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飲食習慣,暴露了你的階層

2020-12-19 新京報傳媒研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京報書評周刊

(id:ibookreview)

文:李迪

前幾天的立春日剛剛過去,今天就迎來了小年。小年來了,「大年」還會遠嗎?眼看著春天馬上就要甦醒,而在每個萬物復甦的時節,人們都習慣用飲食來慶祝。從立春到小年,再到重頭戲春節,關於「吃」的講究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今天我們就從春天飲食說開去,跟大家聊一聊跟吃有關的那些事兒。

除了小年,除了立春,每個節氣、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而這些「吃」的風俗背後,其實包含了豐富的寓意和獨特的文化邏輯。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吃又不僅僅只關乎於吃,它更可以是觀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與階層的入口。因為飲食習慣裡,往往藏著極為豐富的信息。

你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馬上到來的春節,你又打算如何吃?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這個「民以食為天」的話題,關於「吃」的一切,歡迎你留言跟我們分享。

立春吃什麼

春菜春餅啖蘿蔔

古時迎立春有「三春」:作為國家祀典的「迎春」,「催勸農耕」的「鞭春」,另外一個便是「咬春」了。根據崔寔《四民月令》的記載,早在東漢時便已經有「立春日食生菜」的習俗。這裡的生菜可不是我們如今看到的漢堡裡夾的那種生菜,而是指可以涼拌生吃的蔬菜。

到魏晉時,「食生菜」的傳統已經發展到菜盤的形式。有菜自然也要有主食,一般而言這個主食便是春餅。所謂春餅其實就是普通的燙麵薄餅,只因人們卷春菜而食,才有了與眾不同的意味。到唐代,「春盤」正式定名。

不少民俗學家在討論中國菜的發展時認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菜餚始於宋朝,第一個原因便是因為從宋朝開始,由於園藝技術的發展和繁榮的國際貿易,食物的原材料才開始變得豐富。

現代人的「春盤」

事實上,凡是立春日可得的的時令菜蔬,皆可為春菜列入春盤,而「韭芽卷黃苣舒紫」,各異的色彩看起來也是賞心悅目。將春菜切絲涼拌,卷在一張「如繭紙不可風」的春餅中,果真如清朝人林蘭痴所說的那樣,「春到人間一卷之」了。不過林讚嘆的倒不是傳統的春盤,而是之後演變而成的春卷了。

而在各式各樣的時令菜蔬中,萊菔,也就是蘿蔔是人們的最愛。因為在立春時節,像韭黃、蓼芽之類的新鮮蔬菜還比較罕見,在北方地區則尤甚。因此很多一些地方的「咬春」便單單指的是吃蘿蔔,至今日,很多地方的「咬春」指的就是吃蘿蔔。

貴賤與平等

節日飲食的階層觀

通過立春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飲食文化的發展是逐漸豐富的。而這些看似繁瑣的飲食講究,背後則是一整套禮儀建制。

《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中國傳統飲食在講求時序的同時,同樣沒有忘記貴賤之分。正如英國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傑克·古迪所認為的那樣,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裡,獲取資源的途徑是有差別的,因此富人和窮人、甚至男人和女人在飲食的內容和方式上同樣存在著嚴格的差別。「高端食物」和「低端食物」的分化是歐亞社會主流烹調文化的共同特徵,一方面表現為「向特定的角色、職務或階級進行的特定食物分配」,另一方面也表現為階級之間烹飪方式的差異。

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中國,不同身份的人享用的食物被嚴格區分了等級。如周代天子便宴是「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珍」,上大夫請客則是「八豆八簋六皐九俎」。用器規格也作了明確的規定,「天子之豆三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六,下大夫六。」而統治者是鐘鳴鼎食,庶民也是簞食瓢飲。

