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海東路街頭出現了一批「土洋結合」的店鋪名翻譯。
例如,「愛尚剪中剪」譯成了「Love Cut Cut」,「小徐理髮」譯成了「Small Xu Li hair」,「上都牛羊肉」則翻譯為「All of them are beef and mutton」。
當地媒體《北方新報》通過其微信公號8月14日刊載的圖片顯示,上述英文店名翻譯與蒙文翻譯都印在了商鋪的牌匾上。
多家商戶告訴澎湃新聞,8月8日之前,新城區有關部門對海東路上多家商戶的牌匾進行了統一更換,由施工單位具體負責,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但他們也發現,牌匾上的翻譯出現了不少錯誤。
8月16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海東路上牌匾近期由政府負責更換,系政府項目,具體由施工單位負責。牌匾的安裝和製作過程中可能出現了錯誤,目前正在逐個街道進行審核,如果發現錯誤,就會進行整改。
「愛尚剪中剪」譯成了「Love Cut Cut」。 本文圖片均為@呼和浩特身邊事 圖據《北方新報》、《呼和浩特晚報》等媒體2017年5月報導,呼和浩特市投資數億元在全市各個街道進行街道景觀提升工程,主要工作有進行立面塗料翻新、鋁板造型防水等,對街巷立面進行改造提升,沿街商戶牌匾也要進行統一更換。
澎湃新聞注意到,「統一牌匾」這項活動至少在2012年9月前已在呼和浩特各街道陸續展開。
「小徐理髮」譯成了「Small Xu Li hair」。8月15日,澎湃新聞從呼和浩特新城區海東路多名商戶處獲知,8月8日之前,新城區有關部門對海東路多家商戶的牌匾進行了統一更換,具體由施工單位負責實施,此次牌匾的更換並沒有提前通知,海東路此次統一更換的牌匾不僅標有中文店名,還附有蒙文和英文翻譯。
據上述商戶透露,政府有關部門統一更換牌匾,他們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但牌匾上好多英文翻譯是錯誤的,就連有些蒙文翻譯也是錯誤的。
這些錯誤讓不少商戶感到無奈。一名商戶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們要是能更換牌匾,早就換成自己的牌匾了。牌匾的事情,我找城管好幾回了,也找了當時的施工單位,城管說不讓動。如果不影響生意的話,那錯就錯了吧。」
此外,有兩家商戶表示,他們知道牌匾上的翻譯是錯誤的,但未向城管部門反映。
「上都牛羊肉」則翻譯為「All of them are beef and mutton」。8月16日,呼和浩特市城管局宣傳科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透露,「呼和浩特這幾年重視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街景整治工作也一直在進行。統一牌匾是市裡的項目,但是具體的執行由各個區自己負責,市裡主要負責加強管理。」
同日,澎湃新聞從新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獲悉,海東路上牌匾近期由政府負責更換,系政府項目,具體由施工單位負責。
該工作人員解釋,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絡上一家設計公司,這家公司又將牌匾的翻譯工作委託給另一家翻譯公司,住建局在前期審核過牌匾排版方案,當時沒有問題。「在製作牌匾之前,我們也請了民委的人員審核了蒙文翻譯。目前牌匾上出現錯誤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工人不懂英文和蒙文,在安裝中出現錯誤,在蒙文安裝過程中,就出現過工人裝反了的現象;二是因為呼和浩特市當時大面積做牌匾,製作廠家因為接單量太大,在製作過程中可能出現偏差。」她表示,最近他們正在對更換的商戶牌匾進行進一步審核,如果發現錯誤,就立即整改。
當澎湃新聞諮詢「商戶能否自行更換錯誤翻譯的牌匾」時,這名工作人員稱,「現在反映這個問題的人挺多,我們正在協調這件事情。如需更換,由政府後期統一安排。」
此前,新城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史姓副局長向澎湃新聞回憶,呼和浩特市從去年10月份開始街景整治工作,統一牌匾只是整個街景整治工作的一部分。「這個工作由城建局和城管局共同合作,城建局負責街景整治的工程部分,包括燈光整治、牌匾整治、臺階整治等內容。」
8月15日,針對呼和浩特街頭出現的這些「土洋結合」的店名翻譯,長江網刊發評論文章指出,對店名神翻譯不能一笑置之,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出管理規範來整治一下滿街的不規範招牌。雖然店名是店主的個人行為,但是在用語是否規範、得體等方面,行政主管部門是可以、也應該要負起管理責任的,堅決不能讓這些「偽翻譯」「假國際化」的招牌損壞了城市形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