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套種黃魔芋 打開致富新大門

2020-12-24 雲南網
  原標題:林下套種黃魔芋 打開致富新大門

村民盤小明在砍除魔芋地裡的雜草

  「這珠芽黃魔芋很好種,平時都不用怎麼護理,只需有空的時候來轉轉,有雜草時隨手清理掉就行了。」紅毛樹村小組村民盤小明手握短刀,邊說邊走進橡膠林裡,看到雜草就把它三下五除二地砍去。看著長勢喜人、不受今年乾旱影響的珠芽黃魔芋,盤小明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饒有興致地分享起他種植珠芽黃魔芋的「護理經」。

  紅毛樹村小組距勐臘縣城27公裡,屬於勐伴鎮曼燕村,村小組有39戶15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如今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成功脫貧。在村小組村口有座石板橋,橋頭立著的大標語牌上,寫著「雲南省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示範」字樣。自2016年以來,紅毛樹小組村民在自家橡膠林下套種珠芽黃魔芋,從此打開了長短結合的脫貧致富新大門。

  盤小明回憶說,以前,村民們一向都是種植傳統農作物橡膠和玉米,收成後只能餬口,沒有多餘的收益。近3年來,村民們在合作社的帶領下,靠發展橡膠林下套種珠芽黃魔芋脫了貧、致了富,昔日貧窮落後的貧困村轉型發展為遠近聞名的產業村,曾經令人頭疼的落後村也變成了參觀學習的先進村。

  這得益於州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掛鈎紅毛樹村小組開展的精準脫貧攻堅工作。

  自掛鈎扶貧以來,州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聚焦魔芋、養豬和芒果3個產業,成立了「勐伴民悅養殖專業合作社」,把村內每戶村民都納為合作社社員,引進景洪旺達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西雙版納楚傑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協調「雲南省科技廳科技扶貧示範魔芋種植項目」資金10萬元,開展技術指導,發放農藥化肥,籤訂收購協議。目前,除了原有的橡膠產業外,全村種植魔芋250畝左右,形成「上有膠林、下有魔芋」的林下資源開發複合型經濟結構。

  「自從種了魔芋後,家裡的負擔減輕了,心裡也輕鬆多了。」紅毛樹村小組村民朱建春黝黑的臉上笑容舒展開來。朱建春家有7口人,其中3個孩子在念書,1個孩子打零工,1個女兒還患有慢性病,每天需要靠藥物來維持清醒,家裡全靠他和妻子割膠和停割期他在附近打零工來支撐,他家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州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引進了扶貧產業——林下種植珠芽黃魔芋。貧困的生活已經不允許朱建春有任何猶豫和觀望,說種就種。2018年,朱建春家光靠種植珠芽黃魔芋的收入就達4600元。「我們一家的生活有盼頭啦!」朱建春激動地說。

  「我家去年只留了些種子,總共收了3噸多一點,按照每公斤5.7元的價格,單單珠芽黃魔芋的收入就有1.7萬餘元。」紅毛樹村小組會計楊文華告訴記者,去年,紅毛樹村小組種植的珠芽黃魔芋出土量為42噸,收入近24萬元,村民們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了期待。

