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3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昨天(22日)發布,這是中央首次專門針對民營企業發文搭建系統性制度框架。《意見》針對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公平競爭、融資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案和措施。同時,《意見》還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促進民營企業規範健康發展。
電信、油氣等領域向民企擴大放開力度
《意見》共有28條,從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提出具體措施。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於永達認為,《意見》的出臺對民營企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民企的社會地位究竟怎麼樣,對於這個問題的認定,該文件寫得很清楚。在發揮民企作用方面,既要在最前沿、高端的產業方面發揮民企的作用,又要一些基礎產業,比如能源產業、金融產業等方面發揮作用,對它們的限制越來越少。」
具體來看,在市場環境方面,《意見》支持民營企業以參股形式開展基礎電信運營業務,以控股或參股形式開展發電配電售電業務。支持民營企業進入油氣勘探開發、煉化和銷售領域,建設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儲運和管道輸送等基礎設施。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原油進口、成品油出口。同時,《意見》還要求職能部門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銀溫泉說,這大大拓展了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社會事業、金融服務業領域,這次也提出要加大放寬的力度。這次可以說給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民企發展的空間會進一步擴大。」
對於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意見》明確要堅持存量清理和增量審查並重。推進產業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
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費負擔
在政策環境方面,對於民企負擔較重問題,《意見》要求清理違規涉企收費、攤派事項和各類評比達標活動,加大力度清理整治第三方截留減稅降費紅利等行為。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羅俊章建議:「建立全國性投訴舉報平臺,受理企業對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等問題的投訴舉報,完善督辦反饋機制,為企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對於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帳款被拖欠現象,《意見》要求加快及時支付款項有關立法,建立拖欠帳款問題約束懲戒機制。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之前透露,相關長效機制將爭取明年儘早出臺,「目前(條例)起草階段和徵求意見階段的任務完成,已經按照程序上報給國務院,國務院批給了司法部,司法部從法律層面再進一步地進行規範,我們爭取明年儘早出臺。」
保障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合法權益
在法治環境方面,對於民營企業家財產保護,《意見》要求保障民營企業家在協助紀檢監察機關審查調查時的人身和財產合法權益。銀溫泉說:「這有利於在全社會形成保護企業家財產權、保護民營企業財產的一種社會氛圍,能夠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家勞動致富的信心,增強民營企業發展的預期和信心。」
此外,《意見》另一方面重點在於民營企業自身如何改革創新,規範健康發展。
民營企業家熱議中央政策大禮包:吃下「定心丸」 增強發展信心
《意見》發布後,在民營企業中引發熱議。企業家們認為,《意見》提出的舉措直指當前痛點,範圍廣、力度大,對民營企業發展是重大利好,堅定了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意見》推動民營企業進一步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讓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穩定了發展預期,增強了發展信心。他表示:「《意見》對於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準入、法律保護、減輕稅費負擔等方面的問題都有所提及,這些都非常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方針政策。」
騰訊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說,民營企業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包容的政策環境。實踐中,企業最需要的是「自己人」的認同。
泰康保險董事長兼CEO陳東升表示,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不是做「溫室中的幼苗」,不依賴刻意的呵護。只要賦予公正、規範、透明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企業家自會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新力。要用制度保障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真正放下包袱,樹立信心,安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