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遠徵軍雕塑群,一起深入了解滇西最慘烈的松山戰役

2020-12-15 海豚的旅行

遠徵軍雕塑群,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滇西抗戰松山主戰場遺址南側幾百米處

松山戰役歷時95天,中國遠徵軍以傷亡7783人的代價,擊斃日軍1200多人。一個排的戰士前往戰場,結果三十分鐘只剩下四人

數萬將士的熱血灑入滇西大地,是那麼悲壯慘烈,他們是值得銘記的民族英雄

這場戰役還有一群娃娃兵,上千名「娃娃兵」在戰場中遭到了敵人殘害,最小的娃娃兵九歲就倒在了血泊中。他們還是孩子,但曾擔起了抗日救國的重任

雕塑群共有402件作品,以士兵為主體,分為夏裝方陣、娃娃兵方陣、跪射方陣、炮兵方陣、盟軍方陣,將軍方陣等12個方陣

炮兵方陣由30座炮兵雕塑組成,這些迫擊炮都是由盟軍美方提供,結構簡單、容易操作、方便攜帶、射速快,可以為步兵開闢道路

遠徵軍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李春華歷時三年,於2013年9月3日完成

雕塑群再一次向世人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主戰場中國軍人的英姿

最後讓我引用雲南人民在松山戰役後樹立的滇西戰役第八軍陣亡將士的碑文,一起緬懷松山上數千英靈,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座中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

