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郡迷人眼
——零陵區文化旅遊「一號工程」建設紀實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唐善理
通訊員 唐建明 張興國 胡純亮
「古城牆、古建築、古驛道……古城零陵真的是古韻盎然!」5月21日,零陵古城又迎來一批批遠方客人。來自山西的大學生白雪和她的同學們,身著漢服在柳子街忙著「打卡留念」,記錄下這美妙的一刻。「原來只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記》裡讀到永州的美,現在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這座古城的魅力。」白雪發出感嘆。
近年來,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區,巧做「古」文章,精打「文化牌」,重現「古城零陵」風採。
做「古」字文章,「城區景區」融為一體
2018年6月18日,「零陵古城」項目在歷經1年9個月建設後,正式開街。一時間,遊客紛至沓來,萬人空巷,爭睹古城芳容。
作為湖南省文化旅遊重點工程和永州市文化旅遊「一號工程」,「零陵古城」建設啟動,是零陵區走活古城文化旅遊一盤棋的關鍵一著。項目總投資70億元。「為推進項目建設,我們舉全區之力,力量力度均前所未有。」零陵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辦公室主任李超群介紹。建設過程中,各級各部門全力保駕護航:實行一天一會商,一天一調度,任何問題都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特別在水、電、天然氣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快速跟進,特事特辦。
隔瀟水與零陵古城相望的東山景區,於2018年元旦開園。「東山景區是草聖懷素習練書法和柳宗元吟詩會友的場所,名勝古蹟多。東山景區的規劃理念以青山為背景,流水為靈魂,邀請國內頂尖團隊進行規劃設計,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文物遺蹟。」項目建設負責人張曉亮介紹,不僅法華寺、武廟等景點完全依照原貌進行工程修復,連東山上的古木大樹都設法完整保留下來。
「零陵古城」、東山景區、萍洲書院等一大批古城項目的相繼建設,讓古城規模迅速擴大,「城區景區」融為一體。 「城區面積從原來的20多平方公裡擴大到40多平方公裡,幾乎擴大一倍。」再加上一批城市小遊園及相關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古城零陵城區正在融匯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景區。
文化氣息瀰漫,歷史古城韻味濃
古色古香的候車廳,古城牆、古名人雕塑、青石板、古街道……如今,走在零陵區的街道上,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
零陵,千年古郡,文化名城,自西漢建郡,迄今已有2000多年。「做好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特別要做好『古』文章。一方面加大對歷史文化遺址的修繕和保護,另一方面,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中,讓城市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讓古城瀰漫文化氣息。」零陵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近幾年,零陵區累計投入20多億元用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人民路、柳子街、正大街等街區以及安康廣場、四醫院等重要節點進行全面立面仿古改造。在「零陵古城」、東山景區等地建起文化雕塑和牌坊。還恢復部分古城牆,重砌3公裡多古城河道護欄,修建100多個仿古式的候車廳等。此外,還邀請國際名模劉雯專程回鄉代言拍攝零陵古城形象宣傳片《瀟湘從這裡開始》,聘請國家一級編劇、國家一級作曲家、國家一級導演創作跨界融合舞臺劇《瀟水長歌》,以《捕蛇者說》為原型排演的話劇已在東山景區演出40餘場。「古城古韻真是越來越濃。」市民們由衷感慨。
走在零陵,不僅有一種古城的味道,更能感受古文化的味道。如今,隨著古城零陵建設的不斷推進,群眾對家鄉零陵的自豪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雕刻」鄉村,留住美麗鄉愁
在白牆黛瓦的周家大院,春天油菜花香,夏天蓮荷舞動,極富地方特色的鄉村歌舞表演,令人垂涎的鄉村美食……這個掩映在鄉野的古老村落,近年來也以其古風古韻迎來全國各地的大批遊客。
作為零陵區「下鄉」精品旅遊線路重要節點的富家橋鎮,近年來累計投入2億多元,打造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周家大院,及賢水河、何仙姑、荷塘月色等一批鄉村旅遊精品景點。「實施30多萬平方米刷白工程,對200多座房屋進行仿古風格改造,特別是積極推進周家大院古院落修繕工程。目前,小鎮一年接待遊客10多萬人。」富家橋鎮黨委書記唐海軍介紹。
零陵區按照「田園景觀化、村莊景區化」標準,圍繞「永州之野」精品線路高標準打造自在香零、荷塘月色、仙姑花海等一批景區景點,「百裡花果帶」建成紫薇景觀帶和四季花海。隨著一個個景點打造,鄉村美景如畫。全區申報了兩個國家歷史文化名村、6個國家傳統保護村落,打造了澗巖頭、芬香等一批「明星古村落」。昔日柳宗元筆下盛產異蛇的「永州之野」,正在變成一片令人神往的新天地。
城市變大了,變美了,遊客多了。 去年,零陵區旅遊人數突破6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億元,比3年前均實現翻番。古城建設的發展,帶動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去年,全區完成地方生產總值229.3億元,增長8.1%;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4%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均位居永州市前列。
沿著柳宗元的足跡,行走在瀟水河畔,一座美輪美奐的千年古城,正從歷史的深處向我們款款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