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康熙王朝的大河劇,是日本的良心嗎?

2020-12-14 歷史研習社

作者:殷九洲

經常聽有些人說大河劇是日本人的良心,從大河劇裡看到了日本人對待歷史的態度,值得我們中國人好好學習。

大河劇這玩意,中國人接觸的不算晚。1988年中央電視臺曾播出過大河劇《武田信玄》,引發了不小的戰國熱,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大河劇不僅在日本培養了大批的歷史迷,也成為中國的日本史愛好者直觀了解日本歷史的主要渠道。

在中國觀眾的認知裡,大河劇就是日本的歷史劇。

但筆者卻要說一句,雖然大河劇的確取材於日本歷史上的人物事件,但與一般意義上的「歷史劇」仍有差別。

▲大河劇《武田信玄》

何為「大河劇」

劇很好理解,那什麼是「大河」呢?在只聽音不見字的情況下,很多人會誤認為這是日本(大和)的電視劇,故而稱為「大河劇」,但兩者之間毫無關係。

「大河」一詞,來源法國,並非日本本土所有。它脫胎於法國的一種文學形式,叫「Roman-fleuve」,中文譯為「江河小說」,日本則稱為「大河小說」。它以家族世系的生活思想為題材,以一個時代為寫作背景,將各類人物、事件相互穿插關聯,創作出如同長江大河般的連續性長篇小說。

「大河小說」是19世紀中期以來法國長篇小說的重要體裁,由法國著名文學家巴爾扎克率先實踐,《人間喜劇》可以說是最早的大河小說,羅曼·羅蘭的《約翰克裡斯朵夫》、于勒·羅曼《善良的人》等作品都為「大河小說」的代表作。

中日兩國也曾對「大河小說」這一體裁進行了實踐。譯介羅曼羅蘭作品的四川作家李劼人先生寫得《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三部曲,可以說是中國大河小說的雛形,但由於當時社會觀念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制約,李劼人和他的大河小說在中國內地文學史上長期被遺忘。從歷史的架構和維度來看,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亦可被看作為大河小說。

相對中國而言,大河小說在日本的發展則順暢很多,湧現出了一批如吉川英治、山岡莊八、司馬遼太郎、陳舜臣等著名的歷史小說家,為「大河劇」的誕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大河劇」就是在將大河小說進行劇本化改編和創作後,將其拍成電視劇影視化。大河劇就好比央視出品的如《漢武大帝》《康熙王朝》之類的大型歷史劇,其場面宏大、藝術性強、參演演員亦多為實力派的老戲骨,大部分故事情節更是有據可考、有證可查。

「大河劇」的誕生和發展

大河劇誕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而這一時期正是日本進入戰後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人民日益增長的娛樂文化需要促使電視臺思考如何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型電視劇形式。於是,日本首家電視臺NHK(日本放送協會)在結合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仿造「大河小說」的形式,開始製作內容嚴謹、服飾道具精良的長篇歷史劇。

1963年,講述江戶幕府末期大老井伊直弼一生的第一部大河劇《花之生涯》誕生,1964年第二部大河劇《赤穗浪人》播出後,《讀賣新聞》稱其為「大河電視劇」予以報導,1977年NHK 在紀念「大河劇15年」的時候正式採用了這一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為使劇本更為嚴謹和符合歷史原貌,從1967年的《三姉妹》起,大河劇聘請專門的歷史學家擔任「歷史考證」,隨後又增加「建築」 「服飾」 「風俗」 「儀態」 「方言」等諸多方面的考證和指導,這些專家並非是要完全還原歷史本來之面目,而是幫助製作者和拍攝者在基本的史實下進行不偏離軌道的創作,即合理地虛構,甚至有說法認為可以將大河劇當作半部日本史來看待。

大河劇從開播到今年2018年為紀念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周年而特別推出的《西鄉殿》止,56年間NHK共拍攝和播出57部大河劇(1993-1994年共有三部)。日本史上有幾個時期備受大河劇的青睞和鍾愛。

▲群星雲集的2018年大河劇《西鄉殿》

可能受第一部大河劇的影響,江戶「幕末時代」是大河劇最為喜愛的題材之一。幕末時期的著名人物坂本龍馬、勝海舟、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新選組等都曾被選為主角搬上熒幕。其中2010年由福山雅治主演的大河劇《龍馬傳》在2018年曆屆大河劇排名調查中呼聲最高,排名第一,2004年由三谷幸喜操刀劇本的《新選組》亦高排第七位,備受觀眾的歡迎和喜愛。

