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服飾的類型與品目

2020-12-16 中國網

回族的服飾,根據性別形成了男子服飾和女子服飾,且男女服飾區別很大;根據年齡形成幼兒服飾、成年服飾和老年服飾,回族婦女的年齡服飾更清楚,有未婚服飾、已婚中年服飾和已婚老年服飾;根據地區和季節、宗教職業形成不同的服飾等。下面就男女服飾兩大類中的主要服飾品目,作一概述。

(一)回族男子服飾

號帽:回族男子戴的無簷小白帽,亦稱「頂帽」、「孝帽」、「回回帽」或「禮拜帽」,意為回族的號頭和標誌。

號帽從顏色上看,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雲南的回民還有戴尖頂紅帽的。阿訇多戴綠色帽,特別是「穿衣」的阿訇一般均戴綠帽。《固原州志》說:「阿訇,由各莊公送四角尖頂冠,長領袍,尚綠色,而回民尋常帽式,則多用白色者」。從過去到現在大多數回族喜歡戴白帽。

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料子製作,還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平絨、花達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線鉤的。

回族號帽的樣式也很多,因教派和地區不同,有戴小圓白帽的,有戴白色角帽的(有四角帽、六瓣帽),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白色和黑色圓邊六角尖頂帽。其帽由六個等邊三角形縫合而成,上尖下寬,帽頂綴一個同顏色的布料結成的疙瘩,形似阿拉伯式的圓形屋頂。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帽頂表示真主獨一無二。

回民有些白色號帽很精緻,鑲有金邊和美麗的花紋。泉州、海南等地的有些回民,在帽前正中用金黃色線繡著阿拉伯經文「真主至大」,有的繡有「清真言」,即「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北方回民到了冬天,裡面戴一頂小白帽,並故意把小白帽戴斜,然後戴上棉帽露出小白帽的邊子。這樣做,一則為了襯汗,更重要的是表示自己是回回民族。

回民為什麼喜歡戴無簷小白帽呢?這主要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民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他們就戴上了無簷小白帽。有個別回民戴遮陽帽後,遇到聚禮活動,把帽簷的一段挪到後面。可見戴無簷小白帽比戴遮陽帽方便得多。由於宗教的原因,逐步養成了回民戴無簷小白帽的習慣。現在回族男子無論是百歲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兒童,上寺禮拜和不上寺禮拜的都喜歡戴這種標誌回回民族的「號帽」。當回民過節參加會禮時,你放眼望去,白帽帽白得耀人眼目,好像一片銀河。

戴斯達爾:波斯語音譯,意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長頭上纏的布。

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黃色毛巾或布料纏頭,俗有「纏頭回回」之稱。相傳穆罕默德在早期傳播伊斯蘭教時,頭纏戴斯達爾禮拜。戴斯達爾長度一般為9尺或12尺。纏頭時有許多講究,前面只能纏到前額髮際處,不能把前額纏到裡面,這樣不利於叩頭禮拜,纏巾的一端要留出一肘長吊在背心後,另一端纏完後壓至後腦勺纏巾層裡。

