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零陵區分站 通訊員 唐高旭 楊情陸 報導
新年伊始,開著電動車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南津路沿街各單位間來回穿梭,零陵郵政公司投遞員小張感覺神清氣爽,腳底生風。與她有類似感覺的市民也紛紛贊道:「車輛行駛平穩順暢,新增設的慢行系統人行道寬敞平坦,新施劃的標線清晰明確,新擺放的立體花池古色新姿……南津路變得漂亮了,噪音低了,灰塵少了,我們出行方便安全了!」
全長6.78公裡的南津路,從啟動提質改造到全線貫通,僅用9個月,比預計的18個月縮短了一半的時間,這是一種立足民生的「零陵現象」,這是一個高標準的「零陵樣板」,這是一次按下快進鍵的「零陵速度」。
立足創建抓改造
南津路作為貫穿零陵城區南北的主軸線、市內交通的主幹道,是零陵中心城區的主要交通動脈和經濟樞紐,也是該區城市形象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然而,經有關部門2015年初的調查和檢測,南津路全線存在諸多問題:原砼路面存在斷板、角隅斷裂,罩面出現大量裂縫;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人流與車流未分開;有些管線沒下地,存在亂接亂掛的現象;排水管網未實行雨汙分流;綠化、亮化、景觀節點品質不高……
形勢逼人,時不我待。特別是,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城同創」的奮鬥目標,作為中心城區的零陵區與「建設品質活力永州」、打造「零陵古城」、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存在不少差距。
如何開發建設千年古城,如何做好配套工作,一系列問題擺上了區委、區政府議事日程。2015年,在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基礎上,通過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區委、區政府立足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國家交通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以創建為抓手,以創建惠民生,作出了對南津路全面提質改造的決策。
擼起袖子加油幹
自南津路提質改造啟動以來,區委書記唐燁一天兩三次過問工程進度,多次召開調度會研究解決項目中的困難和問題,約談施工方負責人督促推進工程進度。利用早晚時間,經常一個人深入項目施工現場,檢查道路提質改造工作。每到一處,他都要詳細詢問「工程進展如何」「施工材料是否合格」「建設過程中存在那些問題和困難」「群眾對提質改造工程反響如何」等等,對南津路滿是牽掛。
唐燁一再強調,道路提質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要抓進度,抓節點,抓質量,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要著力解決「施工與暢通」「施工與管線」「施工與拆遷」「施工與經營」等各種矛盾,又好又快地完成工程建設。
一位細心的網友發現,常常有一個人在清晨來到竹城標誌,先沿南津路走一圈,看進度,查質量。這個人就是區委副書記、區長吳恢才。7點一到,南津路提質改造協調組在區政府籃球場邊每天的例會開始了,吳恢才及時將發現的問題交辦給相關職能部門和分管領導。
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網友代表座談會,開門納諫,充分聽取網友意見,並組織網友深入項目指揮部和施工現場,鼓勵他們現場監督、建言獻策。網友們表示,南津路路提質改造「5+2」「白+黑」的幹勁有目共睹,並呼籲廣大市民大力支持。
項目協調小組每天調動60名交警執勤,確保一邊施工一邊暢通。高空網線纏如蛛網,地下水、電、訊等管線雜亂無章,自來水管線老化,面對施工中的一個個難題,施工隊一邊搶修管道,一邊架設臨時管線,保證各家各戶有飲用水、有電、有網絡。
最棘手的是南津路兩邊的違規建築,如果不拆除,就無法進行工程的改造,而不少商戶和住戶一時想不通,對拆遷不配合。有關社區的工作人員耐心細緻地上門做工作,不少黨員幹部發揮帶頭作用,從自身做起,從親戚做起,群眾看在眼裡,阻力一個個被化解。
為把南津路提質改造項目建成百姓的放心工程,針對項目全面開工,各個標段同時施工的實際,項目協調小組著力加強了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一是邀請權威機構專業檢查,嚴密監控,跟班作業,工序交辦;二是由多點施工變流水施工、平行作業,增加機械,增加人員。三是加強日常檢查,全線三級監管,市質檢站、監理公司、協調小組採取單獨或聯合方式,不定期對項目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進行檢查。對項目管理人員的到位情況、重點施工環節隨時抽查,及時發現問題,消除質量和安全隱患。
擼起袖子加油幹,「零陵速度」鋪新路。零陵區直面短時間的「陣痛」,創新建設模式,克服雨季長、地下老管線複雜、汙水管道積淤嚴重、拆遷難度大等各種困難,成就「零陵速度」。就這樣,南津路提質改造任務提前近9個月,在2016年年底全線完成。
大路通暢心舒暢
跨入新年,駕車途經南津路的市民會發現,路面寬敞平坦,車輛行駛在路面平穩順暢,規劃有序的車道,讓市民出行告別擁堵,大大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區建設局負責人告訴我們:「南津路提質改造進一步提升了零陵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為踐行低碳環保新理念,結合市民出行、休憩的多樣性和古城零陵作為旅遊城市的特性,零陵區在南津路建設了自行車慢行系統——道路兩側分別加鋪了各2米寬的紅色彩石路面,作為自行車專用車道使用。該區首次構建技術和設施一流的公共自行車管理平臺,在南津路設置了多個租車點,投入公共自行車數百輛,市民只需掏出手機,掃一下就走,隨借隨騎,健身休閒,其樂融融。新增的自行車慢行系統已成為古城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將目光投向新改造的南津中路,道路中間、人行道兩旁擺放的立體景觀花池惹人注目。全長1.5公裡的南津中路,人行道及中心隔離帶上擺放了仿古仿木花箱。零陵區組織園林隊伍進行苗木花卉種植,選擇的苗木花卉花色豐富、株型豐滿,花期長、易繁殖、適應性強,在擺放造型、色調搭配上也精心設計,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古樸之風與現代之氣交相輝映,可謂「城中人不覺,猶在畫中遊」。
面對來之不易的成績,南津路提質改造協調組的負責同志說:「雖已全線通車,但我們要繼續按照規劃全面完成任務,給沿路群眾和全區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