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90歲,住進了養老院,還能做什麼?還可以玩Cosplay(角色扮演),可以坐著旋轉木馬吃棉花糖,可以乘著小火車去看風光明媚。
在上海,有這樣一座神奇的養老院,住在這裡的老人們會刷抖音,會編美篇,對各種年輕人愛玩的新鮮玩意兒司空見慣,面對鏡頭稀鬆平常。最近,他們拍攝了一組《老人版名畫Cosplay》,在抖音上徹底火了。
記者走進上海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在這裡遇見了92歲「編花環的女孩」、91歲「吃蘋果的瑪格麗特」、73歲「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92歲,「編花環的女孩」
周六是探訪日,一早,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就迎來了一波波看望老人的家屬,院子裡異常熱鬧。這裡生活著686名老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160多位,還有7名100歲以上老人。
「我年紀大了,賣相不好了,你們相中我,我怎麼能不開心……」92歲的陳珠花在這裡住了兩年多,她不識字,但總愛笑,護工們稱她為「陽光奶奶」。當院裡籌備世界名畫cosplay活動時,大家第一時間就想到她。
「我都覺得這不是我,我哪裡有這麼好看啊。」看著照片裡自己扮演的「編花環的女孩」,她笑得合不攏嘴。「我還沒發給他們(兒女)看,讓我外甥女看到要笑死我的。」
2018年3月,陳珠花來福利院看望一個住在這裡的同鄉。「我一看,這裡環境很好,5月份,我也進來住了。」她是自己提出進養老院的。「我家房子很小,我跟孫女一個房間,只有11平方米。」
剛進福利院,她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我眼睛看不清楚,耳朵也聽不出了,唱歌唱不來,手工做不來,平時他們搞活動我也不曉得是什麼,就只能聽聽,從來不參加。」這次cosplay,是陳奶奶的「處女秀」。
照片裡,她身穿一襲白色紗裙,手捧花環,一頭銀髮和《編花環的女孩》裡的小女孩一般長短。「衣裳漂亮,人不漂亮。」奶奶「謙虛」地說。
陳珠花年輕時是修馬路的工人,幹活時因被車子撞倒,受過工傷,50歲就提前退休了。兒媳婦的娘家住得近,每次兒子來看丈母娘,都會一併來看她。她還有一個跟她關係很好的外甥女,以前還會帶她去旅行。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連婚紗什麼樣子都沒見過。」陳珠花18歲結婚,有四個兒子,但兒子結婚時,兒媳也沒有穿婚紗。「以前隔壁鄰居結婚時,我看到過別人穿婚紗,沒想到今天自己也穿上了。」陳奶奶捧著花環,時而在手中擺弄,時而戴在頭上,就像回到了18歲時一般,笑靨如花。
《編花環的女孩》是由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於1874年創作的藝術作品。這次角色扮演讓陳珠花在92歲實現了穿婚紗的夢。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一幅油畫。奶奶版的「少女」,回眸間神韻猶存。
1890年,梵谷在自殺前一個月為精心照顧他的加歇醫生畫了這幅油畫《加歇醫生》。爺爺模仿醫生的沉思狀惟妙惟肖。
墨西哥畫家弗裡達是一個極喜歡自畫像的畫家。扮演「弗裡達」的奶奶一直在揣摩女畫家不羈的眼神。
91歲,「吃蘋果的瑪格麗特」
莊士標今年91歲了,而他扮演的是全場最小的一個角色,《吃蘋果的瑪格麗特》中的小男孩。
「莊爺爺,我覺得您和這幅畫裡的人很像啊,你願不願意拍一張?」從7月的某一天開始,福利院的護工們突然都化身成了「星探」,對照著十幾幅世界名畫,在院內各個區域的老人中進行「海選」。
莊士標是同房間的三個人中唯一收到邀請的人,這讓他倍感榮幸。「他們說我的臉和畫裡面這個男孩很像,就看中我了。」圓臉蛋,上揚的雙眉,確與畫中人有幾分神似。
拍攝當天,從早上7點半就開始裝扮了,莊士標穿上護工們給他準備的黑色禮服和禮帽,在鏡子前慢悠悠地轉了一圈,十足的老克勒形象讓他十分滿意。「不光要外形像,還要有演技的。」他手捧蘋果放在嘴邊,模仿出孩童般的天真。
「我兩個兒子,明天他們就要來看我了。」當初決定住進養老院,也是他自己的選擇。太太去世得早,他一直是一個人生活。「有一天早上起來,我突然發現自己一隻腳抬不起來,當時家裡沒有人,後來這樣的情形發生過兩次,去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輕度腦梗。」
「現在兒子都有孫子了,四代人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就決定還是去養老院吧。」從2017年2月住進來,至今已快四年。在福利院,他和同屋的兩個「哥們兒」關係最好,生活中互相扶持,平時一起吃飯聊天。「他們看了照片都說不像我,我覺得他們就是嫉妒我,哈哈哈……」他說以後這種活動還要參加。
蘋果啃得要表情到位。莊爺爺:道具能吃嗎……
《伊莎多拉·鄧肯》,奶奶表現出是一名舞蹈家的氣質。
這位「抱銀鼠的女子」,您手裡抱的是獨角獸嗎?