相關焦點

  • 回族服飾
    回族的民居受其他民族影響較大,服飾也如此,和雜居區其他民族相似。但在聚居區以及舉行宗教活動時,則具有自己素雅、端莊大方的服飾。女子一般蓄髮,挽髻或編辮,上頂一塊白蓋頭。外穿坎肩,下著長褲,繡花鞋或膠鞋,還喜歡在服飾上鑲花邊。服裝色彩隨年齡增加而變深。     回族男子服飾的一個典型標誌就是頭戴白色小圓帽,有的在帽上還繡有阿拉伯文吉祥語。它既有保暖的實用意義,還具有聖潔高尚的含義。上衣一般內穿淺色長袖上衣,外穿坎肩,下著長褲,腳穿布鞋、皮鞋或膠鞋。老年人蓄長鬚者較多。
  • 回族服飾從T臺逐步走向市場
    陳繪芳一邊給一位20多歲的姑娘試戴她設計的回族頭巾,一邊還招呼著其他正在選看衣服的顧客。陳繪芳說:「我根本沒有想到我這次推出的回族生活裝會這麼受歡迎。」陳繪芳是寧夏銀川芳華時裝演藝服飾設計製作有限公司經理兼服裝設計師。
  • [視頻]塞上寧夏行:走向時尚的回族服飾
    進入[新聞30分]>>    央視網消息(新聞30分):在奧運會開幕式上,56個民族歌手組成的國歌合唱團讓人們記憶猶新,除了嘹亮悅耳的歌聲,他們身上五彩繽紛的民族服飾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杜淳二登央視春晚 精美回族服飾花費一月製作
    據悉,第二次登上春晚舞臺的杜淳是在二三個月前接到央視春晚導演組邀請,而他演出時穿著地精美民族服飾的製作周期就花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笑稱自己是春晚「老演員」的杜淳,表示心情輕鬆不緊張。杜淳二登央視春晚 攜蔣欣共演民族歌舞早在2013年杜淳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與歌手曲婉婷共同獻唱當紅歌曲《我的歌聲裡》,今年春晚,杜淳將作為回族代表參與到民族歌舞《在你偉大的懷抱裡》。據悉該節目以回、蒙、藏、壯、疆五大少數民族情歌鬥唱的方式展開,而每個民族的演唱、舞蹈的演員均來自各民族的代表,除了回族的代表杜淳與蔣欣是影視演員外,其它民族的代表均是藝術家。
  • 鼻涕大佬旅遊景點介紹,第十八站:禮拜帽和蓋頭風格鮮明回族服飾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風格鮮明回族服飾禮拜帽和蓋頭。回族男子重視戴帽子、戴斯達爾,女子則要搭蓋頭,選料頗講究,注意乾淨、整齊,獨特的頭飾,令回族人獨具異域風情。走在回族聚居地,在那些飄動著的或白、或綠、或青的蓋頭下的,便是白淨秀麗的回族女子。穆斯林如此的打扮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新唐書》 首次記載了伊斯蘭教教民的形象、服飾和宗教活動。據稱:「大食本博司之 地,男子鼻高,面黑而髯,女子白皙,出門障面,日五拜天神,系銀帶,佩銀刀....」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穆斯林婦女搭蓋頭的著裝打扮,古已有之。
  • 節能環保產品政府採購品目清單公布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規範 > 節能環保產品政府採購品目清單公布 2019-04-08 17:13:47 來源:中國檢測網 網絡轉載 閱讀: 次         日前,財政部分別與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出臺《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品目清單》和《環境標誌產品政府採購品目清單
  • 海關總署關於發布《進出口稅則商品及品目注釋》修訂內容(第六、七...
    但必須注意,在燻制前或燻制過程中烹煮了的燻魚及燻制的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或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以及蒸過或用水煮過的帶殼甲殼動物,仍應分別歸入品目03.05、03.06、03.07及03.08。僅經過在運輸或冷凍之前為打開外殼或使其保持穩定的燙洗或其他類型的瞬時熱處理(但並不致其烹煮)的軟體動物,仍歸入本章。
  • 關於印發《新化縣自主選擇農機購置補貼品目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
    新化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新化縣自主選擇農機購置補貼品目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國有林場,縣直各相關單位:《新化縣自主選擇農機購置補貼品目試點實施方案
  • 巧牽線 廈門企業落戶銀川 好眼光 項目瞄準回族服裝
    本報訊 (記者 張 瑛)被銀川市商務局的誠心所打動,廈門心如商貿有限公司回族服裝服飾生產加工項目於近日落戶湖城,預計今年8月份可投入運營,年出口額將達到5000萬美元左右。  今年以來,銀川市商務局以引進清真產業大項目、好項目為重點,積極赴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開展宣傳推介活動。
  • 大理回族概況
    ,即縣城、西鳳、桑嶺,回族人口都在千人以下;         賓川縣:5個村鎮,即牛井(即縣城)、賓居、東莊、老馬營、平川,回族人口均在300人以下;  祥雲縣:2個村鎮,即縣城、前所,回族大多居住在縣城;  雲龍縣:2個村鎮,即縣城、舊州下塢,下塢是該縣唯一一個回族聚居村落,有300多回族人口;  鶴慶縣:縣城回族人口不足百人,均為在該縣工作和經商的外來回族人士
  • 回族
