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快速推進旅遊文化強縣建設紀實

2020-12-19 湖南頻道

桂陽文化園開園勝景

寶山國家礦山公園地下景區

 桂陽陽山古村

舂陵江溼地公園

礦物寶石

矗立在寶山礦山公園裡的世界最大古錢幣主題雕塑

美麗的奇秀山莊

    (本版圖片由桂陽縣委宣傳部提供)

  白培生 駱國平 夏太鵬

  5月1日,總投資約3億元的桂陽縣文化園隆重開園。至此,我省第一座以展示城市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城市公園,終於掀開了神秘面紗。當桂陽幾千年歷史文化惟妙惟肖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時,人們不禁驚嘆:休閒旅遊又增添了一個好去處!

  「楚南名區,漢初古郡」,桂陽自秦末漢初設郡至今,一直為郡、監、軍、路、府、州的治地,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這裡還有「八寶之地」、「有色金屬之鄉」美稱。千百年來,這裡因礦而興,因礦而富。

  「把寶山的工礦旅遊與鄉村休閒旅遊結合起來,實現效益最大化!」桂陽縣委書記廖桂生告訴我們,寶山連接陽山,與周邊的北湖小埠生態城遙相呼應,如果在此區域依託西水打造沿江風光帶,把九竹園、陽山湖等星級休閒景點圈入其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那麼,桂陽「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的名片,必將愈加響亮。

  思路決定出路!近年來,桂陽以寶山國家礦山公園的開發為契機,依託縣內豐富的歷史和自然資源,極力打造桂陽文化園、舂陵江溼地公園、西河風光帶、寶山國家礦山公園和以陽山古村為龍頭的鄉村休閒旅遊開發,走出了一條「因礦而美」的生態轉型發展之路。

  在第三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召開前夕,我們走進桂陽,感受這座千年古郡的獨特魅力,體驗「開在礦井口的博覽會」的神奇之美。

  【郡縣文化放異彩 滿園風情皆入畫】

  「一座文化園,穿越兩千年」。到了桂陽,不能不去桂陽縣文化園,這個公園 「濃縮了這座千年古郡的全部歷史文化精華」。

  來到文化園,只見入口牌樓氣勢雄偉,炎帝銅像巍然高聳,亭臺閣榭別具一格,親水棧道九曲蜿蜒,一股歷史厚重感和親切感瞬間充溢心頭,讓人頓時有了「穿越」的感覺。

  據該縣文化園項目管理部的同志介紹,2013年6月開工建設的桂陽縣文化園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佔地2160畝,依託現有的東塔公園、塔背水庫及周邊自然生態資源規劃建設,包括東塔公園提質擴容、塔背水庫環湖遊園和桂陽古郡城三大系列工程,集「歷史文化展示基地、市民休閒娛樂基地、文化旅遊觀光基地、文化產業經營和文化地產建設基地」於一體,成為該縣亮麗的城市名片乃至湘南地區重要的文化地標。

  瀟湘風月映照蓉城美景,郡縣文化再現天下桂陽。

  徜徉其中,永濟橋、惠政橋、尚書閣、蔡侯(蔡倫)閣、循吏鄉賢碑廊、惜字爐……每一處景點都彰顯出桂陽獨特的地域文化,講述著久遠的歷史故事。

  一湖、一城、一園。站在高處看,群山輕輕地環抱湖水,湖水柔柔地環繞群山,這是一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文化園。在這裡,你可以親身觸摸真實的桂陽人文歷史,夢回千年古郡。

  「這裡確實值得一遊!」一路走來,一路驚喜,這個念頭就在我們心頭生了根,開了花,結了果。

  【滔滔江水兩岸走 萬畝溼地舂陵澆】

  「山清水碧漁歌陣陣,柳綠桃紅白鷺翩翩。」這是一位外地學者對舂陵江的讚譽。

  舂陵江發源永州市藍山縣,北上流經桂陽,入湘江、下洞庭。她在桂陽縣境內115公裡,為桂陽人民的母親河,江面建有七拱橋,又名永濟橋,明萬曆十二年始建,舊時贊此橋為「衡以南橋壯麗無比」;江岸奇峰異石景色優美,下遊建有歐陽海大壩,為我國第一座壩身大孔洩洪的雙曲拱壩。

