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2020-12-15 保山新聞網

景區概況

松山位於龍陵縣臘勐鄉大埡口村,距縣城35千米。矗立於怒江中遊與下遊交界處西岸,頂峰海拔2019.8米,地勢險要,是滇緬公路的咽喉要道,被西方記者稱為:「滇緬公路上的直布羅陀」。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滇西抗戰主戰場-龍陵松山 杜小紅 攝

1998年11月,松山被公布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松山戰役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4月列入全國第二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4年申報為雲南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雲南松山國防小鎮;2015年被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016年被授予「雲南·松山國防小鎮」「松山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雲南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愛國奉獻衛國戍邊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滇西抗戰研究基地」;2018年被列為「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 尹磊 攝

最佳遊覽時間

全年均適宜遊覽。每次遊覽安排2-3小時為宜。

景區歷史背景

1942年中國遠徵軍首次入緬作戰失利,日軍攻破國門畹町,沿滇緬公路長驅直入,入侵滇西邊境,試圖實現侵華妄想。緊急關頭,中國遠徵軍炸毀惠通橋,阻敵於怒江西岸,雙方隔江對峙近三年。期間,駐守松山的日軍113聯隊在怒江西岸以松山主峰為核心沿滇緬公路修築了一個縱深數十公裡的強大防禦體系,揚言中國軍隊不死10萬,休想攻克。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第十一集團軍開始實施反攻。經過數次激戰,7月2日,攻佔了竹子坡、臘勐街等地。8月初,初次圍攻松山主峰,因敵堡過于堅固,中國遠徵軍久攻不克,最後改用坑道作業,從敵堡下方150米處開鑿4條直達山頂的爆破坑道,填塞TNT炸藥120箱共3噸同時引爆,將日軍松山主堡徹底摧毀。之後,中國遠徵軍一舉攻克了黃家水井、黃土坡、馬鹿塘,於9月7日徹底收復松山。松山之役歷時3個月零3天,打破了日軍可堅守11個月的狂言。中國遠徵軍先後投入兵力2.4萬人,歷經大戰10次,小戰上百次,以傷亡官兵7773人的代價,打開了大反攻的前進通道,日軍第56師團113聯隊臘勐守備隊1288人被殲滅,摧毀了日軍滇西防禦的核心三角支點。

松山戰壕 侯雲鵬 攝

特色玩法

出遊前最好在家做些功課,讀點歷史,有助於理解松山戰役。到松山後,把自己置於當年的歷史氛圍之中,慢慢走,細細看,用心體會,戰爭的慘烈,獲勝的不易,和平的珍貴!

建議遊覽路線

逆時針遊覽路線。從「見證樹」開始,經「老乾塘」,至「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和「松山戰役紀念碑」。參觀完後,返回到「老乾塘」,經「道人坪子」「觀景臺」「日軍補給車道」等,根據路牌指引,依次遊覽,最後到「陣亡將士公墓」,結束遊覽。

順時針遊覽路線。從「見證樹」開始,經「陣亡將士公墓」「日軍補給車道」,根據路牌指引,依次遊覽,從「道人坪子」經「老乾塘」,至「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和「松山戰役紀念碑」,回到「見證樹」,結束遊覽。

松山見證樹 侯雲鵬 攝

景區設施

松山遊客服務中心對面有餐飲服務。

景區下方的松山旅遊小鎮、松山新村有住宿、餐飲服務。

交通

G56杭瑞高速、320國道、保龍高速、保騰高速、龍瑞高速均在龍陵交匯集結;建設中的大瑞鐵路穿境而過;保山機場、騰衝機場、芒市機場三面環擁,從保山機場、騰衝機場至龍陵縣城約1個半小時車程,從芒市機場至龍陵縣城約35分鐘車程。

主要公路裡程:昆明612km 龍陵保山 112km 龍陵騰衝 74km 龍陵芒市 29km 龍陵瑞麗 128km 龍陵龍陵縣城 35km 松山 35km 惠通橋 67km 勐糯。

松山油煎球形雞蛋

特色美食

黃山羊肉

松山油煎球形雞蛋(其烹製技藝已列入龍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松山火腿涼拌蜂兒(蜂蛹)

