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將是什麼樣?

2020-12-1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新民眼 ,作者潘高峰 周馨

新民眼

時事最熱點、民生最關切

↑↑↑點擊上方「上海靜安」關注我們

蘇州河一路蜿蜒奔流,

在靜安地域優雅地劃出一道

亮麗的弧線,

由此誕生了一個美麗的名字:

蘇河灣。

歷史上,這裡曾是中外資本競逐的熱土,集聚了17家銀行和倉庫,素有「黃金走廊」之稱。有人甚至將之比作滬上「清明上河圖」。

雖曾因嚴重汙染明珠蒙塵,但這條母親河始終是上海人魂牽夢縈的所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可以望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也是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已成為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

蘇州河

見證新與舊的碰撞、

現代與歷史的融合,

位於城市「心臟」地帶的蘇河灣,

未來將會描繪出

怎樣一幅圖景?

蘇河灣兩岸「好戲連臺」

12月6日上午10時,被暱稱為「蘇河之眼」的昌平路橋正式通車。

這座橋的誕生,曾是很多人的期待。作為北橫通道附屬工程,它不僅是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重要市政工程項目,也是重大民生工程。

據靜安區建設管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河岸線靜安段約長6.3公裡,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長4.7公裡;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長1.6公裡。隨著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這裡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具體說,就是實施「1+6+2」工程, 形成「一軸」「兩帶」「六點」的景觀格局。

目前,蘇河灣岸線僅存的斷點,是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長約700米的空間。這處斷點,沿途涉及央企、國企、民營企業等數十家單位,還涉及一個居民小區,直接打通難度和影響都比較大。經過政府部門多方協調,最終確定通過企業「讓出一點」、步道「架空一點」、立面「美化一點」的方式,以「棧道+地面步道」方式打通,並同步實施沿線建築外立面整治。其中,棧道段(長壽路橋至蘇河一號)長約300米;步道段(蘇河一號至遠景路)長約400米。

蘇州河

這種打通斷點的方式,也將成為蘇河沿岸濱水空間「一軸」的核心架構——聯通立體空間,跨越城市軌跡。具體做法是:沿河岸設立凌空棧道,連接各個獨立的場地,將平面轉化立面,解決視線及空間連通問題;設置垂直綠化,美化城市綠色界面;高架橋下空間活化,更新利用場地,激活空間活力。

所謂「兩帶」,則是優化交通功能,實現三線貫通。具體做法是:在蘇州河兩岸設立單向車行道和禁機動車慢行道,弱化濱河機動車交通功能,提升空間尺度舒適度,拓寬濱水公共活動空間。這也是蘇河灣改造的最大亮點之一——以人為本,構建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也就是說,雖然位於市中心最繁華的「腹心」地帶,但為了提升市民感受與體驗,這裡未來在美起來的同時,還將「慢」下來,成為濱水休憩體驗和景觀遊覽的絕佳去處。

為此,蘇州河靜安區段濱河岸線通過整合現有道路,將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分流,構建起完整的慢行道路系統。目前,共和新路以東段光復路、北蘇州路已實現禁止機動車通行,條件成熟後,共和新路西側也將採取機動車單向通行的措施。

對於「跑步一族」這無疑是一大福音。據介紹,靜安區將沿著蘇河岸線構建多個環形「跑道」:通過串聯沿線多座跨蘇州河橋梁,無縫銜接形成環通的慢跑線路,兼顧各類人群的需求,為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閒的好去處。在此基礎上,蘇河沿岸還將營造多處各具特色的「休憩」空間,增加便民設施,提升景觀品質和遊憩功能,加強濱河與腹地的聯動。

所謂「六點」,則是要演繹「蘇河舞臺」,點亮水岸花園。具體做法是:藉助市中心稀缺的公園腹地,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不夜城段凌空棧道、長安路綠地、蝴蝶灣公園、福新麵粉廠段、四行倉庫段、上海總商會舊址段。

百姓是「蘇河舞臺」主角

蘇州河的變化,住在河邊的居民最有發言權。

70歲的高雪蘭,家住康定東路33弄世德裡,河水從家門前流過。「當年剛搬來不久就生了女兒,現在女兒都已經40歲了。對於蘇州河,我們這些老上海都是有很深感情的。看著她一天天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真的是開心啊。」

談到蘇州河這些年的變化,高雪蘭臉上始終帶著自豪的微笑。她說,一些早年搬走的老鄰居,雖然住進了高樓,但每次回到這裡還是忍不住羨慕:「你們這裡現在環境好了,活也要多活幾年。」