  舂陵江以天鵝湖為中心,百裡舂陵在桂陽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浩瀚風光。在這裡,天鵝湖、烏石渡、舍人渡、七拱橋、飛仙橋、鑑湖書院、花園堡、歐陽海大壩形成無限風光。天鵝湖總面積6840畝,有湖岸線5.6公裡,島嶼7座,半島10座。島上綠草如茵,樹木蔥蔥,有黑天鵝、白鷺、野鴨、鸕鷀等動物常年棲息。天鵝湖水源充足,水質清澈,湖光迷人,一年四季魚躍蝦戲,水濺銀花,鳥魚嬉戲,可讓人領略「晴空看鳥飛,活水觀魚戲」的神韻。

  2014年,舂陵溼地公園正式獲批國家批覆,舂陵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縣裡的同志告訴我們,桂陽縣將以「自然—持續—發展」為主題,依託舂陵江最優質的水域,建設一個以歐陽海水庫、舂陵江溼地生態系統為核心,以豐富的溼地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為內涵,集溼地保護保育、溼地功能和文化展示、溼地可持續利用、科研和監測、防洪調蓄功能兼備等於一體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百裡舂陵,一江錦繡。舂陵江國家溼地公園,讓人充滿期待的又一生態樂園。

  【西水彎彎兩岸青 沿河風光沁人心】

  桂陽是一個「兩水夾金」的寶地,「金」是指境內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兩水」意為境內的兩條河流,其中一條是舂陵江,另一條便是西水河了。近些年來,因礦而富的桂陽縣,做起了西水河沿河風光帶的文章。

  西水河發源於郴州北湖區與桂陽交界處的仰天湖、龍渡嶺,流經桂陽、北湖、蘇仙、永興四縣區的八個鄉鎮,最終匯入耒水,全長142公裡,是郴州市最大的本土河流。

  曾經下放在這裡當知青的郭喜告訴我們,西水河常年溪水潺潺流淌,河床寬闊清流見底,流向蜿蜒曲折,兩岸青山風景優美,在這裡生活的幾年,他永遠都不會忘記。

  依據《西水河生態休閒風光帶總體規劃》,西水河風光帶建設成為「生態西水、山水畫廊」,打造一條省內最佳、全國知名的,集田園風光、風俗文化、旅遊觀光、健身娛樂於一體的生態休閒風光帶。

  桂陽的西河風光帶建設處於整個風光帶的上遊,約17.6公裡。截至4月10日,該縣西河風光帶城際綠道和旅遊公路工程已全線拉通,大溪原始次生林生態公園工程已進入掃尾,共完成總投資約2億元,十裡畫廊初步顯現。

  明智的商家已經開始入駐。融康樂瓜蔞莊園就是西河風光帶第一個敢吃「螃蟹」的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在桂陽轄區的規劃面積就達2000畝。

  【休閒旅遊創示範 百村爭把農莊建】

  作為「中國十大古村」之一的「陽山古村」,頭上的光環讓人關注有加。

  這個頗具湘南民居特色的古村落,青山環繞,秀水瀠回,歷經數百年發展,積澱了深厚的人文歷史文化,形成了「寬容誠厚重,和氣致禎祥」的百年家風,不愧為「天下客家第一村」,每年前往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陽山古村是桂陽鄉村休閒旅遊的一個縮影。勤勞智慧的桂陽人從陽山古村的成功獲得啟示,打造了鄉村休閒旅遊百舸爭流的生動局面。

  近幾年來,該縣先後投入20多億元,建設了奇秀山莊、神農蜂養生園、九竹園生態農莊等一大批現代莊園,全力打造農莊「航母」群。該縣通過整體規劃,已經形成了「一心一圈,兩帶三組團,產業支撐多點」的農莊發展格局。即在縣城建設旅遊接待與都市農業中心,在縣城周邊打造郊野休閒度假圈,在鄉村建設陽山古村、大溪唐文化風景區、泗洲古寨3大組團等。2013年底,桂陽獲評「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當時全國有38個縣上榜,全省僅桂陽縣獲此殊榮。

