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人們生活起居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蔬菜,這類蔬菜在全國範圍內常有栽種,並且栽種面積也是很大的。西紅柿作為一種很常見的蔬菜,價錢不少很貴,但是營養成分卻一點也不少,特別是富含維生素c,是大人小孩有很喜歡的蔬菜。雖然它被歸類為蔬菜,但許多人直接把它作為水果生吃。它嘗起來酸、甜、嫩、多汁而且美味,我相信許多朋友非常喜歡生吃西紅柿。
我相信許多農民會在自家種西紅柿,但是當他們種西紅柿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問題,比如西紅柿不長個,或者西紅柿長得很硬或者長不成熟。很多農民朋友都說,自己很用心管理自家的西紅柿,那麼為什麼還會發生這些事情呢?大多數時候,這種情況的發生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化肥和水,而是因為缺乏其他的一些方法。小編今天將要談論的方法是種植西紅柿的小技巧。你學會這個技巧後,就可以確保你種植的西紅柿又紅又大,並且產量也會很高,吃不完。
這種方法通常被許多專門種植西紅柿的農民使用,也就是「打叉」。這裡的「打叉」一詞是指當番茄幼苗長到一定高度時,植株的莖尖會被砍掉,以及無用的側枝去掉。那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其目的是以這種方式限制植株的生長,並確保其攝入的大部分營養都是提供給果實的,從而促進果實變大和成熟。西紅柿的產量也得到保證。
雖然西紅柿不是我們國家的特產,但它們和我們國家的水果和蔬菜是一樣的。當種植西紅柿時,我們應該記住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想要西紅柿的果實,而不是它們的植株,所以我們應該限制植株的生長,確保果實的生長。因為如果你不控制植株的生長,它會長得非常高,並且很多枝葉,產生許多無用的側枝。因為植株長得很大,所以它吸收土地上的所有養分都用來「長身體」了,這樣果實生長的養分就會變得很少,果實自然生長得很差,但是在「打叉」之後的,可以很好地限制番茄秧苗的生長,有效避免了植株對養分的消耗,植株吸收的養分被用於果實生長,最後成熟的果實自然變得更大。
所以問題來了,如何「打叉」才能起這樣的作用而且不會傷害植株?接下來,讓小編就詳細介紹一下「打叉」的具體方法。當番茄植株長到膝蓋高度時,保留兩三個側枝,主枝到第三朵花出現後,留下兩臺葉掐尖,重要的是要注意,當植株長到人的膝蓋高度,或者長到大約三十釐米時,就要進行修剪側枝,掐尖的工作是等到主枝到第三朵花,然後再進行掐尖,注意幼果的數量,一般來說六個果實後就應該掐尖了,太多會影響果實的質量。
接下來要說的是對於植株來說「打叉」的時機,在幼果剛剛開始發育的時候,儘量不要剔除過多的枝條,要保留一部分,這樣可以幫助植株根系和莖的生長。雖然「打叉」能抑制植株的生長,但在植株坐果的早期,植株發育不夠,根系和植株發育不完善,如果這時候「打叉」過度,會直接影響植株的發育,進而影響果實的後期發育和成熟,很容易出現果實不成熟,或者植株過早衰老和死亡的現象。
第二個需要注意的是植株處於緩苗期,或者開花期不要「打叉」,這時候植株的情況和上面提到的情況相似,這時候植株的根和莖的發育還不夠,所以不要「打叉」,等到果實長出來,並且已經開始迅速膨大,然後再進行「打叉」的操作。
最後要說的是,「打叉」的具體操作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要注意側枝的長度,等到它們長到一手掌長度時,再進行處理,剪掉的時候要留出一段,大概兩三釐米的樣子就可以了,以便預防和控制疾病。此外,對於植株上老化的葉子,也需要修剪,首先要避免植株營養流失,其次,要保證植株和植株之間的通透性,保證空氣和光線的流通。然後是避免一些疾病的傳播。「打叉」的時間也很講究,太陽下山不打,一大早沒有太陽也不能打,避免傷口感染。
以上就是我們在種植西紅柿時,我們要注意的地方,你學會了嗎?其實種植西紅柿並不難,在種植的過程中,我們要細心觀察西紅柿的變化。那麼小編和大家總結一下種植西紅柿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我們在種植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長不熟的情況,其實很簡單。「打叉」是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方法,能有效抑制植株的營養消耗,把最多的養分分配給果實,這樣就不會出現果實長不熟的情況了。其次是「打叉」的時間把握,早上和晚上都是不可以操作的,這會損傷植株。小編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了,還有不懂的,可以點擊關注小編,那麼每天都可以學習一些關於種植的方法,還可以到評論區,說說你的種植方法,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