《紅樓夢》中的「名菜」茄鯗

而隨著烹飪技術的發展,烹飪方式之間的貴賤之分也更加顯著。如宋代富貴人家用的廚娘,做蔥薺五份,需要用蔥五斤,「取蔥微沏過沸湯,悉去須葉……取條心之似韭黃者,以淡酒、醯浸漬,餘棄置了不惜」。曹雪芹的《紅樓夢》亦多「富貴食譜」,描寫最詳細的是茄鯗,普通的茄子幹硬是用雞脯肉、新筍、蘑菇、腐乾、各色乾果以及雞湯、香油、糟油給醃製得沒了茄子味兒,這麼繁瑣講究的製作過程無疑是作為下裡巴人的劉姥姥無法想像的。富戶貴族的家宴尚且如此,遑論站在古代等級體系頂端的皇室宮廷菜了。事實上,根據傑克·古迪的觀點,享譽世界的中國烹飪便是以宮廷菜餚為基礎,僅部分源自於農民生活。

《烹飪、菜餚與階級》

作者:(英國)傑克·古迪

譯者:王榮欣/沈南山

版本: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2018年1月

而節日飲食傳統則多屬於源自農民生活這部分,大多發源於民間,後來才被宮廷菜品所吸納,頗有統治階級「與民同樂」的意味,因此貴賤等級之觀相比而言並不明顯。以立春「咬春」的傳統來說,就是先有民間風俗,後有官方立春宴會上的相關禮俗,因此才有清代立春日「無貴賤皆嚼蘿蔔」之說,春盤的做法也大同小異。唐代權宦高力士在安史之亂後充軍貴州,留下的唯一一首傳世詩作,反映的便是食餅時對薺菜餡的偏愛。而從《東京夢華錄注》的記載看,北宋時,「立春前一日,大內出春盤並酒以賜群臣,盤中生菜染蘿蔔為之裝飾置奩中。烹豚、白熟餅、大環餅,比人家散子其大十倍。」除春餅的大小要比尋常百姓家更大以外,似乎並無其他不同。

《舊味》

副標題: 中國古代飲食小札

作者: 胡竹峰 版本: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年10月

但即便是春盤這樣雅俗皆宜的吃食,在餡料和工藝上的「小異」也是大有文章可做。尤其在園藝技術得到極大發展之後,「食以野為奇」的觀念至少在菜蔬上逐漸開始發生變化。苦菜、薺菜、水芹等原本連天子諸侯們都用以制菹、烹羹,但宋代以後這類野菜便被認為是貧苦百姓度荒充飢的食物,上不得大雅之堂,它們的身影也很少出現在中等以上人家的餐桌上。元初權臣耶律楚材的詩句裡,以蓮藕、豌豆、蔥、韭黃和蔞蒿做的已被稱為「窮春盤」,那有身份的人應該享用的春盤又是怎樣的呢?《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朝廷後苑中製作的春盤餡料多達十數種,包括雞絲、蟹肉等,且裝盤時配以綾羅假花或金雞玉燕,「各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由此可見,飲食作為明確身份地位的象徵,鮮明的階級性難以抹殺。儘管在社會看來,統治階級的飲食似乎鋪張奢華,有不知民間疾苦之感,但讓上層階級放棄貴族作風而在飲食上與小民無異,只是「烏託邦」式的美好理想。而且南宋小朝廷也曾嘗試每年二月二日興師動眾地挖薺菜,但這在庶民百姓看來,這也不過是對山珍海味的一種調劑,以及順便踏青春遊而已。甚至人們還編了一句歇後語,「皇帝他媽挖野菜——散心」。

為什麼這麼吃

天人合一的文化邏輯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飲食作為人們最日常的活動之一,都被賦予了特殊的社會功能和意義。如歐洲早期人類學家的代表人物拉德克裡夫-布朗就強調,食物的「節制」和「初獲」等在激發社會情感、幫助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而對於「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來說,食物中包含的象徵關係則更獨具傳統文化的邏輯。

