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都要求35歲以下,那35歲以上的人幹嘛去了?-虎嗅網

2020-12-17 虎嗅APP


1987年,那會,大街上還能買到幾毛錢的棒棒冰和1塊錢的沙士汽水。


有一名當了5年校辦企業經銷部業務員的老幹部,騎著一輛破舊的三輪車,載著橡皮、作業本、鉛筆、汽水和冰棍,奔忙在一次又一次的送貨路上。


六月的天氣,烈日炎炎,他每次搬汽水都要小心翼翼。因為玻璃瓶一旦碰爛了,他不捨得。


這個小小的經銷部,讓他見識了從古到今都亙古不變的現實——孩子們永遠都是爸媽掌心裡的寶貝。


所以,當一個兒童營養品代理的機會摸上門來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嗅出,這將是他,未來數年可能做大這個小小經銷部的唯一機會。


這一年,他已經44歲。人生半坡,但是他不認輸。


他把經銷部的錢拾掇拾掇,湊了十來萬。再向分管局長打報告,要來了10萬塊。東拼西湊的創業生涯正式開始。


他沒想到,兩年後,他一個百人小廠,居然拿出了8000萬,兼併了杭州罐頭食品廠,正式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做娃哈哈食品集團。


他叫宗慶後,一個不甘人後的男人。



大多數體制內中年人準備混日子到退休的年齡,他卻做了另外一件事,破釜沉舟,創業轉型。


巧的是,整整20年後,一個倒黴透頂的中年人也開始了他放手一搏的第一天。


前半生,他在雅虎做了9年架構工程師,人生平平無奇,升遷無望。


向心儀的Facebook投遞了簡歷,不過貌似HR並沒有瞄過幾眼。他陷入了困境,也許只能靠二手書學回來的編程技術做個軟體來自娛自樂了。


他想也想不到,5年後,那個投簡歷石沉大海的公司,花了190億美元收購了他這個半玩票性質的軟體。


這個軟體叫WhatsApp,他叫簡·庫姆。他也有過一個近乎絕望的時期,那年他離開雅虎,33歲,茫然無措。


之所以談起這兩個「大器晚成」的中年人,是因為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特別火:


「找工作時單位普遍要求 35 歲以下,那 35 歲以上的人都幹嘛去了?」


答案紛呈複雜,但終究離不開一點:35歲以上的人,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狼狽。


他們坦然地面對著,有點焦慮、有些倦怠、也有無數改變現狀衝動的人生。


那些頭髮白了、身體乏了、心態倦了的35歲


曾經有一句古詩云: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所以,亞馬遜員工平均年齡28歲,谷歌30歲,華為27歲……整個網際網路行業,26歲。


