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年味」八寶飯
    管天瑞文/攝
    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年永遠是一整年下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經歷了春運搶票的艱辛,人們早已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待到大年三十,全家人團聚在一起,一如既往地打開電視收看著春晚,一起吃一頓年夜飯,訴說著一年來所感所悟,一整年的完美收尾,不過如此。
    過年有很多習俗,大江南北的習俗可謂各不相同,上海這座城市的春節習俗可能是所有城市中最為特別的。我們都知道,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都會蜂擁而至,來到此地,在這座城市中施展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家鄉的習俗帶到上海,久而久之,上海形成了特有的海派年味。
    放炮仗,曾是過年習俗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然而隨著「禁燃令」的實施,上海徹底取消外環內燃放煙花爆竹,人們開始覺得春節似乎缺少了一些味道,但仔細觀察身邊,春節期間還是有許多未曾改變的東西,被記憶在舌尖的年味就是其中之一。
    江浙滬一帶的人嗜甜如命,傳統的點心都是那種甜香軟糯的糕點。不過這些四四方方的糕點平時吃吃尚可,真到了過年的時候往大圓桌上那麼一擺,頗有點鎮不住臺面的味道。唯有一道「八寶飯」上桌,四平八穩、八寶匯聚、「渾圓一體」,別有一番隆重,是傳統年夜飯必不可少的滋味。
    八寶飯主要是糯米輔以豆沙,撒上些紅絲青絲作為裝飾,本身並不是什麼山珍海味,但作為席終的一道甜點通常是廣受歡迎的。它分量足、味道甜,甜膩的口感讓人難以吃獨食,適合與家裡人一同分享,糯米中混雜著的各類果仁果乾,更是象徵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寓意吉祥平安,軟糯可口的豆沙糯米飯加上香甜的蜜餞、果仁,一直甜到心裡,讓人感覺到家的味道,流露出濃鬱的年味。
    八寶飯這道甜食的由來可以說眾說紛紜,一說是周王伐紂後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於江浙,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傳統的八寶飯,不過是糯米、豆沙和蜜餞,製作簡單,但它甜得喜慶。
    文學大師梁實秋曾寫過一篇有關八寶飯的散文,文中簡單講述了這道點心的做法,回憶了這道甜食點心在餐桌上的細節。如今,八寶飯多了些傳統意味,似乎在上海,要辨別一戶人家是否是所謂的「老上海」,年夜飯上有沒有八寶飯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