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市民最關心啥?食藥品安全居首,超8成對生活和收入滿意

2020-12-15 上觀

2019年來了。回望過去的一年,我們共同見證了上海這座城市前行中的精彩。無論是城市建設的大動作,還是身邊的民生小事,總有一些讓我們為之興奮,在歲月的長河裡,又增添了許多溫暖的記憶。  

 

在過去的一年裡,你過得好嗎?最關心哪些民生指標?對自己收入滿意嗎?你對2019年又有怎樣的期許……在辭舊迎新的時刻,解放日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KuRunData中國在線調研,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一項有關「2018,你過得還好嗎」的調查。

 

調查採取在線方式,樣本總數1000份,按照年齡分布:18-24歲、25-34歲、 35-44歲、45-54歲、55歲以上各200份。受訪者中,按接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佔64.2%;按工作崗位,企事業單位員工佔69.1%;按收入狀況,5000-12000元/月者佔51%。數據顯示:對2018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受訪者總體滿意度較高,均值達到83.3%,其中「非常滿意」有10.8%,46.3%的受訪者表示「基本滿意」,26.2%的受訪者表示「滿意」;持其他態度者為16.7%。

 

  

 

生活水平、安全與保障關注度高

 

調查羅列了與百姓日常工作與生活息息相關的20項指標,分別為:所從事的工作、勞動保障完善程度、每月可支配收入與年收入是否逐年增長、吃穿行消費水平、房價、市場總體物價水平、社會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障與看病費用支出、城市綠化覆蓋率及養護、空氣品質、噪聲汙染、河道水質狀況、垃圾分類與處理、治安環境、城市道路質量和通暢程度、公共運輸便捷程度、菜場超市與停車等生活配套設施、小區環境整治與物業管理水平、食品藥品安全、教育資源配置,請受訪者在上述20項指標中,選出10項最關注的。

 

 

 

數據顯示,受訪者的選擇中,生活水平、安全與生活保障等方向的指標較集中,前者涵蓋可支配收入、吃穿行消費水平、醫療支出、房價與市場總體物價水平等;後者涵蓋食品藥品安全、空氣品質、治安環境等。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藥品是否安全以57.1%的佔比排在首位,表明普通市民對食藥品安全有著較高的要求和預期。

 

醫療保障,看病費用支出以55.9%排第二位。有受訪者表示,雖然本市醫保覆蓋率已相當高,但「看病難、看病貴」情況依然存在。由於各種保障存在一定差異,以及部分藥品自費比例偏高等原因,使得一些患者不堪醫藥費用支出,「因病致貧」等情況也有耳聞;至於「看病難」,特別表現在兒科、婦幼保健資源相對不足。一到流感高發季,兒科就診量陡然上升,網上還流傳著一張「上海各大醫院兒科排隊時長表」,看一次病最長排隊時間要7個小時。

 

每月可支配收入,年收入是否逐年增長以55.2%排在第三位。數據的背後,反映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知名諮詢公司美世對2018年全球生活成本調查,上海生活成本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7,是中國內地最昂貴的城市。同時,市民的消費需求、消費結構也在快速變化,除了傳統消費,信息、養老、健康、旅遊、文化等服務型消費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在多元化的消費背景下,人們對於收入分配的期待自然更高。

 

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亟待加強

 

在20項民生指標中,「空氣品質」佔54.9%,排在第四位,與排在第三位的「可支配收入」僅有0.3個百分點的微弱差距。

 

美麗上海建設正有序開展。2018年,本市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啟動第七輪環保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聚焦水、大氣、土壤、固廢、工業、農業農村、生態、循環經濟、崇明生態島建設等9個專項領域和若干保障措施,安排項目約250個。根據計劃,2018年至2020年,上海年均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要力爭達80%左右,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數。

 

在此背景下,2018年以來,上海空氣品質明顯改善。據市生態環境局官網信息,截至2018年10月,本市空氣品質AQI優良率有6個月同比有所上升,特別是2018年夏季,空氣品質優良率增幅較大,其中7月AQI優良率由2017年的41.9%升至87.1%,PM2.5、PM10、SO2和NO2月均濃度分別下降33.3%、34.5%、20.0%和20.0%;8月AQI則由61.3%升至93.3%,PM2.5、PM10、SO2和NO2月均濃度分別下降48.4%、31.9%、25.0%和37.5%。受訪者們對空氣品質的「好壞」更多的是直觀感受。一位受訪者說,她習慣每天上班途中發朋友圈,這一年來,她發現「藍天白雲的美照比往年明顯增加不少。」

 

