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0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丨 上海有腔調
八寶飯,通常是筵席的壓軸,甜糯厚重,能撐場面。
江南一帶吃得多,上海尤盛,也就做得格外精緻。
做法簡單,配方大同小異,滋味卻天差地別。沒經驗的,糯米蒸得糊爛,沒咬勁,粘膩的很,這是次等八寶飯,上桌是不招人歡喜的。
好的八寶飯,不爛不散不膩,米粒兒透著亮。要扎臺型,就得不惜工本。
八寶飯糯米佔大頭,蒸米自是最緊要,硬了吃口差,軟了粘牙,時間得掌握得當,蒸米全憑經驗,沒三兩年功夫,可攬不了這瓷器活。
糯米少說要泡四五個鍾,蒸熟了,趁著熱,加豬油和糖拌勻,米粒分明,賣相才好。
拌米,也關乎成敗,豬油、糖、糯米,比例有講究。聽老師傅講,美新點心店十斤米拌一斤油。我愛吃美新的八寶飯,全為豬油。也有拌素油的,這是「健康至上」派,可素油不出香,滋味哪能對。
美新做八寶飯,屬保守派,糯米用無錫梗糯,也就是圓糯米,老上海慣用,軟黏些。
今朝,多數用長糯米,南方產得多,彈性足些,有咬勁。
也有圓糯長糯各摻半的,據說口感能更上層樓。常上館子的上海人,歡喜加些血糯米,吃來香氣更足。
小辰光不比當下,八寶飯逢年節才吃的上。糧油定量供應,糖油下的重的,是難得的美味。
年前做八寶飯,算是大事。
盆裡加糖和豬油的糯米,得不停的攪拌,豆沙要居中,且比碗簷低些,最後鋪層糯米,得壓上勁,整個碗才填的嚴實。
屋裡廂做八寶飯,運作極像流水線,圍坐在桌邊,碗底抹豬油,貼蜜餞,盛糯米,加豆沙,最後蓋底,做的認真的,還能先得個糖冬瓜解饞。我常是最晚得糖冬瓜的。
饞嘴,總悄摸扣點豆沙,滿以為神鬼不覺,實則全收在外婆眼皮底下,偏還一副認真正經樣,有趣的緊。這是後來聽外婆說的。
赤豆沙,用的自家豆子,潤甜。如今再沒吃到過。
王家沙的赤豆沙不錯。用的大紅袍赤豆,這種海門大紅袍,豆沙口感細膩,些許像赤豆棒冰,甜不那麼重,吃著舒服。
糖油調的漂亮,蒸的八寶飯色面鋥亮,鑲紅棗、蜜棗、黑棗、葡萄乾、枸杞、核桃肉、獼猴桃。
八寶是不做定數的。
方便平常的食材最討喜,糯米、赤豆沙是必需,其餘憑自家吃口習慣,蓮子、紅棗、核桃仁、瓜子仁、枸杞常見,金橘脯、桂圓肉、蜜櫻桃、糖冬瓜有口彩,也挑著添,青紅絲,老上海曉得,寓意長壽,疑似加色素,不健康,被取代了。
自家做的八寶飯,分量足,一大家人,分一小碗還有富餘,餘下的,多是小囡下桌當個零嘴,捧個小碗,一勺一點,糯米豆沙果料,挖著細細嘗,哪能捨得吃快。
有館子做八寶飯,加桂花,叫金玉滿堂,金桂燦黃,糯米脂玉色,倒挺有模有樣。
王家沙賣過蛋黃肉鬆八寶飯,鹹口的,我不愛吃。
八寶飯,還是得吃甜的。
你家的八寶飯是哪八寶?
原標題:《上海人的團圓,「甜」在一碗精緻的八寶飯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八寶飯,上海人,團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