演技派的奶奶張嘴瞪眼,傾情出演《吶喊》,很好奇拍攝時她到底看到了啥……
只要你想,每天都是最精彩的一天
「每年的3-6月和9-12月福利院都會舉行『銀髮課堂』,7、8月會做拍攝項目,5月和10月還要舉辦一次大型活動。」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副院長黃蓉燕告訴記者,今年因為疫情緣故,線下活動少了很多,團隊想做點不一樣的事情讓福利院的老人活躍一下。「我們在網上看到小朋友模仿名畫的視頻,就想老年人是不是也可以做?」
因為經常承辦各種文化活動,福利院長期與幾家文化公司保持著合作,每次有新奇的想法,都會找他們商量細節。這些合作方除了給福利院提供專業攝影師和導演以外,還幫他們找過小火車、旋轉木馬、籃球機、地鼠機、投幣娃娃機、民宿攤位……
Cosplay項目從7月開始籌劃,到8月開拍,直到最近才製作完成。選定拍攝的名畫以後,分發到全院所有工作人員手上,他們分頭進行物色,把名單推薦上來,再一個個訪談。「老人們都很積極,他們更擔心的是拍得不像,達不到預期效果。」經過精挑細選,10位老人成為拍攝對象。
準備道具,有的淘寶上買,有的工作人員自家搜,弗裡達的耳環是一名護工親手做的。這家貢獻一條紅圍巾,那家拿出一套黑西裝,全院上下都動員起來。拍攝當天從早上拍到下午才結束,而福利院的老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新奇拍攝活動。
「2017年我們拍了個微電影《深夜的楊福院》,演員都是院裡的老人,那是我們的起點。」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國》、福利院院歌的MV,每一次都是老人和護工本色出演,老人們早已習慣在鏡頭前自如地活動。除了拍攝以外,福利院每年都會為老人準備一次「大驚喜」,去年,他們就把一列小火車搬進了院裡。
「對很多高齡老人來說,他們要出去一次都非常困難,我們就把商場裡的小火車請到院裡,讓老人坐在小火車上繞著全院兜圈。」老人家們很激動,有的老人反覆排隊,有的說他們從來沒有坐過小火車。「其中有一位奶奶,身體狀況很不好,一直插著管子坐在輪椅上,已經完全不能動。家屬跟院長說,特別想讓她媽媽坐一次火車。」
那天下午,志願者把老奶奶從輪椅上搬下來,小心翼翼地抱上車廂。小火車繞著院子轉了兩圈。奶奶坐在窗前,看著院子裡生機盎然的風景在眼前不斷閃過,久違的陽光照在身上,那一刻,她仿佛忘記了年齡,忘記了病痛,又回到年輕的時候。
兩天後,奶奶就去世了。「她的女兒來感謝我們,讓她媽媽在臨終前度過了最快樂的一天。」
前年,福利院租了架旋轉木馬放在院子裡,老人家邊吃棉花糖,邊乘坐旋轉木馬,開心得跟孩子一樣。福利院每年還開設智慧型手機課堂。「以前老人家們只能等著家人給他們打電話,現在他們都會用微信和家人視頻,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給他們。」 最近有很多家屬諮詢,要不要把家裡老人送進養老院,哪家養老院好。團隊就做了一個系列問答視頻,結合多年的行業經驗,教大家如何選擇合適的養老院。
每個人都有變老的一天,這是生命的必經過程。「在人們普遍的觀念裡,老了就是吃飽、穿暖、不摔跤。住進了養老院,你還能做什麼呢?」黃蓉燕說,「我們團隊的願景,就是讓老人度過一個豐富而備受尊重的晚年。」
小視頻發出去以後,更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有許多讀者在下面留言:「看了這些老人家的生活,好像就不那麼害怕變老了。」
「老了並不可怕,只要你想,每天都可以是最精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