  風格各異的休閒農莊,在桂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投資過10億元的神農谷田主題文化莊園、總投資2.88億元的蜂療文化主題園桂陽「神農蜂莊園」等一個個綜合性旅遊、生態、休閒農莊「航母」基地相繼建成。

  如今的桂陽,現代休閒農莊達到120家,其中星級休閒農莊達到16家,成為郴州現代農業莊園認定最多、成效最好的縣。2014年全縣僅休閒農業接待遊客190萬人次,完成綜合收入10億元。

  「桂陽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有自身的交通、資源、經濟優勢,更有政策先導和發展基礎,潛力很大。只要大膽創新,勇於實踐,桂陽莊園經濟和鄉村生態休閒旅遊一定能成為一張亮麗名片。」縣委副書記、縣長庹登軍對此充滿信心。

  品歷史,觀山水,逛鄉村,探礦洞……生態休閒哪裡去?桂陽旅遊等你來!

[NextPage]

  桂陽:礦山變景區
  
  白培生 歐陽朝夕 顏石敦
  
  5月的寶山國家礦山公園,萬物復甦,群芳吐蕊,青翠欲滴,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井下核心景區、博物館、銅錢幣廣場遊人如織。自從2013年9月全面開園後,這裡已成為全國工礦旅遊的新標杆。
  
  去年12月,首屆湖南有色金屬科技論壇在桂陽舉行,來自全國的院士、專家和企業家在參觀完寶山國家礦山公園後,對寶山獨特的礦山文化和精美旅遊開發讚不絕口。
  
  今年4月,「美麗郴州礦博行」大型採訪團40餘家中外媒體記者,在這裡再次領悟了千年寶山的轉型之美。
  
  「烹丁輻輳,商賈雲集」。桂陽俗稱「八寶之地」,「千年礦都」,具有悠久的礦冶歷史。桂陽寶山有色金屬公司地處縣城寶嶺,自西漢設郡以來便開始採礦。這裡曾是趙子龍計取桂陽屯兵之處,也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出生地。井內礦業遺蹟豐富,完好地保留著唐、宋、清等時期開採的古窿洞及各種採礦工具。井下巷道中石鐘乳、鵝管等化學堆積物因含礦物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銅綠瀑布、冰晶針等大量奇特的地質特徵。
  
  因礦藏豐富,桂陽是中國自漢代以來歷代官家煉銀、鑄錢的治所。2000多年來,這裡也因此成為一張閃光的地理名片。
  
  聰慧的桂陽人知道,被專家譽為「中國千年礦冶史教科書」的寶山,通過千百年的礦山開採,形成的大量採掘遺蹟和人文地質景觀,就是留給世人的一筆珍貴寶藏。那經過30年露天開採形成的露天單體採礦空區,更是一道罕見的風景。
  
  從2010年開始,寶山公司計劃總投資4.7億元,打造佔地7.8平方公裡的國家首座礦山公園,主要建設以古代採礦遺址、現代採礦遺蹟為核心景觀,挖掘礦冶歷史文化底蘊,形成展示古代和現代採礦工藝流程為主要內容的時尚特色旅遊項目。
  
  隨著世界最大的古錢幣主題雕塑等標誌性人文景觀相繼建成,目前寶山國家礦山公園已建成「一心七區」,即遊客服務中心、礦山風情園區、選冶工藝參觀區、露天採礦區、烹採園區、子龍訓練營區、礦冶博覽園區、井下探秘區。去年5月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區、國家4A級旅遊區。
  
  穿行在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曲折幽深的井下核心景區,身臨其境地體驗古代礦工採礦模擬情景,觀看氣勢恢弘的露天採礦坑、高大的豎井、充滿歷史感的博物館,一股別具一格、震撼人心的工礦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針對寶山長期開採形成的植被破壞問題,桂陽縣把全面綠化寶山工程列入了「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縣重點建設項目,進行綜合治理。自2011年以來,已累計投資過億元。
  
  如今的寶山綠了、亮了、淨了、美了,園中有礦,礦在園中,一個融休閒旅遊、科考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礦業家園展現在人們面前。