自古以來,以農業為根基的中國傳統社會便非常注重節氣時序。而人們在用身體覺察溫涼寒暑的同時,也細膩地感受到身體狀態隨天時物候的變化。故《黃帝內經》言:「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有四時,物有五行,體有五臟,面有五官,食有五味,樂有五音。無論是四季的更迭,還是人體的變化,抑或飲食、音樂等活動皆一一對應,有自然規律可循。就這樣,節氣不單純是生產生活的工具,更成了引導衣食起居的符號。

立春以時令蔬菜入春盤,既是對開春的美好祝願,更是一場因順應節氣對飲食進行調整的儀式。其內涵較其他民族飲食風俗中,慶祝新作物出現、水果初獲的「感恩典禮」固然有相似之處,但也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邏輯而顯得更為豐富。

《中國人的飲食奧秘》

作者:熊四智

版本:中國和平出版社 2014年3月

春在五行對應木,在五音對應角,在五味對應酸,而在五臟對應的則是肝。在中醫理論中,春天肝氣旺盛會讓屬土的脾受到壓制,讓人產生「春困」之感,故在飲食上要注意對肝臟的調養,使肝氣疏洩而不致影響其他臟腑。《素問·藏氣法時論》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因此,辛甘、發散的食物成為春日食養的良品。在「春盤」用料的選擇中,多愛生用味辛、熟用味甘的蘿蔔,而蔥、蒜、韭菜、蓼蒿等「五辛」之物也備受重視,甚至「五辛盤」的出現可追溯至周代,遠早於「春盤」,只不過是在「元日」也就是正月初一吃而已。

同樣,很多其他時令節日的飲食風俗都講求時序之美。如三月三,艾草生長得最為茂盛鮮嫩,因而有了吃艾葉餈粑的傳統。再如立夏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嘗三鮮成為應有之義,例如「地三鮮」(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和「水三鮮」(海螄、河豚、黃魚)等。而到立秋日,蘇浙一帶吃西瓜以「餞夏」,京津食肉以「貼秋膘」,山東萊西地區吃「渣」,即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以防秋季腹瀉。這些都體現了因時而變的節日飲食文化。

至今日,春餅和春卷仍然是人們喜愛的吃食,而且食用時間也不僅限於立春之日。在筆者的家鄉,春餅僅以煎豆腐和肉末粉絲為餡,便是大家喜歡的街頭小吃。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也說到,薄餅配以攤雞蛋、粉絲和豆芽菜,也足讓孩子歡欣不已,大快朵頤。而曾經圍繞著節日飲食的哲學與政治符號,俱已逐漸淹沒在歷史的風塵中。而今,再捧起一卷春餅,風味依舊,故事已改,唯願那千百年的積澱和傳統,偶爾還能觸動你我的心。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李迪;參考文獻包括《烹飪、菜餚與階級》、《中國人的飲食奧秘》、《中國古代飲食》;編輯:走走。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新京報書評周刊

近期好文薦讀:

29位女新聞人被性騷擾經歷

新京報2017年度新聞報導獎揭曉

ASME最佳封面揭曉

投稿、合作郵箱:

