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車臣百年恩怨:有句話說得很形象,車臣能否安穩下去?
一提到車臣, 在我們眼裡就想到殘酷的車臣戰爭。車臣人給人形象也是兇殘無比,什麼「黑寡婦」、恐怖襲擊,反正當年車臣印記太深。
如今第二次車臣戰爭已經過去快二十年,這場戰爭持續到2002年,現在車臣在小卡德羅夫治理下,已經臣服於俄羅斯。有人說這種臣服只是暫時的。因為有句話說得形象,叫作「俄國有難,車臣必亂」,說得似乎很在理。
從歷史上看,俄羅斯衰弱時,俄車之間就有戰爭。當年俄羅斯帝國據說打了半個世紀才徹底讓車臣臣服,但俄國十月革命,蘇俄建立後,車臣又亂了起來,又被蘇聯強行壓服下去。而到了二戰時,德國出兵蘇聯,車臣又發生叛亂,史達林一怒之下把車臣人遷走。蘇聯解體後,車臣也想獨立,於是就有了兩次車臣戰爭。總體算了一下,共四次,每次都是俄羅斯有困難時,車臣就會出現反抗和獨立。
對於車臣,我們可能只知道它的名字,但具體情況不太了解,從地圖上看,車臣在俄羅斯是一塊很小的地方,甚至人口還跟不上我國一個縣的人口多,只有一百多萬,但就這一百多萬,在歷史上給俄羅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也牽扯了俄羅斯很多精力。
一、百年恩怨
打仗總要有個理由,剛才我們簡要說了俄羅斯有難時,車臣就會亂。也就是俄羅斯衰弱時,車臣就想獨立,而俄羅斯卻不讓他們獨立,於是雙方就戰爭。為什麼俄羅斯不讓車臣獨立?
我們看地圖,車臣位於高加索地區,但高加索可是俄羅斯重要能源基地,甚至車臣也是石油豐富,而且當年蘇聯所建石油管線都從車臣通過。
當年希特勒進攻蘇聯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能源。希特勒缺乏能源根本無法支撐他在其他戰線的戰爭。而蘇德戰爭中曾有一場高加索戰役,如果德國佔領了高加索,獲得充足的石油,到時蘇德戰爭的結局還真難說。由此可見高加索地區石油有多豐富,對俄羅斯很重要。
而俄羅斯失去了車臣,實際就失去了一塊油田,賠本的生意俄羅斯絕不會做,如果把俄羅斯比作「貔貅」,我們會看到,俄羅斯歷史上的領土除了阿拉斯加,基本上是只吃很少「吐過」。現在我們從歷史看看俄羅斯與車臣之間的百年恩怨。
為什麼說百年恩怨呢?
因為車臣被俄國佔領的時間,其實是在19世紀,當時正是俄國向外瘋狂拓展領土的年代。當時俄國攻佔車臣時,就受到車臣人的頑強抵抗,一個不投降,一個不想放棄。雖然車臣小,但那時有奧斯曼帝國背後撐腰,因此車臣人敢與俄國死磕。
那時車臣才是一個幾十萬的人小地方,但就是在這種不服輸的情況下,居然從1800年打到了1859年,車臣才被俄羅斯併入版圖。但併入俄國後,車臣依然不想臣服,經常發生反抗。1877年當時反抗俄國的車臣人幾乎滅絕了,此時車臣形成了親俄派與反俄派,到1880年,最後一個反抗武裝的頭目,被俄羅斯處死,車臣才算基本臣服。其實車臣還有不服氣的,只是沒有發動暴亂而已。
為了收復一個小小的車臣,俄羅斯打了半個多世紀,這就是俄羅斯人的特點,不服就屠殺,而車臣則屬於那死活不投降的民族。俄羅斯人也是一個強悍民族,這兩個民族相遇了,當然最強大佔據優勢,其實也埋下隱患。