相關焦點

  • 零陵文化旅遊「一號工程」建設紀實:千年古郡迷人眼
    千年古郡迷人眼——零陵區文化旅遊「一號工程」建設紀實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唐善理通訊員 唐建明 張興國作為湖南省文化旅遊重點工程和永州市文化旅遊「一號工程」,「零陵古城」建設啟動,是零陵區走活古城文化旅遊一盤棋的關鍵一著。項目總投資70億元。「為推進項目建設,我們舉全區之力,力量力度均前所未有。」零陵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公室主任李超群介紹。
  • 唐山:遷西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攻堅紀實
    揚帆破浪正當時——遷西縣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攻堅紀實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任永生、李富強)  這是一片蓄勢待發的沃土,1439平方公裡的每一個角落都煥發著勃勃生機。我們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進項目建設、以務實的大攻堅提速項目建設,以環境的大優化加快項目建設,通過大項目、好項目的拉動,實現縣強民富。」遷西縣委書記白春明擲地有聲的鏗鏘話語,既是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的共識,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出的最強音。  這縣把項目建設與灤河思維相融合,把2012年確定為「項目建設攻堅年」,進一步明確了「一軸兩廂三園六區」總布局。
  • 【網評】推進文化旅遊發展建設「綠富美」江西
    從中可以看出,綠色生態確實是「江西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江西有得天獨厚的廬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龍虎天下絕,有以井岡山、瑞金「共和國搖籃」為代表的紅色旅遊,有以婺源、靖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和以贛南圍屋為代表的客家文化等一大批有地方特色名片,推進旅遊文化融合發展,建設「綠富美江西」時不我待。
  • 河南社旗:強縣與富民同頻共振
    近年來,社旗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建設南陽都市區重要組團城市目標定位,加快推進宛社一體化,深入實施「兩輪兩翼」戰略,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奮力打造先進位造業強縣、現代服務業強縣、現代農業強縣和文化旅遊業強縣,截至2019年底,該縣累計脫貧24698戶8179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02%,8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如期摘帽。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
    原標題:文化根籟葳蕤湘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東方戲劇的活化石——晨河高腔經典劇目《目連救母》。趙春華 攝東方戲劇的活化石——晨河高腔經典劇目《目連救母》。今年9月30日,自治州召開了高規格的文藝工作者座談會,州委書記葉紅專更為明確地提出要求:要充分彰顯文化的獨特優勢,在推進美麗開放幸福新湘西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要立足民族文化彰顯、人與自然和諧、社會文明進步,善於挖掘自治州的文化內涵,發揮自治州的文化優勢,大力推動文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集自然山水大畫園、民族風情大觀園、綠色產品大莊園、休閒旅遊大樂園、和諧宜居大家園於一體的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
  • 寧縣打造「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生態文化旅遊縣」紀實
    原標題:寧縣打造「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生態文化旅遊縣」紀實  義渠古都,羋月小鎮,綠廊花海,農耕體驗,遊牧體驗……如今,寧縣印象義渠·全域蓮花池景區,在成為人們觀光休閒的好去處時,也使蓮花池村從全縣的重點貧困村蝶變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村。
  •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太行紅河谷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
    要對大運河及沿線資源進行全面排查,了解產業、城鎮、鄉村、旅遊資源狀況,精準掌握大運河河道、水量和周邊土地、文物等現狀,為大運河文化帶規劃建設奠定堅實基礎。要精心編制規劃體系,對標對表國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制定完善我省相關規劃,深化沿線整體景觀和建築風貌設計,紮實有效推進實施。
  • 奼紫嫣紅滿園春——紅河州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紀實
    這些大大小小、特色各異的文化盛宴,得益於持續激增的文化發展活力和日漸凸顯的人文底蘊,也印證著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定文化自信,強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的堅毅和決心。剛剛過去的2018年,紅河州立足實際,打造新時代新作品,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力度,全面建成了結構合理、分布均勻、功能齊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建設碩果纍纍,繪就了一幅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新畫卷。
  • 延續文化根脈 守護精神家園——上猶縣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紀實
    延續文化根脈 守護精神家園——上猶縣推進客家文化生態保護紀實11月26日,遊客在上猶縣第六屆觀賞石文化博覽會上觀展。近年來,上猶縣依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挖掘非遺深刻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非遺+旅遊」「非遺+扶貧」等深度融合發展,打造節慶品牌活動,探索非遺長遠有效的保護路徑,延續歷史文脈,守望精神家園。
  • 鎮江:全市中小學校園慈善文化建設推進會在京口區召開