高雪蘭對此很認同,在她看來,「環境好了,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收穫」。所以儘管年過七旬,她依然堅持每天5點就起床去河邊慢跑。「河邊修起了步道,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跳舞的、健身的、娛樂休閒的人多了,就連附近的白領午休也會來逛逛。尤其是吃完晚飯,住在附近的都習慣到河邊走走,散散步。老鄰居們碰上聊起來,都感嘆這條河真的是為人民服務的。」

石門二路街道恆豐居民區瀕臨蘇州河,河濱貫通並設置綠道後,大大方便了居民散步鍛鍊

高雪蘭口中的河邊步道,就是蘇河灣靜安段的最大綠地蝴蝶灣。這裡不但綠草如茵,各種設施也建設完備,有平整的步道,有休憩的涼亭,有路燈,有噴泉,有公廁,還有公共運動場……因為深感一切得來不易,高雪蘭格外珍惜,她加入了街道組織的「青青護河隊」,當了一名巡河志願者。「碰上遛狗的、亂扔垃圾的,我們都會上前勸說,大家一起把這條河的環境保護好。」

石門二路街道恆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雋告訴記者,高阿婆的想法,其實是很多居民共同的感受。「蘇州河的貫通提升,真正體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當蘇州河兩岸成了家門口的健身場,露天的氧吧公園,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居民們不但自發參與綠地的治理,還組織各種拍照採風活動。」

瀕臨蘇州河的石門二路街道恆豐居民區

39歲的錢鳳就是這支「青青護河隊」的隊長。當了8年的社區工作者的她,也在蘇州河邊住了很多年。「所以我主動申請當了這一段河水的『民間河長』,我們制訂保護母親河公約,每天巡河,阻止少數遊客不文明的行為,共同維護母親河的健康美麗。」

談到今年蘇州河將完成貫通提升,錢鳳和高雪蘭都充滿憧憬。「通了路、通了橋,以後散步走得更遠了。天熱了,去河邊透透氣,聽得見鳥語,聞得到花香,最好再增加幾條公交線路,逛累了就坐車回來。」「如果能在河邊修建一些科普基地,普及生態文化,讓下一代了解愛護母親河,了解上海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那就更好了。」

構建「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

回望歷史, 蘇河灣一直佔據著上海城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段,作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工商業金融中心之一,她見證了百年風雲變幻,被讚譽為上海的「都市之心」。

總面積4.3平方公裡,區域交通便捷,距人民廣場直線距離800米,距陸家嘴直線距離1200米,擁有5條軌道交通,6個多線換乘車站。這樣的區位優勢,如何變為未來的競爭優勢,成為蘇河灣規劃發展的重中之重。

從寶格麗酒店俯瞰蘇河灣區域

據蘇河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蘇河岸線的全面貫通提升,面向未來,蘇河灣區域已經成為靜安區「一軸三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以「產城融合,人性尺度,文化傳承,生態低碳」為規劃理念,打造「水脈、文脈、綠脈、人脈」四脈合一的「人文休閒創業集聚帶」。

記者日前來到裕通路上的靜安國際中心探訪。這座位於靜安區一軸三帶中心點的大型綜合體,不僅填補了蘇河灣地區的商業空白,也通過高品質的環境設施為區域打造中央活動區新地標提供了資源優勢和載體基礎,吸引了各類跨國公司和知名企業入駐。

靜安國際中心外的雕塑

蘇河灣的西片區和南京西路一橋之隔,目前已經匯聚了寶礦控股、凱德集團等知名開發商和跨國地區總部企業,包括WPP、德司達、三得利、海斯坦普、維益食品等。未來,蘇河灣西部地區將繼續無縫銜接南京西路集聚帶專業服務業企業,形成高端商貿集聚區。

蘇河灣中部地區有全國首家國家級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自2010年成立以來,園區集聚了300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包括任仕達、萬寶盛華、海德思哲、米高蒲志等跨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人才大廈」匯集了60餘項公共服務功能一站式整合,對所有入駐園區企業以及個人設立專門窗口,提供「一門式」服務,配套完善服務便捷。經過九年的努力,中部地區形成了以「人才大廈」為核心,南有國際園、北有創新園,「一河兩翼」人力資源產業集聚的態勢。

