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小土
編輯|李春暉
眼見著邁入2020,產品經理們,搶灘00後市場的KPI完成咋樣啦?
過去一年,APP商店裡照例新品批量登場,大眾圈層應有盡有。可細想,已經很久沒有具持續刷屏勢頭的新APP了,哪怕是一個月,都沒有。ZAO、綠洲、Soul雖然強勢起跑,但很快因用戶新鮮感散去而歸於平靜。
我等大齡青年沉迷工作,網絡生活枯燥點沒啥。但00後長大了,能燥了,怎麼還沒有針對他們的爆款產品?投資者開發者必爭的用戶群,還要憋憋屈屈地跟90後、80後共用一代回憶。
難道上一代產品已將需求悉數滿足,00後已不需要獨立的app「玩具」?通過線上線下偷窺一圈00後,硬糖君發現:他們明明能迅速接納一款產品,而且經常主動尋求投喂。但開發者依照自己想像打造的漢服、星座等00後軟體,多數是對個性需求、圈層興趣等概念的粗暴結合。雖能靠著某個高傳播性賣點快速走紅,但往深處走就覺隔靴搔癢。
畢竟產品經理多還是80後、90後,與其對照各種00後畫像反覆揣摩,倒不如混入隊伍一探究竟。硬糖君潛伏國內首款彈唱APP唱鴨數月,就從這款00後特供產品裡看到了諸多新信號。
雖說唱鴨並沒以網紅APP的聲勢闖入大眾視野,但因滿足了00後玩音樂的剛需,早已成為這個群體的社交密碼。忠實用戶還化身自來水,在微博、抖音各種宣傳。
穩健成長的產品,顯然比「一波流」更能提振市場信心。當市面開始出現模仿者,我們足以蓋章:唱鴨實紅。可相較某項功能的挪用,唱鴨的產品邏輯、運營思路才值得深入剖析。
彈唱,了解下?
從外界對唱鴨的定位,就不難理解00後APP供需不匹配的怪象了。許多人聽到「彈唱」就將唱鴨歸為節奏大師一類,這就是認知代溝啊。
體驗過兩款軟體的硬糖君,堅定認為它們承擔著完全不同的功能。節奏大師是一款下落式觸摸音樂節奏類遊戲,玩家只需採用敲打、滑動音符的方式,就能參與評級闖關。整個遊戲過程裡,「彈」的動作沒有實質意義,只是一種玩法,無法沉澱更多的內容。
而在唱鴨,彈唱是核心組件,和創作結果緊密關聯。用戶敲打音符的節奏、速度,都能影響自彈自唱的最終效果。換言之,唱鴨首創的彈唱功能是一種幫助用戶表達自我情感和音樂能力的載體。
節奏大師的玩家並不會留意和弦、樂器等等,只要能摁住那些移動的色塊就是成功。唱鴨用戶則要準確挑選合適樂器,搭配有序節奏才能完成自己心中的音樂作品。即便是相同歌曲片段,有的人彈成了動聽伴奏,有的人彈成了個性配曲,有的人彈成了硬核噪音。
細察唱鴨的崛起,不難發現它圈粉的關鍵在於:準確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自我展示空間。秀高P美照、秀濾鏡短視頻已經不能滿足自我意識更強的這一代年輕人。而唱鴨以音樂普惠的理念消除了創作門檻,給了所有人展現音樂才華的工具和舞臺。
因此,一經上線,唱鴨就掀起了00後集體玩音樂的熱潮。在這裡,硬糖君聽到了《這就是愛嗎》《暖暖》《老男孩》等作品的重新演繹,從不同的審美趣味裡感受到了這屆年輕人的個性和態度。
在樂器選擇上,唱鴨最初只有吉他和鋼琴,到現在已經擁有尤克裡裡、B-BOX等十幾種流行樂器或伴奏音。此外,順應國風音樂的流行趨勢,唱鴨還上線了古箏、琵琶等中國傳統古典樂器。
為優化互動體驗,唱鴨還新增了彈琴、打鼓兩種合奏功能,提供了電子鼓、打拍子、爵士鼓等參與形式。你只需選定心儀主唱,就能和TA來一場跨屏演出。去年樂隊綜藝大火,燃起了不少人的樂隊夢。兩人能不能默契組樂隊,不妨先測測唱鴨同步率。
彈唱玩法實在新鮮,唱鴨之後,硬糖君又試玩了幾款相似產品。不過,彈唱的模式是容易複製,但功能層次難以搬運。樂器種類、琴鍵顏色、錄音技術等都能決定內容質量。「兜兜轉轉還是喜歡唱鴨,希望這款軟體越做越好。」這位微博網友的評價,硬糖君表示附議。
這屆00後,原來喜歡這麼玩
顆粒度再細的用戶報告,都不如親眼一見,理論和實踐真是兩碼事。唱鴨裡活躍的00後,用實際行動鼓勵著準備衝擊這座高峰的產品經理們。
只要思路選對,00後除了能帶來流量,更能以個性玩法豐富整個產品生態。抱著不同心理進入唱鴨的他們,在此締造了一個別樣的「音樂圈」。
在硬糖君看來,如今唱鴨用戶可以分為三大流派:體驗派、實力派和互動派。每個流派的使用習慣不同,也反映出00後產品的不同打開方式。
體驗派最看重唱鴨彈唱功能的工具性,追求的是獨立創作的「尊貴」體驗。仍在校園的他們,無法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來提升唱功、掌握樂器。而唱鴨這款「樂器」,安放著他們對音樂的熱情,為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作快感。
