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魚這個動作,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更省力

2020-12-15 愚者論漁

臺釣在抓口時,很注意一個小細節,刺魚;什麼是刺魚呢?說白了,就是通過觀察浮漂的動作,及時揚竿,讓已經被吸入魚唇,但是還未刺穿魚唇的魚鉤,在外力的作用下,快速刺穿魚唇,這個過程,我們稱為刺魚抓口,抓口的主觀性更強,而刺魚,可以是主動,可以是被動,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刺魚成功,那基本上都是死口、實口,如果刺魚不成功,那跑魚、驚魚的概率就很大,所以如何刺魚,已經保證刺魚成功率,是每一個臺釣釣友,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刺魚必須要揚竿,而揚竿,簡單的理解,就是通過腰腹發力傳導到大臂,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將力量傳導到手腕,手腕扭動之後,帶動大把,讓魚竿竿稍上抬升,然後帶動風線、水線、鉛墜、子線,讓魚鉤受到拉拽的力度,魚鉤的鉤尖從而能快速刺穿魚唇;在這個過程中,揚竿的動作,幅度不宜大,力度要恰到好處,如果揚竿的動作幅度太大,極有可能還沒有刺穿魚唇,就被魚鉤從魚唇內拉出來,力度太大,會導致線組從水中出來的動靜太大,如果不小心背竿,還容易斷節;如果力度太小,就算刺魚成功,如果中鉤魚太大,則很容易和中鉤魚形成拔河,甚至會因為竿稍和水面角度太小,導致切線跑魚;

在正常的情況下,揚竿刺魚,桿身和水面角度,形成45~60度左右的夾角是最合適,因為這個角度,使用的力度,可以說最節省,而一旦刺魚成功,不管中鉤魚的體型大或者小,接下來留魚還是控魚,都很容易操作,萬一不中魚,或者中魚後跑魚,也能及時將鉤、鉛墜蕩回來,不至於力度太大,把鉤餌甩到身後,運氣不好,魚鉤掛身上、耳朵上,都有可能;所以,我們說揚竿,並不是由一個動作就能完成,都是由兩個步驟,先發力,後提竿。

之所以分解的比較明細,是因為不少釣友,尤其是新手,往往希望提竿刺魚一氣呵成,發力的同時瞬間提竿,中鉤魚體型小,會直接將魚拽到頭頂,甚至落到背後,不小心背竿,竿稍直接斷節,亦或者提竿的過程中,因為發力和提竿同時進行,導致竿稍抖動,中鉤魚在半空中顛了幾下,直接就脫鉤了;而中鉤魚體型大,則很容易將魚唇拉裂,導致跑魚,如果釣點附近有樹林、水草,那掛草、掛樹,幾乎就是百分百了;那麼說完揚竿,接著我們說刺魚;

因為魚鉤的形狀,鉤尖細小,鉤底、鉤柄鉤條相對較粗,這樣的結構形制,一旦魚將鉤餌吸入到魚唇,那必然是鉤尖先入魚唇,而一旦魚感到有異物,吐出魚鉤時,鉤尖朝上,鉤底朝外,這個時候,刺魚的動作,就頗為講究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中鉤率少,其實怎麼操作都無所謂,但是如果中鉤魚多、進窩魚多、刺魚率高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頻繁提竿,一則會嚴重影響體力,導致大臂酸脹,二則,不能有效、快速提魚出水,則會驚嚇進窩魚群,提竿三五次,運氣好點七八次後,進窩魚就會被驚散了,那麼我們在實戰時,刺魚需要怎麼做,才能高效、省力呢?其實根據我們使用的杆長不同,刺魚的動作,也就是揚竿的動作,是有不同講究的。

一、長竿守釣時,先推後揚

長竿守釣時,因為釣距比較長,抓口的時機其實並不是最合理的,等到魚給口,浮漂有訊號時,我們再提竿刺魚,其實已經慢了一拍,所以我們在用長竿守釣時,往往調釣以鈍為主,只守死口,所以提竿時,先推,後揚,這樣的動作,是為了確保刺魚,然後控魚,具體做法,其實大多數釣友都常用的動作,具體步驟如下:

1、肘部抵著膝蓋,身體略前傾,一旦看到浮漂下沉或者上頂,時刻盯著浮漂。

2、當浮漂有明確的訊號,如沉、頓、頂、移等有效漂訊時,快速將手臂前伸,然後腰腹輕發力,用大臂帶動小臂、手腕,將竿稍提高,桿身與水面形成45度角。

3、發力的力度,以鉛墜不露出水面,根據桿身傳導過來的感覺,做出提、控的選擇,如果下墜感不強,說明中鉤魚體型不大,那就快速提竿,將魚提出水面,如果拉拽感很強,說明中鉤魚體型不小,那就適當加力,要快速將魚頭拉出水面,但是不要將魚整體拉出水面;如果提竿瞬間,桿身迅速打彎,而且明顯感到竿稍被拉拽變形,則及時將桿身豎起來,做好對抗大魚的準備。

