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三年(1864),清軍歷經多年準備終於攻入南京,幾乎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但整個大清朝仍然內憂外患不斷。平滅太平天國運動的勝利,卻無法讓大清朝的諸多軍事大佬們放心地馬放南山。
直到1865年,橫行河南、安徽、江蘇等地多年的捻軍,終於被清朝動用多地兵力,集結湘軍和淮軍精銳,通過穩定戰線紮實推進等手段,將其主力部隊分割包圍。西邊的捻軍為左宗棠所平定,東邊的捻軍被李鴻章所滅。大清國內,內憂問題解決了大半,是時候解決當前所面對的外患。
由於清朝末期政局動亂,清朝對於邊疆的控制力越來越弱。在新疆因為複雜的矛盾終於造成了內亂,而國外的軍閥阿古柏在沙俄的暗中默許和支持下,於1865年提兵入境侵入新疆。在最嚴重的時候,新疆的不少地區都被侵略者佔領,並實施宗教化管理。此時的形勢已經異常危急,大清內部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作為湘軍集團內的大佬,左宗棠自然明白沙俄在新疆搗鬼,並非他們所說的「並無久佔之意」,而是所圖甚大。但左宗棠也明白,想要出兵收復新疆,可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 不管是朝堂之上的政敵,還是進軍新疆沿途惡劣的自然環境,甚至是軍隊內部都亂七八糟。一切都沒有那麼簡單!
左宗棠想要收復新疆被侵略者佔領的領土,必須要做點什麼!必須要想辦法!也必須早早地做好諸般準備!
朝堂上和李鴻章的爭議
早年左宗棠和李鴻章一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一個領導楚軍在江浙地區對抗太平軍,一個率領淮軍在上海區域扭轉局勢。兩個人在那時是親密的戰友和可以依賴的夥伴。但是他們兩人在面對大清內憂外患,朝廷應該將兵力和資源應對在哪一個方向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李鴻章認為當前大清國力不濟,同時在新疆和沿海地區兩線作戰,很不現實。大清目前最大的敵人是日本,應當增加資金購買軍艦,以對抗日本在沿海地區對大清權益的侵害。而如果大清用兵新疆,不僅消耗巨大,而且也很難保證戰局勝利。在人力、資源和氣候環境三個方面大清均不佔優勢。如果實在不行,放棄新疆也無不可。
從理論上來說,李鴻章講的都有道理。收復新疆難度很大,大清什麼都缺,左宗棠要收復新疆,難度極大。而且就算千辛萬苦把軍隊帶到新疆,也不一定能夠打勝仗,後勤補給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左宗棠為此在朝堂上與李鴻章徹底翻臉,直到最後老死不相往來。他通過向清朝最高當權者反覆陳述利弊,擺事實講依據。並通過那句「祖宗基業不可丟於我輩之手,」最終說服了清朝的統治者,於1875年授權他全權負責收復新疆的事宜。到了這個時候,左宗棠終於可以想辦法一步步收復新疆。
剿滅寧夏地區的叛亂
當時從沿海地區前往新疆根本沒有捷徑,只能通過陸路一步步向西走去。李鴻章在反對收復新疆的言論當中就有提出,目前大清並沒有修過前往新疆的鐵路,以這種交通狀況前往新疆進行軍事行動,是無法保證後勤安全的。而更嚴重的是當時在寧夏陝西,從1862年就發生了規模很大的叛亂。
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寧夏地區的叛亂問題,收復新疆實在是無從談起。而且位於陝甘邊境鎮壓捻軍的清軍部隊,也會被拖在這個區域無法動彈。面對這些可以通過軍事行動可以解決的問題,左宗棠大興刀兵,以嚴酷的手段鎮壓叛亂,終於在1873年將這場叛亂鎮壓下來,解決了率兵進入新疆的後顧之憂。
籌措出兵的資金和糧草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任何軍事行動都需要提前布置和準備軍需糧草。左宗棠自然考慮到了這一點,面對前往新疆這一超長行程的軍事行動,需要準備的糧草和資源就需要更多。李鴻章也直言沒有火車運輸,進軍新疆後勤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事實確實如此,如果依靠民夫,將糧食運往前線,僅在半路上的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更何況大清朝廷根本就沒錢支持這一場戰爭,左大人必須化身資本家,自己去弄錢,支持這一場戰爭繼續下去。
於是左宗棠向洋商借款300萬輛,並接到清廷命令戶部給予的100萬兩餉銀。後期又接到了朝廷的200萬兩撥款,各省又籌措了300萬兩,朝廷又給了左宗棠借用洋商500萬兩的權限。這樣才基本解決了前期的開支問題。
這點錢當然是不夠左宗棠修鐵路到新疆的,但他就弄了大量的駱駝來運輸軍糧。硬生生的將大軍開撥去新疆的軍糧運輸到位,為了這次大規模作戰,這批沙漠之舟同樣居功甚偉!於是讓李鴻章李大人非常頭疼的後勤運輸問題,就這樣被左宗棠用土辦法解決。
徹底整頓軍隊,以精兵悍將出徵新疆
此次進軍新疆,不同於以往,在江浙地區作戰,兵力宜精不宜多。不僅因為軍糧運輸不易,而且因為新疆當地氣候環境問題,以及軍餉來之不易,必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結束這場戰爭。
於是左宗棠通過彈劾,解決了幾個在新疆、甘肅地區尸位素餐的指揮官。通過採購和自行製造大量的精良槍枝,提升部隊戰鬥力,間接減少因為武器裝備造成的部隊減員。並對部隊成員進行嚴格的篩選,部隊編制進行了大量的縮編。身體強壯者才有資格進入此次西徵作戰部隊,而身體羸弱者,在後方地區進行屯田,以另一種方式支援部隊作戰。
結語:
抬棺出徵只為保住新疆那大美河山,左宗棠這一舉動純屬激勵士氣之舉,卻又透露著難以言喻的無奈被悲壯。自從1867年新疆被外來侵略者侵佔,大清卻忙於處理內憂外患,直到1876年,才被60多歲的左宗棠解決各種麻煩,借錢正式出兵新疆、收復那一片大好河山。
左公真乃當時人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