蘇河灣東部地區以「綠地成系統、步行成網絡、地下空間成街坊、高層建築成組群」為規劃理念,著力推進形成歷史風貌保護與高端商務相融合的金融創新拓展區。其中不僅有四行倉庫、上海總商會等歷史保護建築,還有延陵寄廬、福新麵粉廠等獨棟保護保留建築。

蘇州河邊的四行倉庫及正在施工的蘇州河濱

同時,在整個東部地區將建成5棟2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包括上海中糧廣場及華潤華僑城蘇河灣,承接陸家嘴CBD溢出,刷新上海城市的天際線。全球第四家寶格麗酒店也落戶於此。

為擴大蘇河灣區域人力資源產業園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蘇河灣公司協同市區相關部門,打造品牌活動。已成功舉辦了「蘇河灣論壇」、全國人力資源產業園區論壇、「梅園論劍」系列論壇等,大大提升了園區的辨識度,增強了園區的品牌效應。

百年蘇河灣展示館

而根據靜安區「全球服務商計劃」的發展目標,蘇河灣區域還將著力打造 「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聚集最具影響力的人力資源公司與組織。「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共享中心」將依託「技術、資本、組織、人」四大元素,導入八大功能,更好地為「全球服務商計劃」及上海「四大品牌」的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將靜安打造成為全球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矽谷」以及中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地標性的引領之地。

傳承紅色基因 留住城市記憶

從北京西路沿成都北路北行,不久就能看到一座石庫門風格的建築。五個一字排開的門洞前,五星紅旗風中高揚。這裡就是修繕後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正門。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

靜安區文史館館長朱潤告訴記者,99年前,就是在這座石庫門建築裡,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告成立。它是中國共產黨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起點,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搖籃。

觀眾正在參觀陳列館

在蘇州河岸線的貫通提升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珍貴的城市記憶,成為一大亮點。在各方努力下,蘇河灣歷史文化寶地正在逐漸激活,分布沿線的老建築不再「沉睡」,而是通過公共空間疊加歷史、文化等多種元素,使城市空間、自然與人文融合互動,為市民和遊客帶來獨特體驗。

比如上海總商會,這棟坐落於北蘇州路470號的老建築的修復,花費數億元,邀請多位專家及十多家專業機構參與,終於重現舊時風華。

上海總商會

蘇河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幢大樓當時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建造,立面以清水紅磚為基調,飾以精美的水泥仿石柱飾,凸出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具有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特徵。修繕團隊進行了磚面修補、表面增強、勾縫修補、泛鹼處理、拼色處理、憎水處理等多個專項工藝的研究和實驗,保留了原來的特色。

從上海總商會內看外面的廣場

為了修舊如舊,在很多細節上,修復團隊可謂做到了極致。比如南入口門廳的地面上的馬賽克拼花圖案,以曼茶羅為原型,飾以巴洛克卷葉舒花。修繕團隊除了對馬賽克表面進行最低強度的清洗,並用養護劑還原本色,還專程到原產地尋找替代品,最終復原出來的圖案,歷經百年,依舊鮮豔生動如初。

地面上的花磚

又比如地處蘇州河邊光復路上的上海福新麵粉廠舊址,曾是我國民族資本代表人物、「麵粉大王」榮氏兄弟創辦的近代上海最大的私營機器麵粉廠,由一幢廠房、一所堆棧組成。

蘇州河邊的福新麵粉廠及正在施工的蘇州河濱

目前正在保護性修繕建設中的福新麵粉廠,將全力保留昔日福新麵粉廠的歷史原貌,不但建築外立面保持清水紅磚,而且在內部區域在風格打造上,也將沿用清水紅磚的設計。按照原貌全面修復後,煥然一新的建築將由蘇河灣建設管理委員會、蘇河灣控股公司招商發展總部經濟,引進中外知名的金融、商務、文化創意類的企業入駐。

來源:新民眼微信公眾號

編輯:史笑雨

↓可能你還想看↓

83年,從未忘記!今天,共同祭奠遇難同胞!

2020年靜安區這十大「事件」「人物」,今天正式揭曉!

靜安這幢大樓,「美」出了新高度!

名單出爐!學習實踐優秀案例、優秀學習組織獎、優秀學習供稿獎、優秀學習標兵都有哪些?