除了空氣品質,受訪者對城市綠化覆蓋率、噪聲汙染、河道水質狀況、垃圾分類與處理等與生態環境相關的指標亦有不同程度的關注。受訪者普遍表示:期盼上海的生態環境更好,「天更藍水更清,應該成為一種不懈的追求。」

 

不過,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眼下本市正大力推進的垃圾分類工作在普通市民中的關注度有待提升。本次調查中,此項關注度僅有15.3%,說明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亟待加強。上海目前已制定《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據市綠化市容局透露,據不完全測算,上海用於推進的投資約在200億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投資聚焦在末端處置能力提升方面。措施有了,作為一名普通市民,也應轉變觀念,改變垃圾「乾濕不分」的傳統陋習。

 

超9成認為生活水平在中遊以上

 

2018年,你對自己收入滿意嗎?調查數據顯示,表示「非常滿意」的有10.8%,「基本滿意」的46.3%,兩者相加達到57.1%,超受訪者半數;表示「一般」的有26.2%;「不滿意」的有9.0%;「非常不滿意」的有4.6%;還有3.1%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從分類數據看,年齡層次在25-34歲群體滿意度最高,「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超過6成;而45歲以上群體滿意度相對較低,「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的佔比低於平均數,僅53.5%。對收入滿意度的差異,或與不同年齡層次所處的職業狀態相關。

 

數據還顯示,47.7%的受訪者2018年的年收入與上一年基本持平,37.7%的受訪者表示較上年有所上升,還有14.6%的受訪者表示較上年略有下降。但從總體看,48.9%的受訪者認為可支配收入可基本滿足生活需求;34.5%的受訪者表示略有剩餘;也有16.6%的受訪者遺憾表示「收入不能滿足生活需求」。

 

是什麼造成16.6%的受訪者「入不敷出」?在給出的6個原因中,家庭綜合負擔(除房價之外)較重是主要原因,選擇該選項的有33.1%;其次是房價因素,選擇房價太高的有21.7%;第三個原因,是「異地生活成本較高(租房等成本)」,選擇此項的有13.9%。

 

老家山東的受訪者李小姐兩年前大學畢業選擇到上海工作,且已成功落戶上海,目前租房生活。因為工作中可能要應對突發事件,因此租房時只能選擇離單位較近且能方便搭乘地鐵的中心城區房子,雖然與一起來滬工作的另兩位同學合租一套三居室,每月平攤後的租金也近4000元,還不包含水電煤通訊費用等。她每月稅後收入大概在1萬元左右,原先4000元的房租還能承受,可半年多前一位合租者結婚搬走了,她和「留守」的另一位又不想找陌生人做室友,每月租金陡然增加了2000元,再加上吃飯、交通等其它開銷,一下子成了「月光族」。「有那麼兩個月,到了月底真的捉襟見肘,儘管從數字看我的收入尚可,可異地生活的成本真的很高」。

 

除上述三項外,高額房貸、孩子教育成本支出、被疾病所困三項,也均有10%左右的選擇。

 

儘管有少部分人覺得收入不夠花,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受訪者對當前市場整體物價水平表示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認為「太高了,不能接受」的僅佔7.2%;認為「正常水平,毫無壓力」「偏高,但總體尚可接受」「有高有低,不能一概而論」「有點高,生活略有壓力」者,分別為6.3%、35.9%、32.0%和18.6%。認為自己生活水平處於「下遊」的僅8.9%;其餘均認為自己在中遊和中遊以上水平,以中遊水平佔多數。

 

幸福是種生活態度,錢夠用就好

 

過去的一年,你幸福嗎?數據顯示,70%受訪者表示「幸福」,其中尤以35歲以下群體更高;另有30%受訪者表示「希望可以更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麼?有一種說法是:幸福與佔有財富的多少沒有多大關係,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對這一說法,63.4%受訪者表示贊同。對於財富,36.3%的受訪者認為「錢夠用就好,不需要太奢侈」,34.1%的受訪者認為是「有房有車有固定收入,工作忙碌但充實」,21.6%的受訪者選擇「要達到花錢不用思考的自由財務境界,要犧牲大量時間甚至健康,不一定值得」,另有8%的受訪者選擇「自己省吃儉用沒關係,多幫助別人可以讓自己更快樂」。由此可見,受訪者們的「財富觀」總體是健康向上的,錢越多越幸福成了偽命題。

 

調查請受訪者繼續回答「成為一個幸福的人的必要因素」,在7個多選項中選取3項,7個選項分別為:收入水平可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個人有良好發展前景、人際交際廣泛、物質充足環境優良、受人尊敬、有豐富的精神世界;調查結果顯示,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收入水平可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以及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分別以71.4%、48.5%和47.2%排在前三位。 