不要說白頭,連禿頭都沒到來,可能就已經在公司平均年齡上拖了後腿。


無可否認,在新興行業,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35歲已經是很老的人了。


這時候,他們一般都做上了技術骨幹,管理中高層。底下帶著十個八個手下,過上了似乎是最舒適的日子。


代碼早就敲膩煩了,重複的日子過得有點慌張,但求在忙碌的日子裡多熬幾天,這份表面的努力能夠成為下一年加薪的砝碼。


每一個年近35歲的老鳥內心都明白,自己的性價比早就不如90後。


別人能996,能熬通宵,能喝汽水,能半夜吃完宵夜繼續加班到天亮。


而自己呢,每當6點下班,就開始想著孩子的功課誰輔導,第二天的飯菜怎麼辦,以及喝多少公斤的枸杞能補回熬一夜通宵的損傷。


更可怕的是,積累了那麼多年的經驗,不知道怎麼突然就變得不名一文。


搞Java,C++十幾年了,項目老闆卻突然說,所有代碼要改成Python。無奈,拿起一本磚頭那麼厚的書,自己已經啃不下去了。


很多人不會明白那種感覺。



仿佛一根橡皮筋鬆了很多年,突然要繃緊了,卻發現自己完全沒掉了彈性。


看著頭頂,總是會覺得有一柄懸在頭頂的達摩克斯之劍,隨時招呼都不打一句,就直接刺破自己自以為是的歲月靜好。


這個時候,終究是不得不感嘆一句,人是戰勝不了自然規律的。


頭髮是無論如何要白,精力是毫不猶豫地分散,拼搏的心是不知不覺地消散。


這根本的原因,倒也不僅僅是身體的每況愈下。更多的是一種職業倦怠感,被「重複」兩個字給放大得刺眼。


再加上,前有房貸每個月發簡訊催款,後有小鮮肉隨時準備把自己拍死在沙灘上。兩頭夾擊的焦慮,是35歲的職場人最灰暗的底色。


正如王小波在《黃金時代》的一段描述: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


35歲以上的人,在用另一種姿態和生命和解


一線公司的裁員,總是讓人瑟瑟發抖。


自從2007年聯想裁員的消息,隨著一篇煽情的文章廣為傳播後,大家似乎漸漸接受了中年人就隨時準備失業這個事實。


企業不是慈善堂,老闆再深情也會跟你論成本。


這是非常殘酷的事實,卻一點都不值得驚訝。但是,人是活的,出路總歸是有的。


有的人,開始謀求降維出擊。


比如,BAT的一線技術骨幹,到普通創業企業裡面做CXO簡直是綽綽有餘。


從萬事有支撐,到無序又混亂的小公司裡面從頭打拼,也許累一點,但至少能有個盼頭。


我離開網易之後的幾年,陸陸續續遇到了很多從網易出來的厲害人物。他們都在遊戲圈子裡面浮沉,大部分都成了主策劃、主程序,甚至項目負責人。


人事部甚至最喜歡拿他們的簡歷出來炫耀,把照片放在公司主頁簡介裡面,還寫明了,咱家的某某,以前參與了大公司幾十個億收入的大項目。


這種看似降維的方法,實質上風險也挺大。


不少人熬不過半年,就被毫無秩序的工作流程,懵懂無知的實習生,以及無力招聘更多高級助手的困擾給弄得身心俱疲。


一句話,降維了,你就什麼都得幹。


而且,還得承載著全公司對你莫名的期待感,乃至做錯點什麼,就會覺得實在有負於簡歷裡面寫的那些金光燦燦的日子。


有的人,開始謀求一份安穩的工作。


不久前,我聽遊戲圈的老鳥說,十年經驗的前端主程序,一個可以說是摸著遊戲開始人生職場第一步的人,居然跑去做養老事業了。



一點都不奇怪,畢竟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老年化社會,養老事業反而比更多行業有著想像力。


改行之後的人生,聽說挺自在的。搞養老行當的集團,國企、大公司、有的是錢。


35歲在裡面真的不算老,不但不算老,甚至還已經是管理層裡面的小年輕。


不過,最大的困惑,就是每天打交道的人,從能夠勾肩搭背去擼串的同齡兄弟,變成了必須恭恭敬敬嚴肅認真對待的老先生。


大國企有大國企的安寧,畢竟一個中年人,配一個中年氣質的企業,才能給上有老下有小的一群人,更加溫和的感受。


還有一些人,會主動做好退休的準備。


該理一理的存款、基金、股票,趕緊理順。該買下來的學區房,不再猶豫。


把十來年工作的積蓄好好地翻查一下,突然覺得原來所謂「財務自由」並不是太遙遠。


雖然房貸交款的那一天還是有一點微微的心痛,但是經過周邊二手房中介的時候,又會有一點點意得志滿。


35歲的那一批人,其實更大的焦慮來源於,理財和養老的那筆錢,在這漫漫熊市裡面到底如何安放。


一旦有了更安穩的睡後收入來源,哪怕一朝被清退,拿著十幾個月的賠償金,遊歷世界,弄兒為樂,也不見得多麼的丟人。


生活的期望值,其實有很多層級的標準。


你可以送孩子去國際幼兒園,刷黑卡,開寶馬。你也可以將就一個小區的公立幼兒園,出門地鐵,買菜做飯。


更重要的是,和一些生活發生變化之後的不適,磨合、和解、修好。


人生的喜樂,還真的和物質成不了線性關係。


馬雲排在胡潤富豪榜榜首,說還不如拿91塊錢工資的時候快樂;王健林坐擁上千億資產,卻說自己一無所有。


也許他們是開玩笑的,但是35歲的中年人應該明白,這個年齡階段就該用另一種姿態,和生命去和解。


哪怕35歲以上,依然可以搏擊長空


關於三四十歲,有一個很好的形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所以35歲其實是個相當理智而成熟的年齡——有商業嗅覺,有思維深度,對人情世故也能洞若觀火。


所以,有的人會選擇改行。從一個技術人員,變成一個技術講師。也有的人會選擇技能變現,把一技之長變成賺錢的行當。


35歲,至少是一個可以做自由職業者的年齡。畢竟,現在的社會,每一種工種裡面的小分工,都能成為一個獨立供應商。


就像我特別要好的一個前同事Rainy,她以前只是一個給公司寫後臺代碼的技術總監,就職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都是在寫著業務後臺這個非主流的產品。


想不到,最近跟她吃飯,她聊起自己準備做一個隨時可以像U盤一樣插入到任何一個公司的後臺產品。


只要那個客戶公司每年付費幾千到幾萬元,就可以擁有一個不需要聘請技術人員維護的全面的技術後臺。


「這樣的產品,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簡直是救命之寶!」她興奮地描述著,「你看,現在多少公司請得起運營,請得起銷售,就是請不起程式設計師啊!」



