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原標題:行業盛宴後將一地「雞」毛?你需要的是這個……
3月以來,雞蛋現貨價格不斷走高,運行區間明顯高於往年,蛋雞養殖盈利頗豐,進而激發養殖戶的補欄熱情。不過,養殖產能的擴張已經引起市場人士的擔憂,行業面臨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出於對風險管理的迫切需求,養殖企業如何利用期貨工具提前鎖定利潤空間成為重要課題。12月初,期貨日報記者跟隨大商所雞蛋產業調研團,實地走訪石家莊、武漢等地,詳細了解蛋雞養殖的現狀以及相關企業運用期貨工具的情況。
出乎意料的行業「盛宴」
「今年雞蛋行情走勢出乎很多從業者的預料。」石家莊市趙縣昌晟源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鄭文波對期貨日報記者說,在上半年的時候,大家都認為9月以後蛋價會跌下來,結果自9月往下走了沒多久,10月就漲了起來,大家又說11月難逃下跌,萬萬沒想到,11月以來蛋價先抑後揚,不到12月就又漲起來了。「今年的市場令許多老養殖戶都不敢輕易預測行情,我入行已經30年了,還是看不準未來走勢。」鄭文波說。
事實上,過去幾年蛋雞養殖經歷了禽流感和環保禁養,今年蛋雞產能不斷攀升,市場原本預期蛋價會弱於去年,但今年的行情完全超出預期,非洲豬瘟帶來的消費端結構性轉變徹底打破了歷史的產能周期,今年3月以來雞蛋現貨價格在產能擴張的背景下陸續創出同期新高。
回顧年初以來的蛋價走勢,從中可以看出,波動相當劇烈且頻繁。據長江期貨分析師陳乾介紹,3月以來,蛋價走勢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月初至5月中旬,蛋價走強,最高漲至4.25元/斤,其間蛋白缺口顯現、淘雞價格上漲,老雞淘汰量大,在產蛋雞略有不足造成蛋價迅速拉升;第二階段是5月下旬至7月底,蛋價下跌至3.6元/斤,這一階段處於雞蛋消費淡季,但因華中和西南地區非洲豬瘟疫情加劇,蛋價雖有下跌,也仍高於往年同期;第三階段是8月初至10月底,蛋價大幅拉升,最高至5.5元/斤,其間多重利好疊加,包括豬肉價格上漲帶動蛋白類食品集體上漲、市場處於消費旺季、淘雞價格屢創新高激發養殖戶淘汰意願;第四階段是11月初至今,蛋價先跌後漲,12月10日為4.5元/斤,在此過程中,雞蛋和豬肉市場共振,豬肉價格回調帶動雞蛋下跌,豬肉價格回暖刺激雞蛋企穩。
受到「超級豬周期」提振,蛋價運行區間明顯高於往年。「今年蛋價重心逐步上移,從3月初的2.8元/斤一路漲至10月末的5.6元/斤,漲幅高達100%。3月以來,豬肉價格大幅走高,農畜板塊共振帶動蛋價上漲,並且在雞蛋本身供需緊平衡的狀態下,現貨市場情緒間接性高漲,中間出現3次高位回落調整,但每次回落的低點均高於上一次低點,表明回落只是短期供需調整和情緒變化所致。」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霍雅文表示。
具體來看,「超級豬周期」對雞蛋市場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雞蛋消費,二是造成階段性供應收縮。「雞蛋消費的增加可以分為主動增加和被動增加,主動增加是因部分消費者對非洲豬瘟疫情了解不夠,擔憂豬肉食用安全,從而放棄豬肉,轉向雞蛋在內的其他蛋白食品,今年上半年雞蛋消費良好就是這個原因;被動增加是因下半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迫使部分豬肉消費轉向包括雞蛋在內的其他蛋白食品。另外,供應減少的重點在於淘雞價格,其在今年4—5月以及9—10月的上漲尤其明顯,價格比往年高出一截,刺激養殖戶淘雞的積極性,造成實際在產蛋雞存欄減少。」陳乾說。
各地普遍出現「提檔升級」
與往年相比,雞蛋現貨市場出現一些變化,例如淡季不淡、全年中間環節零庫存等。與此同時,在火熱的市場行情中,雞苗價格、淘汰雞價格以及雞蛋價格等多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蛋價居高不下,養殖盈利頗豐,養殖戶補欄熱情高漲,今年雛雞補欄量高於近幾年均值。雛雞訂單供不應求,進而出現雞苗價格持續上漲的現象。」霍雅文補充說,淘雞價格創出新高則是作為豬肉替代品的肉雞價格上漲所致。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蛋雞行業各項數據有別於往年的主要原因有二:一為「超級豬周期」背景下,禽類等蛋白替代品需求增加;二為雞蛋本身供需緊平衡,今年雖然補欄量高於往年同期,但實際產能落地情況低於預期,其中原因除了淘雞量增加導致在產蛋雞存欄恢復緩慢外,疫病暴發及高溫高溼天氣導致產蛋率偏低也不容忽視。「『淡季不淡』『全年中間環節零庫存』等反季節性現象的出現,本質上還是基本面的問題。豬肉價格過高抑制終端消費,進而提振其他動物性蛋白需求。」霍雅文說。
在行情推動下,各地養殖戶積極補欄。「就拿我們趙縣和周邊地區來說,春節至今,孵化場一直維持滿負荷生產,蛋雞存欄至少比去年同期增加四分之一,局部地區甚至成倍增加。目前,存欄量還處於上升階段,因為相當一部分養殖戶剛完成雞舍基建。按照這個態勢發展,明年蛋雞存欄還會出現十分可觀的增長。」鄭文波對期貨日報記者說。
