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2020-12-23 騰訊網

臨近歲末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臨近年末,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段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濱水空間轉型重生,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指引下,蘇州河不僅蜿蜒出「山水人城相融」的綠色新畫卷,更牽引、承託起濱水空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通過空間重塑、治理重塑、能級重塑,進而成為生活品質、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的「標杆」和閃亮「金名片」。

蘇州河普陀段昌平路橋夜晚流光溢彩,被稱為「蘇河之眼」(上海建工機施集團供圖)

普陀段

親水岸線,生活氣息濃

普陀段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約21公裡岸線改造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生態商務區、長徵鎮4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特別是把岸線貫通與居民小區品質提升、臨河地塊功能轉型結合,重塑了生活親水岸線,也打造出活力空間示範區。

亮點一:「沿河瓷磚道」大變身

河濱香景園是蘇州河(普陀段)北岸西段的一處小區。小區邊的一段岸線位於雲嶺西路與上海菸草儲運倉庫之間,長340米。2004年小區剛建成時,所謂「河濱」二字,僅僅是一條圈在小區內、寬不足兩米、長不過300米的「沿河瓷磚道」。

此次蘇州河北岸貫通及防汛牆改建中,該小區濱河綠帶打通了原有兩側圍牆,釋放了閒置的綠地,惠及周邊更多小區。建設公共綠地時,以「海洋」為主題構建了一系列景觀設施,提升改造了沿河步道及欄杆。融入雨水自然積存等措施,實現生態循環利用。

這一段岸線,院校央企多,對於涉及院校、央企、開發地塊等岸線貫通的項目,在普陀區積極溝通協商下,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上海市貿易學校及上海印鈔廠、鹽業、菸草儲運等沿線企業對各自圍牆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退讓。

亮點二:「十八灣」串起絕美口袋公園

蘇州河流經普陀區域共有18個較大的河灣,素有「蘇河十八灣」美譽。其中「寶成灣」是第九灣,灣內有蘇州河上唯一一座雙曲拱梁人行橋——寶成橋。

在長壽路街道牽頭下,寶成灣直面痛點、堵點,打破了三道圍牆,整治了存在近30年的居改非和違建,貫通了沿岸空間,連接了位於寶成灣區域內的上海國際時尚教育中心、上海景源時尚產業園、創享塔3個獨立園區,濱水腹地縱深拓展。

如今,沿著1.6公裡藍色濱河步道行走,寶成橋一側的口袋花園美不勝收。晶瑩閃爍的蒲公英、粉蘭粉紅的繡球花、幾何不規則的涼亭雨棚,讓市民盡享「春日賞花夏撲螢,秋日散步冬聽雪」。

亮點三:網紅景點「彈眼落睛」

天安·千樹位於蘇州河昌化路橋東側,集建築藝術、文化傳承、歷史遺產與自然風貌為一體,囊括了精品購物、餐飲休閒、文創娛樂和酒店辦公等功能,將成為地標性的創意城市休閒綜合體。

項目開發者表示,千樹可以改變蘇州河流域的地貌,展示一個多層次的人性化空間,重塑蘇州河沿岸工作與生活著的人們的日常。

別具風格的露臺花園,綠意盎然的河濱步道,該項目讓遊客仿佛置身都市中的世外桃源。不同樓層每家店面的露臺上高低錯落地種植了2萬多棵不同的綠色植物,整個建築融合在一片綠色之中。

蘇州河靜安段岸線有四行倉庫等歷史文化地標

靜安段

詩意的慢行系統

蘇州河岸線靜安段約6.3公裡。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這段岸線,有著上海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等歷史文化地標,也有著蝴蝶灣公園等休閒空間。相較於其他濱水岸線,這裡同時擁有南岸、北岸兩面風光,共規劃橋梁十餘座,形成機動車和慢行交通的全面對接,構築起一個舒適、高品質且層次豐富的運動環線,真正實現:詩意棲居。

亮點一: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

蘇州河靜安段濱河岸線交通以慢行、公交優先為主,整合現有道路,將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進行分流,架構起慢行道路系統。特別是新建的濱河慢跑道,作為流暢的線性運動空間,串聯沿線多座跨蘇州河橋梁,無縫銜接形成一個個環通的慢跑線路,兼顧各類人群的健身休閒需求。沿線也布設了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間,增加便民設施,提升景觀品質和遊憩功能,加強了濱河與腹地的聯動。

結合慢行線路的打造,還同步激活起珍貴的城市記憶,讓分布沿線的老建築不再「沉睡」,通過在公共空間疊加歷史、文化等多種元素,讓城市空間、自然與人文融合互動,讓市民和遊客在慢行中隨手觸摸感知歷史文脈,帶來獨特體驗。