這種刺魚方式,沒什麼特別好說的,為什麼強調是長竿守釣時使用呢?因為這種刺魚揚竿的組合動作,最消耗體力,如果進窩魚密度大,連續來上幾次,就會覺得胳膊,尤其是大臂酸脹,非常費力。

二、短竿釣鯽,多以手腕發巧勁刺魚

在使用短竿釣鯽時,因為鯽魚體型小,整體重量不大,而且鯽魚的魚唇很薄,所以使用的釣竿,桿身就不會太硬,多以三七調為主,而整體桿身的重量,也不會太大,所以在明確有魚給口,並且需要及時刺魚時,只需要手腕抖動,用巧勁刺魚就可以,那麼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

1、持竿動作,基本上和推桿上揚姿勢相同。

2、一旦浮漂有漂訊時,只需要手腕輕擰,讓竿稍快速上抬,桿身,尤其是大把和水面形成30~45度夾角就可以了。

3、當大把處傳導的拉拽感明顯了,小臂上揚,不用腰腹發力,就將中鉤魚快速提出水面即可,屆時是飛到魚護,還是提拽到近岸都可以。

這樣的手法,基本上不怎麼費力,就算連竿幾十條,也就是重複幾十次,手腕、小臂,都不會有疲憊感,而且不怎麼傷魚唇,但是魚竿的調性,不能太硬。

三、生口魚多、進窩魚密度高時,先後拽在揚竿

我們在黑坑搶魚、魚口多、魚群密度高時,因為要頻繁提竿,為了保證拋竿精準度,以及需要節省體力,同時不能上抬動作太大,導致傷魚,這個時候,就要用相對省力、高效的後拽式揚竿刺魚的動作了,具體做法如下:

1、持竿動作和上述動作相同;

2、在拋竿入水時,儘量打滿桿,然後鉤餌入水後輕輕回拽,往回略收一些。

3、一旦魚給口,浮漂有動作,小臂馬上回收,利用線組回拽的角度,快速刺魚。

4、待大把處傳導來因刺魚成功,明顯的拖拽感時,腰腹略發力,大臂帶動小臂揚竿,迅速將中鉤魚飛出水面,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這種動作,一則省力,二則快速,因為這個動作,採用的是收臂、刺魚,行程間距很小,所以用不著發力,而大把只要傳導拉拽感,就快速提竿,確保刺魚的同時,將中鉤魚快速提出水面,節奏快,不容易驚魚;但是這種刺魚揚竿的手法,多見於黑坑、野釣鯽,守釣大魚,用這種刺魚手法,很容易切線。