 

 

對於30%「希望可以更幸福」的受訪者來說,是什麼讓他們感覺2018年的生活略有不足?調查顯示,生活(學習)壓力大、可支配收入略嫌不足、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三個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業餘生活乏味、生活環境不夠好、人際關係不夠和諧等也是困擾部分受訪者的原因。不過,一個令人欣慰的數據是,絕大多數受訪者的精神狀態是積極向上的,僅有9.6%的受訪者感覺「頹廢失意」,對這些受訪者,我們想說一句:生活總有坎坷,積極面對就好。

 

站在新年的起點,81.4%的受訪者表示在2019年希望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列出的8個多選項中,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是三個最大的目標,佔比分別為63.5%、58.0%和43.4%。朝著目標奮力前行,便是給自己最真心的新年祝福!

 

相關焦點

  • 剛剛過去的2018年 你最關心哪些民生問題?
    、公共運輸便捷程度、菜場超市與停車等生活配套設施、小區環境整治與物業管理水平、食品藥品安全、教育資源配置,請受訪者在上述20項指標中,選出10項最關注的。  數據顯示,受訪者的選擇中,生活水平、安全與生活保障等方向的指標較集中,前者涵蓋可支配收入、吃穿行消費水平、醫療支出、房價與市場總體物價水平等,後者涵蓋食品藥品安全、空氣品質、治安環境等。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藥品安全以57.1%的佔比排在首位,表明普通市民對食品藥品安全有著較高的要求和預期。  醫療保障與看病費用支出以55.9%排第二位。
  • 食安進社區|食品安全「放心社區、滿意網格員」網絡投票活動開始
    貴陽市作為全國「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試點城市,目前創建工作正在全市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為進一步提高創建工作知曉度、滿意度,營造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共享的氛圍,即日起,2018年貴陽市食品安全進社區(鄉鎮)之「放心社區、滿意網格員」網絡投票活動正式全面啟動。
  • 株洲發布2017-2018年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株洲新聞網10月24日訊(記者 陳彥圻 通訊員 趙鑫)今天上午,株洲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17-2018年株洲市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會議上,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餘糧介紹了2017-2018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此次發布的10個典型案例,涉及食品方面7個、藥品方面1個、虛假宣傳方面1個、醫療器械方面1個。
  • 廣州公安嚴打食藥環違法犯罪 守護市民舌尖安全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廣州公安食藥環偵隊伍對食藥環違法犯罪持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切實保障市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 食品藥品安全:要給老百姓一個滿意交待
    ,及時發現和處理風險隱患,全區未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完成了自治區本級食藥監管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任務,推進盟市、旗縣食藥監管機構改革。34個旗縣(市、區)下發了食藥監管機構的「三定」方案,719個蘇木鄉鎮建立了派出機構,四級監管網絡正在形成。 ◆遴選了596名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監管專家,建立完善了專家庫。 ◆首批286家藥店組織開展了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試點。
  • 「權威發布」2017-2018年株洲市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2017-2018年食品藥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今天上午,記者從相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以來,全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嚴厲懲處了一批違法分子,共查辦食品藥品違法案件經立案調查,該公司成生產的20.5公斤臘製品存在虛假標註生產日期行為,涉案貨值金額為4554元。株洲市食藥監局依法沒收20.5公斤虛假標註生產日期的臘製品,並對當事人處以7.5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 市食藥監管部門為「甜城味 幸福年」2018·美食之旅把好食品安全關
    2月8日,「甜城味 幸福年」2018·美食之旅在內江國際會展中心啟動。在市民們現場享受商家奉獻美味的同時,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執法、檢測人員也活躍在現場,守護食品安全。  當天上午8時許,東興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執法、檢測人員到達現場,發放食品安全宣傳資料,宣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食品安全常識等知識。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對近30個抽樣進行了現場檢驗。  「豆乾,好吃得很的豆乾。」東興區薇姐美食的服務人員熱情地招呼著顧客,生意很是火爆。
  • 31省份前10月償債排行榜:8地超千億 四川居首
    (原標題:31省份前10月償債排行榜:8地超千億,四川居首)
  • 2018年度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食品藥品監管局)
    (二)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情況 2018年,市級財政預算追加我局系統食品藥品安全監測專項經費共計385萬元,較上年度385萬元增長了0%,分別於5、8、10月撥付到位。
