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全州,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紅軍損失近6萬將士

2020-12-14 小廖99

數千年來,繞城而過的湘江,猶如為全州注入了靈魂。在這裡,革命火種不斷,烈士風骨猶存。全州是廣西桂林市管轄下的一個縣,這裡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而作為紅軍長徵路上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的全縣,今天的全州,也成為了見證長徵歷史進程的重要地點。蜿蜒的湘江,年復一年地衝刷著岸邊的渡口,這條江流猶如一處醒目的豐碑,記錄著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役。

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後,於1934年10月進行戰略轉移,走上了長徵路。11月下旬,中央紅軍來到了湘江東岸,遭遇到國民黨軍重兵布下的第四道封鎖線。11月25日,中共中央及總政治部發布了《強渡湘江的命令》,湘江戰役由此拉開序幕。

毗鄰湘江,地處湘桂交界處的全縣,也就是今天的全州,成為了這場大戰發生的主戰場之一。搶渡湘江的戰鬥開始以後,紅軍戰士們忍著寒冷、飢餓和疲倦,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前進,立即遭到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全縣境內的鳳凰嘴渡口,成為當天中央紅軍過江的生命通道。湘江兩岸,一時間硝煙瀰漫、殺聲震天。

通過當地人的回憶得知,鳳凰嘴渡口這片開闊空地上,當時擠滿了要過江的紅軍戰士。在敵軍飛機狂轟濫炸下,這裡血流成河,極為悲壯。時任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的楊成武將軍,在《憶長徵》中寫下的話語,記錄下了紅軍長徵歷史上生死攸關的一刻。

「敵人像被風暴摧折的高粱稈似的紛紛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衝上來,再打退一批,又一批衝上來。從遠距離射擊,到近距離射擊,從射擊到拼刺,煙塵滾滾,刀光閃閃,一片喊殺之聲撼山動地」。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以來,最壯烈的一戰,也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為了保衛中共中央和中央縱隊過江,紅軍將士憑藉鐵一般的意志和信念,在湘江兩岸鏖戰強敵,終於突破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紅軍在湘江戰役絕處逢生,這場戰役也讓當時的紅軍損失近三分之二的兵力。

2019年9月,《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建成。在這裡,有湘江戰役的文物和珍貴史料,向世人展示著這片英雄土地上盪氣迴腸的過往。

全州的文脈之盛,始於一座建築的修造。唐朝中後期,在遠離中原戰火的湘江一側,湘山寺拔地而起。湘山寺初名叫「淨土寺」,後來才改名為「湘山寺」,曾被朝廷封為「楚南第一名剎」。1943年日寇轟炸和1944年日軍侵佔後,日軍燒寺毀佛,把一座千年古寺廟,毀得僅剩十餘間寮房和妙明塔。倘若沒有日軍犯我中華的罪行,沒有鬼子敗退時在湘山寺的毀壞,湘山寺該有多少古老建築和參天古樹。

燕窩樓,廣西目前發現的最早採用如意鬥拱建造的一座木質牌樓,這座位於全州永歲鄉的牌樓,不僅在工藝和規格上,遠遠超出了一般的宗祠,還得到過明朝首輔大臣葉向高的親筆題字,擁有深厚的人文積澱。

這座上寬下窄的門樓,不費一顆釘子,卻在長達五百餘年的時光中,巧妙維持著自身的平衡和穩固,無異於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燕窩樓最經典的部分,就是它的如意鬥拱。明樓四層,次樓三層,層層斜挑,324個弓字形拱木組成的如意鬥拱,坐鬥承接,層層堆疊,蔚為壯觀。

它們在內外拽枋上,呈45度平行縱列出翹,縱列構件搭接的彈性節點,使得整棟牌樓晃而不散,搖而不倒。這座明朝的建築物,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依然完好如初。2006年,燕窩樓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湘江,這條見證了中央紅軍生死一線的河流,也見證著越來越美好的全州。