原標題:《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將是什麼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這樣變身→
    靜安區新聞辦說,隨著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蘇州河岸線靜安段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建設後,該段地區交通功能將得到優化,構建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為更多市民提供健身休閒的場所。同時,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演繹「蘇河舞臺」。
  • 黃浦江邊古鎮水畔風景隨你看,這裡有13處濱水公共空間好玩好拍
    望江驛已成為黃浦江貫通和品質提升的標誌性景觀,為浦東新區其他濱水地區建設提供了啟迪。 展覽活動:展示近幾年的優秀實踐成果,主要包括望江驛建設、黃浦江東岸開放空間貫通、社區規劃案例3個方面,體現豐富多彩的濱水活動和社區生活,向人們展現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
  • 上海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
    市住建委、市綠化市容局、市「一江一河」辦在2020年初聯合發布《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方案》,將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整體納入美麗街區建設,在蘇州河沿線20.2平方公裡公共空間內打造「生活秀帶」。濱河驛站:內設旅遊休閒、文化展示、最美水站等功能改造後的「河濱之源」觀景平臺虹口段從外白渡橋至河南路橋近1公裡,是蘇州河最具代表性的濱水岸線,以「最美上海灘河畔會客廳」為目標,打造具有歷史文化魅力的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處於一江一河匯聚口的上海大廈觀景平臺已經建成開放,郵政博物館、河濱大樓等沿線眾多歷史建築也將陸續進行微更新,未來將成為上海「一江一河」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 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進行時,八大亮點搶先看
    2020年6月10日,市綠化市容局與市「一江一河」辦、市住建委聯合發布了《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方案》,會同各相關委辦局以及沿岸6個區的人民政府共同提升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活秀帶」。
  • 跨越蘇州河·靜安:都市之心 鳥語花香 宜業又宜居
    有人甚至將之比作滬上「清明上河圖」。雖曾因嚴重汙染明珠蒙塵,但這條母親河始終是上海人魂牽夢縈的所在。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道綜合治理,到沿岸地區成片的舊區改造,再到如今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可以望見的未來,蘇州河沿線將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也是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母親河已成為市民共享的「人民之河」。
  •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臨近歲末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 蘇州河中心城區岸線:42公裡「山水人城相融」新畫卷 臨近年末,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段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
  • 上海「一江一河」建設規劃公布,閔行這些區域被劃入!
    按照建設世界級濱水區的總目標,黃浦江沿岸定位為國際大都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蘇州河沿岸定位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規劃圖在此↓註:以下圖片均可點擊看大圖。塑造開放活力的公共活動體系。因地制宜延伸濱江公共空間,增設垂江慢行通道,提升濱水公共空間的環境品質。打造上海旅遊經典品牌,形成水陸聯動、多元體驗的遊憩空間。營造體現歷史積澱的人文水岸。推動歷史遺產深度挖掘,注重歷史肌理和環境的協同保護。強化歷史遺產活化利用,植入新功能。核心段組織各具特色的文化探訪線路。
  • 蘇州河的新起點:岸線貫通是第一步,還要做透這篇大文章
    2020年歲末,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將迎來基本貫通開放。12月27日起,澎湃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展現蘇州河兩岸,風情長卷舒展。還河於民,還岸線於民,讓人民在現代城市中詩意棲居,這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文明依水而生,城市依水而興。兩條母親河見證了上海的欣欣向榮,一條是黃浦江,另一條就是蘇州河。