▲2010年大河劇《龍馬傳》

其次,英雄輩出的「戰國時代」自然逃不過大河劇的手掌。從1965年的《太閤記》開始,「戰國題材」便成為大河劇的主力,1969年以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為主角的《天與地》開創了彩色大河劇時代。齋藤道三、豐臣秀吉、明智光秀、德川家康、伊達政宗、毛利元就、直江謙續、黑田如水、真田幸村等耳熟能詳的戰國名將都被影視化。

1987—1989年是大河劇的黃金時代,期間播出的《獨眼龍政宗》《武田信玄》《春日局》成為大河劇播出史上收視率最高的三部,這三部的主人公都為戰國時期的著名人物。

▲2016年大河劇《真田丸》

另一個經常出現在大河劇中的時代,是反映源氏和平氏兩大貴族集團衝突的時代,即平安時代末期。其中英雄人物源義經、平清盛、平將門、源賴朝等廣為人知。

▲你們的老婆石原裡美在2005年的大河劇《義經》中飾演靜御前

「大河劇」有別於歷史劇的重要一點在於,大河劇的「史實、背景需要考證,而情節可以虛構」,如講述日本二戰後重建故事的現代大河劇《生命》,該劇的主要角色沒有一人是歷史人物,幾乎全部是現代社會中默默無聞的個體,這個人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他,每個人都處於時代的長河之中,這也是目前57部大河劇中唯一一部講述現代的大河劇。

2019年的大河劇《飛毛腿》將演繹日本與64年東京奧運會的關係史,這將成為另一部講述現代的大河劇,值得期待。

▲ 2019年大河劇《飛毛腿:東京奧運故事》主演見面會

無論是源平二氏的恩怨情仇、戰國時代的群雄廝殺還是德川幕府的陰謀與權勢、近代化過程中的艱難探索,大河劇自1963 年誕生之初,始終以史實為基礎,通過戲劇化的改編增加藝術色彩和張力,準確把握「 有用卻無趣」 和「 有趣卻無理」 之間的平衡點,「 有趣又有用」,正是大河劇極受歡迎的迷人特質。

除此之外,正是由於大河劇帶有「大河小說」的濃厚色彩,使得它能著眼於以「人」的角度來展現廣闊的歷史,在歷史的大帷幕下,「人」的情感與能量噴薄而出,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得以完美體現,小到情與愛,大至義與忠,大河劇所提倡和展示的精神,是堅持,是熱血,是勇氣,是使命感與擔當意識,是全心全意付出而不自知不自得。

「大河劇」終究只是劇

任何事物都無法逃脫盛極必衰、物極必反這一自然法則,大河劇也不例外,自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河劇的人氣趨於衰落,甚至出現了「大河廢止論」,NHK也不斷在嘗試各種方式挽回頹勢,如啟用偶像派演員出演大河劇,劇本人物的選取和故事的改編更加迎合當下的潮流和喜好等,但總體而言,似乎收視率和認可度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早在1975年,評論家佐藤忠男就毫不諱言地批評大河劇的立場問題:「幾乎總是站在志士、武將、軍師、地方官之類的武士精英階層的立場闡述統治者們如何懷抱深深的苦惱心繫天下及誠實正確領導民眾的大河劇讓觀眾們年年陷入喋喋不休地說教。」這一日劇特色反而成為大河劇人氣趨於衰落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日本進入「泡沫時代」後的整個社會氛圍與波瀾壯闊、激情澎湃的大河劇主題格格不入、無欲望社會的形成、大河劇選材和主題的單一化、日本綜藝節目的發展等方面都是大河劇收視萎靡的重要原因。

大河劇始終是「劇」,是文學性創作,不是史書,也不是歷史教科書,儘管有較為嚴謹的史實考證,有對歷史原貌的還原,但它並不能完全展現歷史真實的一面,甚至會誤導觀眾對歷史的認識。

