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稠,疏通血管」,都是騙人的偽科學!血管又不是下水道!

2020-12-20 品讀健康

「血液粘稠,容易心梗、腦梗」

「血管裡有垃圾、毒素,得排毒!」

「疏通血管、治療血栓!」

「定期輸液,預防心血管病」

——這些說法都是錯的!!!

很多人一聽「血稠」這個詞,就緊張得不得了:是不是說我的血液太粘稠,流不動了,要發生血栓,得腦梗、心梗了?

不少人趕緊吃上各種保健品,想讓血液變稀點兒。一些老年人則是每年都定期去醫院輸液,覺得這樣就疏通血管了。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大家因為不了解所以更恐懼的心理,堂而皇之地兜售各種儀器、保健品甚至非法藥品,改善「血稠」!

「『疏通血管』這個詞彙是最能忽悠人的騙局!」最近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老年病一科主任醫師郭藝芳在其微信公號上刊文說道。

不少人相信,心梗腦梗是因為血管堵了,血管堵是因為血管中垃圾多了,用某些藥物清理血管垃圾,就可以使血管恢復通暢,於是就不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了。這些話聽上去很有道理,實際上是最大的謊言!

醫學上沒有「血稠」這種病症

醫學上並沒有「血稠」這個說法。所謂「治療血稠」就是一個噱頭,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別再被蒙蔽了。

從字面上理解「血液粘稠」,是醫學上「血液流變學」的概念,大概相當於血液的高凝狀態,與血流、血漿和血液成分都有關係。並不是很多人誤以為的「血稠」就是血脂高了,要堵住血管,容易產生發生血栓的意思。

做血流變檢查測「血稠」?沒有必要!

臨床上確實有一項血液流變學檢查(簡稱血流變)來評價血液的粘稠度。很多人單單從字面意義上聯想,就會認為:血稠→血流變慢→血液凝滯→形成血栓。

但這樣理解是片面的。血流變指標其實和心梗腦梗這樣的心腦血管事件沒有直接關聯,其在實際臨床中的意義也非常有限。

而且臨床血流變檢查會受到標本採集、運輸、處理、保存,以及儀器、試劑、方法學等多種因素影響,而且,血流變受機體自身影響很多,甚至你喝完水、跑完步前後差別都很大。

同一份血標本放不同機器上檢測,甚至同一臺機器上前後測定,得出的結果都不一樣,所以,它不能如實反映體內真實的血液凝固情況,更不能起到預測血栓和血管事件的作用。

臨床上不會憑血液流變學檢查結果來預測或者診斷疾病(包括事件),不會因此決定誰需要使用抗栓藥物,也不會據此判斷治療的效果。

血稠≠高血脂

「血稠」「血稀」不是體內水多、水少和血脂高、低那麼簡單的事情。

高血脂並不一定能讓血液真的「變稠」。就像一鍋八寶粥,某一兩種豆子變多了,並不一定能決定整鍋粥的稀稠程度。

導致血脂高的主要原因,並不僅僅是吃了太多脂肪,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對脂類物質的代謝出了問題。

身體的代謝問題想依靠保健品來解決是不可能的。一味輕信那些保健品,放棄了正規的調脂治療,不但不會降血脂,反而可能加重血脂紊亂,增加心梗、卒中的危險。

血管不是下水道,沒有所謂的「垃圾」

我們的血管不是下水道,血液中沒有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些有形垃圾。假如血液中真的漂浮著一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恐怕生命早就終止了!

也不要把血管想像成鐵管子,鐵管子裡面有了水垢,可以用鐵刷子刷刷、用鐵鉤子劃劃、用硫酸燒燒,血管可不行。

血管也是肉長的,假如真的有藥物能夠把血液裡所謂的「垃圾」融化,恐怕血管也會緊跟著化掉了,這樣的話人還能活嗎?

人體不需要「排毒」

的確,人體內會不斷產生一些代謝廢物,代謝廢物是人體新陳代謝時產生的自然產物,正常情況下,會隨著血液運輸到特定的排洩器官,最終排出體外,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即便腎衰竭的人,血液中代謝廢物不能及時排出來也不會導致血管堵塞。所以說血液中垃圾堵塞血管無異於痴人說夢!

此外,所謂的「腸道排毒」,其本質就是瀉藥,讓你拉肚子,這樣反而不利於腸道的健康。另外,長期服用那些亂七八糟的產品,反而可能增加了肝、腎的工作負擔。

「血稠」就要輸液通血管?壓根沒有根據!

所謂「血稠」不是預測將來會不會發生中風的指標,定期輸液疏通血管更是沒有科學根據。這種理念害人不淺,不僅沒有用,浪費時間錢財,搞不好還會出問題。

輸液用的藥物主要以中成藥和擴張血管的西藥為主,發揮藥效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只會短暫起作用。想要達到預防心腦血管問題,可能性不太大。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對腦卒中後每年定期輸液和不輸液進行科學的臨床對比研究。過多輸液,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危害。輸液可能發生過敏反應等不良事件,誘發或加重疾病。

我們的血管為什麼會堵?

