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海水產研究所刺身新品種「參優1號」獲認定
(以下簡稱黃海所)歷時12年研發的刺參「參優1號」獲得農業部新品種認定。刺參「參優1號」有效解決了目前產業中所面臨的高溫和化皮病給產業造成的嚴重損失。根據「參優1號」刺參的品種特點,該品種的應用範圍可覆蓋遼寧、山東、河北、福建等全國沿海刺參養殖主產區;從養殖模式上看也適應於刺參池塘、吊籠、淺海底播等多種不同養殖形式,在我國刺參養殖主產區具有重要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
青島海鮮養成記之對蝦:已在青培育出5個新品種 一生約50次蛻皮
在青島,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率先培育出我國第一個海水養殖新品種中國對蝦「黃海1號」,相繼培育出中國對蝦「黃海2號」、大菱鮃「丹法鮃」、牙鮃「鮃優1號」、海帶「黃官1號」、三疣梭子蟹「黃選1號」、刺參「參優1號」等13個新品種。日前,觀海新聞記者走進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聽科研人員講述了新品種培育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開海尋鮮記②|海水養殖,青島秘笈「驚動」農業農村部
項目選育的「中國對蝦『黃海3號』」新品種和「海水池塘多營養層次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養殖新品種推廣應用,增加蝦蟹養殖產量,保護野生種質資源;構建節能減排養殖模式,實現養殖汙染物資源化利用,生態效益顯著;蝦蟹養殖的發展還帶動飼料、銷售和加工等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漁民增收做出重要貢獻。
-
名優水產養殖新品種推薦:海帶「黃官1號」
名優水產養殖新品種推薦:海帶「黃官1號」2013-04-15 14:4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amp;nbsp號」是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福建省連江縣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選育獲得的新品種(品種登記號:GS-01- 006-2011)。
-
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在優良水產新品種培育領域...
在這三個新品種的育種單位中,我校均為重要參加單位,其中,我校為長珠雜交鱖的第一育種單位。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的何建國教授、李桂峰教授和劉曉春教授作為負責人之一,對三個新品種的培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
蝦蟹貝「同居」 養殖收入翻番!青島海水混合養殖被農業農村部遴選...
從高空俯視,一個個海水養殖池塘像巧克力又像棋盤縱橫排列。不遠處,傅疃河靜靜流入黃海。這裡是日照東港區成家廒頭村,曾經的廒頭鹽場。這片一度荒涼靜寂的鹽池,變成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一個科研生產試驗基地,被賦予了蓬勃生機。這些基地「生長」的多項成果,可助力破解傳統蝦蟹養殖效率低、病害多發等瓶頸,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還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有望改變中國海水養殖的版圖。
-
水產養殖新品種「家族」又添新成員 ——農業農村部公告14個水產新...
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三疣梭子蟹相比,成活率平均提高31.2%,體重平均提高18.8%;與「黃選1號」相比,成活率平均提高10.7%,體重無顯著差異;能顯著提高對養殖水體低鹽度變化的適應力。適宜在我國黃渤海、東海及其河口人工可控的海水池塘中養殖。(七)品種名稱:長牡蠣「海大3號」
-
國之重器「深藍1號」背後:黃海三文魚千億產業如何「驚險一躍」
深藍1號2018年7月,由民企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投資1.15億建造的大型深海網箱「深藍1號」下水;2019年7月,升級版「深藍2號」開始投建。2019年12月,由國內相關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黃海冷水團海域三文魚養殖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
-
探訪膠南海水工廠化養殖 企業與科研結合雙贏
不過記者近日獲悉,島城也有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進行「產學研」運作的成功典範,位於膠南的本市首個「科研院所+基地」模式的海水工廠化養殖實驗室就是一個例子。11月18日,記者赴膠南進行了實地探訪。 ■定位從新品種選育中「掘金」 11月18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所科研處莊志猛告訴記者,他們與企業共建實驗室,一方面可以提高水產養殖示範基地及周邊漁業企業水產養殖的科技水平,一方面也可以加快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轉化步伐,而正是看中了高端育苗業的科研優勢和市場前景,所以他們決定聯手選育新品種。
-
「超級海帶」席捲全國:「黃官1號」海帶新品種面世
:青島財經日報 瀏覽量: 1423 次 我要評論 近日,由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完成的"黃官1號"食用海帶新品種的培育及養殖推廣作為國內首個食用海帶新品種,黃官1號」「 的出菜率高達80%,畝產量比傳統養殖品種提高27%以上,每年在全國推廣已超12萬畝,不僅達到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同時還為企業和養殖戶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超級海帶」席捲全國 我國每年的海帶養殖面積約4萬公頃,年產量達80萬噸,無論是養殖面積還是年產量都位居世界首位。
-
中國海洋大學董雙林教授研發黃海冷水團綠色養殖技術服務國家深遠...