無論主角在歷史上如何的不堪和殘忍,但大河劇總是會通過一切手段將其「洗白」,1991年的大河劇《太平記》的主角是室町幕府的建立者足利尊氏,足利尊氏在歷史上是一個極富野心和權謀的亂世梟雄,他驅逐天皇、斬殺親信、不顧骨肉親情討伐親弟,曾一度被定為「國賊」,正是這樣一個人物,《太平記》將他描述為一個有著無比「純潔」心靈之人,將他的反叛闡釋為不得已,將他的奪權之路歸根於人心所向,對親信和骨肉的殘殺亦非本意。顯然劇中的人設與歷史事實完全不符。

▲1991年大河劇《太平記》

1997年的大河劇《毛利元就》則完全「顛覆」了主人公毛利的形象。毛利元就史稱「西國第一智將」,他擅長反間和暗殺,曾設計讓政敵尼子家和大內家內部自相殘殺,亦用計消滅了家臣井上元兼,總之是一個不擇手段、老奸巨猾的戰國武將。但大河劇的製作者為吸引女性觀眾卻將其塑造成一個符合現代審美眼光的「居家好男人」式奶油小生形象,老年後的毛利元就更是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絮絮叨叨的老爺子,根本看不出這樣的人物竟是一位叱吒風雲、運籌帷幄的戰國奸雄。

▲1997年大河劇《毛利元就》

2011年的大河劇《江:公主們的戰國》更是慘遭非議,江的母親為織田信長的妹妹市,父親是戰國武將淺井長政,江是三姐妹中的老三,第三次婚姻嫁給了德川幕府的二代將軍德川秀忠(據說秀忠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很多事情對江言聽計從),其大姐則茶茶則是「天下人」豐臣秀吉的側室,江作為夾在織田、豐臣、德川三大勢力的女性人物,編劇似乎為了突出強調江在三大霸主之間的斡旋而刻意誇大其在推動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毫不客氣地批評該劇「毀了歷史劇」。

▲2011年大河劇《江》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日本電視史上,還是在社會貢獻上,大河劇是取得巨大成功的。但如何平衡歷史事實和虛構故事之間的關係,即在尊重歷史和迎合當下之間如何選擇仍是大河劇今後需要不斷檢討的關鍵問題之一。

參考文獻:

1.《知日·一起看大河劇吧》,中信出版社,2017年7月。

2.呂福海:《大河劇:日本史入門,不是日本史教科書》,《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12期。

3.大河ドラマ、本當の名作ランキングTOP16!最高傑作は?