車臣人雖然被俄國徹底平定了,但車臣人並沒有忘記,他們依然想反抗,只是沒有機會而已。到了20世紀機會來了。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當時俄國境內亂成麻,於是車臣了於1921年起義,準備脫離蘇俄。車臣人沒想到此時成立的蘇俄,比俄國還狠,直接就進行鎮壓。
車臣被蘇聯壓制著一直到了1940年,又來了一次機會,這次就是蘇德戰爭。車臣人一看蘇聯快被德國拿下了,於是就起兵造反了。車臣卻沒想到他們悲慘命來了,因為他們遇到了強大的史達林。
俄羅斯打了半個多世紀才基本降服車臣,而現在車臣人又想鬧事。最主要是車臣萬一丟了,實際蘇聯就失去了能源基地,而且也會導致連鎖反應,從地圖可以看到,車臣獨立後果很嚴重,它被喬治亞、達吉斯坦和俄羅斯包著,車臣如果獨立,其他小國就要效仿,蘇聯就無法控制。於是車臣這次造反很快被鎮壓。
車臣人沒想到史達林有更狠的招,蘇德戰爭結束後,他下令遷移五十萬車臣人到西伯利亞去,於是一場大規模的遷移活動開始了。
那時蘇聯這種遷移辦法很好使,把車臣人放逐到偏遠沒人的地方,反而安靜下來。但赫魯雪夫執政後,他做了一件事,居然讓車臣再次回到故地,當車臣人聚到一起時,他們在一起商量的一件事,那就是反俄。所以說赫魯雪夫好心辦了壞事,此人沒有戰略頭腦,只看到眼前,沒看到長遠,這就為現代車臣戰爭埋下隱患。
二、現代情仇
車臣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爭,為什麼分成兩部分說呢,主要是蘇聯解體前一部分算作一部分,把蘇聯解體後的車臣戰爭歸到現代。這樣或許更清晰一些。
1991年,蘇聯解體後,當時獨立的俄羅斯人做著西方美酒加咖啡的生活,但沒想到俄羅斯國內卻亂作一團。葉爾欽推倒蘇聯有一手,但治理國家這一手就一般了。而且還請來美國人幫助制定憲法,幫助恢復經濟,俄羅斯怎麼可能迅速發達呢。
此時車臣人又心動了,而心動的這部分都是蘇聯老兵。為什麼說是蘇聯老兵呢?因為車臣人能打,戰鬥力強悍,一直是蘇聯重要兵源地。那時很多車臣人進入蘇軍服役,他們參加過阿富汗戰爭。在這些老兵中,有一個人就是杜達耶夫,他可是蘇聯戰鬥英雄,這一稱號是他在阿富汗戰爭中得到,是冒著生死得來蘇聯榮譽。
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亂成一團,杜達耶夫一看機會來了,為什麼不趁著這個機會獨立呢?
杜達耶夫此時已經把蘇聯的榮譽扔一邊去了,杜達耶夫迅速招募一批蘇聯老兵,這些都是車臣人組成武裝,隨後宣布獨立,而且還得到美國和沙特等國的資助,於是車臣開始搗亂,經常弄些恐怖事件,讓俄羅斯很難受。
最後葉爾欽決心發動戰爭解決問題,此時俄羅斯很弱,本身國家就沒錢,但也不能看著車臣這樣搗亂。
第一次車臣戰爭就在這種情況打響,車臣人對俄軍從戰術到武器都熟悉,雙方甚至穿的衣服都差不多。杜達耶夫是蘇聯將軍,他精通軍事。面對俄軍進攻,車臣人不敢正面抵擋,於是就與俄軍巷戰,讓俄軍很難受。雙方打得很激烈,據說當時雙方也很殘忍,對於這些殘忍記載,在這裡就不詳述了,大家可以搜索來看。
第一次車臣戰爭打了兩年,俄軍據說打死10多萬車臣人,而俄軍也死了五千多人。但這次戰爭也在尷尬中收場,俄羅斯打不動了,車臣也打不動了。
但到1996年,杜達耶夫突然死了,記得上軍校時有教員稱,杜達耶夫是被俄軍定位後,定點發射飛彈清除的。不過據說是死於車臣分裂武裝內部鬥爭,但目前資料記載都是被俄軍定點清除,那時俄軍飛彈有那麼精確嗎?