  • 西安築起多道食藥安全「防火牆」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西安市食品藥監部門狠抓工作落實,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各項目標任務順利推進,「一中心兩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十件實事」為民工程全面完成、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全面推進、食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大幅提升、重點品種追溯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對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全年未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築牢了舌尖「防火牆」,構築了食藥「安全網」,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用藥安全
  • 食藥安全稽查員艾翱:食品藥品從業人員良心最重要
    現在的他離開了軍人的崗位,但卻站到了食安衛士的一線崗位,和自己的隊友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上班時間還是節假日,哪裡有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和線索,他和他的隊員就出現在哪裡。有時為了能及時掌握食品藥品違法犯罪的證據,經常要蹲點、守點,晚上搞行動,一般是晚上10點開始,凌晨結束,有時是通宵達旦。
  • 廊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 「2018年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工作新聞...
    記者 孫澤恆 攝長城網廊坊3月14日訊(記者 孫澤恆)3月14日,廊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18年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廊坊市政府食安辦副主任、市食藥監局副局長苗振國就2018年廊坊全市食品藥品監管重點工作整體思路及重點工作安排進行新聞發布。發布會由廊坊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宣傳科科長劉玉明主持。
  • 廣州飲食消費長年全國居首
    廣州人愛在吃上消費,廣州每年的餐飲消費額一直位居國內大城市之首,早在2015年零售額就突破了千億元大關。2018年6月28日,廣州第一本《米其林指南》正式發布。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廣州的餐飲名店還登陸上海灘。廣州人愛吃的點都德在上海成了「網紅」,一年過去已經開出三家分店。走出去還不夠,還要引進來。
  • 安全早知曉 市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受理中心向市民開放
    東方網3月31日消息:一輛外觀普通的麵包車,裡頭卻大有學問——20分鐘讓瘦肉精現出原形,15分鐘追索農藥殘留,30分鐘查出牛奶裡的三聚氰胺,1分鐘看看消毒液有沒有被反覆使用的痕跡……今天上午,市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受理中心舉辦市民開放日,一輛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指揮車引起市民的興趣。
  • 食藥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唐純玉代表    丁小兵代表    熱依扎·巴合道列提代表  ●要對製售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食品藥品的行為加大懲罰力度,包括經濟方面的處罰和對主要責任人的處罰  ●我們現在有放心安全的食藥環境,與行政執法機關、檢察機關等對危害食藥安全犯罪行為的嚴厲打擊分不開
  • 國人春節日本掃貨榜:藥品居首
    國人春節日本掃貨榜:藥品居首 原標題:   □晨報記者 董韻怡  日本遊歸來還在送白色戀人餅乾和明治巧克力嗎?相信連家人和朋友都不會因此眼睛一亮。
  • 九成市民對創文成效滿意
    為更好地推動工作,國家統計局汕頭調查隊於2018年1至2月就市民對創文滿意度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九成市民對汕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效果感到滿意。今天是我市開展「創文強管」兩周年的日子,我們把這份調查報告整理刊發,聚焦創文成效,反映群眾期盼,更期望站在新的起點上,創文再升溫,城市更文明,市民更幸福。
  • 2019首屆深圳食品安全美食節「美食 安全」讓生活更美好
    美食節開幕當天,深受深圳市民歡迎的「星期三約個飯」欄目「空降」開幕式現場,為市民帶去零距離的食品安全美食體驗。深圳食品安全領域的標誌性活動——「星期三查餐廳」和酒類專項執法活動「九號查酒」「大證點評團」等一系列活動啟動,走進各類餐飲店、商超,面向更多市民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值得一提的是,「圳品」將在美食節集中亮相。
  • 食以安為先,石景山區麻峪社區舉辦食品藥品安全知識講座
    為增強轄區居民食品藥品安全意識,11月13日上午,石景山區食藥聯盟、廣寧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聯合廣寧街道麻峪社區,舉辦以「安全用藥,抗疫同行」為主題的食品藥品安全知識講座。本次活動邀請了石景山中醫院主管中藥師高子淳、中糧書院國家註冊食品安全工程師高樺,分別就藥品安全與食品安全向居民進行講解。高子淳老師從審批、生產、流通、儲存等環節講解影響藥物安全的因素,結合具體案例說明擅自增減藥量、服用網購不明渠道藥物等對健康帶來的危害,提醒廣大居民要嚴格遵循醫囑,並指導居民如何正確閱讀藥品說明書,解決居民日常用藥問題。
  • 中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信息(2018年第六期)
    主動履行,2018/7/19中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8/7/17稽查局3中食行罰〔2018〕423號中山市喜之樂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案 中山市喜之樂食品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420007148340904中山市東升鎮東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