相關焦點

  • 廣西開放教育--桂林紅色培訓:湘江戰役全州覺山鋪阻擊舊址
    廣西開放教育:桂林紅色文化培訓中心湘江戰役全州覺山鋪阻擊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934年11月25日,紅軍總部發布分四部突破湘江防線的命令。紅軍便設防於魯板橋、覺(腳)山鋪之間,阻擊湘軍西進,掩護紅軍主力渡江,湘江戰役打響。覺(腳)山鋪是敵人-湘江的咽喉要地。覺(腳)山阻擊戰以五團政委易蕩平等2000餘名紅軍烈士的熱血和生命為代價,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該戰是湘江戰役中最大、最悲壯的阻擊戰。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前面大致介紹了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經過,也統計了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的指揮員和戰士人數,今天我們就來大致分析一下,中央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以及能夠成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原因。(一)損失慘重的原因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國民黨軍的兵力、部署和紅軍的路線、兵力、輜重等兩個方向來分析。我們先從紅軍本身的情況來分析,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
  • 習總書記的牽掛 八桂兒女的守護——寫在紀念紅軍長徵湘江戰役85...
    原標題:習總書記的牽掛 八桂兒女的守護 85年前,紅軍長徵經過廣西灌陽、全州、興安等地,經歷了最為慘烈、最為悲壯的湘江戰役,數萬將士視死如歸,保全了中央紅軍;數萬將士向死而生,奠定了偉大長徵的勝利基石。 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豐碑。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湘江戰役,始終牽掛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
  • (踏訪長徵路)第二站:湘江,萬裡長路最慘烈之血戰(組圖)
    紅軍陷入國民黨中央軍、湘軍、桂軍前堵後追、三面夾擊中,敵方30萬人馬裝備精良,布下絕殺之陣,血戰一觸即發。  「這是紅軍長徵史上第一場大戰,也是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場生死決戰。」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管理處常務副主任蔣小平說,湘江血戰後,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人,元氣大傷。
  • 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全州腳山鋪阻擊站
    湘江戰役中,有三個比較重要、關係著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生死存亡的阻擊戰,即灌陽新圩阻擊戰、興安界首光華鋪阻擊戰以及腳山鋪阻擊戰,其中腳山鋪阻擊戰是三場阻擊戰中雙方兵力投入最多,也最為悲壯、慘烈的一仗。;若湘軍越過腳山鋪,紅軍將無險可守,湘軍就能封鎖湘江,徹底將紅軍圍在興安、全州、灌陽構成的三角區裡。
  • 全州——廣西北大門
    全州——廣西北大門文/綠蔭我的家鄉在桂林市的全州縣,位於湘江之濱,與湖南交界,素有廣西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驚心動魄的紅軍長徵湘江之戰就是在此展開的,也稱之為全州戰役。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為湘江戰役三大著名的狙擊戰。戰鬥十分慘烈!灌陽縣的新圩之戰,紅軍團、營、連幹部幾乎全部傷亡;興安縣界首的光華鋪之戰,兩任團長在同一天犧牲;腳山鋪位於全州縣才灣境內,此時的戰局更加嚴峻,湘軍已打到紅軍軍團指揮所門口了,湘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進行著波浪式進攻,機槍也掃射不斷……這是長徵途中敵我雙方投入兵力最大,傷亡最多的一場狙擊血戰!
  • 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落成儀式及紀念活動引起強烈反響
    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林樂村梁志偉的先輩梁增榮在湘江戰役中壯烈犧牲。「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落成,是對數萬紅軍烈士英靈的最好慰藉,是對紅色精神的最好傳承」,梁志偉說:「作為紅軍後代,我一定會秉承先烈遺志,愛黨愛國,奮勇擔當,有所作為。」
  • 【網絡媒體走轉改】網媒探鳳凰嘴渡口 全州紅色旅遊迸發「洪荒之力...
    廣西新聞網全州9月22日訊(記者 黃勇椋 毛俊連 鄧昶)22日,參加「長徵路上奔小康」(廣西站)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採訪活動的二十多家網絡媒體代表們來到了桂林市全州縣鳳凰嘴渡口。全州是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的主戰場,擁有非常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而鳳凰嘴渡口為紅軍突破湘江最為慘烈的渡口。
  • 【全州紅歌】快看!紅軍長徵《過湘江》2.0版火熱出爐!慷慨激昂...
