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豬肉價格不斷上漲,老井去年曾經跟大家說過,正常情況下,毛豬和淘汰雞價格比是3:2,過去好多年,基本上都沿襲這個規律!
豬肉和雞蛋的價格比率,也長期維持在2-3:1的範圍內,個別特殊時期可能最高也只是達到5:1(2017年上半年)!
可是現在,豬肉和雞蛋的價格差不多要達到10:1啦!
可以這樣跟大家說吧,如果沒有2020年中秋節後,蛋價那次出乎意料的大漲,老井也堅持認為,豬肉和雞蛋價格關係並不大!
因為之前的歷史數據顯示,2014年蛋價高,豬肉並不貴,2017年蛋價極低,豬肉並不很賤!
2018年10月,雞蛋價格指數當月均價4.19元/斤(芝華數據,下同),2019年10月同期,雞蛋當月均價5.2元/斤!
而且,按照芝華數據統計的在產蛋雞存欄,2019年10月比2018年10月同比增加了10.48%(可以理解,2019年3月後,蛋雛雞入欄同比環比均有大幅增加)!
按照一般的經濟學規律,產能增加10%,價格下跌50%,而2019年10月比2018年10月蛋雞產能增加了11.48%,蛋價卻出人意料的上漲了24.1%!
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豬肉暴漲!
有人說,按老井你這個說法,既然去年10月份蛋價大漲是豬肉暴漲拉動的原因,那豬肉現在較往年同期相比價格高出近一倍,但雞蛋為啥這麼賤呢?
這句話一聽,貌似很有道理,但經不住認真推敲!
豬肉和雞蛋價格有關係,相互有影響,但並不是說這種關係和影響就是決定性的。
也就是說,豬肉貴不一定雞蛋就一定貴,雞蛋便宜,豬肉也要跟著賤!
因為,豬和雞不同的生理繁殖特點決定了,二者生產和繁殖性能是嚴重不同步的!
越是大體型的動物,繁殖越慢(牛一般只能一年一胎),一頭母豬最厲害一年產仔也不過20-30頭。每增加一頭能繁母豬,產能需要8-10個月後才能體現出來!
但雞就不一樣了,理論上一隻母雞,每年可以直接繁殖後代300隻以上,產出的受精蛋,兩個月就可以有雞肉產出!
且當年繁殖的雛雞,五個月也可以加入繁衍後代的隊伍裡,無論是產蛋還是產肉,都是呈現指數級增長的!
據說,雞是地球上現存量最多的動物,達到200億隻,想想也是,這玩意繁殖能力簡直是太強大了!
豬肉和雞蛋的替代關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同樣都是攝入動物蛋白,豬肉貴,消費的少了,多吃雞蛋。
這個可以有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秋節後的10月份,南方和北方主銷區到車數量均有明顯增加!
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第二點,用授精了的雞蛋去繁殖可以替代豬肉的肉雛雞!
下圖可以看出,去年10月份,屠宰企業庫容率大幅下降,肉類庫存嚴重低於往年正常值(藍框圈定部分,博亞和訊數據)!
咋辦?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繁殖能力又快又強的禽類,特別是雞(雞佔整個馴養禽類80%以上)來快速補充豬肉短缺的缺口!
於是,去年中秋節後,整個肉雞生產呈現大幹快上的火熱局面。
生產肉雛雞,用存欄的蛋雞做母本,父母代種公雞做父本,配種出來的817是最快的捷徑,導致當時父母代種公雞價格跟著一路暴漲,嚴重短缺!
辦法是人想起來的,沒有父母代肉公雞,可直接用商品代817公雞替代,你可能會說,這樣的雞苗生產性能不是較差嘛,那是當然,但非常時期,就顧不了那麼多啦!
這就解釋了,為啥去年市場上生產成本偏高的粉蛋,有時候價格居然不如紅蛋,因為作種817的,基本上都是紅蛋雞,大量紅蛋雞被種用,紅蛋供應減少,價格偏高,也是在情理和意料之中滴!
綜合今天的內容,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對豬肉和雞蛋的相互替代關係做了個大致了解,需要強調的是,豬肉和雞蛋僅僅是緊相關產品,二者由於生產性能的巨大差異,供需關係改善具有嚴重的滯後性,所以,只能是相互影響,但並不能起到決定性的關係!
來源:老井扯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