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2020-12-15 老張侃詩詞

我們今天廣泛運用的語言當中,多音字有很多。什麼叫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又比如說降,一般有降(jiàng)落,投降(xiáng)兩個讀音。這都是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但是它們所表達的意義不同,語言屬性、用法也存在差異。

在今天的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就列舉了2個最常見的多音字。最多的一個字竟然有多達6個讀音,在我們以往的漢語知識的儲備當中,或許並沒有怎麼注意。

NO.1 :6個讀音。和(huohuóhuò

「和」這個漢字在今天我們時常能夠運用到,而且這不光是一個漢字,還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古代向來追求以和為貴,包括今天推崇的和諧社會,都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這個漢字當中所蘊含的哲學意蘊。

這個漢字在今天我們常用當中,主要運用到的是和(hé)氣、和(huò)稀泥、天氣暖和(huo)這三個讀音。在最後的這個讀音當中,實際上表達的是一種輕聲的狀態。關於輕聲,我們在以後還會談到。

另外三個讀音,是(hè)、(huó)還有(hú),分別代表的是喝(hè)彩、和(huó)面,以及打麻將的時候,非常高興的喊出「我和(hú)了」。

漢語當中的多音字確實很常見,但是能像這個漢字一樣有六個讀音的確實也很少。這個漢字不光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精神的精髓,而且還成為了多音字當中的典範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huó)和(huò)這兩個讀音雖然表達的都是攪拌的意思,但是各自的側重點卻有不同。根據相關資料的查詢,我們發現(huò)指的是粉狀或粒狀物摻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使成較稀的東西;而(huó)指的是在粉狀物中加液體攪拌或揉弄使有黏性

如果覺得實在不太容易理解,那還是記住這兩個發音的組詞就可以了。和(huó)面講究的是有黏性,適用於比較溫和的場景(做飯);而和(huò)稀泥更加側重於變得稀釋,而且適用於比較嚴肅的場景,多表達對人的批評。

NO.2 :4個讀音。樸(piáo

關於「」這個漢字,在今天我們的語言體系當中也是經常能夠遇到的。我們經常說一個人非常樸(pǔ)素,非常樸(pǔ)實,運用的就是這個漢字的本意和本音。《說文解字》當中寫道:「樸,木素也」,也是看中的這個漢字的未經雕琢。

除了這個讀音之外,這個字有另外的讀音為我們所熟知,就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姓氏來出現的,那就是樸(piáo),少數民族當中的朝鮮族有很多人都採用的這個姓氏。

除此之外,其他的兩個讀音並不太常見,一個是樸()刀,古代的一種兵器,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當中,經常能夠看到。樸(),更多的運用在古典文學當中,採用的也經常是這個漢字的本意。比如在《楚辭·屈原·九章》當中,就有「材樸委積兮,莫知餘之所有。

我們談到漢字的時候經常會用博大精深這四個字來形容。而漢字帶給我們的印象,也能夠對得起這四個字的評語。我們雖然從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漢語,但是一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未必能夠真正懂得漢字博大精深的每一方面的內涵。

今天的我們看到這兩個字,不能說不認識,要說非常熟悉、非常認識,那也並不見得。在漢字的博大精深面前,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謙遜的內心。在這樣一種傳承了幾千年的獨立的文字體系面前,我們內心生出的,唯有崇敬和敬畏。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下一章更新:7個最常見的多音字,每個漢字都有3個讀音,看看都會讀不

