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生肖郵票「五福齊聚」 來源/中國郵政
【編者按】
親愛的豬,十二生肖家族的「老么」,卻也與人類有著最密不可分的關係。可愛的豬,敦厚的豬,執著的豬,全能的豬……本地豬、克隆豬、寵物豬、卡通豬……誰的日常生活和童年回憶中沒有點兒「豬事」呢?豬年新春將至,新民晚報將推出「金豬送寶」系列報導,和您好好聊聊「豬先生」「豬小姐」的故事,分享新知與新趣。
「一年春作首,六畜豬為先。」「人開興旺路,豬拱致富門。」從2019年2月5日起至2020年1月24日止,即農曆己亥豬年,共有354天。
豬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末位。嘉定區博物館副研究員陶繼明表示,在農耕社會裡,民間視豬年為肥年,是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年。就拿漢字的「家」來說,從甲骨文字的刻畫上來看,「豕」字就是一隻豬,有四蹄,有尾巴,「家」就是一個房子裡有一頭豬,作為古人最先馴化的牲畜之一,幾乎家家圈養豬,甚至可以說「無豬不成家」。豬雖然不像狗那麼精明,但其實並不笨,它也是很會看家裡主人眼色的,不僅通人性,而且蠻智慧。此外,豬也多給人敦厚、和善的印象。當然,本地習俗中有時也會形容一個人「豬玀脾氣」,但這並非完全貶義,恰恰是說明豬的脾氣比較耿直,比較執著,也有點一根筋。正是豬的這些特性,所以也遷移到人們對生肖豬的人的總體評價相當友善和親切。傳統民俗裡,生肖豬的婚配也十分討好,幾乎可以與所有生肖相配,當然,民間有「豬兔配」之說,黑豬白兔在一起,看著也蠻可愛。
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教授說,豬是財富的象徵,其形象又像一個碩大的元寶,所以人們常常把豬的形象當作招財吉祥物,名為「豬送元寶」。人們塑造一頭肥碩健壯、笑容可掬的豬,立於一堆金錢之上,有的豬手捧著一枚大元寶。豬肥頭大耳的形象特徵,被人們視為「吉相」。中國的豬文化還涉及方方面面。在藝術上,早在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已經出現了玉豬龍,歷代的玉豬、陶豬等也數量不少。近現代則湧現了大量以豬為題材的作品,很多著名畫家都畫過豬。在文學方面,明代吳承恩在《西遊記》裡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二師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趣的是,豬仿佛天生「卑微」,又因為它肥頭大耳、動作遲緩且飯量巨大,於是便給人們留下了好吃懶做的印象。《左傳》中就有「實有豕心,貪婪無厭」之語,豕,豬也。古人也有用豬來作謙詞的,例如,稱自己的兒子為「豚兒」,豚即小豬。松江區文化館館長陸春彪說:「農村家庭喜貼窗花,如果是貼小豬,不會只貼一頭豬,而是要同時貼上三五頭。今年生肖郵票中有一枚的主題為『五福齊聚』,是一張豬爸豬媽和三頭豬寶寶的全家福,象徵著合家團圓,五福臨門。這也是農民們喜歡用『肥豬滿圈』來形容豐收美景和生活富裕的重要原因。」陸春彪還介紹,江南少馬和羊,多豬和牛,因此,豬年春節裡點亮一盞紙質的小豬燈,也是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豬燈的憨態十分討人歡喜。以前人們還喜歡把儲蓄罐做成豬的形狀,往豬肚皮裡塞進一枚枚硬幣,寓意聚財,也提醒人們要勤勞致富。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