以上這三種動作,其實咋一看,貌似沒啥區別,但是實際上,因為發力方式、發力角度、刺魚時帶動魚鉤刺魚的行程間距不同,還是有著而明顯的不同的,總體來說,最後的動作,都是揚竿,但是刺魚的過程,第一種,以守死口、守大物時,用的最多;第二種,釣鯽魚、拉白條時用得最多,第三種,則是黑坑釣、野釣鯽時用得最多;當然,因為每個釣魚人自身的身體狀態、垂釣姿勢各有不同,並不能說哪一種最好、最高效,只能說,自己習慣的,感覺到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釣魚基本功刺魚之「一擊入魂」
    使用這種方法主要是控制力量,也能減緩抬手的速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揚竿的角度。動作要領:(1)持竿的姿勢和上面的相同,呈「v」字型(2)漂像出現,手腕向內側輕輕一轉,刺魚動作完成。優點:動作幅度小,刺魚動作快捷,比較省力。在小型魚類的做釣中效果明顯。劣勢:需要多加練習才能熟練掌握,局限性較強。後撤式後撤式與上面講的前推式恰恰相反,是通過手往後帶竿來達到刺魚的效果。
  • 你真的會揚竿刺魚嗎?看好這三步,啥魚也跑不了
    一、案例分析記得我剛學釣魚的時候,對這個是深有感觸的,那時候關注的只有魚獲,只有上魚,其它的都很少有關注的。但是那時候的魚情還是很好的,野外的資源很豐富,可能就是這點才彌補或者掩蓋了對真正釣技的思考。當有一天野釣資源逐漸減少的時候,才發現魚是越來越難釣了,而此時才能靜下心來考慮有關跑魚的原因。
  • 釣昂刺魚就該釣鈍?換個角度看待調漂問題,靈鈍適中才合適
    溫度高了,下完幾場春雨河水變渾了也上漲了,這時便是釣昂刺魚的好機會。每次說到這種魚,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釣起來很簡單,只要找個出水口或者水草邊上,連窩子都不用打,掛上蚯蚓死守著就行。至於調漂,那就更不講究,有些釣友甚至直接不調,掛個大鉛墜玩跑鉛,反正這種魚傻,只要進窩了,一般都會吃餌,而且吃的很兇,大鉛墜也能拖著跑。
  • 在刺魚提竿上,不信對比一下
    也有人說看提竿就能看出一個釣魚人的釣齡,這我相信,在本期《漁課堂》,我們來說說如何讓咱的提竿更專業。說起提竿刺魚,關鍵的關鍵點就在抖手腕的那一下,就是那一下的一瞬,凝聚的卻是釣魚人多年的經驗。知道水中的魚是什麼魚之後,我們首先要對刺魚的力度有一個大概的把握,是大力還是小力,是緩力還是快力,是直力還是回力等。
  • 它極為罕見,深度解析如何垂釣——中華九刺魚
    因為對水質要求高,所以目前數量已經非常稀少,最有意思的是它還會吐絲,絕大多數人包括釣魚人都不曾見過它,我有幸在北京十渡地區垂釣過這個罕見的魚種,它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中華九刺魚。就來詳細和廣大釣友聊一聊九刺魚的一些相關常識,包括一些釣法,應該屬於非常稀缺的內容了,如果您當地沒有九刺魚也沒關係,多了解一下稀少的魚種,也是一種談資。
  • 貝克力RORU螞素勺型亮片,「搖頭擺尾」,誘魚更有效!
    貝克力RORU螞素勺型亮片,簡單的餌身設計,卻有著快速吸引對象魚發起攻擊的泳姿動作。它的適口性強,使用性非常寬泛,適用於所有的水域和環境。作釣魚種包括馬口、小翹嘴、羅非、白條、鱒魚等小體型魚種。RORU螞素入水後,在水下表現出左右搖擺、旋轉或者上下翻騰等多個動作。動作幅度誇張,加上亮片在拖拽時產生聲響,對魚兒的刺激較大,激起對象魚的攻擊欲望。RORU螞素勺型亮片顏色鮮亮,水中多角度反光,在黑暗、早上或晚上光線條件較差,以及魚的活性低、捕食慾望差的情況下,也能有優異的發揮。
  • 守釣大魚,注意六個細節,才能有效降低跑魚率
    為減少釣友們在作釣大魚時的跑魚現象,本文就從六個細節,與釣友們探討一下:大魚中鉤後,如何有效降低我們的跑魚率!一、提竿時機把握好,減少刺魚不牢作釣大魚和鯽魚類小型魚不一樣!鯽魚類小型魚,個體較小,中鉤後逃竄力度小。
  • 更安全更省力!金杯T50車型解讀
    更安全說起安全,細微之處往往更能打動人心。金杯T50在造型上採用了寶馬雙腎經典家族式格柵,並創新的借鑑了韓系輕卡的立式後視鏡,視野更開闊,可以有效降低由於視線盲區帶來的安全隱患。除了視野更開闊的後視鏡,金杯T50還採用了鷹眼前大燈並全系標配了前霧燈,在雨、霧、沙塵等能見度較低的天氣擁有更高穿透性,進一步提升了惡劣天氣行車的安全性。高配車型同時裝配了附帶倒車影像的7寸彩色大屏,對於車身較長的小卡車型而言,無異於多了「第三隻眼」,行車更安全。
  • 胸部小怎麼做才能變大?簡單有效的豐胸方法準沒錯