土罐隔鍋燉雞

油炸知了

醃苤菜根

紫皮石斛楓鬥 侯雲鵬 攝

第23屆亞乒賽黃龍玉獎牌 侯雲鵬 攝

名優土特產

黃龍玉、紫皮石斛、黃山羊、手工小蓋紅糖、蜂蜜等。

來源:中國松山寶地龍陵

編輯:姜永華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於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帳號您將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繫信息

電話: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wx@bsxw.cn

相關焦點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松山戰役戰場遺址,是指位於龍陵縣臘勐鎮範圍內的大松山、小松山、陰登山、黃土坡、大埡口、滾龍坡、溫古坪子、竹子坡、長嶺崗、大尖山、董別大山的松山戰役遺存。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松山戰役舊址中的一部分。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具體界定以《松山戰役舊址文物保護規劃》為準。
  • 松山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松山戰役遺址滇西抗戰松山戰役遺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東北部的臘勐鄉境內。松山雄踞於怒江西岸,主峰海拔2019.8米。松山戰役遺址由諸多峰巒組成,南為陰登山,北為黃土坡,中間隆起者為松山,山後稍低者為小松山,自小松山傾斜面衍平者為大埡口,復稍斜而上者為滾龍坡。
  • 《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原標題:《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明年起施行   近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批准了《保山市龍陵松山戰役戰場遺址保護條例》,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日,原本晴朗的松山下起了大霧,能見度僅有不足五十米,不一會兒便下起傾盆大雨。「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
  •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2017-04-21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作者 李曉琳  「泰國北部地區知名滇籍人士回鄉訪問團」20餘人近日走進松山戰役遺址,深入了解滇西抗戰歷史,緬懷先烈。
  •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雲南松山戰役遺址落成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雲南松山戰役遺址落成
  • 重返松山戰場遺址 兩岸媒體群聚群力破譯「松山密件」
    日軍為長久駐守松山而修建的豪華型兵舍松山戰場遺址上至今未被破譯的一封密信    華夏經緯網6月12日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73周年。12日下午,兩岸媒體參訪團重返松山戰場遺址,親身踏上這片土地,追尋歷史足跡。而一封疑似滇西抗戰的遠徵軍諜報信件,更引起了兩岸記者極大的興趣,大家群聚群力,嘗試破譯這封「松山密件」。    據悉,松山戰役遺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戰場遺址之一,主要位置集中在龍陵縣臘猛鄉一帶,東臨怒江,地勢險要,是著名的滇緬公路咽喉要塞,被軍事專家稱為「東方直布羅陀」。
  • 松山戰役中國以優勢慘勝 日軍陣地堪稱傑作(組圖)
    這股突如其來的旅遊熱潮,是因為一部名為《滇西1944》的電視劇的熱播。電視劇的原型,便是1944年發生在這裡的松山戰役。  炮火摧毀的日軍營舍    當年5月,為了打通中國抗日戰爭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中日兩國軍隊在這座面積18平方公裡的大山裡廝殺了近百天。
  • 遊記:松山抗戰遺址
    今天的行程:保山到瑞麗保山到瑞麗要走G56杭瑞高速,過怒江到鎮安下高速走G320國道,現在的經龍陵到瑞麗的G320國道就是滇緬公路的一部分,特別希望能夠走一走滇緬公路,還想去松山戰役遺址去看一看,緬懷和憑弔抗日先烈。前兩年買了本書——1944:松山戰役筆記。
  •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所在地松山 二戰最完整戰場遺址
    對於這處著名抗戰遺址附近的村民來說,從挖山賣廢鐵到做導遊賣土特產,一直靠那段悲壯歷史來討生活。 六十九年前的松山戰役,漫山的松林在炮火中只剩下兩棵。如今,在近萬士兵的血肉之軀的浸染下,松山再次密林遍布。
  • 松山戰役有多慘烈?上千「娃娃兵」犧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
