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散養的母雞下蛋之後,為何要大聲鳴叫?是提醒我們去撿雞蛋?
文/農夫也瘋狂
農村的老一輩人,都喜歡散養數隻土雞。在過去,農村的這些土雞就是一個「小金庫」,因為母雞會源源不斷的產蛋,而這些雞蛋不僅是一家人的營養品來源,而且吃不完的還能拿到集市上去售賣,換錢了補貼一下家用。而且在過去生活條件差,一年也難得買一吃肉吃,當家中來貴重客人了,就可以直接殺一隻雞用來招待客人,在當時這也算得上最高待遇了吧。不過,所殺的多數都是閹割的公雞,在我們當地也叫它「現雞」,而老母雞則會留著下蛋,是捨不得殺的。而在農村裡所散養的母雞在下蛋了以後,都會大聲的鳴叫一陣子,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提醒我們去撿雞蛋呢?
小時候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餵雞和撿雞蛋,這也是很愛做的事情。在當時,父母常說把雞鴨餵好了,以後才能有更多的雞蛋可吃。在當時能吃上雞蛋,也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每當雞回來了,就總是會毫不吝嗇的把雞食拿出來給它們吃。而當聽到雞窩附近傳來了母雞的叫聲,那就提醒著我們又有母雞下蛋了。只要等上幾分鐘,當母雞不叫了,或者是走遠了以後,才可以去撿雞蛋。因為媽媽常說,如果母雞一下蛋就去撿雞蛋,那樣母雞看到了,下次可能就會換到別的地方下蛋了,這個也是有幾分道理的。至於母雞每次下蛋以後,為什麼都要大聲的叫喚一陣子,並不全在提醒我們去撿雞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母雞下蛋的過程很痛苦,下完蛋了如釋重負。雞蛋就是一個卵細胞,雖然母雞在產蛋期的時候,每天都會準時下蛋。但是生蛋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當雞蛋生出來了之後,它們也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會不由自主的發出一些吶喊。這個就好比人在過度緊張、興奮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發出一些吶喊聲一樣。所以這個叫聲有痛苦之後的尖叫,也有興奮之後的「吶喊」。
其次,母雞生蛋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大聲叫喚提醒主人給點食物吃,類似於邀功。母雞下蛋看似一動不動很輕鬆,其實是一個很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並且還會消耗掉大量的體力。它們在雞窩中,一直在不斷的用力,直到把雞蛋排出體外。而因為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在下蛋之後肯定也餓了。大聲的叫喚幾聲,就是在提醒主人們,它們已經下蛋了,有點邀功的意思,希望能給它們一些食物可吃。如果這個時候你餵食,它們會瘋狂的搶吃。
有人說,家養的雞下蛋以後要大聲鳴叫是為了吸引公雞來交配,其實這個並不是的。如果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母雞在下蛋以後,基本是不會和公雞交配的。所以,小編認為母雞下蛋以後會大聲鳴叫幾聲,主要是以上兩點原因,一來是因為痛苦而叫,二來是因為興奮而叫。同時母雞有這個行為,也是人類馴化的結果,就是「邀功請賞」,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食物。對此你怎麼看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