相關焦點

  • 別裝精緻了,你吃的飯已經暴露了階層
    在歷史上最初曾經把階層和食物畫等號的方式叫「食不厭多」——誰吃的多,誰地位高。但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所能夠接觸到的食材越來越豐富,食物種類也變多了。這些統治階層、特權階層,他們的飲食觀念從「食不厭多」就轉向了「食不厭精」。 什麼叫「精」?就是多樣化和高質量,說白了物以稀為貴。
  • 不同的飲食習慣體現了什麼?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導語:在飲食方面富人玉盤珍饈參,窮人粗茶淡飯,飲食的不同體現了經濟基礎的不同、暴露了社會階層的不同。正如同馬雲的泡麵裡有鮑魚海參,普通人的泡麵裡最多不過一隻雞蛋罷了。但對於富裕階層而言,就要更講究一些了。大魚大肉吃多了會發胖,導致身材走形,火鍋容易上火,有些東西燙一下不足以殺死細菌容易生病。他們往往喜歡吃一些清淡、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比如說徽菜、粵菜。國宴往往是一些清淡的淮揚菜,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 康養習慣養成,高端食養受日本精英階層熱捧
    如果你在日本有觀察過,就會發現很多司機都是有一定年紀的,他們神採奕奕,就像四五十來歲的人那樣非常健談。為何他們能既長壽又如此地精神飽滿?這其實跟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1、清淡的飲食日本人偏愛蔬菜,烹調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 你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你的睡眠質量嗎?
    不良的睡眠習慣會導致暴飲暴食,但不健康的飲食會讓你在晚上睡不著覺嗎?得到足夠的睡眠正確飲食是眾所周知的有益健康的行為。保持均衡的飲食是保持健康體重的最好方法之一,而那些每晚睡7到8個小時的人總體上有更好的健康。
  • 盤點:日本人的「奇葩」飲食習慣,你都知道哪些?
    盤點:日本人的「奇葩」飲食習慣,你都知道哪些?很多讀者在後臺分享,自己旅居日本時,在飲食習慣上的不適應。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就帶大家一起盤點,日本人的「奇葩」飲食習慣,你都知道哪些?第一點:夏天吃西瓜前,少量加點鹽。
  • 心理學:小心,你的飲食偏好,正不知不覺中暴露著自己的性格弱點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別人是永遠搶不走的,一是你心中的夢想,二是你肚裡的食物。而對於廣大吃貨們來說心中的夢想總是遙不可及,唯有肚裡的食物才最能讓人感到踏實滿足。人人都知民以食為天,卻不知一個人的飲食偏好,其實也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從小李學來看,一個人的飲食偏好,會在不知不覺中暴露他的性格弱點。
  • 飲食不規律危害健康 十個飲食習慣讓你恢復健康
    原標題:飲食不規律危害健康 十個飲食習慣讓你恢復健康   飲食不規律會對胃部帶來很多健康問題,而正確的飲食習慣是擁有健康身體的前提,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飲食習慣,杜絕陋習。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不僅養生還有助於減肥哦。
  • 奧克斯破壁機:健康飲食習慣,讓你工作與生活兼得
    工作和健康生活像是天平的兩端,當你走向一端就會出現失衡的時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我們身體有莫大的好處,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能夠改善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身體發育,相反,不良的飲食習慣會造成人體的生理功能紊亂,從而讓身體出現各種小毛病。經過世界衛生組織的長期研究,制定了一個人體每日的健康飲食金字塔,五穀雜糧佔的比重比較大,屬於每餐的主食。
  • 飲食習慣不好的人注意了!小心腎結石找上你
    腎結石是傷害腎臟的常見問題,有些腎結石是疾病或者遺傳導致的,有些腎結石則和飲食因素有關。那麼,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腎結石?在疫情居家期間,又該如何保持科學的飲食習慣呢?腎結石的致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中一些致病原因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可以通過調節膳食得到改善:1.腎結石可能是由尿液流路受阻礙引起的,可能與前列腺增生有關係,這是老年男性的常見問題。2.腎結石的另一個致病原因是尿路感染,細菌生成的碳酸鹽能形成結石。
  • 高鈉飲食危害多,你還在堅持「一高二低」的飲食習慣嗎?及早糾正
    人吃了一輩子的飯,沒有人認為自己不會吃飯,但吃飯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關於吃飯,你可能忽視了很多細節,而這些被你忽視的細節,也正在影響著你的身體健康。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吃飯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用學習,就能讓自己飽餐一頓。
