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市綠化市容局與市「一江一河」辦、市住建委聯合發布了《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方案》,會同各相關委辦局以及沿岸6個區的人民政府共同提升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打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活秀帶」。
1
提升區域
東起外白渡橋,西至外環線,以蘇州河42公裡公共岸線為中心軸,南北兩岸各延伸約200米至城市東西向的主要道路,含水域約20.2平方公裡。同時著重體現出蘇州河各段區域特點,讓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相得益彰,分三段進行景點打造。
東段(蘇州河河口-南北高架橋)為「典雅蘇州河」,呼應蘇州河建築歷史文脈,烘託海派濱河景觀走廊。
中端(南北高架橋-內環線)為「華彩蘇州河」,順應蜿蜒河道、靈動水岸,營造多彩宜居生活環境。
西段(內環線-外環線)為「秀美蘇州河」,依託棕地改造的寬裕場地,展現有機活力的生態城市。
2
工作重點
「五大」工程18項任務開展市容環境治理。「五大」工程包括:
「彩」化——提升「四化」水平、增加綠化體量;
「靚」化——整治濱水外立面、開展第五立面整治、規範沿街外立面、美化街面環境、提升景觀照明品質;
「淨」化——加強道路保潔、鞏固垃圾分類成果、加強水域保潔、加強設施保潔、加強戶外廣告和招牌設施管理;
「序」化——落實責任區管理制度、規範非機動車停放、強化社會力量參與;
「優」化——加強市政道路和設施的維護、優化公共設施規範設置、增添活力色彩和人文關懷等。
3
目前進度
目前,方案鎖定的425項重點提升項目,7月整體開工率為53%,計劃至年底東段的各項市容環境提升項目將全面完成,至明年6月其他項目也將完成建設。蘇州河沿岸「多彩綠鏈」將串起一個個「活力繽紛」的街區,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生活、健身、休閒、娛樂的需要。
4
部分亮點工程推薦
1. 虹口區蘇州河沿線景觀照明
虹口區蘇州河沿線景觀照明提升項目主要實施在大名路、東大名路,項目通過「微創」式安裝方法,兼顧了歷史建築的保護和景觀照明的美觀,以表現建築柱式、簷口等構件為主,突出建築細節與特點,傳承經典,用光述說歷史。項目共推進49座樓宇建築景觀照明設施的新建、改建工作,完成8處公共空間、17處花壇、200棵行道樹的景觀照明安裝工作。
景觀照明開燈時間:夏令時(5-9月)19:00-23:00,冬令時18:00-22:00。
最佳觀賞點:蘇州河沿岸外白渡橋附近,北外灘浦東濱江凱賓斯基酒店附近。
2. 黃浦區「蘇河之門」——紅楓林
項目位於黃浦江和蘇州河相交處,已建成的紅楓林林帶東至外白渡橋,西至乍浦路橋,設計主題為「蘇河之門」。林帶面積約3000m2,栽種了楓香、元寶槭、日本紅楓、美國紅楓等色葉樹種,並搭配常綠樹種營造出秋葉層林盡染之美。
3. 黃浦區九子公園
九子公園位於成都北路1018號,目前正處於收尾階段。九子公園定位是一個反映九種老式弄堂傳統遊戲的主題公園,九種遊戲分別為:打彈子、滾輪子、摜結子、頂核子、抽陀子、造房子、跳筋子、扯鈴子、套圈子。
4. 靜安區長安路節點公共綠地
長安路節點公共綠地位於靜安區光復路及天目西路西南角,東臨光復路,西傍蘇州河,南接規劃安遠路人行橋,北側通過長壽路橋下貫通綠道。長安路節點公共綠地設計主題為「水韻銀絲,錦繡蘇灣」,用現代藝術的手法詮釋蘇州河傳統紡織文化,展現歷史人文與現代休閒交織的美好畫卷。項目預計2020年10月份完工。
5. 普陀區長風1—5號綠地
長風1-5號綠地面積共計19.30公頃,重點設計區塊為長風 1號綠地(北岸:古北路橋/大渡河路東側),長風2號綠地(北岸:古北路橋/大渡河路西側)。
長風1號綠地內在建市兒童圖書館新館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將兒童學習、感知的活動從室內圖書館拓展到公園整體,為兒童提供感受自然的戶外空間。長風2號綠地沿蘇州河岸線整體貫通,將與長風公園、市兒童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長風大悅城等形成聯動,打造以兒童閱讀、戶外親子、濱河休閒為主題的城市地標空間。目前項目部分還在改造提升中。
6. 普陀區長風5A公共綠地
長風5A公共綠地位於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內,約6.5萬平米。綠地以「蘇州河上孕育出的生態萌芽」為設計理念,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將水體、綠地、廣場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一軸多點四區」的景觀結構,同時利用高差變化滿足綠地自然排水需求,設置了雨水花園、溼地、生態窪地等下凹式綠地進行雨水蓄存和淨化,打造了海綿城市特色景觀節點。
7. 健身步道(長寧段)
健身步道東起江蘇北路,西至外環線,全長約11.2公裡。目前,建成的5.6公裡(江蘇北路橋至雙流路)已成為市民休閒賞景的好去處,西延伸段(雙流路至外環)的5.6公裡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全線將於年內全面建成。
8. 嘉定區南四塊碼頭
嘉定區南四塊碼頭項目充分貫徹「綠色、開放、共享」的整治理念,結合特殊的地形地貌條件,重新規劃出老碼頭、休閒運動及後工業風等不同的組團分區,通過沿江漫步道及跑步道的貫通進行串聯,既保留有原場地的歷史記憶,又符合現代人的休閒娛樂需要,為上海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態和生活環境。
END
素材來源:市綠化市容局市容管理處
部分圖片來源:上海發布、上海住房城鄉建設管理
歷史閱讀 即點即讀
《》
《》
《莫糾結,垃圾分類有邏輯!》
《權威發布丨拒絕收運!對不符合分類質量標準的生活垃圾拒絕收運》
原標題:《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市容環境治理進行時,八大亮點搶先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