    本報訊(楊佩佩)12月17日上午,全市中小學校園慈善文化建設推進會在京口區召開。會上印發了市委市政府「兩辦」轉發的全省首個《關於深入推進全市中小學校園慈善文化建設的意見》。市政協主席、市慈善總會會長李國忠出席會議並講話。
  • 廣西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實現「七個升級」
    中新網南寧12月25日電(記者 楊陳)中共廣西桂林市委常委、副市長沈威虎25日在南寧介紹,目前桂林旅遊已實現「七個升級」,正積極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確保到202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旅遊勝地。
  • 萬州區重點旅遊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今年,我區推進龍寶河綜合整治,對河道生態及河畔沿線連片環境進行修復清淤治理,取得良好成效。 記者 冉孟軍 攝本報訊(記者張倩)昨日,記者從區旅遊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區加快推進重點旅遊項目建設,預計1至12月完成投資金額1.5億元,進一步促進旅遊精品打造,提高我區旅遊供給水平和質量。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如何推進?
    我們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文化建設戰略決策,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長城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重要地位,充分認識長城文化在弘揚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價值和作用,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走廊、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代表國家水準和展示國家形象的靚麗名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文化和旅遊體驗空間。
  • 唐山:灤南全力推進嘴東經濟開發區建設紀實
    小漁村的變遷——灤南全力推進嘴東經濟開發區建設紀實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張洪鵬、王學麗、楊丹)  嘴東,與曹妃甸隔河相望,是灤南縣的省級經濟開發區。隨著曹妃甸建設的快速推進,借勢曹妃甸、建設新灤南的灤南人不甘落後,舉全縣之力加快開發建設,在嘴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個個驚人的奇蹟正在誕生,一張張完美的答卷相繼完成。在改天換地的偉大實踐中,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新篇章。  起步快 面貌新  沿海,是灤南的先天稟賦。
  • 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荊楚文化品牌
    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荊楚文化品牌 2021-01-06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房縣:結合本土特色打造忠孝廉潔文化強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0月18日上午,在湖北省「房縣尹吉甫寶堂寺(詩書人的聖殿)落成盛典」上,房縣詩經文化旅遊節特約嘉賓、中國政法大學黃振雲教授帶領房縣幹部群眾代表一起朗誦《詩經》,共同傳承「吉甫盡忠、黃香至孝」的理念。
  • 【奮進這5年 精彩看湖南】南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紀實
    「我為你而來,瞄著你就愛」 ——南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紀實 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全國文化先進縣、湖南省文明城市、中國掛麵之都、中國小龍蝦養殖加工研發中心……這是榮譽牆上展示的南縣。 2016年9月,南縣開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徵程,決心逐步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文化體驗於一體的洞庭湖區旅遊勝地,全面打響「洞庭生態遊」品牌,建成全省旅遊強縣和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
  • 信豐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先行區
    圍繞「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的目標定位,該縣始終把工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首位產業,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正加快創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國家創新型縣建設試點等6項重大試點示範工作。
  • 江邊這個湘潭縣——湘潭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紀實
    江邊這個湘潭縣——湘潭縣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紀實天易綠心。 天易經開區管委會大樓外景。 梅林橋紫荊河改造工程。湘潭縣是個農業大縣,是全國生豬大縣、糧食生產先進縣,但工業一直是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的「短腿」,也是小康建設的「短板」。湘潭縣委、縣政府乘著改革的春風,緊跟發展的節奏,帶領全縣人民持續推進「強工壯縣、惠農富民」發展舉措,走出了一條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從傳統農業縣向新型工業縣轉變的發展道路,開創了縣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 魅力邊塞饒河積極建設「旅遊大縣」
    2016年,投資1800多萬元,完善了重點景點景區配套設施,完成了旅遊導向標識系統建設,饒河縣7個景區通過A級景區覆核,生態遊、紅色遊、鄉村遊、跨境遊持續升溫,順利通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西豐鎮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和對俄、赴深圳等地對外文化交流83場次,赫哲族魚皮畫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金獎,小南山遺址考古發現距今9000年左右的古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