我替她高興,這個項目已經拿到了天使輪融資,成為她開始離職後新事業的第一步。


這個第一步,仿佛就是宗慶後44歲那年,停下搬汽水的雙手,開始謀劃著兒童營養液市場未來前景的那一刻。


仿佛也是33歲的簡·庫姆,在投給Facebook的簡歷杳無音信之後,拿著一臺最新的iphone,想像著未來不用打電話就能實現社交通訊的場景,策劃著自己的Whatsapp什麼時候可以搬上蘋果商店。


這些故事,也許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它們,為35+的那群人,造就著一點一滴的人生願景,也鋪劃著一條條有無限可能性的道路。


就像劉傑的《中年危機》裡面詮釋的:


生命的形式是空泛的,但我們卻要腳踏實地;


生命的本質是荒誕的,但我們卻要假戲真做;


生命的真諦是虛無的,但我們卻要信以為真。


人生本無危機。更普遍的,只是我們錯誤的自命不凡,和錯誤的妄自菲薄。


相關焦點

  • 延遲退休漸進實施,網友建議取消35歲招聘年齡限制
    專家:建議從女性開始,從50歲延到55歲》一文引發熱議。網友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之前,是否先取消35歲招聘年齡限制?漸進式延遲退休,是強制實施還是採取彈性化?「現在最有價值的討論是如何實施,而不是要不要實施」根據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
  • 35歲以上的人「求職難」,原來和4個「潛規則」有關,現實很無奈
    對於求職者來說,隨便翻一翻各大企業的招聘簡章就會發現,大部分公司招聘人員是需要在35歲以下的,特別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也都劃定了35歲這個「門檻」,只要超過這個年齡,一旦失去工作就很難「再就業」了,因為可以挑選的崗位越來越少,除非你之前有一定的技能。
  • MIT發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12月10-11日,在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發布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據悉,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評選出 35 位 35 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 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前,業內認為需先消除35歲招聘年齡限制
    專家:建議從女性開始,從50歲延到55歲》一文引發熱議。網友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之前,是否先取消35歲招聘年齡限制?漸進式延遲退休,是強制實施還是採取彈性化?「現在最有價值的討論是如何實施,而不是要不要實施」根據目前我國的退休制度,女幹部年滿55歲、女工人年滿50歲方可退休。
  • 如何邁過職場「35歲門檻」:回家考編成許多人的選擇
    事實上,與其說是35歲門檻,不如說是試錯和適應的窗口縮短了。如果經歷10多年還沒有做出什麼成績,或者沒什麼提高,自然就可能面臨出局的情形。如何化解職場焦慮,順利邁過這道坎兒?   自從過完34歲生日,在北京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工作的許瑤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在一年內失去現有的職位,「公司基本沒有35歲以上的人。」
  • 被嫌棄的程式設計師的35歲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35 歲不轉管理「混吃等死」? 「我沒焦慮過,因為我在 35 歲之前就轉型管理了」,70 後技術人陳嶽(化名)自 2006 年開始轉做架構師,兼做技術研究。在陳嶽看來,較早轉型讓他「跳」過了 35 歲這道檻。 35 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都去哪了?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靈魂拷問。很多人會選擇在 35 歲的當口轉型以渡過中年危機。
  • 中國式年齡掙扎:有人35歲勒死自己;有人97歲大器晚成
    「35歲現象」成為了具體化的表現,全民默認。它的意思是:企業等大部分職位,都將進人門檻限定在35歲以下,35歲由此也被稱為「職場生死線」。自2017年,華為傳出「清理35歲以上員工」消息以來,各企業關於「勸退35歲以上員工」、「招聘限35歲以下」的傳聞此起彼伏,在無數傳言和事實下,人人自危。
  • 甲骨文裁員:我才35歲,就失去職場競爭力了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聞言聳聽,但也不得不承認,有些行業或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確實有所要求:需要35歲以下做到一定的級別。如果35歲尚未做到中層或高層,基本之後是升職無望。有人把職場35歲稱為「35歲危機」,也是再真實不過了。
  • 欒城區2020年網絡招聘第三期!(內附35個企業招聘信息)
    業務經理:10人,要求25歲--40歲、有銷售經驗,底薪3000元+提成+獎金+年休假+保險。網絡客服:10人,要求25歲--40歲、熟練應用電腦,底薪2500元+提成+獎金+年休假+保險。營業員:10人,要求25歲--40歲、有銷售經驗,底薪2500元+提成+獎金+年休假+保險。
  • 網友:35歲年齡限制能否取消?