4.李長聲:《大河劇的前世今生》,新浪博客,2017年10月。

相關焦點

  • 為何《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大火,而《乾隆王朝》默默無聞?
    由著名作家二月河創造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還有《乾隆王朝》先後被改編為了電視劇,搬上了螢屏。這三部帝王曲,為何《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大火,而《乾隆王朝》默默無聞?這三部戲雖然都是講述帝王權術,《乾隆王朝》與《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有所不同。我們先來看看最早拍攝的《雍正王朝》,這部劇主要講述九子奪嫡,以及康熙如何選定接班人,而接班人雍正如何嘔心瀝血,把康熙留下的爛攤子給整理好的。無論是演康熙還是雍正,主角是帝王。
  • AKB48偶像能夠拯救「大河劇」嗎?
    日本的電視劇向來以簡潔著稱,作為主流的季播劇一般只有11-13集,個別電視劇甚至只有9-10集。但NHK(日本放送協會)的歷史電視劇「大河劇」卻是一個例外,作為NHK的王牌節目,「大河劇」在每周日晚上播出,每集時長大約45分鐘,每部的長度在50集左右,換句話說,一部「大河劇」一播就是一整年。
  • 焦晃在雍正王朝中將康熙演活了,為什麼在乾隆王朝表現一般呢?
    焦晃老爺子在雍正王朝中所飾演的康熙,使很多觀眾認為這就是真正的康熙,簡直是演活了。而在乾隆王朝飾演的乾隆,卻是默默無名,等一下或者說乾隆王朝是默默無名,甚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一部這樣的電視劇。我們通過雍正王朝和乾坤王朝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一二。首先這部電視劇乍一看,還以為是系列電視劇,有什麼關聯,其實並沒什麼關係。雍正王朝的劇本是改編於二月河老師的雍正皇帝小說的,編劇分別是二月河先生和劉和平先生。
  • 到北京必吃的「羊眼包子」,名氣與狗不理媲美,康熙最喜歡的食物
    再加上它見證了那麼多王朝的興衰,所以說它保留的文化更是濃厚。我覺得這食物也是屬於文化的一種,那些流傳下來的千古名菜我們就不說了,感覺不是很有意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種小吃吧,據說它和狗不理相比,很多人都覺得它更好吃,那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包子,這名氣上面竟然還能超過天津著名的小吃呢,我來給大家說說看吧!到北京必吃的「羊眼包子」,名氣與狗不理媲美,康熙最喜歡的食物。
  • 《康熙王朝》:藍齊兒兩次摔碎康熙的禮物,意味著什麼?
    《康熙王朝》中,藍齊格格兩次當著康熙的面摔碎了他送的東西。第一次是讓她和親的時候,藍齊兒追著跑上前,流著淚問康熙一聲,「皇阿瑪,我能不能不嫁?」康熙看了一眼最寵愛的女兒,緩緩扭過頭,「藍齊格格,今生今世朕對不住你,你就當為國獻身了吧。」
  • 兩人同演《康熙王朝》,今一人成為皇帝專業戶,一人卻去世多年
    導語:兩人同演《康熙王朝》,今一人成為皇帝專業戶,一人卻去世多年關於歷史題材的古裝電視劇,《康熙王朝》可謂是一部經典之作,17年前的橫空出世,滿足了很多對古代熱愛的觀眾的需求,該劇是第一次用正劇的角度講述了康熙皇帝的傳奇一生,是對清朝初期的一次重大展現
  • 《康熙王朝》:康熙兩次讓藍齊兒回京,她為什麼拒絕了?
    《康熙王朝》中,一片狼藉的草原戰場上,藍齊兒與容妃相顧無言。遠遠地一個聲音喊來,「容妃娘娘、藍齊格格,皇上請你們馬上回大營去。」藍齊兒望著李光地瞬間表情凝固,「我男人呢?」李光地頓了一下,「葛爾丹已經敗退。」
  • 《雍正王朝》中佟國維和隆科多演雙簧,康熙是不是被耍了?
    《雍正王朝》自1999年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後廣受好評,我本人看了不下十遍。,朝堂上推舉太子人選,康熙皇帝怒斥佟國維,且讓隆科多當面告發,導致佟國維被削去一切職務回家養老去了(幸虧他是康熙的老丈人和親舅舅),而隆科多被認為忠心可嘉,擔任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職務:九門提督。
  • 川口春奈確認將代替澤尻英龍華出演NHK大河劇《麒麟來了》
    11月21日,NHK電視臺宣布,2020年大河劇《麒麟來了》將由24歲的女演員川口春奈出演。原本出演該劇的女演員澤尻英龍華日前因涉嫌違反日本麻藥取締法被捕,NHK不得不重新選定演員代替其出演。大河劇一詞源於來自法文詞彙「roman-fleuve(大河小說)",大河小說指以家族世系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而大河劇則是大河小說的電視版,最早見於日本電視臺製作的長篇歷史電視連續劇。NHK大河劇《麒麟來了》由長谷川博己主演,主要講述日本戰國時期名將明智光秀的故事,澤尻英龍華原本在劇中飾演「濃姬」齋藤歸蝶,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的正妻。
  • NHK《真田丸》口碑收視不俗 大河劇堅守歷史陣地
    日本放送協會電視臺(以下簡稱NHK)在開播90周年之際製作了第54部大河劇《真田丸》,接檔去年收視陷入低谷的《花燃》,身負拯救大河劇的重任,以不俗的收視和口碑堅守住了歷史陣地。「大河劇」這一名稱源自「roman-fleuve」(大河小說),即通過描寫一個人物或一個家族來反映其所處時代的變遷。NHK從1963年開始將眾多大河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每年一部,每部約50集,採用周播形式,正好播滿一年。50多年來,大河劇已發展成日本家喻戶曉的歷史劇招牌,日本演員也以出演大河劇為榮。
