,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不利於公司2019年度經營目標,並且該項目與公司深耕酒類主業的發展戰略相矛盾,尤其是「公司不具有跨界教育行業所需的經營管理、師資人才、風險防範等方面的優勢或儲備」。

過去19年,這家被譽為「西北茅臺」的酒企,三度披星戴帽,又三度摘帽。資本市場的浮華引誘著皇臺酒業在酒類市場越走越遠,最終褪去光環。

資料顯示,2016年、2017年,皇臺酒業分別虧損1.27億元、1.88億元,並於2018年5月3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如果加上2018年虧損7000萬到9000萬的數據,三年時間虧損總計約4億。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分析表示,皇臺酒業在國內酒企中處於三流企業,遠不如茅臺五糧液,也不如洋河汾酒。實際上,在退市之後,皇臺酒業不再掩飾自己資金上的問題:「受公司資金緊張影響,公司債務出現逾期狀況,包括基本帳戶在內的多個帳戶及資產被凍結,部分金融機構對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授信縮緊,貸款業務難度加大,資金周轉存在一定困難。」

無錢可花也無錢可賺,皇臺酒業的困境不言而喻。資金問題直接導致公司業務上下遊幾乎停擺。皇臺酒業表示:「(由於資金緊張)無法按時支付員工薪酬,員工積極性嚴重受挫,銷售停滯不前;不能按期支付供應商款項,導致部分已籤訂的合同未能執行。」

皇臺酒被指邊緣化難回市場

皇臺成立以來命途多舛。

4月12日晚間,皇臺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股股東變更為盛達集團,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趙滿堂。這是皇臺成立以來第五次易主。

查詢盛達集團於皇臺「交流」痕跡可以發現,從4月8日舉牌到4月12日上位實控人,盛達集團僅用了短短5天時間。當時,記者致電皇臺酒業辦公室,對方表示盛達人員將於5月初完成人員替換。值得一提的是,皇臺發布虧損業績預報與實控人更換公告在同一天進行。

根據盛達官網信息顯示,目前,集團正在向酒類文化、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拓展。或許,盛達真能成為皇臺的出路。

雙方「閃婚」引發外界關注,皇臺著急甩鍋還是盛達投機心切暫無定論。不過,也有樂觀業內人士表示,盛達入主或許能為懸崖邊上的皇臺酒業帶來一線升級。

實際上,皇臺酒業退市之際,公司就已經啟動了復產推新計劃。《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皇臺酒業銷售負責人了解到,自盛達入主之後,皇臺酒新品酒已經開始籌劃。2019 年 4 月,公司聘請國家白酒評委、高級工程師陳兵擔任公司副總經理兼任總工程師,全面負責公司產品研發、生產等工作。

根據皇臺酒業方面消息,截止目前,酒體設計方案已經初步完成,目前同步開展產品設計、打樣以及上市策略的制定工作。預計7月份產品能夠全面上市。 本次新產品線設計圍繞中高檔價位進行,旨在升級企業產品線結構、提升盈利能力。

上述銷售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業務主要聚焦於甘肅武威市本地,預計未來兩年內實現全省布局。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認為:「皇臺由於歷史原因還存在著品牌形象重塑、核心產品培育、組織團隊建設等基礎問題,目前只能說是恢復生產,關鍵是實現企業的正常運營。」

同時他還提到,由於甘肅市場近幾年本地金徽酒等表現強勢,外部也面臨著全國名酒擠壓,因此甘肅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於皇臺酒能否在兩年內實現省內布局,持謹慎態度。

就皇臺酒業商標被查封一事,上述皇臺銷售相關負責人稱不方便回復,但他表示,公司生產和銷售業務當前照常進行,7月新品上市計劃也在穩步推進中。

蔡學飛表示,皇臺酒業的相關品牌已經有邊緣化趨勢,並且企業尚在恢復期,市場影響力有限,這次查封不會對於產品銷售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皇臺酒業,對方以相關負責人無法接受採訪為由拒絕採訪。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焦點