葉爾欽給了車臣太多權力,實際上和獨立差不多,也給了車臣喘息機會。但車臣內部卻因為伊斯蘭教的不斷滲透,宗教極端勢力開始抬頭,到了1999年,車臣分裂武裝甚至主動襲擊俄羅斯。此時車臣人又遇到狠人了,那就是普京。
普京剛當上總理,據資料記載,他主張打擊車臣,而此時葉爾欽沒精力打了,出於鍛鍊一下這位準接班人,於是就授權普京指揮這場戰爭,第二次車臣戰爭打響了,也預示著普京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車臣人最初沒想到普京如此強悍,而且不打服不罷休。車臣人或許應該知道克格勃人員的行事方式,除了情報準確外,也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原則,這或許也是後來普京一個重要特點。
第二次車臣戰爭與第一次截然不同,普京採取一手打一手拉,打時狠狠的打,絕不放過。他甚至親臨車臣指揮作戰。而「拉」就是拉攏一些弱的車臣人或者親俄的人,其中就有老卡德羅夫。
老卡德夫是一個識時務的人,他看清了車臣與俄羅斯對抗下去最後還是車臣遭殃,於是他與普京交好。此時車臣分裂,又失去了杜達耶夫,剩下那些頭目就不行了,除了內部矛盾,而且戰略戰術也不行,這些人也就搞個偷襲或者恐怖襲擊還行,在戰場上已經失去了鬥志。
第二次車臣戰爭很快就結束了,也為普京當選總統打下基礎。但車臣人恐怖襲擊依然沒有結束,因此俄軍此後時間就肅清這些殘餘分子,直到2002年,這場戰爭才總算結束,俄軍死傷人數一些資料記載不一,這或許也是一種猜測。但這次戰爭車臣必定傷亡慘重。
第二次戰爭雖然結束,但車臣殘餘分子還依然得到西方國家支持,有些甚至到中東地區成為僱傭軍,有些則變成了恐怖分子。2004年「別斯蘭事件」就是車臣恐怖分子幹的,而且2010年莫斯科地鐵的自殺性爆炸。還記得普京曾說的那句話「追到天邊也要將恐怖分子消滅」。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車臣想到俄羅斯混亂之際獨立,但沒想到出現了普京。不過普京出現也是好事,目前車臣總體還是穩定的。普京對小卡德羅夫放權很多,而且俄軍精銳部隊在車臣駐紮,車臣人想亂也沒實力了,但不得不說車臣人對俄羅斯人的仇恨已經越種越深。
因為很多車臣殘餘武裝在國外,也依然策劃對俄羅斯的恐怖襲擊。當然為俄羅斯效力的車臣人很多,比如敘利亞戰爭中的俄軍就有車臣人身影,烏東衝突中也有車臣人參與到俄軍中。
三、車臣未來
現在普京執政還有4年就要結束了,而且俄羅斯正在修憲,據說俄羅斯總統任期歸零,如果普京卸任後,車臣還會那樣穩定嗎?會不會亂呢?
不得不說,歷史上車臣反抗與武裝暴動,都是在俄羅斯虛弱之時才出現的,而且車臣人只要遇到俄羅斯強勢領導人就會安靜一段時間,但他們心中對俄羅斯人的仇恨並不會忘。
如果普京卸任或者繼續當總統,俄羅斯都進入「後普京時代」,車臣境內的人亂的可能有,但問題不大。不過俄羅斯最擔心是西方資助下的外逃殘餘分子,如果這些人與車臣人裡應外合,車臣就會出現動蕩。
相信普京會把一些經驗往下傳遞的,即使車臣再亂,也不會逃過俄羅斯「版圖」。但俄羅斯人與車臣人都屬於那種犟脾氣,這兩個民族在一起,不擦出火花,那歷史都白寫了。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