既然血管中沒有所謂的「垃圾」,那麼我們常說的堵塞、狹窄是怎麼來的?

其實,人在剛出生時動脈內壁光滑而富有彈性。

而隨著我們對身體的使用,脂質、膽固醇開始在血管內沉積,形成粥樣斑塊,血管壁也隨之增厚、變硬、鈣化,這個過程就是「粥樣硬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血管堵了。

而生活中,血管堵塞的速度和情況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和年紀有關。一般女性55歲、男性45歲以後,身體的衰老開始真正來臨,血管斑塊沉積的速度也會加快,血管壁隨之也會越來越厚。

預防血栓、血管事件,該關心什麼?

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事件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菸,其他還有遺傳因素、生活方式與代謝症候群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因此,在專業醫生的眼裡只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菸等等危險因素來評價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並不會關注是否血液粘稠的問題。

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事件(如中風、心梗),主要是要調節血脂,同時控制好血壓和血糖,戒菸、運動,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習慣等。

健康生活方式能預防各種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的出現;及時發現和控制各種危險因素能夠減少和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高危或極高危患者使用他汀+阿司匹林能夠預防發生血管事件;發生一次血管事件後,要通過有效的二級預防防止再發生血管事件,最終防止血管性死亡。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該怎麼做?

世界衛生組織評估: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肥胖、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和家族直系親屬有患心腦血管疾病,這八大危險因素決定了血管的健康狀況。我們要從誘因入手,積極預防:

1、定期檢查血脂異常情況

建議:

① 20歲以上,40歲以下人群,3~5年測1次血脂。

②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後女性,如果從未出現過血脂異常,每年進行1次血脂檢測。

③ 已有血脂異常的人群,應每3-6個月測量1次血脂。

2、定期測血壓

沒有高血壓的成年人,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高血壓患者最好每天早晚都要測一下,做好血壓監控。

3、科學運動,尤其推薦「步行」

堅持步行可以達到降膽固醇,降血壓,以及減重的目的,另外步行還能加速血液循環。只要堅持步行1年以上,能有效延緩早期動脈硬化進展。

4、管住嘴非常關鍵

低脂、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少吃糖和主食,適當吃些粗糧,多吃多食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水果蔬菜。

5、摒棄不良生活習慣

戒菸戒酒、別熬夜,保證睡眠、調整惡劣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對心血管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6、積極控制已患慢性病

在醫生指導下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儘可能的將其保持在理想的水平上。

保護血管,這些生活習慣得改改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傷、硬化。不如從現在開始別再給血管添堵!

1、少吃油膩食物

炒菜吃完一層油、油炸食品不離手……長期大量的高油飲食,會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甘油三酯等的含量。這些物質會在附著沉積在血管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失去彈性並變得狹窄。

2、別吸菸、酗酒,傷血管!

香菸通過使動脈壁產生結構損傷,使人類血管老化過程提前10年。而飲酒過多,血管容易失去彈性、變硬,出現高血壓。

3、別吃得太鹹,毀血管!

高血壓與動脈粥樣硬化間,是相互促進,呈惡性循環,而我們知道,高鹽飲食可以造成高血壓。

減少鈉鹽攝入能夠有效降低血壓,尤其是對於血壓較高者、老年患者和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限鹽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下降5~6mmHg,正常人血壓下降2~3mmHg。

4、別久坐不動,血管硬化!

研究證實,坐的時間越長,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越高。久坐行為與與血管硬化和損傷、血壓升高和血液中脂肪增加有關。

而運動有助於減慢血管堵塞。不管是快走、慢跑、遊泳、打羽毛球,連續做30分鐘,有利於血壓、血糖、血脂的下降,特別是有利於甘油三酯的下降。

5、別讓身體太胖,血管「壞」的更快!

肚子大的人,血管「壞」的更快。人體肚子上的大網膜是用來放脂肪的,長時間吃高脂飲食或是吃太多,消化不了多餘的脂肪就會先存肚皮上。可如果脂肪攝入仍在不斷增加,肚子上存放滿了就會轉到血管、肝臟上,就會造成血管脂質沉積、膽固醇越積越多而造成動脈硬化。

6、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高壓力、經常情緒化的人也是動脈硬化的高危人群。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必然造成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和痙攣,同時血管壓力也會增加,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脂質沉積而導致動脈硬化。一定要學會管理情緒,像攀比心理、滿腹牢騷等對血管都不利,要保持豁達的心態,及時釋放壓力。

與其做血流變檢查,偏信「血稠」這樣一種概念,想盡辦法改善「血稠」,倒不如多關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血脂、血壓和血糖等,這才是正道!