存欄快速增加的不止石家莊。位於鄂東的浠水縣,是湖北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受制於環保檢查,很多未能達標的小養殖戶退出,截至去年年底,浠水蛋雞存欄降至800萬羽的歷史低位。不過,在今年蛋雞行業的快速擴張中,浠水的存欄再度超過1000萬羽。「存欄出現較大增長,養殖戶數量卻沒有明顯變化,這意味著養殖戶的養殖規模擴大了,從前以小而散為主流的養殖結構出現提檔升級。」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餘勇軍說。
湖北晨科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浠水,2007年開始涉足蛋雞養殖領域,目前已發展至140萬羽的存欄規模。據董事長戴小方介紹,公司後續準備在廣東、廣西等地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
「以華中地區為例,存欄在1萬羽以下的養殖戶基本沒有了,目前2萬—10萬羽在產蛋雞存欄的中型養殖場企業多,10萬羽以上的大型養殖企業也明顯增加。」陳乾表示。
家庭作坊式的散養戶大幅減少,中型和大型規模化企業逐漸增多,表明蛋雞養殖進入「提質、增效、節能」的可持續發展通道。
「規模化企業從蛋雞養殖到雞蛋銷售都走程序式流程,集約化的管理能夠有效提高食品質量,可溯源可控制能夠確保食品安全。規模化發展是將產業上下遊結合起來,未來蛋雞養殖產業鏈勢必是將上遊飼料、中遊養殖、下遊加工銷售統一起來。隨著產業鏈內期貨品種的豐富、上下遊風險敞口的閉合,企業利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是大勢所趨。」霍雅文表示。
蛋雞養殖走向集約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蛋雞養殖與管理模式發生巨大轉變,從小而散的粗獷模式發展到如今的集約化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期貨市場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中型養殖企業在抓好生產的同時,注意收集市場信息,提高經營管理和飼養技術水平,合理制定養殖計劃,儘量把蛋雞生產風險降到最低。
作為最早接觸雞蛋期貨的一批產業人士,湖北佳優美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閆鐵山已經把期貨深度融入到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在期貨出現之前,意識不到精細化數據的重要性,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而接觸了期貨市場並參與進來之後,才想到要更深入地了解、分析現貨市場數據,例如淘雞量、補欄量等,研究的東西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細緻,真正把生產經營做到了『精打細算』。」閆鐵山表示,公司現在每天都會跟蹤收集鄂東地區的相關數據,了解每一個養殖戶的具體存欄、補欄以及在產蛋雞日齡結構等方面的數據,並開發了一個用於管理、決策的內部系統。對於數據的掌握與分析,閆鐵山做得愈發深入,可以說這都是期貨帶給他的靈感。
事實上,期貨價格是對未來的預測,是宏觀政策、供需格局等在盤面上的反映。「隨著企業對期貨的重視,期貨價格作為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的參考值,從業者和參與者開始深入研究,整個產業從粗狂化邁向數位化、精細化。另外,期貨的到期可交割將期貨和現貨有機結合,提高企業在期貨市場的參與度,促使企業去了解並利用期貨工具。養殖企業的管理由粗狂式轉向精細化、數位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管控採購成本,鎖定銷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生產計劃,避免『蛋周期』帶來的價格風險。」霍雅文說。
仙桃市同創畜牧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同創畜牧)創始人周超是在2017年蛋雞養殖全行業經歷深度虧損的時候接觸到期貨的。「當時,基本所有的養殖戶都處於虧損狀態,而且虧損時間長達半年。仙桃周邊以中小養殖企業為主,對風險管理知識了解不足。我們在了解並接觸期貨市場之後,也希望能夠帶動周邊養殖戶走出困境。」周超說。