硬糖君隨機點開唱鴨話題廣場裡數十位用戶,找到了他們內容創作的一些共性。這些用戶始終保持穩定產出,發表作品動輒幾十上百,粉絲卻寥寥無幾。即便如此,「默默奮戰」的他們創作激情絲毫未減,且和平臺產生了無法割捨的情感羈絆。
體驗派用戶注重自我情感表達,唱完能夠取悅自我即可,並不在乎達成某個水準,吸引多少粉絲。嘛紅不紅的,玩出個性就得了。
當然,實力派的光芒更難掩蓋。他們傾向於將唱鴨當成舞臺,保質保量的作品吸粉無數。而每段供用戶創作的彈唱片段,都會由「唱過的人」裡的人氣作品進行展現。封面曝光反覆刺激著實力派的創作欲望,他們精心打磨作品來換取路人的「心動」和「關注」。
毫無疑問,實力派對構建平臺優質內容生態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唱鴨熱歌榜,我們能夠挖掘到大量寶藏作品,感受00後玩音樂的激情和態度。硬糖君就眼看著自己關注的帳戶,從默默無聞長成人氣榜霸主。
而平臺推出一起唱、話題互動、合奏等極具趣味性的互動功能,則為站內社交提供了相應場景,也在改變著用戶的使用習慣。尤其是在分享解鎖樂器和搶麥紅人場的帶動下,互動派強勢崛起,他們編織著巨大的社交網絡,將更多受眾捲入其中。
如今,志同道合者匯聚房間,一展歌喉;能力出眾者參與話題,搶佔榜首;熱衷圍觀者點讚評論,自娛自樂;唱鴨已不再是單純的彈唱工具,朝著「年輕人的音樂社區」強勢進發。
音樂社區,有幾分勝算?
回望在線音樂市場,有兩種產品借勢時代背景和市場需求走紅。一類是QQ音樂、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所代表的音樂播放器類產品,一類是全民K歌所代表的音樂社交產品。
音樂播放器更多是提供獲取內容的渠道,並沒有真正解決大眾對內容生產和社交的需求。各大平臺都曾試圖通過直播、短視頻、社區化等努力補足這點。但畢竟術業有專攻,而且用戶的產品期待和固有印象是很難扭轉的。
全民K歌拉開了「音樂+社交」的新戰線,徵服了大量中老年用戶。但平臺調性略嫌「高齡」,和姥姥大姨互求點讚對於年輕用戶總有點怪。00後需要自己的音樂玩法,其實很多事都是這樣,你只需把曾經是對的事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再做一遍。
唱鴨定位非常明確,從一開始就切入了細分市場找到最垂直的用戶,而後在迭代創新中構建年輕的平臺生態,逐漸顯露出在關係鏈上發力的野望。
10個月過去了,唱鴨的留存和日活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它能在音樂社區的路上走多遠,還需考察平臺基因和市場供需。
首先,唱鴨首創的彈唱功能為站內提供了優質內容,給用戶帶來了持續的新鮮感。熱搜榜上頻繁波動的歌曲,熱歌榜裡穩健增長的人氣,都展示了用戶的活躍狀態。
此前,河南方言版的《我不是滑板鞋》,騰格爾風的《巴拉拉小魔仙》,爵士鼓版的《芒種》等經典出圈作品,已經讓路人見識了唱鴨用戶的創造力。如今,他們已不再局限於對老歌的花式彈唱,大步進入原創模式。
#我的原創請你來唱#的話題下,上傳作品已經突破了2000份。其中,《沒有以後》《一》《不要對我說再見》等原創內容獲得大量「心動」稱讚,掀起了粉絲跟風彈唱的熱潮。
除了繁榮的PUGC內容,情感羈絆亦是打造社區的關鍵。留言、點讚、搶麥紅人專場等功能,有效促進了用戶間的交流,強化了產品的互動性。隨手發表了兩個作品的硬糖君,在接受了五份心動後,瞬間有了強烈的成就感和歸屬感——終於有明眼人賞識我的音樂才華了!
互動不只存在於用戶間,還有平臺和用戶。許多社交產品的潰敗,都是沒有弄清「為誰服務」的問題。
一位網友曾在APP Store的評論區寫下意見,希望開發者能夠針對色弱用戶進行顏色優化。2個月前,唱鴨在更新版本裡對彈唱琴鍵提示進行優化,以求帶給顏色不敏感者更友好的體驗。極具溫度的雙向互動,讓用戶和平臺擁有了互相陪伴成長的良好氛圍,也就有了厚積薄發的可能。
新春將至,諸君是否還在尋找對話00後的方式?點開唱鴨,你或許就能打開新世界。一頓熟練的彈唱操作不但能掩蓋咱奔三的辛酸,合奏同步率高還可以和侄子侄女組個樂隊,唱鴨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