相關焦點

  • 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和」字有7個讀音,竟然只能排第二
    漢字的博大精深,不僅體現在象形上,也體現在讀音上,比如多音字。所謂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用以區分同一個字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詞性、不同詞意或者不同用法。以漢字「血」為例,口頭語中一般讀作【xiě 】,比如:吐了一口血;而書面語中一般讀作【 xuè 】,比如鮮血、血緣。除了以上三種情況,還有方言形成的多音字和通假字形成的多音字,在此不贅述。那麼,你知道讀音最多的漢字是哪一個嗎?
  • 漢語中5個最常見的多音字,每個漢字都有3個讀音,看看都會讀不
    正如前文所說,漢語當中的多音字是非常常見的。畢竟漢語的漢字比較少,要用這些漢字表達出更多的意義,就需要藉助讀音。所以一個漢字有好幾個讀音,在漢語的發展歷程當中不斷地被認可。
  • 日語中讀音最多的漢字,一個字竟有100多種讀音!
    學日語的小夥伴在背單詞時,很多人會為漢字的讀音而頭痛。日語裡的漢字讀音非常複雜,不僅有音讀和訓讀之分,而且同一個字的音讀和訓讀也有可能有好幾種,真是讓人傷腦筋。一般的漢字讀音也就2-3種,背起來還算輕鬆。
  • 這兩個漢字有8種讀音,是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
    多音字,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不同的讀音表義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 「敦」字 敦字一共有八種讀音: dūn 這是最常見的一個讀音,可以表示厚重,親密和睦,也代表地名,比如敦煌。
  • 漢語真是博大精深!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在漢字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同音異形字,多音字,通假字等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又充滿哲理的文字,這些充滿哲理的文字濃縮了漢字發展五千年的精華,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有人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文字,這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中國文明發展五千年,漢字也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文化沉澱。
  • 這5個漢字非常常見,每個字都有3個讀音,不妨來挑戰一下
    正如前文所說,漢語當中的多音字是非常常見的。畢竟漢語的漢字比較少,要用這些漢字表達出更多的意義,就需要藉助讀音。所以一個漢字有好幾個讀音,在漢語的發展歷程當中不斷地被認可。今天我們就尋找了漢語當中5個最常見的多音字,而且每一個漢字都有三個讀音。都經歷過義務教育的我們,對於這些漢字讀出來應該是手拿把攥。以下就是挑戰時刻:NO.1 哄(hǒng、hōng、hòng)關於這個字,我們用到的頻率非常高。
  • 漢字讀音要不要「較真」?
    其中提到一個新聞報導中常出現的讀音錯誤:「載人飛行」的「載」誤讀為三聲。其實,「載」是個多音字,讀四聲時,意思是裝乘、攜帶;讀三聲時,意思是記載、刊登。所以,「載人飛行」中的「載」應讀四聲。  為了規範漢字讀音,各類新聞媒體都開始利用微博等新媒體傳播易錯字的規範讀音。但一些網友認為,即使讀錯某些字也不會影響人們的溝通,所以不必苛求字音規範。
  • 漢字讀音更改必須慎之又慎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19日回復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2月20日《北京青年報》)語言作為社會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群交流範圍的擴大,一些字的讀音發生變化,或者對語言讀音進行一定的更改,這本身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每天都在說漢語的你,了解漢語的讀音嗎?
    二、沒有複輔音,複輔音指一個音節中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輔音組成。現代漢語中,元音佔主導,一個音節最多含有兩個輔音,沒有兩個輔音連讀的拼法。比如dan(淡),輔音dn不能同時出現在元音a前面→dna,也不能同時出現在元音後面→adn。
  • 科學網—漢字讀音誰做主
    祖先們造字先是造了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之後又用表示意義的意符作為形旁,用表示聲音類別的聲符作為聲旁組合成形聲字。起初是方便讀寫,之後讀法不斷演變,結果竟成為人們讀白字的「坑」。 現在的問題是,形聲字的不同讀法到底誰做主? 其實,從象形字演化來的現代漢字優勢在於「表意」,而在讀音上一直就不像由字母組成的文字那樣直截了當。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 小學語文:1-6年級多音字彙總(附順口溜),從A-Z排序非常全面!
    小學語文:1-6年級多音字彙總(附順口溜),建議給孩子留一份!漢字是漢語文化的基礎,是語文學習最基本的類容也是重要類容之一,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對於漢字的學習根式重中之重。學好漢字不但有利於今後語文的學習,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上的問題。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最難學的的一種文字。小學是學習漢字最關鍵的階段,要求學生們必須熟練掌握以及理解漢字的形、印、義。其中多音字的學習可以說是漢字學習中的難點,也是同學們最容易出錯的一個知識點。
  • 最有內涵文字「丨」爆紅:用作姓氏 有四種讀音
    孔乙己的「千古名言」還在被不少熱愛語文的網友津津樂道,另一個更加生僻和令人大跌眼鏡的漢字「丨」已經橫空出世。「剛剛才知道,"丨"竟然是個漢字!」網友「驢小毛」的一條微博被網友瘋轉,而微博中「驢小毛」略帶震驚的「爆料」更是讓不少人覺得語文白學了:「丨」不僅僅是個漢字,而且有四種讀音,還是個姓氏!「驢小毛」的新發現讓「丨」迅速走紅,並被網友譽為「最內涵文字」。
  • 很多人都愛用這個漢字,但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在漢字圈,有一個字,曾經一露面就以相當驚人的速度躥紅,流傳得相當之廣。這個字就是——懟。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懟」究竟是讀三聲還是四聲,或者是個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現代漢語詞典》中「懟」的讀音只有一個,是四聲:duì。大部分人都把「懟」字的讀音搞錯了。
  • 漢字讀音改來改去,是為了遷就文盲嗎?
    打個比方,在北京話中,質量的「質」既可以讀作「zhì」,也有人讀作「zhǐ」,但發音的不同並不影響「質」在詞中的含義。《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將此類現象定義為異讀字[1],它和多音字的區別在於,多音字辨義,異讀字不辨。異讀字裡還有種特殊的現象,叫做「文白異讀」。簡單來說,就是同一個字,在紙上寫的和口頭用的發音不一樣。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 各國語言比較看漢語的優劣勢
    23個字母,只能左右組合,不能上下組合5個元音字母,即a,e,i,o,u,還有18 個輔音字母,最多有90個音節印歐語系,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三比克,1.6億俄語Почему они не говорят на русском?33個字母,只能左右一維組合,表音文字讀起來容易,但表義笨拙。其中10個元音字母、21個輔音字母、2個無音符號,最多210個音節。
  • 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論證孰是孰非之前,首先請權威人士來闢個謠: 社科院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原副所長黃行、《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引起網上爭議的是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但最終版其實尚未公布!
  • 「哪吒」的「哪」正確讀音
    漢字讀音怎麼讀,都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來自於古代的韻書。在當代,我們可以根據工具書《方言調查字表》來判斷漢字讀音。《方言調查字表》是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製作,為記錄現代漢語方言的語音用的。字的次序按照《切韻》《廣韻》一系列韻書所代表的中古音系統排列,現代方言的音系大體上可以從這個古音系統出發來研究。按傳統音韻學對漢字的分類,「哪」字屬於果攝開口一等字。
  • 如何區分多音字「供」的兩個讀音
    平日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於多音字「供」的掌握非常不理想,經常把一聲和四聲混淆。介於此,我總結了一種識記方法。我們知道,多音字「供」有兩個讀音,分別是gōng和gòng。要掌握這個「供」字,把握一點就可以了:表示好的意思的是一聲,表示不好的意思的是四聲。1.先說一聲gōng,為什麼說它表示的是好的意思呢?我們看看它能組什麼詞?――供給,供應,提供,供養……看看,是不是都是好詞?想想,爸爸媽媽供我們吃,供我們喝,供我們穿,供我們玩,供我們學習,是不是都是好詞啊?沒有人拒絕吧?記住,凡事表示美好事物的「供」都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