    1944年5月,中國為了打通緬甸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在滇西,準備進攻松山、騰衝和龍陵。為了儘快與駐印軍取得聯繫,指揮官決定主攻騰衝,龍陵方向以防禦增援日軍為主。然而,因計劃早已洩密,日軍提前做了準備,故遠徵軍在進攻高黎貢和騰衝時損失慘重,只好改變作戰計劃。
  • 中國松山、寶地龍陵旅遊指南
    龍陵縣城1、龍陵松山戰役舊址現存的松山戰役遺址,主要集中在臘勐鄉大埡口村東西兩側的松山山頂一帶範圍約4平方公裡。遠遠望去,松山宛如一隻巨大的烏龜盤踞在怒江大峽谷上空,一派鬱鬱蔥蔥、生機盎然。進入松山,首先進入視野的是"滾龍坡"戰場遺蹟。"滾龍坡"是遠徵軍在松山戰役中首先攻克的一個外圍據點,當年這裡是日軍的炮兵陣地,戰鬥歷時29天,攻擊達14次之多。繞過"滾龍坡",便進入"大埡口"。
  • 走進遠徵軍雕塑群,一起深入了解滇西最慘烈的松山戰役
    遠徵軍雕塑群,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滇西抗戰松山主戰場遺址南側幾百米處松山戰役歷時95天,中國遠徵軍以傷亡7783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200多人。一個排的戰士前往戰場,結果三十分鐘只剩下四人數萬將士的熱血灑入滇西大地,是那麼悲壯慘烈,他們是值得銘記的民族英雄這場戰役還有一群娃娃兵,上千名「娃娃兵」在戰場中遭到了敵人殘害,最小的娃娃兵九歲就倒在了血泊中。
  • 距離松山戰役60年後,一村民不幸成為二戰最後的受難者
    「挖山人」,是指那些到戰爭遺址上撿彈片、槍炮彈殼等的人。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據不完全統計,先後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傷亡人數達9000萬左右。中國作為二戰的主要戰場之一,曾發生了很多大型戰役,例如「松山戰役」。這場戰爭從1944年6月4日開始,歷時95天才結束。
  • "玉碎戰"松山戰役:日本人如何敬畏歷史
    在松山戰役中,中國遠徵軍陣亡4000名將士(其中軍官157名,士兵3843名) 。在今日的松山上,當年松山戰役主攻部隊第103師所立的那方斷裂又拼合起來的紀念碑,仍在刺目地提醒人們想起昔日的一幕。而樹立在昆明市圓通山的中國遠徵軍第8軍松山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時至今日仍只有折斷殘存的基座,原先的碑身早已不可尋覓。在緬甸的情形亦令人扼腕嘆惜。
  • 1944:松山戰役筆記
    讀了《1944:松山戰役筆記(增訂本)》,你才會了解,人,可能瘋狂到何種地步,也可能英勇到何種程度。你可以說,這部書填補了後人對這段歷史認知的空白。你還可以說,這將是一部一上架就會獲得戰史類模範文本地位的作品。你更可以什麼都不說。在一個殘陽如血的黃昏,你走到屋角的某處,坐下來,靜靜地翻開它,然後,開始讀吧。
  • 《1944:松山戰役筆記》:以嚴謹的態度書寫抗戰微觀史
    第1章 松山:獸軍盤踞的要塞第2章 大反攻:西線有戰事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遠徵軍是如何渡越怒江的史迪威與中國遠徵軍遠徵軍對滇西日軍的情報工作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一)第3章 一戰松山(6月4日—7月1日)松山戰役中的中日武器對比松山戰役中的炮兵作戰(之二)
  • 松山戰役爆破日軍堡壘英雄 90歲高齡重返故地
    鮑直才老人重返臘勐老街(攝影 萬軍)  人民網軍事在線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黃子娟) 1944年松山戰役,一位年輕的工兵連排長突破各種技術難關,把3000噸炸藥準確填放到了日軍兩個主堡壘正下方,從而保證了在1944年8月20日清晨9時15分讓日軍坐上「人造火山」。
  • 中日松山戰役紀實:「東方馬其諾」的覆滅(圖)
    松山戰役主攻部隊劃帆布舟渡越怒江向日軍進攻(照片為1944年5月29日美軍記者拍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上,有三次日本軍隊被全殲的戰役,它們分別發生在滇西的松山其中1944年的松山戰役,直到今天知道的人仍不多。在那場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日本侵略者,都曾為捍衛自己的祖國浴血奮戰、流血犧牲,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熱血男兒。軍隊作家餘戈用4年時間,親赴松山踏訪尋覓,以嚴謹的歷史態度和日記體形式,記述了60多年前那場在最無名的地方發生的最慘烈的戰鬥。
  • 【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
    遠徵軍主要戰役:【1942年】同古保衛戰、仁安羌大捷、棠吉攻克戰、緬北大撤退。【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龍陵戰役、胡康河谷戰役、孟拱河谷戰役、密支那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