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可將火星滷水變成氧氣和燃料

2020-12-12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這一技術不僅有利於未來的火星探索,也可用在地球上,比如應用於國防和深海探測等領域。

2008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鳳凰號」火星探測器研究了火星表面的土壤,發現火星上存在冰凍水。此後,歐洲空間局(ESA)的「火星快車」在火星上發現了幾個地下水塘,由於高氯酸鎂鹽的存在,這些水塘裡的水仍然是液態的。那麼,人類能夠利用這些滷水嗎?

人不能飲用鹹水,通常的做法是用電(電解)將鹹水分解成氧氣(供人呼吸所用)和氫氣(作為燃料),但這項工作繁瑣而且成本高昂。因此,如果可以直接從滷水中獲得氧氣和氫氣,那麼滷水電解過程就簡單很多,而且成本也會低得多。

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能做到這一點的系統,相關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研究負責人維賈伊·拉馬尼解釋說:「我們的新型鹽水電解槽採用了我們團隊開發的釕酸鉛焦綠石陽極和鉑碳陰極。這些經過精心設計的組件,再加上對傳統電化學工程原理的最佳利用,使其擁有卓越的性能。而且,獨特的陽極使該系統無需加熱或淨化水源即可正常工作。」

拉馬尼說:「我們的火星鹽水電解槽徹底改變了前往火星及其他地方任務的後勤補給。此外,這項技術在地球上也同樣有用,它使海洋成為一種可行的氧氣和燃料來源。」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拉馬尼小組博士後研究助理普拉雷·加耶恩表示:「我們在類似火星的惡劣環境下演示了這些電解槽,還打算在地球上更溫和的條件下部署它們,利用海水電解來生產氫氣和氧氣。」