  • 皇臺酒業恢復上市首日股價狂飆315% 一線酒企扎堆進駐西北競爭加劇
    今年12月7日,皇臺酒業(000995)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於同意甘肅皇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恢復上市決定》,深交所決定皇臺酒業股票自12月16日起恢復上市。恢復上市首日,皇臺酒業高開234.67%,盤中兩次臨停,收盤報31元/股,漲幅達314.99%。
  • 「西北茅臺」四度摘帽開盤暴漲 趙滿堂的皇臺酒業能否老牌煥新生
    據昨日公告顯示,皇臺酒業股票恢復上市首日的前收盤價為公司股票停牌前一日的收盤價,即7.47元/股。恢復上市首日不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次一交易日起日漲跌幅限制為10%。今日早盤開盤,皇臺酒業高開超240%,開盤後迅速拉升,漲幅達到268%,觸發臨停牌。
  • 南茅臺北皇臺?傳奇白酒皇臺酒業是怎麼一敗塗地的?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中國的酒業市場上曾經有一個傳奇的存在,這就是皇臺酒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皇臺酒業堪稱中國酒類企業當中的傳奇,被人稱為「南有茅臺,北有皇臺」,如今茅臺股價直逼千元大關堪稱中國第一股,但皇臺卻面臨退市,留下一地雞毛,皇臺酒業到底是怎麼隕落的
  • 晚間公告熱點追蹤:起死回生 「西北茅臺」皇臺酒業明日恢復上市_個...
    晚間公告熱點追蹤:起死回生 「西北茅臺」皇臺酒業明日恢復上市 「西北茅臺」皇臺酒業(維權)明日恢復上市】  暫停上市19個月後,股市「不死鳥」皇臺酒業終於要回來了。  恢復上市前,*ST皇臺成功摘帽。12月14日晚間,*ST皇臺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交易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已消除,公司證券簡稱自12月16日恢復上市之日起變更為「皇臺酒業」,證券代碼保持不變,仍為「000995」。
  • 皇臺酒業復牌股價暴漲 內外承壓重啟任重道遠?
    白酒股在A股乘風破浪,不少酒企也有意借東風。先是紅星二鍋頭擬通過大豪科技曲線上市,沉寂良久的皇臺酒業(000995.SZ)也終於恢復上市。12月16日,摘帽後的皇臺酒業表現強勢,開盤漲過200%。
  • 曾弄丟百萬瓶酒,「西北茅臺」又回來了!股民被套577天後有驚喜...
    上市20年,累計巨虧6億,甚至發生約百萬瓶酒不翼而飛鬧劇的皇臺酒業,又恢復上市了!成立於1985年的皇臺酒業,作為曾經西北最大的白酒企業,業內一向有「南有茅臺,北有皇臺」之說,2000年登陸深交所,比貴州茅臺上市還早一年。
  • 恢復上市首日大漲315% 皇臺酒業重返A股繼續深耕白酒
    作為白酒元老企業,皇臺酒業已上市20年,由於股權紛爭等問題,公司多年無心經營,曾四度戴帽五次易主。新任大股東盛達集團表示,將繼續深耕白酒業務,重塑品牌影響力。  盤中兩度觸及臨停  在皇臺酒業暫停上市的19個月,白酒板塊迎來一輪爆發。其中,貴州茅臺市值已翻倍,超過2.2萬億元。
  • 皇臺酒業復牌能翻身嗎?曾與茅臺齊名卻四次戴帽,股東內鬥不斷
    內鬥不止,四次被ST成立於1985年的皇臺酒業也曾有過輝煌。上個世紀90年代,皇臺酒業產銷規模在西北排名首屈一指,據傳當時北大畢業生想進皇臺都得找關係。1994年皇臺還與茅臺一起拿過金獎,因此獲得「南有茅臺,北有皇臺」的美譽。
  • 皇臺酒業:重返A股 堅持「白酒+葡萄酒」雙輪驅動
    本報記者 劉歡      12月23日,皇臺酒業恢復上市後的第六個交易日,公司在甘肅蘭州舉行慶祝恢復上市暨六款獲獎新品發布會。上世紀90年代,皇臺酒業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白酒、葡萄酒生產企業。2000年8月份,皇臺酒業成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成為甘肅武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曾與茅臺齊名。      後來,皇臺酒業經營不善、股權紛爭多年,無心經營,2016年至2018年公司淨利潤連續為負,2019年5月13日起,皇臺酒業被深交所暫停上市。
  • 南茅臺北皇臺!復牌摘帽暴漲268%觸發臨停 皇臺王者歸來!
    公告顯示,皇臺酒業股票恢復上市首日的前收盤價為公司股票停牌前一日的收盤價,即7.47元/股。恢復上市首日不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次一交易日起日漲跌幅限制為10%。今日早盤開盤,皇臺酒業高開超240%,開盤後迅速拉升,漲幅達到268%,觸發臨停牌。
  • 復牌首日股價暴漲315%,錯過好時代的「西北茅臺」想要搭上白酒順風車