    歲的招聘年齡限制? 確實,國家公務員招聘條件中 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 在這個年齡範圍內的考生 不僅公務員考試,在企業招聘中 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 除了特殊職位另作要求
  • 「我35歲,大器晚成的榜樣,只剩43歲的任正非和60歲的姜子牙了」
    他說,網上有很多雞湯文,俞敏洪31歲才創立新東方,張朝陽32歲才創立搜狐,你急什麼急嗎?可是我都35歲了,留給我的大器晚成的例子不多了。心裡就還剩下三道防線:35歲的馬雲、43歲的任正非、60歲的姜子牙。35歲這個年齡,一直在被渲染。
  • 為何90%以上企業,不招35歲以上員工?4點原因說透,確實心酸
    人到中年,會有很多的無奈。上有老,下有小,左手房貸,右手車貸,生活的重壓,讓人喘不過氣來。而職場對35歲以上的人,則更加殘酷。近兩年關於35歲員工被辭職,找不到工作去送外賣的新聞讓人唏噓不已。華為任正非說「30多歲年輕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 35歲失業,簡歷投了不少,可面試通知一個沒有,到底是為何?
    張明,前一陣剛過了35歲,他大專畢業後,就從家鄉到這兒來工作,之前是在市裡一家軟體公司做測試工程師,周邊的朋友同學都紛紛考了專升本,但他覺得學不到什麼東西,無非是混個文憑,於是上班這幾年一直沒考,本來認為自己的技術還不錯
  • 35歲了,做了十年到現在也沒什麼積蓄,想辭職轉行創業,可行嗎?
    從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律來看,一般人在工作五年以上或者在28-30歲以前,通過多種職業或者行業嘗試,就應該基本能夠確定你今後的工作專業方向,就應該有個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水平。因為這個時候你在職場上已經歷練多年,應該至少掌握一二門拿手的專業技能或者本事,相應的你的薪水收入也已經可以達到持家過日子的狀態。其次,與此同時,這個階段往往也是個人結婚扶養孩子或者承擔家庭責任的重要階段。
  • 薪資動向丨35歲以下年薪給70萬,高嗎?
    收入幾何,直擊職場人的靈魂。高校青年教師群體,又豈能光剩一腔情懷?近日,深圳大學招聘教師的薪酬引發熱議,年薪可高至70萬,引來眾多名校畢業生參與競爭。此次招聘,教師崗位實行預聘—長聘管理制度,這與傳統的編制管理制度不同。
  • 35家企業來招聘!坪地2019年第五十七期招聘!
    在國內外擁有30多家分子公司,銷售辦事處370多個,員工總數超過9000人。招聘崗位1、普工要求:20-35歲;有電子廠流水線工作經驗,能吃苦耐勞,手腳靈活,服從上級工作安排。2、FQC要求:初中及以上學歷,20-35歲;1年以上車間現場品質檢驗工作經驗;會使用相關測量儀器。3、IQC要求:初中及以上學歷,20-35歲;1年以上車間現場品質檢驗工作經驗;會使用相關測量儀器。
  • 30歲前在職場混日子,35歲失業找不到工作,有你嗎?
    他也開始心慌了,老婆在家天天出去上班,孩子還在上小學,每天都積極的關注招聘上面的信息,四處撒簡歷,可惜都石沉大海。我一個做人力資源的朋友對我說:「三十歲以後如果你還沒在公司做到一定的崗位,有可能就是你某方面的能力不夠,要不就是頻繁跳槽,沒有在一個公司累積自身資源,要不就是沒有上進心不求進取,在職場混日子最後的下場都是很悲慘的,女孩子你可以說去找個有錢人嫁了,那承擔家庭責任的男人呢?你能找何藉口不去努力?
  • MIT「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揭曉!
    近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據悉,《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自1999年起每年在全球範圍內評選35歲以下的科技創新領軍人物,自2017年落地中國以來,這一權威榜單評選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專業領域權威人士的支持。在此次TR35中,10餘位青年人才或將為今後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騰飛注入新的活力。
  • 秦淮川:35歲前買房沒出息,說對了一半
    15日,出版人路金波在微博發表一篇言論引起網友熱議,他稱建議但凡有些條件的中國大陸青年,在30歲前要去過4個城市:臺北、東京、紐約、拉薩。這對了解世界有幫助。並稱35歲之前買了房子的小夥子,不會有大出息。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不知道路金波定義的大出息是什麼,不應該把自己樹立為別人的人生導師。什麼是有大出息?
  • 專家:最好35歲前生育 過46歲不建議再生
    究竟要不要生「二寶」,很多家庭都糾結起來。專家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40歲以上妊娠風險更大,46歲後就不建議懷孕了。現代快報記者 俞月花 安瑩 劉峻  多大年齡  適合生二胎?  生育最好在35歲以下,過46歲不建議懷孕了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姚兵介紹,35歲是女性生育的一個坎,研究發現,女性過了35歲以後,流產率增加一倍,受孕機率減少一半,主要原因是年齡大了,卵巢儲備功能低下了,獲得卵子機率變低,而且妊娠所帶來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包括胚停,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早產、死胎、死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