  • 康熙王朝:康熙為什麼會重用養馬的姚啟聖?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生功績彪炳,這與他知人善任有很大關係。而他任用姚啟聖收復臺灣,更堪稱神來之筆。姚啟聖在未被康熙發現之前,只是三裡河馬場的一個管馬的九品官,且已風燭殘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極有可能會在這個九品官的任上終老一生。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最後選老四而不是老八?你看看老八吃的什麼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最後選老四而不是老八?你看看老八吃的什麼!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古裝電視劇,雖然是根據小說改編,但是因為小說本身的嚴謹性以及在製作上的用心,讓這部劇呈現出濃濃的歷史正劇感。是現在的清朝後宮戲所不能比的。
  • 歷史大劇,遠去的鼓角錚鳴?
    和李師傅偶爾懷舊不同,在網絡上,有一群歷史劇迷專門在「歷史劇吧」、「三國演義吧」、「雍正王朝吧」、「康熙王朝吧」等多個百度貼吧裡追憶著歷史劇帶給他們的感覺。    在零零碎碎的網絡發言裡,歷史大劇的脈絡漸漸清晰。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努爾哈赤》、《王昭君》、《末代皇帝》,到90年代的《唐明皇》、《孔子》、《武則天》、《東周列國》,再到後來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漢武大帝》,這些聽著或熟悉或陌生的劇目,一一被撿拾了起來。
  • NHK大河劇頻繁出現問題 換角收視低風波不斷
    這部劇講述的是從明治末期日本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1964年奧運會召開的50多年間幾代體育人命運起伏的故事,這個題材對於大河劇的目標觀眾群體來說,也許並不感興趣:首先,這部大河劇的時代背景是近現代,還有兩位主人公,這在大河劇歷史上算是非常特例的設定其次,劇集內容融入了馬拉松和落語的元素,對於觀眾來說實在是太晦澀難懂
  • 日本鹿兒島怎麼玩?跟著大河劇女主角篤姬的腳步遊鹿兒島
    日本NHK播出過一部非常有名的大河劇《篤姬》,曾在日本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在中國也有很多人看過並喜愛這部劇,劇中主角篤姬的故鄉「鹿兒島」也因此成為很多遊人前往日本旅遊時的另一個選擇!在「江戶無血開城」歷史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篤姬,童年和少女時期都在哪裡度過的呢?
  • 如果沒有葛爾丹,日本早就被康熙順手滅了
    在中國歷史上,北虜始終是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脅,可是自從元朝以後,日本逐漸成為一大隱患,對中原王朝進行威脅。由於元世祖攻打日本失敗,明朝時期日本就成了明朝財政的巨大威脅。施琅果然也是不負眾望,終於在康熙二十二年憑藉著強大的後勤支持發動進攻,之前鄭氏已經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被迫退守海島,施琅的進攻可謂是摧枯拉朽,當時的幼主鄭克爽被迫投降,寶島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之中。但是就在剛剛剿滅鄭氏不久,所有人皆大歡喜,準備大開慶功宴的時候,康熙卻接到了一封上書,書信中的內容康熙看完之後讚嘆不已,根據清史稿的記載:上閱密折良久,大喜,御批千言。這個上書的人是誰呢?
  • 菅田將暉將出演2022年大河劇
    NHK的招牌之一的大河劇,歷來受到日本中老年觀眾的喜愛。大河劇的內容一般以戰國時代為最佳。今年的大河劇《麒麟來了》就是講述戰國時代殺害了織田信長的明智光秀的故事。明年的大河劇《衝上青天》則是以近代為背景的。
  • 盤點國外劇情電視劇之風林火山,網友:追大河劇是需要勇氣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劇情電視劇之風林火山,網友:追大河劇是需要勇氣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個電視劇的簡介和部分網友的評論吧。風林火山 風林火山劇情簡介:武田信玄是一位位於戰國時代正中央走過的大名。
  • 《康熙王朝》蘇麻喇姑被活埋,太監撒石灰,細節很到位
    《康熙王朝》裡面的橋段是杜撰的,但是蘇麻喇姑的傳奇比電視劇更精彩。在《康熙王朝》裡面,蘇麻喇姑始終貫穿著整個劇情的發展,為前期劇情的鋪墊起了很大的作用。歷史上的蘇麻喇姑其實比電視劇裡更加傳奇。蘇麻喇姑從小被選入貝勒府給二小姐布木布泰做貼身丫環,這位布木布泰小姐就是大清朝赫赫有名的孝莊太后。
  • 賞析西村雅彥參演的電影真田丸,專治大河劇觀賞困難症
    16世紀末,日本正處於戰國時代的白熱化時期。魔王織田信長(吉田鋼太郎 飾)集結大軍,朝向早已失去甲斐之虎的武田領地襲來。武田家昔日的風光不再,而今則被織田信長、上杉景勝(遠藤憲一 飾)、北條氏政(高島政伸 飾)、德川家康(內野聖陽 飾)這幾大豪強團團包圍,滅亡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