亮點二:以史為脈,以民生福祉為本

四行倉庫、上海總商會舊址、上海福新麵粉廠舊址……蘇州河靜安段最大的亮點在於串起了沿線的紅色地標、歷史文化地標等,同時注重改善沿岸居民的獲得感,以提升民生福祉為根本。

沿岸的福新麵粉廠舊址,曾是中國最大的麵粉廠,該建築列入市優秀歷史建築。此次改造,在濱河景觀設計中融入麵粉廠的歷史文化元素,演繹了民族工業記憶。而四行倉庫舊址,既保護了原有建築界面,也將改造道路斷面,在建築前庭留有人行空間,充分尊重紅色歷史文化同時,營造出一種舒適懷舊的慢行感受。

針對岸線上僅存的斷點——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長約700米的空間,經多方協調,最終以「棧道+地面步道」方式打通,同步實施沿線建築外立面整治,增強居民獲得感。而岸線腹地蘇河灣區域已成為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產城融合,人性尺度,文化傳承,生態低碳」為理念,帶動產業發展,打造「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

外白渡橋邊上的蘇州河綠道黃浦段

黃浦段

上海辰光,風情長卷

蘇州河南岸黃浦段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成都路橋,北臨蘇州河,南至南蘇州路,是全市蘇州河岸線的重要門戶,具有展示形象、承載文化信息、容納公共活動的特質,岸線總長約3公裡。

這裡的顯著特點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沿線景觀以抽象化藝術化的形式展現海派文化的精緻和典雅,使蘇州河黃浦區段真正展現:上海辰光,風情長卷。

亮點一:歷史文化標識的演繹

蘇州河黃浦段中,每一段都有特定主題:西段(烏鎮路橋—成都路橋),設計主題為「蘇河之驛」;東段(外白渡橋—河南路橋),主題為「蘇河之門」;中段(烏鎮路橋—河南路橋)主題為「蘇河之眸」。每一段在放大人文景觀同時,注重提高城市整體形象和綜合服務功能。

比如,位於乍浦路橋與外白渡橋之間,南岸的划船俱樂部,以現代鋼構架演繹原有木屋架的形制,更加輕盈通透,以恢復生態的方式讓建築更加柔和生動,恢復泳池遺留加以修葺,轉為具有新功能的「泳池咖啡廳」。

同時將城市運轉所需的基礎設施加以設計,在藝術化、開放化的同時,高效複合地利用土地。比如將第一加油站打造成最美加油站;對原先封閉的半地下綠化環衛用房進行拆除改造,依據保留結構搭建底層步道與二層觀景平臺,重塑地形、鋪設植被,打造一個全新公共空間——櫻花谷。

亮點二:濱水空間如何近些、更近些

原吳淞路閘橋拆除後遺留一處橋墩,這裡靠近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處,是「蘇河之門」的標誌之一。結合此次改造,這裡成了一處新的親水空間。富有現代感的不鏽鋼亭子,造型簡潔明快,透著濃濃工業風。遊人的視線因亭子而「抬高」,也解決了親水的問題。

又如,在九子公園外的濱水區域,建造二級擋牆,既保證防洪高度,又將一級防汛牆降低,形成一個完整的親水平臺,抬升牆內人行通道,局部新建玻璃防汛牆,讓市民可以真正親近蘇州河,在市中心獲得親水空間,也讓蘇州河的景觀更為立體。

目前蘇州河黃浦段從西藏路到成都北路禁止機動車通行,其餘路段因涉及多個沿岸線小區主入口,允許車輛通行,相關路段正精雕細琢,提升景觀的同時注重各類交通工具通行的「友好度」。同時全段布設視頻監控,做強精細化治理。

蘇州河虹口段有著陸家嘴天際線和外灘旖旎風光的獨特視角

虹口段

處處看得見河坐得下人

蘇州河虹口段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河南北路,全長約900米。這裡位於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是黃浦江貫通空間與環蘇州河貫通空間的重要轉換節點,同時有著陸家嘴天際線和外灘旖旎風光的獨特視角,沿線優秀歷史保護建築林立。

結合貫通提升工程,虹口區以「共享街道+河畔客廳」的方式還江於民,打造「最上海的觀景平臺」。相關工程總設計師王林說,不僅要「處處看得見河」,而且能「處處坐得下人」。

亮點一:站在「城市陽臺」看百年上海「世紀同框」

上海大廈、外白渡橋、黃浦公園,是上世紀流行的「上海牌行李袋」標識上的「城市風情三件套」。如今,站在蘇州河虹口區段北蘇州路取景,這「三件套」與陸家嘴上海新景觀實現「世紀同框」。

吳淞路的盡端有一片46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王林喜歡將其稱為「城市陽臺」。這裡原本是一處橋墩,經設計師們反覆論證,決定「就地取材」,與地面形成高低錯落的觀景平臺。站在這裡望向東西兩岸,百年上海最著名的建築地標一覽無餘。負責虹口段設計的上海安墨吉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薛鳴華說,虹口段正符合當下「全域旅遊」概念,這裡有歷史、有現在,更能望見未來。