    簡單有效的豐胸方法準沒錯) 這個社會很現實,不管從事什麼行業和工作,做女人漂亮有魅力是必須的,那女人的魅力如何才能凸顯呢,其實胸部是大家經常忽略的一個部位,這個地方如果凸顯起來,那魅力也會隨之而凸顯起來,有魅力才有福氣,有魅力才有好運氣,做什麼事情都會順手順勢水到渠成
  • 釣冬魚,魚鉤應該怎麼選,才能刺魚精準不脫鉤
    冬季的低溫,在戶外會體現在全方位,氣溫低、水溫低,作為變溫動物的淡水魚,為了適應這種低溫,最省力的做法,就是儘可能減少運動,而開口覓食,也屬於運動的一種,用一個比較形象的形容,就是魚唇張開的幅度,往往只有其他季節的一半,甚至更小,那麼鑑於此,我們在冬釣時,選用魚鉤,只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即可。
  • 揚竿刺魚魚總跑,不是魚兒太狡猾,而是手法不正確
    因為,大魚吃鉤以後的起竿、刺魚、遛魚的環節很關鍵。那麼,揚竿刺魚有哪些動作不可取,遛魚技巧又有哪些呢?,幾個經常容易犯錯誤的動作。在發現浮漂有動作時,多數人會2手握竿,等待黑漂雙手揚竿刺魚,魚鉤隨著爆發力瞬間刺進魚的嘴裡,此時的魚不僅感到疼痛,同時也受到了驚嚇。瞬間斷線的原因由於刺魚力度過大,魚感到疼痛後,立即發力,此時魚線受到了多方的壓力。魚線首先要承受魚的爆發力,其次是提竿過猛的力量,最後就是魚竿腰力。
  • 運動多久才能帶動脂肪燃燒?怎樣運動更利於減肥?看完或許更明白
    導語:減肥是許多女性一輩子都要為之奮鬥的事情,但是真正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也有許多人在這個過程當中走入誤區,那究竟運動多久才能帶動脂肪燃燒?怎樣的運動更利於減肥呢?今天一次性為大家講解清楚。運動多久才能帶動脂肪燃燒,怎樣運動更利於減肥?
  • 簡單的家常菜之紅燒黃刺魚
    那麼家常的紅燒魚怎麼做呢?我分享一下我平時紅燒黃刺魚魚的簡單方法之一。首先食材:準備黃刺魚一條、蔥少許、姜、調料等。先把蔥洗淨切斷,姜洗淨切絲備用。把煎好的黃刺魚撈出備用。
  • 更高效、更乾淨、更省力 Bissell必勝為家庭清潔而來
    更高效、更乾淨、更省力 Bissell必勝為家庭清潔而來 2020-10-15 14:15:00來源:北國網
  • 浮力釣組是核心,被動刺魚是關鍵技術
    今天,當您看到這個文章標題時,想必您已經明白筆者的態度了!經過最近一段時間的認真學習,筆者發現,歐鯉釣有非常科學性的一面,更為重要的是,這個釣法對野釣大魚這件事的態度可謂認真之極!所以筆者只把自己認為歐鯉釣最基礎、最關鍵、最核心的內容和大家作個介紹,那就是文章標題所說的「浮力釣組」和「被動刺魚」!什麼是「浮力釣組」?浮力釣組是筆者自己的語言總結,覺得這樣稱呼更形象貼切!
  • 新鮮汪刺魚,加點嫩豆腐,健康又營養,新手小白也會做!
    汪刺魚也叫汪丁、昂刺魚,學名黃顙 (讀音:sǎng )魚,是一種很特別的魚,是一種長鬍子的河魚,背上有刺、會叫。此魚肉質細膩、味美無比、營養豐富,而且不管怎麼做腥味都不重,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品,這種魚身體裡的小刺不多,老人孩子食用時,無需過分擔憂。
  • 新鮮汪刺魚,加點嫩豆腐,湯白又營養,老人小孩都愛吃
    汪刺魚也叫汪丁、昂刺魚,學名黃顙 (讀音:sǎng )魚,是一種很特別的魚,是一種長鬍子的河魚,背上有刺、會叫。此魚肉質細膩、味美無比、營養豐富,而且不管怎麼做腥味都不重,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品,這種魚身體裡的小刺不多,老人孩子食用時,無需過分擔憂。
  • 練腿王牌動作在此,讓大腿更強壯,睪酮分泌更旺盛
    但是普利耶式深蹲和其他的深蹲是有些不一樣的,所以在這個動作中握槓鈴的手勢和平常的手勢肯定也有些不一樣。在握時要讓自己的手臂朝外,也就是要手掌向上的來握住槓鈴。然後腿儘量張開一點,最後在慢慢蹲下去就可以了。但是再蹲下去的過程中要保持脊柱中立不能彎曲,不然很容易導致脊柱受傷。
  • 提竿刺魚怎麼做才對?掌握技巧才能滿載而歸,釣友平時別疏於練習
    釣魚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都是一種枯燥乏味的運動,有時在水邊坐上很長時間才能等到魚上鉤,結果迫不及待提竿後卻發現好不容易上鉤的魚還跑掉了,這就很讓人氣餒了,不少新人朋友就是在剛剛才是學習釣魚時遇上這些讓人失望的情況才直接放棄釣魚的。其實提竿刺魚是釣魚的關鍵一步,正確的做法不能不知。
  • 《創造與魔法》怎麼做雙人動作 雙人動作互動玩法操作介紹
    導 讀 創造與魔法雙人動作是最近新推出的一個功能,可以跟你的好友一起做這個動作,增加互動,但是這個雙人動作具體要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