    儘管恢復上市、股價走高,困擾皇臺酒業已久的問題仍在——多年來實控人變更頻繁、股東各懷心事,皇臺酒的管理並不穩定。淡出主流白酒市場多年後,如何在愈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找回自己的位置,12月16日,圍繞著復牌後的品牌和渠道規劃、產品銷售情況等問題,時代財經聯繫皇臺酒業方面,並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 從與茅臺齊名到即將淪為白酒退市第一股,誰還能拯救皇臺酒業
    幾乎是意料之中的事,「鐵帽子王」皇臺酒業又雙叒叕虧損了(以下簡稱:*ST皇臺,000995.SZ)。它上市以來的第四次被ST,很可能也是最後一次了,因為連續三年虧損,*ST皇臺這次面對的或是暫停上市,成為白酒行業退市第一股的慘澹結局。
  • ​皇臺酒業恢復上市首日 盤中漲幅268%觸發臨時停牌
    ​皇臺酒業恢復上市首日 盤中漲幅268%觸發臨時停牌 中華網酒業12月16日訊 暫停上市近600天,ST皇臺(000995)終於在12月16日恢復上市,股票簡稱變更為「皇臺酒業」。
  • 「披星戴帽」成常態 「殺不死」的皇臺酒業任重道遠
    對於恢復上市後公司會有何發展計劃,北京商報記者向皇臺酒業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企業並未給予回復。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皇臺酒業已經錯過了白酒行業的黃金髮展期,未來需要面對強勢酒企向西北市場的滲透、異軍突起的醬香酒在不斷搶佔濃香酒的市場份額以及要面對當地的強勢酒企這三重壓力。
  • 皇臺酒業每況愈下 四大亂象浮出水面
    來源:證券時報「南有茅臺,北有皇臺」。早在2000年8月,位於甘肅的皇臺酒業(000995)便在深交所上市。彼時,國內一幹後來風光無限的二線白酒尚未完全起步,即便是貴州茅臺也在一年後才在上交所上市。皇臺酒業稱,上述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行為如若核實,將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總體損失金額公司仍在進一步調查當中。2月8日,皇臺酒業還發現存在相關人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的線索與部分事實。由此,含6700萬元在內的涉案金額總計高達億元以上。查詢皇臺酒業產品價格,「失蹤」的庫存可對應約100萬瓶酒。
  • 「西北茅臺」王者歸來,遊資入場搶籌!有...
    皇臺酒業今日全天交易時間不超過3分鐘,成交額卻高達6億元。盤後龍虎榜顯示,參與資金均為遊資,其中上海證券深圳民田路買入4997萬元,華鑫證券深圳益田路買入3246萬元。皇臺酒業有「西北茅臺」的美稱,在白酒行業一直有「北有皇臺,南有茅臺」的說法。但皇臺酒業未能演繹出貴州茅臺那般的神話傳奇,反而上市就是巔峰。
  • 跨界不成回攻白酒 皇臺酒業復市存變數
    伴隨白酒市場復甦,停牌已久的皇臺酒業復市之路依然曲折。5月27日,白酒板塊開盤漲幅0.02%,在白酒企業股價持續攀升下,皇臺酒業依然煎熬在等待覆牌通知的忐忑中。同時,為復市鋪陳,皇臺酒業試圖以中高端白酒「自救」,且2019年的扭虧為盈也給了皇臺酒業和股民一針「強心劑」。
  • 弘纏院:火上澆酒!復牌暴漲超300%,「西北茅臺」搭上白酒順風車!
    白酒行業一句俗語:北有皇臺,南有茅臺,因此皇臺酒業有著""西北茅臺之稱。"不死鳥"*ST皇臺"回歸","消失"一年半後 ,有著"西北茅臺"之稱的*ST皇臺成功摘帽,變更為"皇臺酒業",並恢復交易。早間,皇臺酒業競價階段便受到資金追捧,幾千、幾萬手大單助推股價上行,集合競價股價便大漲234%,開盤後,股價再度漲10%,觸發一次臨停,停牌1小時後,隨即觸發二次臨停,截至收盤,皇臺酒業股價報31元/股,大漲近315%,成交額超6億元。恢復上市前,*ST皇臺成功摘帽。
  • 皇臺酒業召開恢復上市暨新品發布會 未來將專注白酒+紅酒主業
    12月23日皇臺酒業(000995)在蘭州隆重舉行恢復上市暨新品發布會,甘肅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省證監局、省酒管局、武威市及涼州區有關領導出席發布會,公司多款獲獎產品悉數亮相。同時,對公司管理團隊進行了調整,積極推出新產品、開拓新市場、開發新客戶等多種方式並舉有效提升主營業務收入,在新的管理團隊帶領下,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904.63萬元,同比增長288.67%;淨利潤6821.37萬元,同比增長171.44%。
  • 【調查】涉訴、造假、內訌、庫虧,皇臺酒業緣何狼煙四起?
    「南有茅臺,北有皇臺」。早在2000年8月,位於甘肅的皇臺酒業(000995)便在深交所上市。彼時,國內一幹後來風光無限的二線白酒尚未完全起步,即便是貴州茅臺也在一年後才在上交所上市。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皇臺酒業每況愈下,甚至於2018年初曝出億元庫虧事件,成為業界負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