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12日訊(記者 向莉君 通訊員 徐家秀) 今天上午,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新址天工居揭牌儀式暨「當代設計驅動傳統文化在地復興」高峰論壇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舉行。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湘西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剛;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發展處調研員張志雲;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處長顏喜;州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書記劉世樹;首創非遺創新發展平臺總經理,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副站長李躍,和來自國內外著名設計師、學者,及省文化和旅遊廳非遺處、首創乾元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全省各地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參加揭牌儀式或座談。
上午8時34分,揭牌儀式在熱鬧的苗鼓聲中舉行,陳遠平張志雲共同為天工居揭牌。
首創集團駐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辦公地——天工居,位于吉首市乾州古城,是本地木匠的傳承實踐所。作為旅遊部掛牌的全國第二個傳統工藝工作站,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自2016年3月建站以來,北京木真了時裝有限公司、北京首創乾元傳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先後入駐工作站。並下設10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6個「讓媽媽回家」基地,2個傳統工藝振興示範企業。湘西州以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為龍頭,以全國「非遺+扶貧」重點地區花垣縣為核心,大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不斷推動「非遺+扶貧」向縱深發展。工作站開展了5期整建制研習培訓,實施了「讓媽媽回家計劃」,通過苗繡產業發展帶動農村婦女返鄉就業,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多次代表湘西州參加山東非遺博覽會、成都國際非遺節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動,有力地推介了湘西文化,推動了湘西傳統工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參觀天工居
苗家阿姐在認真畫苗畫
天工居的揭牌,將形成集傳統工藝展示、銷售、培訓、研發、交流於一體的溝通平臺,為湘西當地企業和傳承人提供更多實實在在的幫助,助力湘西民族文化品牌做大做強。
座談會現場
在「當代設計驅動傳統文化在地復興」座談會上,全球獨立設計師聯盟與湖南湘西傳統工藝工作站進行了籤約。同時,設計師及專家學者依次打造體現傳統藝術文化的無牆博物館、當代服飾設計融合傳統刺繡工藝、當代設計驅動傳統文化在地復興藝術實踐、設計引領在地化文旅產品創新開發等進行方面進行細緻闡述,並與湘西州苗繡、挑花、土家族織錦技藝等非遺傳承人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
湘西州非遺代表在和設計師、專家交流
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作為全國第六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區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存續狀況良好。老司城土司遺址列入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苗族趕秋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全州共有2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55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33人、省級93人、州級382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處,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個,全國歷史文化名鎮4個,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個,中國傳統村落17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8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1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19個。
近年來,湘西州提出了「把湘西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的總願景,文化生態保護上升至重要戰略地位。全社會逐步形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是湘西文化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非遺保護和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是文化強州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抓手的普遍共識,文化生態保護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保護模式和實踐經驗,2018年湘西州被文化和旅遊部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集體。
2019年,全州文創帶動婦女就業納入政府目標管理。並拿出專項資金獎補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傳統工藝工作站直接帶動就業500人次,傳承人群普遍增收800-1500元。通過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相結合,推動優秀的文化資源轉變為產業優勢,助推全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