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均為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微信公眾號 圖12月28日下午,上海舉行2020年蘇州河貫通新聞通氣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通氣會上獲悉,繼2017年底黃浦江核心段4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之後,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即將實現基本貫通。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市「一江一河」辦常務副主任朱劍豪通報了蘇州河濱水貫通和品質提升相關情況。
不打折扣,不降標準,實現蘇州河兩岸基本貫通開放
2018年1月,時任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市政府記者招待會上提出,啟動實施第四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逐步實現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三年來,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暑,市「江一河」工作領導小組總體牽頭、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單位和各區政府協同配合、共同推進,尤其是近一年來,有關部門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兩手抓、兩不誤,各個區段、各項任務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貫通工程啟動之初,中心城區(外白渡橋一外環線)蘇州河兩岸未貫通岸線約15.3公裡,63處斷點分布在沿線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六個區。截至目前,除個別區段和點位外(三小區兩斷點),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開放。
其中,長壽路橋斷點正按北橫通道的總體節點有序推進;烏鎮路橋斷點正在抓緊施工,按計劃推進。自工程啟動以來,經相關區政府的積極努力,在相關小區業委會、居民代表和全體居民的支持下,以「共建」「共享」為前提,積極溝通與協商,尋求多方共贏的貫通開放方案。目前,普陀大華清水灣已順利進駐實施,將進一步提升該段濱河空間品質。
水岸聯動,全要整治,全面提升濱河兩岸空間品質
蘇州河兩岸環境品質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全力推動貫通工程基礎上,2020年以來市、區政府協同開展沿河建築、綠化景觀、跨河橋梁、防汛牆、碼頭設施、道路立杆和架空線等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在42公裡全線貫通開放之時水域、陸域全面提升。
市住建委、市綠化市容局、市「一江一河」辦在2020年初聯合發布《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方案》,將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整體納入美麗街區建設,在蘇州河沿線20.2平方公裡公共空間內打造「生活秀帶」。充分發揮市「一江一河」辦、市精細化辦、市市政市容聯辦等平臺作用,組織相關行業主管、各區政府開展情況排查、評估、論證等工作,強化統籌,明確目標,制訂計劃,落實主體,分解任務,協調矛盾,督促推進。
市綠化市容局重點聚焦「四化」建設、濱水外立面整治、景觀照明品質提升、道路和水域保潔、責任區管理制度落實、公共設施規範設置等18項任務,梳理了第一立面問題樓宇78處,需要提升治理路段110段,形成了市級治理建議清單,實施了425項整治提升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90%以上工作量。市住建委、市房管局針對蘇州河兩岸整體空間尺度小,沿河建築風貌影響濱水空間的整體景觀的情況,會同各相關區政府對蘇州河沿河第一立面建築外觀進行了逐棟梳理和評估,開展城市設計,明確了54處待修繕整治的建築點位,根據不同的建築保護等級採用分類施策辦法,實施建築立面更新改造、外立麵粉刷清潔、空調等附屬設施規整美化等措施,最大限度恢復建築原有風貌。
市交通委、市道運局針對部分橋梁與城市景觀不協調、與濱水公共空間銜接不順暢等問題,對蘇州河沿線既有的33座橋梁開展全面分析評估,提出了「一橋一策」的景觀改造方案,重點包括夜景燈光、色彩塗裝、線纜整治、欄杆更新、無障礙設施等方面,目前南北高架以東核心區段橋梁基本完成更新改造,明年計劃完成外環以內所有橋梁更新維護。市交警總隊全力配合優化蘇州河南北兩岸道路交通組織,打造更加人性化的濱水步行空間,結合周邊地區交通出行的客觀條件和需求,近期北岸靜安共和新路以東、虹口北蘇州路沿線、南岸的黃浦九子公園等區段已經對機動車實行限行,今後還將根據沿線城市更新進展適時擴大限行範圍,進一步提升濱河慢行遊憩環境。
市水務局針對受到蘇州河防汛培標高過高的限制,中心城區很多區段臨河不見河,親水性不夠,濱水景觀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和有效利用的情況,自我加壓,以確保城市防汛安全為底線,指導沿線各區因地制宜開展防汛牆綜合改造,如普陀區的河濱香景園、長寧的海煙物流、黃浦的九子公園段等實現了二級防汛功能,臨水空間更加開闊和親水,虹口區北蘇州路、靜安區光復路等區域優化濱河録帶,提升濱水貫通步道標高,並與景觀綠帶融為一體。