中老年人群特別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須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及時幹預。

總之,別再被「血稠」這種不科學的理論蒙蔽了!也別動不動就輸液「通血管」了。

來源:中外醫訊(medinfo-au)

相關焦點

  • 血稠身體就不好?血稠會導致心梗、中風?這都是騙人的
    真的有「血稠」嗎?血稠的人容易出現血栓,中風?就算大家把脂肪、糖分比作是「垃圾」,那這也不是通過簡單的飲食就能給調整過來的。因為出現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問題,往往是因為身體糖類(胰島)、脂類代謝出現了異常所致,並不是吃太多糖或脂肪的食物,單純的「清血管」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啊。
  • 「血稠」最怕這8種好習慣,堅持一年以上,血管暢通無阻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血稠。我們都知道,很多中老年人拿到體檢報告後,常會看到一條提示:血液黏稠度過高。這其實危害很大,因為血液黏度增高、心腦血管易缺血缺氧,增大心臟病風險。
  • 醫生:甘油三酯高血管易堵,1植物種子泡水喝,疏通血管降血脂
    甘油三酯高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漸漸形成小斑塊,而血管壁上的這些塊狀沉積會逐漸擴大面積和厚度,使血管內徑變小,血流變慢,從而加速堵塞血管的進程,嚴重時血流中斷,容易引起冠心病、中風、腦梗等威脅生命健康疾病。
  • 血管堵怎麼辦?多吃這4樣食物,疏通血管,加速血液流通
    所以為了保證身體的健康,保護血管非常重要,因為血管是人體內所有的營養物質的運輸通道,如果血管出現了堵塞,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良的影響。血管堵怎麼辦?多吃這4樣食物,疏通血管,加速血液流通血管堵怎麼辦?這樣的話有助於推動血管內血液的流通,減少血液的黏稠度,對於疏通血管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洋蔥中含有硫胺基酸,這種物質能夠有效的促進血液中的蛋白溶解,有利於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對於預防動脈硬化,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 三七粉泡茶喝,對血管有沒有好處,是否能疏通血管?醫生有話說
    現在街上有很多藥房,都會做一些三七粉的促銷,說三七粉有很多好處,尤其是對身體不好的老人,可以起到疏通血管作用,很多老年人被說得心動,都會買一點三七粉回家泡茶喝,三七粉真的對血管有好處嗎?三七粉可以疏通血管嗎?三七粉被大家誇得天花亂墜,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血管堵塞,人體會有哪些表現?疏通血管,應注意什麼?
    人體內的各個器官,通過血管相連接。血液藉由血管輸送到身體各處,維持器官之間的養分供應。血管堵了,也意味著身體器官之間,將失去養分供應。同時體溫調節、自身免疫力以及酸鹼平衡也會被破壞。每天堅持活動,可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哪怕是散步都可以。保持足夠的運動量,能夠增加人體的代謝速度,也可促進血液循環。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應注重運動,人越老血管越差,適度的活動也可提升心肺功能,對血管有好處。早起梳頭,晚上泡腳。梳頭和泡腳看似一個小習慣,實際上對身體的好處可不小。
  • 此物是血管的「清潔工」,不是木耳和海帶,常吃點,血管清爽
    此物是血管的「清潔工」,不是木耳和海帶,常吃點,血管清爽。血管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失去彈性和韌性,此時若不處理,就如同廚房裡的水管,不僅會生斑、變窄,甚至會堵塞。而當體內的血管出現堵塞,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很有可能會導致局部的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被堵塞部位的機能減退、或者其它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既然血管堵後果對健康有很大影響,那麼該怎麼辦?一般來說,我們說到血管堵,大多會想到多吃木耳和海帶、或者是洋蔥來幫助疏通血管。
  • 「血管堵百病生」,4個影響了解一下,飯後1杯水,幫助疏通血管
    「血管堵百病生」,4個影響了解一下,飯後1杯水,幫助疏通血管。血管有點堵塞不通,是現代人比較常見的一種健康問題,多是由血液濃稠度增加引起的。一般來說,當血管別堵塞在50%以下時,雖然未必會有明顯症狀,但是血管變硬以及發生心腦血管問題的機率也會上升。
  • 血管堵塞不用怕,常吃這4種「血管清道夫」,疏通血管防三高
    大蒜大蒜是我們熟悉的一種食物,在平時烹飪的時候大家就會經常的用到大蒜,特別在大蒜中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這對我們疏通血管是有好處的,可以保護血管健康。
  • 血管堵塞無小事!不妨試試這3個動作,幫你衝走血栓,疏通血管