邁過了2017年的坎兒,同創畜牧更加注重在金融方面的投入。「2017年之後,我們逐步把重心往蛋雞生產數據方面轉移。線下生產與貿易都是比較傳統的模式,我們的優勢在於能夠接觸到大量基層養殖戶,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去做數據收集與整理工作。」周超介紹說,養殖戶所有的利潤都在雞蛋上,如果雞蛋生產控制不好,那麼其他地方做得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同創畜牧製作了一款軟體,以幫助養殖戶記錄各項數據,從而得到養殖投入產出比。大量的基層數據成為同創畜牧進行行情研判的基礎,並在出現低迷行情之前就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可以說,期貨市場促進整個蛋雞養殖行業邁向精細化、數據化管理新階段。
利用期貨應對未來變數
蛋價一路高歌猛進並沒有使產業人士放鬆對風險的警惕,尤其是那些經歷過2017年行業「寒冬」的養殖戶。
「今年上半年補欄相當活躍,當時補欄的雞苗正陸續投產,下半年補欄的雞苗在明年上半年也會投產,總體看,供應呈增加狀態。此外,11月以來淘雞價格不斷下跌,不少養殖戶期待年前還會出現高點,這會造成年前等待被淘的老雞數量過多,淘雞價格可能沒有預期得好,這些養殖戶不得不再次延遲淘汰,年後的供應壓力可能比想像得大。」陳乾表示。
在調研中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許多產業企業都將春節看作分水嶺,如果春節前後,蛋價一路下行,那麼來年就會繼續承壓,而如果春節前後蛋價仍高位振蕩,那麼來年的行情就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今年的「蛋雞養殖盛宴」給行業的發展增添了變數。在這種情況下,風險管理尤為重要,能夠通過期貨提前鎖定來年利潤的企業,將在之後的市場中走得更加穩健。
「我們通過數據研判,認為明年2—5月蛋價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故打算提前在盤面賣出一定比例進行套期保值。除了傳統的期貨套保,也會考慮搭配一定的場外期權,在我們認為可能出現較大行情的時間節點,得到超額收益的機會。」閆鐵山說。
在波動頻繁的市場中,由於中小養殖戶缺乏對宏觀走勢的判斷能力、風險管控意識,與大型養殖企業相比,他們更加迫切地需要化解價格大幅波動風險。不過,中小養殖戶缺乏專業的人才儲備,直接參與期貨交易的可能性較低。基於此,「保險+期貨」項目應運而生,其可以有效將養殖戶面臨的價格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完善養殖戶與期貨市場之間的連接機制。
據了解,武漢市和轄內新洲區已嘗試介入「保險+期貨」項目。「今年7月8日—8月7日,我們小範圍做了一個雞蛋『保險+期貨』項目。當時雞蛋期貨價格自4600元/噸進一步攀升,養殖戶擔心7—8月價格會下跌,希望可以用較高的價格銷售雞蛋。經商議,由新洲區家禽業協會集體下單,以5000元/噸的目標價投保,按照7%的費率計算,每噸雞蛋大概是700元的保費,保費總額為100萬元,其中農戶自付35%,武漢市和新洲區政府共計補貼65%。項目到期後效果不錯,10個養殖戶,每人拿到近5萬元的賠付款。」新洲區家禽業協會會長馬新輝興致勃勃地向記者介紹說,他們認為「保險+期貨」是非常有助於行業發展的工具,因為保險價格是一段時間內每個交易日期貨結算價的均值,是非常公平公允的。此外,保險能將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價格風險轉移到期貨市場,就算最終沒有產生賠付,也只是損失了保費,而這時現貨價格是上漲的,養殖戶已經獲得了收益。
趙縣昌晟源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在「保險+期貨」的基礎上,利用自身交割庫優勢,探索出了以遠期雞蛋定價收購合同帶動中小養殖戶通過期貨市場規避價格風險的新模式。據鄭文波介紹,養殖戶可以根據自身經驗,指定未來某月蛋價,並在交付定金後與合作社籤訂收購合同,合作社代替養殖戶在期貨盤面進行套期保值,建倉成功即意味著合同生效,到期時,若價格跌破約定價格,則養殖戶可以選擇以約定價格銷售雞蛋給合作社,也可以選擇價差賠付。如今,參與該項目的養殖戶已經對明年2月的雞蛋銷售價格進行了鎖定,晟源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籤訂合同後便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
「在整個行業都享受著高額利潤的時候,風險管理的作用不一定明顯,而一旦行業『寒冬』來臨,期貨工具就將成為企業存活的關鍵。值得慶幸的是,2017年的虧損令許多中小養殖戶形成了風險管理意識,他們願意了解並參與期貨市場。因此,我們參考『保險+期貨』模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改良,希望能夠帶動周邊養殖戶的發展。由於能夠參與交割,合作社可以在非1、5、9月合約上套保,以貼合養殖戶需求、提高套保效率。」鄭文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