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王珊 中國環境
近日,南方多地限電頻頻登上熱搜,湖南、浙江等地陸續發布了「有序用電」的通知,部分城區因為限電關閉了路燈和寫字樓電梯,給居民出行和工作帶來了不小困擾。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論調也開始甚囂塵上,如限電是因為完成環保指標和限制澳煤進口等原因惹的禍,事實果真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
限電給南方群眾造成了多大影響?
截至目前,共有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十餘省發布限電通知,大多集中在南方地區。
12月14日,湖南省發改委決定,自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段實施可中斷負荷,並啟動有序用電工作。湖南有相關部門倡議,各類工商企業要主動錯峰生產,關閉不必要的景觀亮化設施,居民、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高峰負荷時段儘量不使用高耗能電器。
同日,據央廣網南昌消息,江西省發改委決定從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段實施可中斷負荷,並啟動有序用電工作,措施包括壓限不合理用電需求,執行路燈隔盞供電,控制景觀照明、亮化工程用電。
浙江省委省政府新聞門戶「浙江在線」官方微信則顯示,浙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近日發布通知稱,從即日起至12月31日,浙江省各有關單位辦公區域在氣溫達到3℃以下(含3℃)時方可開啟空調等取暖設備,且設置溫度不得超過16℃。
義烏市發展和改革局發布了《節約用能倡議書》,倡議行政事業單位儘量少開或不開空調,此外,還提議合理使用燈光照明、三樓以下停開電梯等。
大規模限電給所涉省市帶來了什麼影響?
據湖南省長沙市一名工業園區員工描述,園區在12月15日停了一整天電,16日開始限電。另一位家住湖南婁底的市民稱,居委會在業主群裡轉發了國網湖南電力公司的簡訊,稱婁底市電力缺口達20%,部分變壓器已嚴重超載運行,建議居民主動節約用電。
圖為浙江省金華市晚上市區街道的路段僅亮了一半。圖片源自新時報
而浙江省義烏一名電商從業人員金先生表示,為了省電,有些工廠開一天休一天,現在很多物流和庫存比較難處理。小區樓下的路燈也關了,晚上都摸黑回家。義烏作為小商品集中地,限電還導致了另一個問題,由於年底交貨期臨近,不少企業主為保證訂單量,不惜購買或租賃柴油發電機自行發電,而柴油發電機不僅噪音大,能耗大,還汙染環境。
多年未見的「限電令」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拉閘限電」這一字眼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當下,已經越來越少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年輕人甚至對此並沒有概念,那麼此次南方大規模「限電令」究竟為何而來?
國家發展改革委12月17日回應了三方面原因,一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二是遭遇極寒天氣,進一步增加用電負荷。三是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電力保供困難。
圖片源自央視財經官方微博
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態勢穩定,經濟快速恢復的背景下,出口快速增長。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僅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7.8%。其中,出口1.8萬億元,增長14.9%;進口1.29萬億元,下降0.8%。出口態勢強勁,短短幾個月,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速已經變成正值,這也直接導致了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的增長。
第二個原因在11月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組織召開的氣候預測會商會上已有端倪。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當時表示,根據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這意味著,在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總體上較常年同期偏低。
事實的確如此。受強冷空氣影響,湖南、江西等地氣溫今冬異常偏低。更不巧的是,這些地區採暖以電力為主,進一步加劇了電力消耗。來自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受今冬首個寒潮的影響,江西電網統調用電負荷達2547.5萬千瓦,調度發受電電力達2631.1萬千瓦,均創歷史新高。
第三個原因背後有一組數據:湖南外受電通道能力600萬千瓦、江西外受電通道能力260萬千瓦,目前已全部送足。煤電因長期高負荷運行故障風險增加,湖南岳陽電廠、寶慶電廠機組近日相繼故障停運,影響電力供應102萬千瓦。
可以看出,本次限電的根源在於11月份和12月份的出口暴增,國內製造業全力運轉,從而造成用電量短時間內激增,再疊加最近寒流來襲讓南方地區需要空調供暖(空調製熱功率大於製冷功率)的用電量正常上漲,以及水電遇上冬季枯水期等因素,才使得一些地方多年不見的「拉閘限電」重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些論調廣泛傳播,如浙江省限電是因為其「能源『雙控』」目標,以及限制澳煤進口導致火電燃煤供應不足。
前者源自於《浙江省進一步加強能源「雙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到2020年,浙江將實現全省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3.7%以上,能源消耗總量年均增長2.3%以內,煤炭消費總量比2015年下降5%以上、控制在1.31億噸以內等,再加上浙江某些地區將限電截止時間定在了12月31日,「限電」怪「節能減排」等說法就出現了。
「這是對用電量激增的事實避而不談而只抓住限電做文章。」一位業內專家表示,秋冬季歐美國家疫情反彈,大量以化纖、化工、印染、紡織等高耗能產業為主的聖誕節、新年的製造訂單轉移到國內浙江、廣東等地。浙江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9%,位居全國第五;1至11月份同比增長4.8%,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因此,「雙控」和「減煤」工作並不是其限電的主要原因。
而後者則更經不住推敲,連「俠客島」都已經出來闢謠:今年1月至11月,中國原煤產量34.8億噸,煤炭的進口量2.6億噸,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7000餘萬噸,佔中國用煤總量約1.9%。只有這1.9%就會引發中國南方多地出現電荒,「有點太高估了」。
多部委出手,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電
原因分析清楚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接下來應該如何溫暖過冬,限電狀態會長時間持續嗎?
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會繼續指導各地和電力企業做好電力供應保障各項工作,提高發電能力,優化運行方式,多渠道增加電煤供應,及時協調解決電煤運力,切實保障電力需求。對一些確實存在短期電力供應缺口的地區,科學合理調度。
國家能源局也提出,要督促電網企業優化運行方式,挖掘跨省跨區聯絡線送電潛力;督促發電企業將保供任務責任落實到人,避免因重要設備臨時停運造成電力缺口;部署煤炭安全穩定供應工作,切實做好今冬明春煤炭穩定供應;督促各地區電力主管部門落實應急預案,做好防範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準備。
翻譯一下就是,不要擔心煤炭供應問題,短期電力供應缺口會很快得到調控解決,並且要確保居民生活用電得到保障。
的確,在多部委密集調控下,各地「有序用電」行動正在積極開展。湖南省發改委已經下發《關於啟動2020年全省迎峰度冬有序用電的緊急通知》,要求優先保障居民生活、關鍵公共設施(學校、醫院等)和重點企業用電,適當壓限行政單位和景觀用電。
圖片源自中國能源報
在這輪限電令下,也有業內專家呼籲,未來應著眼於能源政策的優化調整,考慮南方部分有採暖需求的城市因地制宜做好冬季供暖工作規劃。同時,各電網之間也應加強配合協調,加強不同供電公司之間的互聯互通。此外,鼓勵工業企業使用各種餘熱採暖,減少電力和天然氣的消耗。
值得多說一句的是,隨著居民物質財富的增加和近年來電力系統的超前建設,現在很多人並不知道還有「拉閘限電這一情況,不少人被近十年來中國電力的高速發展「慣壞了」,覺得源源不斷的供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已經沒有了父輩那種節約用電的意識,「終日不關空調好暖和」「我有錢我多用點電礙你啥事啊,我想用就用!」等變得「理直氣壯」。這一次南方大規模限電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這八個字永遠不會過時,節約用電就像節約糧食一樣,需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在每一件小事上做起。
來源:中國環境
部分資料來源於俠客島、中新社、新時報、財新、知乎
編輯:周亞楠
原標題:《南方多地限電,背後主要原因是什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