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康楊鎮上莊村村民羅存花在自家的電熱炕上做針線活兒(11月30日攝)。新華社發 王小龍攝
「推廣電能替代後,村莊變得更乾淨整潔,呼吸的空氣都新鮮了很多。」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康楊鎮上莊村村民郭海龍說。
高原冬日的暖陽,溫煦著黃河谷地的康楊小鎮。
早就聽說尖扎縣的電熱炕清潔取暖項目深受當地群眾歡迎。眼見為實,11月30日10時左右,記者來到康楊鎮上莊村一探究竟。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吃一驚。嘖嘖,筆直的村道、敞亮的院房、美麗的文化牆……抬頭是藍藍的天空,眼前是靜靜的村莊,空氣乾淨得仿佛纖塵不染,以往飄散在農家院落裡熟悉的煙火氣蕩然無存。
「來,來,快進屋,屋裡暖和。」65歲的王國芳熱情地掀開自家門帘,一股暖流從窗明几淨的家裡撲面而來。
「這麼大的房子,有300多平方米吧!」等記者屋裡屋外地轉過一大圈之後,眼光便定在了陽光直射的大炕上。
「電熱炕好,方便,乾淨,還健康。你看,開關一按,幾分鐘不到,炕就整個熱了。而且只要開著,一直就是這個溫度。」
王國芳一邊說著話,一邊把記者帶到了另一間屋子,只見牆上有一處明顯被抹平了的燒痕。「以前我們家裡也煨炕,煨一次起碼三四個鐘頭,煙燻火燎的。操心不上的話,晚上只能爬冰炕。」
黃河水穿境而過的尖扎縣,地勢平緩,雖然海拔要比省城西寧高出幾百米,但平均氣溫要高出10℃左右。受傳統農耕生活的影響,當地居民越冬取暖主要依靠牛羊糞、燒柴、麥草,以及部分散燒煤。
「傳統的土炕,一方面與當前的環保政策不相符,一方面不利於美麗鄉村建設。早上兩年你們來上莊村,每家每戶不是門前就是院子裡都堆滿了柴草、秸稈、牛羊糞,焚燒後產生的煙氣嗆人不說,對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有很大的影響。」
據康楊鎮鎮長馬海勝介紹,為全力打造「黃河上遊生態保護示範縣」,尖扎縣近年來緊緊抓住省上「美麗鄉村」和「移民扶貧村」建設契機,通過政府補貼、村民自籌、政企協作等方式,全面推廣實施電熱炕項目。自2015年首期在康楊鎮西麻拉村與沙力木村推廣實施至今,全鎮13個行政村已有5個實現全覆蓋。
「老百姓過日子也是精打細算的。為促成電熱炕清潔取暖項目落地,我們專門成立了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除加強與地方各級政府的溝通協作外,還制訂了包括電熱膜、空氣源熱泵、量子能鍋爐等清潔取暖示範項目在內的超市化採購清單,積極引導,主動服務,儘早讓村民們用上能負擔得起的清潔能源,與城裡人一樣享受藍天、碧水和新鮮空氣。」國網黃化供電公司總經理辛志剛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如果按每個炕6.5平方米、每天供暖10小時計算,電熱炕每天的耗電僅2度多,費用不到1元。「現在我們家裡有3個熱炕,兩個是電熱炕,其中一個是每戶免費安裝的,一個是自己掏錢買的,還花了一萬多元裝了個地暖爐,燒的都是好煤。全家7口人,做飯採暖夠用了。」身旁的王國芳樂不可支。
在尖扎縣的示範引領下,毗鄰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政府今年就將電熱炕清潔取暖項目納入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推廣實施電熱炕1000餘戶;同仁縣群眾自發形成代理點1家,主動推廣電熱炕200餘戶;河南縣在敬老院試點安裝電熱炕50戶……
截至今年10月,尖扎縣累計安裝電熱炕3302戶,佔全縣農村居民的近40%;11個行政村完成整村推進電熱炕項目,佔全縣86個行政村的13%。其中,10個村還被評選為高原「美麗鄉村」。
「十三五」期間,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計劃在黃南及「兩化」(化隆、循化)地區實施清潔取暖電能替代重點項目94個,預計新增負荷5.55萬千瓦,可替代電量約4.5億千瓦時,減少燃煤消耗5.5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55萬噸。
隨著「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能源消費新模式在青海高原開花結果,「青山綠水生態美」的願景正從藍圖走向現實。(馬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