  • 變啦:飲食習慣誤導了你,只吃水果反而越來越胖
    雖然說民以食為天,但是我們攝入食物是為了給身體提供活動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一旦這類物質超標之後就會在身體儲存起來變成脂肪,很多人肥胖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的,本文就來認識一下午餐或者晚餐哪些習慣會讓人變得特別胖?
  • 堪稱糖尿病導火索的飲食習慣,佔得越多,糖尿病和你越親,早點改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和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習慣,不良的飲食習慣往往誘發這個問題的「導火線」,有些飲食習慣,對血糖很不利,長期保持不良的飲食習慣,是比較容易招來糖尿病的。堪稱糖尿病導火索的飲食習慣,若你有這樣的習慣,要儘早改掉!
  • 若你有這些飲食習慣,儘早改正
    導語:幽門螺桿菌非常愛寄生在胃裡,損害胃黏膜,因此會出現胃潰瘍的症狀,而幽門螺桿菌與平時的飲食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今天帶大家來看一下這些飲食習慣你們有沒有,如果有的話儘量早一點改正。幽門螺桿菌或與吃有關?
  • 飲食文化:日本都有哪些特殊的飲食習慣?
    --《孤獨的美食家》每個國家都有其不同的飲食習慣,而今天,小編便為諸君講述日本究竟有哪些令人驚訝的飲食習慣?後來隨著兩國人在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飲食逐漸本土化,發展至今,日本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小編列出幾種在我們看來比較奇葩的飲食搭配,比如日本人可以幾種主食搭配著一起吃,如果你到日本的麵館吃飯,服務員在端上一碗拉麵後還會附帶一份米飯,這時就有人問了:麵條配著米飯一起吃,不怕噎著嗎?
  • 天道:窮人跨越階層有多難?想要跨越階層就需要打破「人生規則」
    窮人想要跨越階層有多難?要多難有多難,可以說跨越階層是大部分一生所追求的,卻也是一生難以達到。一個普通人想要跨越階層改變命運,那就必須要打破「人生規則」,就是將原有家庭帶著的所有的思維模式和習慣全部改變,可這卻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想要脫離現在的階層跨入更高的階層並不是一個人努力就可以,而是需要三到五代的人努力才行。
  • 醫生表示:這7個飲食習慣,正在慢慢「萎縮」你的胃,希望你避開
    當你一直刺激胃黏膜,胃黏膜變得越來越薄,就會導致胃部萎縮的現象。其中刺激胃黏膜的諸多行為,都是關於我們飲食上的不良習慣。這7個飲食習慣,正在慢慢「萎縮」你的胃,希望你避開1、不愛喝水水可以調節我們的身體血液循環,幫助我們加強身體代謝,清理我們腸胃的毒素,幫助排毒。
  • 心理學:你的這兩個習慣,最容易出賣你,看看你有這些習慣嗎
    導語:心理學:你的這兩個習慣,最容易出賣你,看看你有這些習慣嗎主體:牆可以幫助我們阻擋風雨。因為有牆,我們可以居住在舒適的房間內。但是泥土沙石壘成的牆,有時候也會透出風來。今天我們不妨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一下一個人的這兩個習慣會出賣你。你也可以利用這兩個習慣來讀懂別人。第一,就是玩笑。生活中,經常碰到開玩笑的人。基本上每個人都會開玩笑。但是玩笑也有認真的成分在裡面。其實開玩笑是一種心理,的外在表現形式。
  • 暴露了!東大人的專屬輸入法,你也在用嗎?
    暴露了!東大人的專屬輸入法,你也在用嗎?曉南以上就是本期SEU輸入法大賞的全部內容你是否也有同樣的經歷呢?小小的輸入法往往可以展現出使用者的日常習慣你的輸入法又是怎樣的呢?快來評論區試試吧!
  • 你知道嗎?在古代,常吃稻米的北方人往往是富貴階層
    這讓我們看到一種非常矛盾的現象:餐桌上的稻米是食中上品,「非婚喪節令,恆不輕用」,可是另一個方面,我們卻看到窮人反而不習慣食用稻米,至令某些地方稻產失傳。河北香河曾以產稻著稱。清初還有稻米產出,所產稻米包括粳稻、糯稻、水稻和旱稻。
  • 你不得不了解的中華飲食文化,這是一篇很好吃的文章~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 飲食文化的衍生與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繁星中最耀眼的一顆。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經歷了數千年, 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包含飲食習慣、飲食菜品以及飲食與政治、經濟生活相聯繫的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體系。古代的飲食文化在古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方面給我們展示了古人的一些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