  勐伴民悅養殖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珠芽黃魔芋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經濟效益高等優點,紅毛樹村小組的氣候、土壤等自然資源條件比較適合栽種珠芽黃魔芋。我們堅持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全力發揮土地最大效益,通過項目帶動、基地建設、科技培訓,努力讓珠芽黃魔芋種植成為紅毛樹村小組群眾又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記者 丹洛 明德)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金沙縣林下小魔芋變身大產業
    近年來,金沙縣大田鄉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的思路,積極探索「支部 企業 合作社 群眾」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林下套種魔芋、冬蓀等產業,不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價值,還打通了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 我的脫貧故事|金沙縣大田鄉:林下小魔芋變身大產業
    (分揀好的魔芋)近年來,大田鄉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的思路,積極探索「支部+企業+合作社+群眾」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林下套種魔芋、冬蓀等產業,不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價值,還打通了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 越西林下魔芋開始採挖啦
    本刊訊(薛志傑)11月27日,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定點幫扶產業示範園——南箐鎮白泥村林下種植魔芋示範項目魔芋開始採挖。總投資300萬元的林下魔芋種植示範項目落地在南箐鎮白泥村,利用魔芋喜陰怕陽的特性,於今年3月中旬在該村核桃地播種了317.6畝花魔芋,經過7個多月的精心管理,林下魔芋迎來豐收。據了解,魔芋最高畝產值可達到4萬元,最低畝產利潤也在4000元以上。今年實施的317.6畝魔芋種植,預計到達年產值400至500萬元。
  • 華寧林下套種中藥材促增收
    針對全縣核桃掛果面積少,周期長見效慢,土地利用率低等情況,華寧縣因地制宜,出臺實施方案,鼓勵龍頭企業在核桃林地裡套種中藥材,以短養長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農收入。12月14日,筆者來到青龍鎮大石洞村核桃種植基地,樹下套種的天門冬長勢喜人。縣林業部門的技術人員正在向種植戶講解天門冬和核桃管護技術要領。
  • 威寧這裡魔芋地裡套種向日葵 一地兩用效益疊加
    金秋九月,走進麻乍鎮啟戛村威寧鼎誠魔芋科技有限公司魔芋與向日葵套種基地,到處都能看到務工群眾採收向日葵的忙碌身影,大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呈現出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魔芋生長喜陰,向日葵生長喜陽;向日葵屬高杆農作物,易於吸收陽光;魔芋屬低矮農作物,在向日葵的遮陰下長勢較好。」威寧鼎誠魔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鎖才邦說,魔芋套種向日葵是實現「雙」增收的好搭配,加上威寧屬於低緯度高海拔地區,陽光和雨水充足,風大花粉易傳播,且不容易發生洪澇和乾旱災害,符合兩種作物的種植條件。
  • 花垣鬥拱村吊瓜魔芋套種「雙豐收」
    本報訊(石興倫)10月20日,在花垣縣民樂鎮鬥拱村吊瓜種植基地,一群村民在採摘吊瓜,挖刨魔芋,基地裡一派繁忙。「今年村裡種植吊瓜510畝,並套種魔芋120多畝,由於管理得當,吊瓜、魔芋實現雙豐收。」
  • 江蘇淮安:「林下經濟」+「套種模式」 小小桑葚拓寬農民致富路
    脫貧攻堅穩定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是產業扶貧,淮安市漕運鎮柏莊村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本地氣候、土壤的自然優勢,在全村範圍內大力發展桑葚產業,採取「產業園基地+貧困戶+農戶」的模式創新特色種植,並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化,拓寬低收入群眾的致富路。
  • 核桃林能套種魔芋嗎?
    為了提高魔芋種植產量,在我們當地農業部門的技術指導下,我們好多村的農戶都嘗試在核桃林下套種魔芋,並且喜獲成功。核桃魔芋喜歡生長在陰涼潮溼的環境中,主要生長在林下土地肥沃的地方。核桃林下種植魔芋可以改善土壤肥沃度,同時促進核桃的生長,給農民帶來增收。
  • 橫縣:果蔬套種 致富新路徑
    這是馬山鎮新龍村創新種植模式,在百香果園裡套種馬鈴薯,提高扶貧示範園的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  2019年,新龍村依託自然資源優勢,通過流轉貧困戶連片農田,建成50畝連片產業園,以「村民合作社+專業管理團隊」的合作模式,藉助專業管理團隊的技術,優先聘用貧困戶務工,發展黃金百香果種植。2019年就獲得4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全村208戶貧困戶均獲得分紅。同年,新龍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 貞豐雙峰街道:林下套種食用菌助農增收