    【全州紅歌】快看!紅軍長徵《過湘江》2.0版火熱出爐!慷慨激昂,猶如滔滔之湘江! 風蕭蕭兮湘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八十多年前 長徵轉移途中的中央紅軍
  • 組圖:廣西全州縣湘江戰役紀念園國慶節人潮如織、秩序井然
    人民網桂林10月1日電 (記者 唐述權)10月1日,記者在新落成不久的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看到,社會各界在「十一」國慶節湧入紀念園參觀紀念設施、憑弔英雄先烈、學習長徵精神、共慶新中國70周年大慶。 10月1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組織社會各界集聚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的館前廣場集中收看慶典直播,該縣四家班子全體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上千人參加。 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的隊伍排起了長龍,大家頂著炎炎烈日和36攝氏度的高溫排隊依次入館。
  • 桂北全州即將興建第一家公益性博物館
    建設當中的文化公園濱江路目前,我區已建有各類博物館102家,110個縣(區)還有21縣(區)未建博物館;桂林十二縣(區)僅三縣沒有博物館,而我縣作為桂北人口大縣、文物大縣,至今還沒有自己的博物館。這是缺失的,也不利於撤縣改市的需要。
  • 90年崢嶸歲月,解放軍與桂林永不磨滅的記憶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一、三、五、八、九軍團和軍委縱隊8.6萬人撤離蘇區,連續突破敵人的3道封鎖線,於11月下旬進抵湘桂邊界。湘桂走廊,是中原進入嶺南的必經之地,北去的湘江和西北越城嶺、東南都龐嶺在桂北構成一條形似走廊的峽谷。
  • 湘江戰役有多慘烈?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國民黨中央軍不斷地向中央蘇區核心地帶一步步壓縮,10號這一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被迫離開他們創建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瑞金。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進抵湘桂邊界。
  • 廣西全州這個地方太火爆了,你去看過嗎?火爆時只好分批入館!
    廣西全州最近有一個地方非常火爆,這個地方叫腳山鋪,屬全州才灣鎮,是1934年湘江戰役規模最大戰鬥腳山鋪阻擊戰的發生地。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免費開放啦當年,中央紅軍血染桂北,而這個敵我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地方,約有六千餘紅軍傷亡此地。第四野戰軍的後人來到紀念園紅軍遺骨曾經滿山都是,長期以來,這裡連個像樣的紀念設施也沒有。
  • 「送歡樂·下基層」走進廣西全州慰問演出
    廣西新聞網記者 樊成甫 攝廣西新聞網全州11月26日訊(記者 樊成甫 通訊員 唐宏 文小靜 實習生 何佳)11月26日上午,紅色沃土·新的徵程——中國文聯、中國視協文藝志願服務團「送歡樂·下基層」走進廣西全州,在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先鋒廣場舉行慰問演出。相關領導嘉賓及2000餘名觀眾到場觀看演出。
  • 桂林下一個撤縣設市是全州?
    縣域礦產資源豐富,有鋁、錳、金等20多種礦藏,已探明鋁土礦儲量達2.9億噸,佔全國保有量的17%,素有「南國鋁都」之美譽。 廣西將優化桂林市行政區劃: 支持靈川設區,積極推進全州改市 今年6月21日,桂林生活網發布消息《重磅!
  • 湘江戰役紀念館裡唯一的全州籍老紅軍
    近兩年來,因為參加桂北全州縣的一些紀念場館的建設,筆者多次到興安縣湘江戰役紀念館走訪。展覽窗口裡,在桂北中央紅軍經過的縣,全州籍紅軍最多,達77位。還有興安縣2人,資源縣1人。其實,桂北一帶參加紅軍的可能遠不只此數,筆者採訪時發現,好多全州當年參加紅軍的人士都沒有統計,有些村子一個村子就有十多位,如才灣村。
  • 揭秘歷史真相:長徵時中央紅軍第一軍團第一師從哪個渡口過湘江?
    湘江戰役過去八十二年,但關於湘江戰役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許多方面還值得研究與探討。例如,紅一軍團第一師從哪兒過湘江的問題就有不同的見解。不過,我一直對紅一師從此過湘江的說法所有懷疑。中央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第一渡:鳳凰鎮大坪渡口(湘江東岸)全州縣梘塘鎮屏山渡是紅一軍團過湘江的兩大主要渡口之一,這一點不容懷疑。筆者曾到當地採訪,年老者也說起過當年有不少紅軍從此過河的事。
  • 紅軍三次過全州,究竟走過全州哪些鄉鎮?
    看了一些全州人寫紅軍過全州的書稿,說起紅軍過全州時在鄉鎮留下的足跡,大多說是兩河、石塘、安和、蕉江瑤族鄉、鳳凰、才灣、梘塘、紹水、鹹水和全州鎮10個鄉鎮。筆者以為,這種說法不甚準確。全州現有18個鄉鎮,除上述所說的10鄉鎮外,還有如下8個鄉鎮:廟頭鎮、黃沙河鎮、文橋鎮、大西江鎮、龍水鎮、永歲鎮、白寶鄉、東山瑤族鄉。
  • 重溫長徵路 傳承革命精神--宜州法院組織幹警前往全州紅軍長徵湘江...
    重溫長徵路 傳承革命精神--宜州法院組織幹警前往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2020-07-05 0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