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 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嘗試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每家每戶居住的距離都很近,所以他們就覺得有一種鄉親情一直存在。而且在農村們的眼裡,親戚之間的感情可能並不深厚,但是鄰裡之間的情誼就特別濃,特別是在當今的這個社會,親戚之間的關係已經因為居住或者其他的原因變得疏遠,而農民也更加在乎跟自己長期在一起的鄰裡情。畢竟大家住得這麼近,要是誰家突然出了什麼事,也能夠相互有照應,村民相互之後對方的情況,什麼事情都好解決了。
鄰裡之間的情況是很好,但是到了親戚這方面就不一樣了,不管是有事情還是沒事情,只要是你去到他的家裡,親戚就會認為你是沒好事的,肯定就是有求於他的。萬一真的是有需要才去到親戚的家裡尋求幫助,那麼他們就會把自己的熱情都收起來,立刻擺出一副誰也別打擾,高高在上的模樣。平日裡都說是好親戚,但是聚會多半都是在炫耀物質上面的東西,都在攀比,每年的聊天內容也都是你買房了沒,今年有沒有買車啊。就這樣的親戚情意,農村人都不太看好的。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 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
這就出現了一句古話,「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要是沒居住過農村可能都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這個句子的意思。就正常的來說,表親其實都屬於跟媽媽有關係的那一邊,而且我們都只會注意到3代之間內的關係,這樣還算比較親切,一旦突破了這個界限,關係就會非常淡,根本就不會有聯繫的那種,同時在伴隨著長輩的離開後,小輩就是完全沒感情的。農村老人說:「一表三千裡, 一堂五百年」,是啥意思?
再說,這些親戚也就只有大事的時候才會聚一聚,平時壓根就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大家都各自忙各自的,表兄弟之間的關係非常淡。這個相比較堂兄弟而言又不一樣,堂的一般都是從同一條村裡出來的,基本也都是從小就一起玩的,所以就親上加親了。而且在農村裡面還有一個觀念,就是5代之內的感情都是比較濃的,要是遇上了什麼酒宴,是從老一輩開始算起的5代,也就足足有8代的親。
就這樣而言,不得不承認農村的堂兄弟之間感情是更好的,他們的感情能夠維持好多年,說句實話,就是比表的親戚要好,這可能也是跟鄰裡有一定的關係。即使是到了今天,居住比較近的堂兄弟也還是會互相探望,這就是所謂的農村人之間的親戚,大家應該也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