    貞豐縣雙峰街道充分利用現有水果產業基地以及中藥材基地林下閒置空間,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有效盤活土地資源,拓寬就業渠道,讓林下經濟成為新市民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新引擎、新動能。雙峰街道緊扣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以蘿蔔寨村為核心區科學謀劃,盤活當地葡萄、李子以及中藥材產業的閒置土地,將紅託竹蓀和黑木耳作為林下經濟主導產業來抓,規範建設1000畝食用菌標準種植示範基地。「我們結合實際情況,請專家到我們這兒進行實地考察,最後決定種食用菌,主要是紅託竹蓀和黑木耳。
  • 魔芋套種效益高,種魔芋成為農民增收的好門路
    魔芋為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草本。地下塊莖成扁圓球形,直徑達20—25釐米,粗壯、肉質,暗紅褐色。春天出苗,葉從塊莖中央出生。初夏開花,單性,上雄,下雌,著生於肉質的穗軸上,具肉穗花序,外包暗紫色漏鬥狀佛焰苞。
  • 林下經濟,打開了油茶林裡的「聚寶盆」
    樹林裡成群的土雞或在樹下溜達覓食或在枝頭嬉戲休憩樹下的白菜苔和大蒜果長得正盛為冬日增了一抹亮綠近年來湖南雲海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持續擴大油茶種植業規模的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油茶基地內養雞、套種白菜苔和大蒜果走出一條以林養林、以短養長的發展路子
  • 鹽源縣:魔芋豐收忙 產業添新章
    在鹽源雙河鄉尚農魔芋種植專業合作社,剛剛賣完魔芋的村民正高高興興地數著錢。眼前是堆積如山的魔芋,工人們正忙著分揀、清洗、切片、烘乾、裝袋,一派繁忙景象。果園裡,陽光透過蘋果樹,星星點點灑在泛黃的魔芋葉子上。正在認真查看魔芋生長情況的王國福一臉興奮地告訴記者「魔芋渾身上下都是寶,除了賣果實,還可以賣種子。今年我和我的親家合夥種了38畝魔芋,前幾天試賣了半畝地,純收入一萬多。
  • 孟連:致富「金蛋」魔芋喜獲豐收
    冬日的孟連豔陽高照,在公信鄉廣科村林下魔芋種植地裡村民們正在採收魔芋。挖、撿、按個頭大小分類裝袋,村民們分組勞作,豐收的喜悅洋溢在他們樸實的臉上。魔芋具有降低「三高」、減肥、提高免疫力、增加排毒通便等保健效果,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 安龍:林下套種山豆根 南盤江畔藥材香
    江畔,萬峰湖鎮龍萬村的山豆根這一林下中藥材鋪滿山巒,鬱鬱蔥蔥。「這就是近三年來萬峰湖鎮退漁還湖,還湖於民,轉產上岸的生動實踐!」萬峰湖鎮黨委副書記劉洪剛如是說。龍萬村距離湖畔較遠,屬於典型的深石山區,沒有連片的土地,零星的土地散布在山坳之中。
  • 創新驅動雲南景谷魔芋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6年,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科技人員對景谷縣魔芋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撐,把景谷縣某農業有限公司列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合作企業並共建了景谷縣魔芋種植產業「丁銘專家基層工作站」,相繼開展了珠芽魔芋資源資源收集、評價,新品種選育,良種快速繁育,林下栽培等多項技術研究。
  • 筠連致富新門路!水果樹下居然可以套種這個……
    筠連鎮水源村的現代農業果園,巧妙利用果樹下的空地,因地制宜發展羊肚菌種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升了土壤有機質含量。 在水源村的果園裡,金黃色的柑橘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滿眼都是豐收景象,柑橘樹旁邊,一排排黑色大棚錯落有致的排在柑橘樹林裡,這就是果樹下套種的羊肚菌。
  • 雲南祥雲縣:「小魔芋」撐起脫貧致富「大產業」
    近年來,祥雲縣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導向,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的思路,積極探索「黨支部+掛包幫單位+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打造「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示範基地,魔芋產業悄然興起,不僅提高了土地的「疊加效應」,還打通了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條「新渠道」。
  • 尖峰林下種黃精鋪就致富路
    日前,走進廣昌縣尖峰鄉小坑村黃精種植基地,只見林下套種的黃精破土而出,工人們在除雜草。近年來,尖峰鄉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江西宜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仿野生黃精項目。目前,該基地共種植黃精600畝,前胡、芍藥等1000畝,吸納當地12戶貧困戶參與經營、增收致富,每年還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餘元。【來源:撫州市人民政府】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仙遊:闖出一條林下經濟致富之路
    仙遊縣鼓勵農村專業生產大戶、實用人才及專業合作社在林下種植金線蓮、鐵皮石斛、靛藍等,養殖蜜蜂,闖出了一條林下經濟致富之路。深山老林下,仿野生金線蓮身價高近日,記者在仙遊縣西苑鄉林下金線蓮種植示範基地看到,一畦畦整齊的金線蓮長在樹蔭下,幾位農婦正在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