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孫遠之)
泡菜是韓國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們最引以為豪的食品。但有一天他們卻發現,這個可以代表他們民族的食品,如今卻要變成「中國製造」了。
據韓聯社1月17日的報導,在2017年,韓國泡菜貿易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472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億元),泡菜的進口量更是達到了出口量的10倍以上,而在進口的泡菜中,有99%都產自中國。
對此,韓聯社稱這是「泡菜宗主國的恥辱」。
對於這一現實,韓聯社稱之為「泡菜宗主國的恥辱」
韓聯社援引韓關稅廳17日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稱,去年,韓國泡菜貿易逆差比前一年增加了11%,達到了4728萬美元。進出口量方面,去年韓國泡菜進口量為27萬5000噸,其中99%都是中國泡菜,而出口量只有2萬4千噸,不到進口量的十分之一,逆差規模已經超越了去年創下的歷史最高值。
韓關稅廳進出口貿易統計數據顯示,韓國泡菜貿易額自2006年起就開始出現赤字,進口量則更是自2003年起就已經超越了出口量。此後,除去2009年,每年的貿易逆差都在擴大。
中國泡菜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價格。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稱,以2016年為準,韓國泡菜出口單價為每公斤3.36美元(約合人民幣21.6元),而進口泡菜的單價只有每公斤0.5美元(約合人民幣3.2元)。
另一方面,韓國泡菜的出口價格自2007年起每年都在漲,但進口泡菜價格卻基本維持不變。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表示,韓國國內的餐館及其他提供飲食的場所使用的基本都是中國泡菜,這進一步刺激了泡菜的進口。
與此同時,韓國泡菜的主要出口市場——日本開始萎縮,如果不是因為向美國、東南亞等市場的出口額有所增長,那逆差還會進一步擴大。
《韓國日報》認為,中國產泡菜價格競爭力提高的原因是:在華韓國人、中國朝鮮族、漢族經營的大型泡菜廠數量變多了。通過B2B的商業模式,這些工廠將成品泡菜大量出售給韓國國內的供餐場所。韓國農水食品流通公社在最近發表的報告書中介紹稱,「據了解,在中國山東、遼寧、吉林等地有100個以上的泡菜工廠。
有韓國議員擔心「泡菜貿易如果再這樣以赤字形態持續下去,韓國作為泡菜宗主國的地位和形象都將受到影響。」
從此事不難看出,泡菜市場相當巨大,賣泡菜其實也是很賺錢的。掌握了做泡菜的技巧,通過出口或內銷年入百萬並不難!
圖為羅潔展示自己調製的泡菜。
「羅潔,上泡菜」,每次同學聚會,24歲的湘西女孩羅潔總會被同學調侃一番。幾年前,身為長沙一家醫院護師的她,還拿著10多萬元的年薪。讓親朋戚友意想不到的是,她竟辭掉了「鐵飯碗」,一心一意鼓搗起了泡菜。如今,憑著自己的努力,她不僅把罈子菜做成「高大上」,還在長沙開起了果蔬酸品店。
辭職當全職孝女牽掛「媽媽泡菜」
「別看我現在把泡菜做得這麼火,我可是個正宗的門外漢咧。」在車站南路附近一家門店內,一身職業裝的羅潔邊張羅生意邊和記者寒暄。從保靖山裡出來的羅潔衛校畢業後考取了湘雅醫學院的本科自考文憑。專業知識過硬的她在一家大醫院上班,工作可謂一帆風順。2012年父親因心臟病入院,讓她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為給父親治病,羅潔不僅花光了積蓄,還借了朋友幾萬元。白天,她就陪在父親身邊;凌晨,她又輾轉到骨科病房上班,到第二天上午才能回家休息。雖然這種「兩班倒」的生活節奏持續了幾個月,但父親的病情並沒有好轉。此時,羅潔做出了重大決定:遞交了辭呈,在醫院當全職孝女。
洗衣做飯、陪伴父親……在她的細心照料下,父親終於大病初癒。長期在外治病,父女倆也越發牽掛家鄉的味道——媽媽做的「湘西泡菜」。如何把家的味道做到長沙來,自稱「吃貨」的羅潔萌生了創業想法。
學藝
曾赴韓國取經,試驗千次成「泡菜西施」
為做出最好吃的泡菜,2012年底她背著家人偷偷到韓國首爾一家泡菜公司「取經」。回國後,她還走遍了四川等地「偷師」泡菜經。
買水果、調母水、嘗味道……2013年6月,回到長沙的羅潔租了間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門心思做起了泡菜試驗。泡製幾小時合適?酸度要怎樣才算合理?哪些水果泡製出來才好吃?「每天我都從菜場買上百元的蘋果、李子、芒果等水果,卯足勁製作全新的『果蔬酸品』。」羅潔說,15個編號的瓶瓶罐罐把房間圍得滿滿當當,根據不同配料調製出來的「果蔬」母水,味道也不盡相同。掐著表,只要發酵時間一到,她就迫不及待地揭蓋試吃「美食」。
「通宵做泡菜試驗真的累,要麼太鹹,要麼太酸。」接受著母親「不務正業」的斥責,還要面對朋友對自己「滿身泡菜酸味」的不理解。咬了咬牙,性格要強的羅潔一如既往地對韓國泡菜和湘西泡菜進行改良。味道不好?酸度不夠?不夠香脆?倒掉後重新泡製!經過一個多月上千次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羅潔吃到了讓自己滿意的「果蔬酸品」。
創業
「高大上」泡菜獲國家專利
「我的水果泡菜酸、甜、脆,營養價值很高;小小的泡菜不僅獲得了專利,還成為上等菜品。」談笑間,羅潔拿出了神秘武器——獲得國家專利的「果蔬酸品專用壇蓋」、「果蔬酸品母水(泡菜專用底料)」。羅潔說,有了「私人定製」的壇蓋和母水,就算是平常不喜歡下廚的年輕人,也能很快吃到正宗的家鄉泡菜。
「我這個人就是不服輸!堅持把一件事情做下去,就足夠了。」對於自己的成功,羅潔覺得很平常。創業前後不出兩年,目前,她積累的資產已超過100萬元。談及未來,她希望能把店面開到全國各地,讓更多人吃到獨特的「果蔬酸品」。
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