    值得注意的是,在183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大約有97個城市的主要少數民族是回族,尤其是東中部城市,回族佔的比例更高。在全國還有4個城市的行政建制上專設回族區,分別是洛陽市的瀍河回族區、鄭州市的管城回族區、開封市的順河回族區、呼和浩特市的回民區。由此看出回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城市化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
  • 你知道各個民族的服飾特點嗎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分別是漢族、壯族、回族、滿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瑤族、白族、朝鮮族、哈尼族、黎族、哈薩克族、傣族、畲族、傈僳族、東鄉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納西族、羌族
  • 新增51個品目,江蘇公布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通知明確,今年江蘇繼續對農機購置補貼品目範圍和補貼標準進行調整優化,突出支持糧食和生豬生產兩個重點,兼顧設施農業、漁業等機械化,將支持生豬等畜產品生產的自動飼餵、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機具裝備納入補貼範圍。調整後,江蘇補貼15大類37個小類117個品目,較上年方案增加47個。
  • 56個民族56枝花,讓你遍覽神州風土人情,回族的習俗
    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布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注重清潔衛生和環境美化,是回族民居的共同特點,每個回族家庭一般都備有浴室和吊罐(吊桶),可隨時洗浴作大小淨。許多回族家庭都因地制宜,喜歡在自已的庭院內栽種雞冠花、牡丹花、石榴、夾竹桃一類的花草樹木。舊時西北回族民間住房謂之「亮噶爾」。原意為避暑處,形制平房,粉垣四周,上置無窗,以納日影。馬月波寨子是寧夏吳忠市附近的回族居民遺存,約建於抗日戰爭時期。
  • 西北裡的秘密:賀蘭的回族服裝與茶!神秘的民族文化!
    賀蘭縣回族服飾主要在頭部。據《回教民族說)〉記載:常用纏頭,軟制白帽,故俗有白帽回之稱。元、明時代,我國的回族因循伊斯蘭教,頭纏白布(得斯它拉),清朝中葉為反抗壓迫和殘害,回族穆斯林精誠團結,以無沿白帽作為隊伍的標誌,後來回族群眾認為無沿白帽方便易做,輕薄涼快,衛生乾淨,便成了普遍的頭飾。冬天回族也有戴黑平絨帽的。
  • 服飾中的這些圖案裝飾,原來寓意吉祥如意、富貴平安!
    每一種民族服飾是中國服飾文化中一顆耀眼的星辰。民族服飾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了民族的審美追求。民族服飾有著一種天邊的時尚,是少數民族的象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中國十大少數民族如何在服飾中象徵吉祥如意的吧!
  • 《還珠》含香寧死也不脫回族衣服,真是信仰嗎?原來我們都錯了!
    含香喜歡的是跟自己青梅竹馬的回族勇士蒙丹,但卻被自己父親送給了張鐵林扮演的大清皇上。於是這便成了一個衝突點,而這個矛盾的高潮,則是皇后帶著容嬤嬤等去寶月樓扒掉了含香的衣服。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想扒掉含香衣服的,並不是皇后,而是老佛爺。老佛爺年紀大了,對那些「三從四德」等傳統的東西十分堅守,於是看不慣含香嫁到了大清,還整天穿著回族服飾,於是要讓含香換掉。
  • ...景洪出臺民族服飾著裝暫行規定,市民:已經準備好自己的民族服飾
    景洪市民族服飾著裝暫行規定第一條 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服飾文化與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全國文明城市、世界旅遊名城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穿戴民族服飾常態化、社會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等法律法規
  • 天水回族史:天水回族的姓氏及其來源(上)
    中國回族的形成與漢族不同。回族形成後,普遍使用漢語,回族姓氏也最後漢化,也同漢族姓氏基本相同。但追溯回族姓氏的淵源,仍與他們的先民的姓氏有關。一般說來:阿拉伯人的全名是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地名、部落名等構成,這一姓氏特點在回族先民進入中國時仍然是很明顯的。唐宋之時來華的穆斯林,為中國回回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回回姓氏的誕生、形成和發展準備了條件。
  • 回族同胞姓氏說法:「十個回回,九個姓馬」的由來
    回族簡介中國有56個民族,55個少數民族,回族便是其中一個。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回回」最初為他稱,後來才演變為自稱。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八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馬爾瓦則的《論中國突厥人與印度》一書中還記載了什葉派穆斯林大批進人中國的最早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