加耶恩指出,這一新技術也可以應用於國防領域,例如在潛艇上按需供氧。此外,在科學家們探索深海未知環境時,它也能提供氧氣。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家開發新技術 可將火星的滷水變成氧氣和燃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這一技術不僅有利於未來的火星探索,...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
  • 美國科學家稱開發出新技術可將火星滷水變成氧氣和燃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這一技術不僅有利於未來的火星探索,也可用在地球上,比如應用於國防和深海探測等領域。
  • 火星上的「滷水」是人類希望!新技術將把它變成氧氣,太驚喜了
    不過,由於裡面含有大量的高氯酸鎂鹽,所以,火星上的水其實都是「滷水」,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帶鹹味的水,人類真的可以用嗎?這個問題,近日終於有了答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稱,火星上的「滷水」未來開變成氧氣和燃料,人類移民火星,或許真的指日可待。火星上為何會有液態水的存在?
  • 美科學家稱火星鹽水電解槽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
    美科學家稱火星鹽水電解槽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 科技日報 | 2020-12-07 10:23:03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
  • 火星探索新突破!新技術將滷水變燃料
    這一發現改變了科學家研究火星的思路,並試圖重建火星上存在水的歷史。但這也引出了新的疑問:人類能利用這些水嗎?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麥凱維工程學院的教授維賈伊·拉馬尼(Vijay Ramani)等人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轉化裝置,可以將這些滷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為人類前往火星提供條件。拉馬尼教授表示,他最初研究將滷水轉化為燃料和氧氣的設備時,根本沒有想過要在火星上應用。
  • 火星滷水能變氧氣和燃料?不僅製作簡單成本還低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稱,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將火星上的滷水轉變成氧氣和燃料。這一技術不僅有利於未來的火星探索,也可用在地球上,比如應用於國防和深海探測等領域。
  • 火星滷水...
    火星探索新突破:新技術將滷水變燃料 在火星表面的溫度下,鎂溶液可以保持液態,這會在火星表面和地下形成液態滷水。 研究人員解釋稱,這種滷水可以轉化為氫燃料和氧氣,為未來的火星任務提供資源。這種轉化技術為電解槽,是一種將水轉化為氫和氧的電化學裝置。為了使這項技術在火星上同樣適用,研究人員希望能研發一種模塊化設備,並運送到火星上。
  • 我們可以在火星表面長期居住下去,登陸火星需要什麼技術,我們又...
    吃,國際空間站實驗了20年,用光引導種植植物,還有用培養基種植一些比較高級的東西,比如辣椒之類的,喝,有水循環系統,或者是生命循環系統,這些系統未來在火星上也會用火星表面的冰混合物,分解成燃料和水,燃料可以直接給小型發射器,太空人就可以坐這個發射器先到軌道,然後軌道器對接之後就可以返回地球,SpaceX還有空中加油艦,這些操作50年前就有了,現在只不過距離遠了些,輻射大了些,輻射大了之後就需要新的防輻射層
  • 10年內我們可以登陸火星?登陸火星需要什麼技術,我們擁有什麼
    吃,國際空間站實驗了20年,用光引導種植植物,還有用培養基種植一些比較高級的東西,比如辣椒之類的,喝,有水循環系統,或者是生命循環系統,這些系統未來在火星上也會用火星表面的冰混合物,分解成燃料和水,燃料可以直接給小型發射器,太空人就可以坐這個發射器先到軌道,然後軌道器對接之後就可以返回地球,SpaceX還有空中加油艦,這些操作50年前就有了,現在只不過距離遠了些,輻射大了些,輻射大了之後就需要新的防輻射層
  • 移民火星後需要一趟一趟往火星搬葡萄酒和酸奶嗎?
    但是要想在火星上繼續利用這些技術,依然讓人覺得有點兒沒底。將來,火星上或需要的物資並非完全從地球上輸送,太空人們將可以利用微生物在火星上現場製造。某些細菌可利用火星上有限的資源支撐起聚居地的簡單生態系統,甚至可以幫助小型植物生長。這些微生物可以製造氧氣和處理廢物,還可以用於生產有用的材料,幫助開採金屬等。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能在火星上找到的任何資源,這就需要生物學的鼎力相助。
  • 科學家發現制氧新方法!用金箔和二氧化碳就可以產生氧氣?
    (圖片:©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美國地質勘探局)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製造氧氣的新方法,未來的火星探險者或許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在火星上自行製造氧氣。火星離地球很遠,所以如果能夠在火星上製造出可呼吸的空氣的話,航天機構就可以節省從地球運送氧氣到火星所需的費用和精力。一個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彗星發現了這種新的產氧反應。
  • 火星上如何形成大量的氧氣?只需用二氧化矽氣凝膠改造就能住人
    目前,因為受人類飛行速度的限制,人類沒有辦法去往太遠的地方,所以只能將人類太空的第一站定為火星。而火星,雖然與地球一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但是上面的環境卻是與地球天差地別的,對於人類來說,如果想要生存下去,必要條件首先就是氧氣、水和適宜的溫度,而火星,目前這三點都不符合。
  • 火星可以「恢復」大氣層嗎?科學家:設想過將火星變成第二個地球
    自從在火星中發現了水,以及冰的存在以後,人類對於火星的好奇心就與日俱增,而且一度懷疑火星上面,曾經可能存在過生命體。儘管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探索,並沒有找到過生命體,但是因為火星的環境有很多地方,跟地球類似,所以科學家有設想過將火星變成讓人適宜居住的星球。
  • 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獲得可呼吸的氧氣
    目前還沒有火星殖民地,但確實有人類長期生活在我們的星球周圍。不過,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大量的可以呼吸的氧氣,但是太空中卻沒有,所以確保在太空中有足夠的可呼吸的氧氣是太空科學家和工程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那麼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穩定地獲取可呼吸氧氣呢?
  • 火星上的氧氣來源不明,且波動明顯,這些現象意味著什麼?
    筆者:三體-小遙眾所周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目標都是火星,月球作為唯一探索目標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未來還將向更遠的空間展開探索之旅。近年來,有關火星有望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的說法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無論是距離還是環境,這裡的確是人類的不二之選。並且人類的技術合適,還能夠對該星球進行改造,為人類移民提供更好的環境,而在此之前,對火星展開全面探索才是首要條件。
  • 找到火星產生「氧氣」的方法?科學研究人員稱理論上可以
    目前火星的狀況就是無氧氣,無植物的情況,而無氧氣是人類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人類要移民火星首要的問題就是解決這個問題,做到氧氣的產生一切問題都可能很快會被迎刃而解。而現在人類正在進行這個問題的實施。根據科學研究小組最近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公布,我們人類科學可能找到了火星上穩定提供氧氣的希望,而產生氧氣的方法就是通過海棲菌「藍藻」來進行實施。在地球上,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這些細菌能夠在最惡劣的環境中釋放氧氣,也就是說火星上也可能存在氧氣的希望。
  • 燃料電池新突破: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在200℃保持質子導電率
    同為新能源技術,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燃料電池的具體原理,而是把它當做和普通鋰離子電池供電等差不多的技術。但實際上,燃料電池無論是和過去的內燃機,還是和主流純電動汽車的鋰離子電池供電相比,都有不同。過去的燃油車,是由汽油、柴油等燃料在發動機內燃燒產生內能,推動發動機的機械結構運動,帶動與之相連的汽車傳動結構運動;鋰離子電池則是把外部輸入的電能儲存起來,要用的時候驅動電機,電機再帶動汽車傳動結構運動。燃料電池雖然和鋰離子電池同屬新能源技術,但是其原理更像是內燃機,是一個產能機構而非儲能機構。
  • 衛星發現紅色的火星卻發出了綠光,專家認為這說明火星上有氧氣
    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巖質行星,古代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它發出紅光,所以我國古人將其稱之為火星(多稱熒惑星,但從司馬遷《史記》中就記載其看上去「熒熒如火」,便有火星的說法了)。美國趣味科學網站6月16日報導,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微量氣體任務衛星(TGO)發現在火星稀薄的大氣層中發現了綠光,看上去就像火星戴了一個「綠色的帽子」,有天文學專家稱這說明火星大氣層中存在一定量的氧氣,而氧氣正是人類所需要的,
  • 土衛六比火星更適合人類居住嗎?
    沒有氧氣就不能燃燒。到那時,載人前往土衛六將成為可能,我們將使用核能或熱核火箭。這意味著不需要化學藥品。可是我們的高性能圖像處理器需要氫。3.火星和土衛六都有同樣的問題——能源供應。雖然在火星上可以使用光電,但在那樣的距離下效率非常低。火星上可用的平均太陽能比地球兩極少。
  • 火星有水不稀罕,但都是「滷水」微生物難生存
    5月11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的一篇論文給相信火星存在生命的人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經過模擬,40%的火星表面都有可能存在類似的「鹽滷水」;壞消息是,這些滷水並不適合地球上的微生物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