相關焦點

  • 慘烈的滇西松山戰役,中國遠徵軍如何打破戰場僵局?
    而在東南亞戰場,中國遠徵軍吹響了反攻的號角,經過浴血奮戰,不僅收復了失地,還與盟軍遙相呼應,一舉打通了中印公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取得了意義重大的勝利。然而,勝利不是無代價的!滇西反攻以松山戰役最為慘烈,為了奪取這一要地,遠徵軍將士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現在,我們就來重憶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
  •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所在地松山 二戰最完整戰場遺址
    2014年12月1日,「中國遠徵軍雕塑群由402尊單體雕塑組成,整個雕塑群位於松山主峰子高地南側,按照真人尺度1比1.2的比例塑造,分為將軍、夏裝士兵、娃娃兵、跪射兵、炮兵、在世老兵等12個方陣……」在新建的松山中國遠徵軍雕塑群不遠處,楊金滿給家裡打電話說遊客多,中午不下山回家吃飯。
  •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雲南松山戰役遺址落成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雲南松山戰役遺址落成
  • 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雲南龍陵松山的昔日戰場落成
    當日,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在龍陵松山落成。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潔,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黃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雲南省委主委楊保建出席雕塑群落成儀式並為雕塑群揭幕。  全國知名抗戰文化專家學者、雕塑界人士、部分遠徵軍將士後人等110餘人參加了活動。  龍陵地處滇緬公路咽喉,是滇西抗日戰爭主戰場。
  • 松山戰役有多慘烈?上千「娃娃兵」犧牲,年齡最小的只有9歲
    1944年5月,中國為了打通緬甸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在滇西,準備進攻松山、騰衝和龍陵。為了儘快與駐印軍取得聯繫,指揮官決定主攻騰衝,龍陵方向以防禦增援日軍為主。然而,因計劃早已洩密,日軍提前做了準備,故遠徵軍在進攻高黎貢和騰衝時損失慘重,只好改變作戰計劃。
  • 松山戰役遺址旅遊攻略
    二戰期間,標誌中國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轉折之戰——松山戰役就發生在這裡。作為主戰場的松山,留下了諸多戰爭遺蹟,現存有遺址69處、遺蹟816個、戰壕13200米,是目前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中國遠徵軍雕塑群、見證樹、子高地、陸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將士公墓等都是松山景區的熱門景點。
  • 泰北滇籍人士走訪松山戰役遺址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作者 李曉琳  「泰國北部地區知名滇籍人士回鄉訪問團」20餘人近日走進松山戰役遺址,深入了解滇西抗戰歷史,緬懷先烈。  松山戰役遺址位於雲南省龍陵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滇西抗戰的主戰場,為滇緬公路交通咽喉。  「這是我父親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泰國清萊美斯樂村鄉長李泰增站在「陸軍第八軍第一百零三師抗戰陣亡將士公墓」前,手拿白色菊花,神色凝重。  1944年6月,中國遠徵軍開始反攻。經過兩年的時間,松山已被日軍建成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永久性防禦陸地」。
  • 血戰滇西緬北,最慘烈的一仗在哪?松山反擊戰日軍集體「玉碎」
    滇緬公路是抗戰時期我國從國外獲取抗日物資的重要通道,我國為保障滇緬公路的暢通於1942年派遣遠徵軍遠徵緬甸。遠徵軍首次出國作戰以失敗告終,滇緬公路也被日軍切斷,日軍推進到怒江與我軍隔江對峙,並以松山為支撐建立起了滇西防禦體系。為打通滇緬公路,我國再次組建遠徵軍對日軍發起反攻。
  • 【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
    遠徵軍主要戰役:【1942年】同古保衛戰、仁安羌大捷、棠吉攻克戰、緬北大撤退。【1944年】滇西緬北戰役、光復騰衝、松山戰役、龍陵戰役、胡康河谷戰役、孟拱河谷戰役、密支那戰役。
  • 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在松山戰場遺址公祭中國遠徵軍
    (中國臺灣網 王文英攝)  中國臺灣網8月10日瑞麗消息 昨天上午,由國臺辦新聞局和中國記協臺港澳部有關領導率領的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團,來到雲南松山中國遠徵軍雕塑群公祭抗日英魂,採訪團團長、國臺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和中國記協楊青主任特別為遠徵軍英雄獻花致敬。
  • 抗日戰場唯一全殲日軍的松山戰役,遠徵軍付出了多大代價?
    1944年6月,正當中國遠徵軍久攻不下滇西重鎮騰衝之時,派遣出去偵查的部隊卻發現日軍守備騰衝的軍隊明顯增多,很多的戰略據點都加固了防守,國軍方面推測,自己的作戰意圖很有可能遭到了洩密。但騰衝是遠徵軍反攻雲南的首戰,此時如果拿不下騰衝,出師未捷的戰局會極大地打擊遠徵軍的士氣。
  • 遠徵軍血戰松山:前進一千米犧牲兩千戰士!
    為打通滇緬公路,20萬中國遠徵軍集結滇西,進攻龍陵、騰衝和松山。經過四個月的鏖戰,光復了騰衝,而和騰衝戰役同樣以慘烈聞名於世的,就是松山血戰。在通往松山的一條1000米長的山路上,簡直是「白骨大道」。這1000米長的山路,就有超過2000名遠徵軍的戰士壯烈犧牲。松山為雲南龍陵縣內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
  • 十名四川抗戰老兵到訪雲南松山戰役遺址祭奠戰友
    圖為老兵向戰友敬禮 陳靜 攝中新網龍陵4月2日電 (陳靜)2日,來自四川的10名中國遠徵軍老兵抵達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松山戰役遺址,與數十名志願者一起,為在這裡犧牲的7000餘戰友送上鮮花,告慰英靈。當日,原本晴朗的松山下起了大霧,能見度僅有不足五十米,不一會兒便下起傾盆大雨。「當年松山戰役時就是這樣,由於山間霧大,戰友們看不清日軍的方位,作戰受到很大影響。」曾經參加過松山戰役的抗戰老兵廖沛林回憶起當年的戰事,感概萬分。
  • 遠徵軍松山一戰有多難打?原定幾天結束,竟浴血苦戰三個月
    1942年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日軍第56師團沿滇緬公路侵入滇西,一路進犯到怒江西岸。由於中國守軍及時炸掉惠通橋,日軍被阻隔於西岸再難寸進,自此形成雙方隔江對峙的態勢。1943年10月到1944年,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徵軍先後於緬北、滇西發起對日反攻。
  • 遠徵軍老兵:黃埔18期99人參與松山戰役,打完只剩下20多個同學
    遠徵軍老兵:黃埔18期99人參與松山戰役,此戰過後只剩20多個同學文|歷史的故紙堆黃天,1923年9月8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烏石鄉萬老衝村。1944年2月,中國遠徵軍開始滇西大反攻,為了配合增援駐印度、緬甸的遠徵軍作戰,大同中印、中緬交通線,他們被派往楚雄和保山一帶作戰,隨後強渡怒江,翻越楊梅山,進入龍陵佔領了滇緬公路中段的黃草壩陣地,切斷了緬甸日軍與松山騰衝的聯繫。他們在滇西龍陵先打黃草壩,再打老東坡,最後又打松山滾龍坡,那時的黃天槍法很好,打鬼子幾乎百發百中。
  •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電影《血戰松山》取材抗戰史上最慘烈的戰役   由著名公益慈善活動家、海峽兩岸和諧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任安利先生投資的電影《血戰松山》於10月28日在京舉行首次新聞發布會。
  • [揭秘勝利]松山戰役成日軍在大陸戰場首次玉碎之戰
    松山之戰就是這場戰役在中國境內最重要、最慘烈的一戰。  松山位於雲南西部,扼怒江江畔,是日軍防止中國軍隊反攻滇西的最主要據點之一,日軍松井聯隊以一千多名官兵駐守此地。中國軍隊對松山發起進攻的時候,最初準備不足,以至於新28師等部先後失利。
  • 松山戰役為何打得如此艱難,戰後查看日軍防禦工事後讓人直冒冷汗
    1944年6月4日中國遠徵軍開始進攻當時被稱為是東方直布羅陀的松山。戰役歷時95天,拉開了中國對日軍大反攻序幕。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松山地區日軍防禦部隊僅千人左右,卻足足阻擋了中國遠徵軍三個多月,中國遠徵軍先後投入10個團2萬餘人,付出傷亡7763人(其中陣亡4000人)的代價,斃殺日軍超1250人,敵我傷亡比達到了1:6.2。中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戰死人數甚至超過了負傷人數。這還是在中國軍隊佔據絕對武器裝備優勢的情況下發生的,那麼這場戰役為何會打得這麼慘烈艱難呢?戰後才發現原因就於日軍在松山修建的防禦工事上。
  • "玉碎戰"松山戰役:日本人如何敬畏歷史
    這個資料反映了日軍在松山、高黎貢山、騰衝、龍陵等地的陣亡情況,是了解當時滇西戰場戰況的重要旁證資料。松山、龍陵的老百姓,幾乎都聽說過縣外事辦公室的人講日本人為尋找日軍遺骨而「懸賞」的事,據說交換條件是:一具屍骸換一輛轎車,一根腿骨或手骨換一臺彩電。沒有人為此動心。 那麼,那些遺留下來的日軍遺骨到底在何處呢?
  • 抗戰題材電影三部曲之《血戰松山》9月3日全球公映
    據了解,《血戰松山》將以商業大片形式呈現中國遠徵軍開創的中國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最具意義的戰役。該影片取材於滇西抗戰松山戰役的真實歷史,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中國抗日軍民在抗戰沙場上,英勇殺敵、誓死保衛祖國大好河山的英勇群像,再現了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及中華名族帶來的沉痛災難的悲慘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