市規劃資源局、各區政府針對蘇州河沿線大部分橋下空間未能合理、有效利用,成為「灰色地帶」和「消極空間」的情況,陸續開展方案徵集等工作,對橋下空間啟動實施微更新,如長寧區凱旋路橋、古北路橋、靜安區河南北路橋等結合本次貫通工程同步實施了橋下空間改造,同時還將推動內環、中環、外環、南北高架等快速路高架橋下空間重塑,植入運動健身、兒童樂園等更加貼近市民生活、環境更加友好的主體功能場景,讓每塊空間都充分活化、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蘇河兩岸「一區一亮點」
蘇州河沿線「河窄、灣緊、樓密、路近」,未來將根據濱河地區空間規劃、資源稟賦等條件,在推進貫通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更多類型豐富、彰顯活カ、更具「煙火氣」的功能節點,逐步形成一河兩岸「長藤結瓜」的空間格局。
黃浦段目標是結合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把南蘇州河沿線打造成為一條2.9公裡的有內容、有記憶、有活力的海派博覽風情帶。西段(成都路橋一烏鎮路橋)及東段(外白渡橋一河南路橋)目前已基本建成開放,九子公園、第一加油站、蘇河驛等景觀節點已經成為新的打卡點,吸引了眾多遊人,中段(烏鎮路橋一河南路橋)改造提升工程也在結合北京路街道整體城市更新加快謀劃實施。
濱河驛站:內設旅遊休閒、文化展示、最美水站等功能
改造後的「河濱之源」觀景平臺虹口段從外白渡橋至河南路橋近1公裡,是蘇州河最具代表性的濱水岸線,以「最美上海灘河畔會客廳」為目標,打造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處於一江一河匯聚口的上海大廈觀景平臺已經建成開放,郵政博物館、河濱大樓等沿線眾多歷史建築也將陸續進行微更新,未來將成為上海「一江一河」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上海總商會舊址靜安段以「上海新地標,夢回蘇河灣」為目標,通過綜合改造提升,全線重點打造水岸陽臺、河畔明珠、歷史畫廊等多處濱水公共空間。南岸的「蝴蝶灣」在相對侷促的用地條件下嵌入籃球場等體育設施,新的運動場地豐富了空間功能,北岸的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等重要節點也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亮相。
創享塔園區普陀段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約21公裡的改造任務,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長徵等四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普陀區把貫通與居民小區品質提升、臨河地塊功能轉型相結合,重塑了河濱香景園、蘇堤春曉、半島花園、創享塔、M50園區等生活親水岸線和活力空間示範區。
蘇州河黃浦段「最美花園」黃浦段目標是結合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把南蘇州河沿線打造成為一條2.9公裡的有內容、有記憶、有活力的海派博覽風情帶。西段(成都路橋—烏鎮路橋)及東段(外白渡橋—河南路橋)目前已基本建成開放,九子公園、第一加油站、蘇河驛等景觀節點已經成為新的打卡點,吸引了眾多遊人,中段(烏鎮路橋—河南路橋)改造提升工程也在結合北京路街道整體城市更新加快謀劃實施,更多亮點將值得大家期待。虹口段從外白渡橋至河南路橋近1公裡,是蘇州河最具代表性的濱水岸線,以「最美上海灘河畔會客廳」為目標,打造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處於一江一河匯聚口的上海大廈觀景平臺已經建成開放,郵政博物館、河濱大樓等沿線眾多歷史建築也將陸續進行微更新,未來將成為上海「一江一河」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靜安段以「上海新地標,夢回蘇河灣」為目標,通過綜合改造提升,全線重點打造水岸陽臺、河畔明珠、歷史畫廊等多處濱水公共空間。南岸的「蝴蝶灣」在相對侷促的用地條件下嵌入籃球場等體育設施,新的運動場地豐富了空間功能,北岸的總商會舊址、四行倉庫、福新麵粉廠等重要節點也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亮相。
普陀區長風5A公共綠地普陀段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約21公裡的改造任務,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長徵等四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普陀區把貫通與居民小區品質提升、臨河地塊功能轉型相結合,重塑了河濱香景園、蘇堤春曉、半島花園、創享塔、M50園區等生活親水岸線和活力空間示範區。
長寧蘇州河健身步道(華政段)長寧段全線約11公裡具有長寧人文景觀特色的濱河健身步道,串聯起臨空公園、風鈴綠地、虹橋河濱等6個公園綠地。今年重點推進的海煙物流段已貫通開放,臨空公園與外環林帶的整體開放為市民提供了一處新的大型休憩綠地。嘉定段外環線以東岸線長約700米,未來將結合「南四塊」城市更新打造後工業人文及休閒生態的複合型水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