    而隨著血管疾病的不斷增多,人們也越發注重保養血管。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疏通血管,防止血栓的好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2、步行:如果可以每天堅持步行3000米左右,也能夠達到疏通血管,
  • 血管的「清潔工」找到了,不是木耳,每天摻著水喝,血管通暢了
    血管的「清潔工」找到了,不是木耳,每天摻著水喝,血管通暢了。血管是人體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我們的血管被堵塞,身體機能就會出現異樣。會引起血管、心臟、腦組織的病變,從而導致身體中其他系統的病變,例如冠心病、等。
  • 人到中年,血管又堵又硬?廚房3物,搗碎泡水喝,幫助疏通血管
    人到中年,血管又堵又硬?廚房3物,搗碎泡水喝,幫助疏通血管。血管是人體重要的「運輸通道」,為人體輸送營養物質的同時,也承擔著排洩身體代謝物的重任,以此來保證整個機體的新陳代謝。這是因為,人到中年之後,身體各個方面的組織和器官都開始慢慢進入了一個衰老的狀態,排毒能力和新陳代謝過程也會變慢,此時身體所代謝出來的一些「垃圾」就不能及時的排出來,進而會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凝塊,堵塞血管,從而阻礙的血液的流通。
  • 5月的農村到處都是苜蓿菜,這樣做,活血養血,疏通血管
    導讀:5月的農村到處都是苜蓿菜,這樣做,活血養血,疏通血管哈嘍大家好我是老左,一個愛研究美食的90後。苜蓿菜您吃過嗎?5月的農村苜蓿菜遍地都是,也是農民伯伯們最愛吃的野菜,苜蓿含有大量的鐵、鈣、鉀、蛋白質和維生素。
  • 血管「化稠劑」已找到,不是洋蔥和木耳,沒事多吃,血液或會變稀
    很多老年人談「血稠」色變,仿佛血液一旦粘稠了,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全都找上了門,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但實際上血液的粘稠度還沒有一個可以參照的標準,就算是去醫院看醫生,粘稠度也只是堵塞血管的原因之一,如果血管出現擁堵,不僅僅是血液粘稠的問題。
  • 疏通血管「冠軍」找到了!不是木耳洋蔥,沒事多喝點,血管超乾淨
    俗話說:「血管與人同壽。」人體不能沒有血液滋養,血管將氧氣、血液和營養物質輸送到人體的各個器官。當血管中出現血塊時,血液循環受阻,營養的流失而發生異常,將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旦體內攝入過多的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會嚴重的增加血管中的雜質,血管內的血液將變得粘稠,容易引起患病的風險。高膽固醇食物往往會積聚在血管壁上,並形成穩定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些斑塊很容易形成「血栓」,進而影響血流。
  • 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都市快報
    記者 周潔瓊  胡大一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負責人 享受政府專家津貼   我們該如何軟化血管降血脂?簡單說來就是一句話:飯吃八成飽,日行萬步路,吃動兩平衡。  黑木耳、山楂、燕麥、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是血管「清道夫」。  持續運動不偷懶。
  • 3種調味料很傷血管,很多人天天吃,堅持2個習慣,幫助疏通血管
    想必我們都知道如果大量攝入糖或者鹽,會導致血管受損,但是人體是需要這兩種成分的,又不得不吃,所以只要嚴格控制攝入的量,對身體是不會造成很大危害的。另外,對身體有害的不止是糖和鹽,日常做飯使用的這些調味料也很傷血管,有很多人天天吃,讓我們看一下有哪些?
  • 血管已髒成「下水道」?醫生:做好2件事,血管慢慢通暢有彈力
    所以,關注血管健康,真的很重要。  一、醫生提醒:頻繁出現3個現象,說明血管「硬」了,請你重視   1、頭暈頭痛  當血管逐漸出現硬化的時候,血管的內徑會變得越來越窄,進而就可能會出現血液循環不暢的情況,導致大腦缺血和缺氧,形成腦供血不足。當大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和養分的供應,就會出現頭暈和頭痛的情況。
  • 血管堵,難長壽,這5種食物,最給血管「添堵」,再喜歡也要少吃
    疏通血管,減少堵塞,多喝二種水,戒掉二習慣,常做二動作 此外,晨起後,晚睡前,起夜時,最好都喝一小杯溫水,可減少血管堵塞。
  • 血管「淨化器」找到了,不是木耳,敞開吃,血管垃圾一掃而空
    經過一個上午血脂分離,醫生從她的血液裡過濾出一包泛紅的黏稠液體,並提醒:「姑娘,你不要年輕就不管身體,這些都是從你血裡分離出來的脂肪。」原來是他們堵住了血管堵,那麼血管堵塞都有什麼症狀呢?研究發現,每日攝入五穀雜糧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率,它們能提供抗氧化成分、維生素保護血管。每天都用各種五穀雜糧做飯,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顯然不現實,不妨試試蕪菁雜糧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