本站訊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董雙林教授團隊研究開發的黃海冷水團鮭鱒魚綠色養殖技術已經完成中試進入產業示範階段。在董雙林團隊推動下,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於8月18日批覆,由青島市在南黃海海域設立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總面積553.6平方公裡。
-
青島海鮮再添五朵小金花 刺參、對蝦新品種獲批(圖)
近日,2018全球水產養殖論壇水產種業發展分論壇召開。會上舉行了2018年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證書頒發儀式。黃海水產研究所脊尾白蝦「黃育1號」、中國對蝦「黃海5號」和刺參「參優1號」獲批水產新品種。另外,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牽頭培育的脊尾白蝦「科蘇紅1號」及刺參「東科1號」2個新品種也於近日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島城水產家族再添「五朵小金花」。
-
全國水產養殖業盛會—2017全國海水養殖學術與產業論壇展現新成果...
、生產等領域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研討海水養殖業存在的重要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加強水產業界相互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海水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10月19-20日,「2017全國海水養殖學術與產業論壇」在寧波成功召開。
-
青島培育出「抗造」刺參新品種
半島記者 李紅梅7月7日,在位於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內的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1400kg「參優1號」刺參新品種苗種出池,打包運往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即墨區的三家海參工廠化苗種生產基地,將在那裡進行為期4個多月的大規格苗種擴繁。這是青島市實施「刺參『參優1號』新品種育繁推技術體系建設」項目以來擴繁的首批苗種。
-
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新品種 石斑魚家族添"新貴"
近日,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雲龍斑通過了專家現場驗收。課題負責人田永勝告訴記者,雲龍斑的雜交父本為體型巨大的鞍帶石斑魚,母本為肉質鮮美的雲紋石斑魚,雲龍斑兼具兩者優點。 2015年,已有十幾萬尾雲龍斑在福建等地推廣養殖,成為繼龍膽石斑、鼠龍斑等人工養殖石斑魚後的「新貴」。
-
中科院海洋所歷時十餘年培育出牡蠣新品種「海蠣1號」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0年審定通過的14個水產新品種,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培育的高營養品質新品種長牡蠣「海蠣1號」榜上有名。據了解,「海蠣1號」是海洋所貝類增養殖與育種生物技術團隊在對牡蠣野生種質資源精細評估以及營養品質性狀系統解析的基礎上,利用分子育種結合傳統育種手段,歷時十餘年培育成功。科研人員介紹,我國的牡蠣養殖規模和產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佔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的四分之一。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高品質牡蠣的需求持續增強。
-
全國海水養殖總產量1875萬噸,如此龐大的產業有哪些學術成果跟大家...
為了進一步交流海水養殖科研、生產等領域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術,研討海水養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強相互間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推進農業部學科群建設工作,促進我國海水養殖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11月17日,「2016年全國海水養殖學術研討會」在廈門集美大學如期舉行,會議由中國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福建省水產學會、農業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學科群共同主辦,400多位參會人員共同出席了研討會。
-
聚焦水產養殖生物安保!32個國家和地區的321位學員線上學習海水...
本次培訓由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和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NACA)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農業農村部「一帶一路」海水養殖技術培訓基地和亞太水產養殖中心網秘書處承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漁業科學與食物產出過程功能實驗室、中國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海水養殖專業委員會、農業農村部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學科群、黃海水產研究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
脊尾白蝦「科蘇紅1號」新品種上市
脊尾白蝦具有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肉質鮮美、養殖經濟效益好等優勢,是非常有潛力的增養殖蝦類品種。隨著沿海灘涂的開發,養殖面積迅速擴大,脊尾白蝦目前已成為池塘單養、魚蝦貝類混養和蝦池秋冬季養殖的重要品種,有報導稱,脊尾白蝦養殖產量已達我國東部沿海混養池塘總產量的1/3以上。
-
青島海水養殖技術全國領先「花樣」海鮮上餐桌
原標題:青島領「鮮」升級 5次海水養殖浪潮都從青起浪半島記者 韓小偉一年四季,無論何時,只要島城市民想要,就有美味而多樣的海鮮可以品嘗。這種模式是利用南北海水溫度差異,引進大黃魚、真鯛等大規格魚種,通過燈光誘集周邊水體浮遊生物供魚類競爭食用,在對周圍水體零汙染的前提下,通過「野化」放養消除魚肉中的「土腥味」,實現魚肉脂肪含量顯著降低、肉質更富彈性、口感更加鮮美等效果,而真鯛和鱸魚產出效益翻倍,也讓漁業養殖經濟效益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