亮點二:打造獨一無二的「共享街道」

虹口段的另一亮點,全程禁止機動車通行,打造獨一無二的「共享街道」。釋放豐富的休憩休閒空間,讓人們舒適地一邊「喝喝茶、喝喝咖啡」一邊感受一江一河交匯處的濱水魅力。虹口區建管委市政管理科科長彭佳斌介紹,貫通工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是900米岸線上存在「斷點」。經區及相關單位協調,通過疏導車輛、置換辦公場地、拆除電站和違建、搬遷水質監測設施等徹底打通「斷點」,把沿線所有的濱河空間都騰退出來。同時拓寬天潼路,將過境北蘇州路的機動車轉移一街之隔的天潼路通行,緩解交通壓力。

如今,北蘇州路將打造成「步行化、休閒態、全時段的共享街道」。全面禁止機動車後,沿河步廊被拓展為3-5米,街道空間拓寬為6-8米,地面上的扇形彈格石拼花與兩側歷史建築自然銜接,街景綠化也打造成有意境、易親近、可停留的客廳花園,為後續整合商業、旅遊資源,更好滿足市民需求創造了條件。

作者:顧一瓊、張曉鳴、單穎文

編輯:葉松亭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上海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
    本文圖均為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微信公眾號 圖12月28日下午,上海舉行2020年蘇州河貫通新聞通氣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通氣會上獲悉,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即將實現基本貫通。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辦常務副主任朱劍豪通報了蘇州河濱水貫通和品質提升相關情況。
  • 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水陸空全景大直播_與城市共生...
    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水陸空全景大直播 澎湃新聞 2020-12-25 18:25 來源:澎湃新聞
  • 普陀這條21公裡岸線改造後「網紅景點」一籮筐,等你來打卡→
    臨近年末,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段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濱水空間轉型重生,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指引下,蘇州河不僅蜿蜒出「山水人城相融」的綠色新畫卷,更牽引、承託起濱水空間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
  • 42公裡岸線年底貫通 蘇州河如何演繹上海新故事新傳奇?
    劉海粟油畫作品《蘇州河》藝術中的蘇州河如此「吃香」,現實裡的蘇州河岸線貫通更受矚目。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蘇州河中心城區段流經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6個區,已經實現近36公裡岸線的貫通開放。
  • 蘇州河的新起點:岸線貫通是第一步,還要做透這篇大文章
    2020年歲末,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將迎來基本貫通開放。12月27日起,澎湃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展現蘇州河兩岸,風情長卷舒展。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讓人民在現代城市中詩意棲居,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文明依水而生,城市依水而興。兩條母親河見證了上海的欣欣向榮,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就是蘇州河。
  • 山水相融 林城相依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依託自然山水生態優勢,將師宗打造為「山水相融、林城相依」的山水園林特色城市,譜寫中國最美麗省份的師宗篇章。突出一個導向。把縣城建設作為縣域發展的戰略重點,通過「美麗縣城」建設,進一步凸顯縣城在引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助推新型城鎮化、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堅持一個思路。
  • 走綠道看老上海風貌 蘇州河綠道中心城段年底基本貫通
    記者獲悉,全市現已建成綠道1093公裡,標誌著「十三五」綠道規劃與市政府實事項目均已提前完成。此外,蘇州河綠道中心城段42公裡也將於年底基本貫通。橋洞「灰空間」暗藏玄機上午,記者來到蘇州河綠道普陀段。「疫情後,大家都渴望環抱自然,我們希望用細微精緻的設計,喚醒人與河的互動。在設計理念上,對荒廢的水景進行再造,但不搞大拆大建,居民都說與蘇州河的親近感加強了。」上海林同炎李國豪土建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毛項傑說。蘇州河在普陀區有21公裡的岸線,根據實際條件,打通了19個斷點。
  • 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卷中