  • 福州光明港沿岸綜合提升基本完成 與晉安河串聯
    記者 葉義斌 攝福州新聞網1月16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文 葉義斌/攝)16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獲悉,光明港核心景觀帶綜合提升項目基本完成,「新十景」中的9個節點已完工。除水道相通外,光明港沿岸已與完成改造的晉安河串聯,串起全長27.1公裡的全市最長濱水景觀帶和最美城市核心景觀帶。
  • ...西山東水、一城三星、六河入澱、 雄保共生」的區域中心城…
    規劃總體布局打造「西山東水、一城三星、六河入澱、雄保共生」照明格局在總體布局方面,《規劃》提出整體構建「西山東水、一城三星、六河入澱、雄保共生」的區域中心城市照明格局;打造「一環、雙軸、兩網、四廊、多片、多點」主城區城市照明總體結構;明確了暗夜保護區、迎賓夜景觀軸線、夜景觀網絡、過境交通景觀廊道、特色照明片區、夜景觀節點
  • 綠色「動脈」串聯健身空間,今年無錫新吳區綠色步道將達48.9公裡
    今年,新吳區新增9條綠道,加上去年啟動建設的3條綠道,總長度將達48.9公裡。「新吳區這幾年一直比較重視綠道的建設,比如從去年開始建設的全長13公裡環太湖綠道、工程接近尾聲的6公裡伯瀆河綠道一期,借公園外圍建設的中央公園1.5公裡綠道。」
  • 不僅串起綠色空間,更能通達人文節點
    今年,總長11.2公裡的蘇州河步道長寧段已基本貫通,為明年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的貫通開放打下堅實基礎。    在長寧,這些步道不只是步道,也是觀賞濱水風光和鳥語花香的綠道。    根據上海綠道專項規劃,上海將在市域範圍內逐步形成「三環一帶、三縱三橫」的市級綠道體系。「三環一帶」,即環崇明三島綠道、外環綠道、環澱山湖綠道和沿海綠道。「三橫」,即沿吳淞江—蘇州河—張家浜綠道,沿澱浦河—(外環)—S1綠道,沿大蒸港/攔路港—黃浦江—大治河綠道。
  • 茶園新區「懸賞」50萬元 徵集濱水景觀風貌設計方案
    茶園新區的兩條水系未來會是什麼樣呢?7月10日,南岸區政府、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消息,徵集茶園新區長生河、梨子園河水系城市設計方案,中標設計單位將獎勵50萬元。茶園新區位於重慶市主城東部,總面積約143平方公裡,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71平方公裡,規劃人口75萬。
  • 蘇州又一大波城市規劃方案公布 看看你家附近有沒有?
    創智服務核:結合地鐵站建設,將商業商務空間、公共空間、水綠空間進行一體化打造,形成片區公共中心。2.三廊:以水為脈,提升水岸生態景觀品質,打造活力公共水岸空間,形成連續的濱水慢行空間,圍繞水岸形成若干公共空間節點。(1).
  • 蘇州河畔又添一段新風景!百年老橋、網紅建築這裡都有!
    @全體上海人:   近日,隨著蘇州河濱水區域多個關鍵節點的建成~距離蘇州河42公裡岸線全面貫通又近一步啦!   12月初,上海蘇州河畔又一標誌性建築上海總商會建築修繕一新,展露新貌。   官方發布的航拍照片↓
  • 架起蘇州河濱水空間的「鵲橋」卻被一堵石牆封死!
    這座以白色曲線連接兩岸的優美橋梁,被譽為架起蘇州河兩岸綠帶的「鵲橋」。橋梁上黃色的滑板道與附近的滑板公園呼應,精巧設計的弧線造型,則被形容以詩:「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然而,今年7月,當市民小蕾興衝衝的趕到這裡,想要一探秘境時。
  • 蘇州河黃浦段改造丨從「高牆擋水」到「親水開放」
    王緒男、張林琦夫妻,都是蘇州河黃浦段的設計團隊成員。6個月前,女兒誕生的時候,他們給孩子取名為「書和」以此紀念夫妻共同參與的蘇州河黃浦段的貫通工程。蘇州河是上海的母親河,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打通蘇州河沿岸,與河水更親近一些,一直是上海市民共同的心願。
  • 「渾河雷鋒號」濱水公交環線明日「起航」
    擁河規劃 枕水發展 雷鋒公交 濡染心靈「渾河雷鋒號」濱水公交環線明日「起航」當日開通南線 7月開通北線並與陸續開通的7條微循環公交線路形成「一河兩岸」公交系統  「一河兩岸、河城共建以渾河為軸線,實現渾南、渾北主城整體發展,將渾河打造成為水清岸綠的綠色生態帶、北國風光的濱水景觀帶、多元交融的文化旅遊帶、要素匯聚的經濟活力帶,首先需要跨河交通的完善和提升。瀋陽市交通局圍繞「一河兩岸」發展戰略,在公交行業率先發力,通過深入調研,與市民共謀共建,規劃構建了由「1條環線7條微循環公交線路」組成的「一河兩岸」公交系統,實現渾河兩岸的公交全覆蓋,並以多種方式與市區骨幹線路相銜接。
  • 從「冷冷清清」到「網紅打卡地」,蘇州河畔有驚喜!
    新華社上海12月9日電(記者有之炘 程思琪 袁全)奔流不息的蘇州河,見證上海的歷史進程,也代表了這座城市發展的品質。色彩斑斕的植物、綠植環繞的馬路、簡約大氣的觀景臺,剛剛完工的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對外揭開「面紗」,吸引眾人來這裡晨跑、遛狗、打卡。
  • 濱水景觀營造,共享水岸空間之美
    濱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瀕臨的陸地邊緣地帶。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並且是城市公共開放空間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觀的區域,其對於城市的意義尤為獨特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