    2020-10-17 05:16:26 來源:人民日報第四屆綠博會即將在貴州都勻市開幕——城在山水間 人在畫卷中人民日報記者 黃 嫻滿山蒼翠,一波碧水,亭臺樓閣,相映成趣。一園入、百城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 廣式的風情小鎮:建築和山水相融,客家民俗的唯美畫卷
    文/腫眼泡泡廣式的風情小鎮:建築和山水相融,客家民俗的唯美畫卷春光明媚,花香四溢,節假日裡全國各地的景區中都少不了就近來踏春賞景的人,不管是花海果園,還是古鎮老街,處處都少不了遊人帶來的生機作為省轄地級市的梅州,地方不大,卻有著諸多美好的稱譽,不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而遊客們也覺得這裡是中國自駕遊最佳目的地、中國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而對於整個廣東來說,這裡也是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
  • 蘇州河兩岸已貫通39公裡,部分區最佳攝影點,快收藏
    上海「一江一河」又有了新進展 (註:黃浦江和蘇州河) 長達42公裡的蘇州河岸線 如今已貫通了39公裡 連「最佳攝影點」都找好了 一起去各區看看吧!
  • 走通蘇州河畔(一):打造宜居的後花園
    十年來,黃浦江、蘇州河 這孕育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江一河"發生著巨變。目前,黃浦江岸線已經基本實現貫通開放,濱江公共空間正不斷被賦予新景觀、新功能、新內涵。而根據規劃,到今年底,蘇州河在中心城區的42公裡岸線,也要基本實現貫通,打造又一片活力水岸。從今天起,《新聞透視》欄目將推出5集系列報導《走通蘇州河畔》。首先讓我們去看一下,蘇河兩岸正在發生的變化。
  • @上海人,你知道為什麼蘇州河上沒有輪渡嗎?這個23年前的故事給你...
    一個多小時之後,滬航客107號客輪從蘇州河北岸緩緩駛向南岸碼頭完成了它的最後一渡。自此,蘇州河市區段渡船歷史徹底結束。強家角渡——蘇州河上的最後一個渡口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在二十三年後,蘇河兩岸「好戲連臺」,「蘇河之眼」昌平路橋通車,蘇州河42公裡岸線今年底將全貫通……強家角渡作為一個初建於清末,跨度百年的渡口,強家角渡見證了蘇州河和上海的變遷。
  • 跨越蘇州河·靜安:都市之心 鳥語花香 宜業又宜居
    上周末,市領導再次調研蘇州河濱水空間貫通,要求把最好的岸線資源留給市民。而據此前「一江一河」辦負責人透露,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已突破92%,年內基本貫通目標不變。見證新與舊的碰撞、現代與歷史的融合,位於城市「心臟」地帶的蘇河灣,未來將會描繪出怎樣一幅圖景?
  • 從「冷冷清清」到「網紅打卡地」,蘇州河畔有驚喜!
    新華社上海12月9日電(記者有之炘 程思琪 袁全)奔流不息的蘇州河,見證上海的歷史進程,也代表了這座城市發展的品質。色彩斑斕的植物、綠植環繞的馬路、簡約大氣的觀景臺,剛剛完工的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揭開「面紗」,吸引眾人來這裡晨跑、遛狗、打卡。
  • 2020夏令熱線·記者調查|蘇州河岸:打開「後花園」 「斷點」連成線
    圖說:蘇堤春曉段蘇州河邊綠道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下同)夏日傍晚,許多市民喜歡到蘇州河邊散步,但有些路段不通,讓人掃興。貫通蘇州河,需要沿線居民打開小區「後花園」。蘇堤春曉、河濱香景園、半島花園等蘇州河沿岸住宅小區,在貫通工程啟動初期,反對聲一片,有堅決不讓的,有要求賠償的,更多的是因擔心貫通後小區不安全而投了反對票。沿河空間傾向開放和共享,而居民小區又講究封閉和安全,這對矛盾一直是推進蘇州河沿線貫通工程的一個難題。如何打通,又怎麼讓出岸線?
  • 一條河 一座城!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而在蘇州河南岸、江寧路橋東側,一個三面環水的環保主題公園紀念了這場工程。它叫「夢清園」,意思是「讓蘇州河變清,是上海幾代人的願望與夢想」,是蘇州河綜合治理成果的縮影。 而今,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到今年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濱水岸線有望基本貫通開放。這條美好的母親河,不僅承載著悠遠鄉愁與文化記憶,更將演繹人民城市的新時代新傳奇。
  • 6.3公裡蘇州河靜安段開放,有摩登花街、「會唱歌」的棧橋
    百年老建築上海總商會前,一片「摩登花街」沿河蜿蜒,步移景異、生態宜人;河南路橋下空間,變身上海城市風貌畫卷,穿越其中仿佛穿梭時空;沿河新增的「光音棧橋」,未來會是一段「會唱歌」的空中步道,以音樂旋律勾起人的思緒跨越百年……到本月底蘇州河兩岸42公裡公共空間將基本實現貫通開放,記者昨天(24日)從靜安區獲悉:6.3公裡蘇州河靜安段在實現濱水慢行系統全線貫通的基礎上
  • 貴陽海綿城市建設,中心城區這樣重點改造
    這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本次規劃中的貴陽中心城區,總體規劃確定範圍總面積 1230 平方公裡。東起小碧鄉、永樂鄉、東風鎮;西至朱昌鎮、金華鎮、久安鎮、石板鎮;南起黨武鄉、孟關鄉;北至麥架鎮、沙文鎮、都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