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春節長假您都是咋過的?逛前門、後海、故宮這些地兒了麼?反正小北是都沒去,不是小北懶,是實在忍不了!忍不了「老北京」三個字被糟改的面目全非!
「老北京」
是個筐 什麼都能往裡裝
坐標什剎海銀錠橋邊的一家「老北京小吃店」,除了「爆肚」和「炸灌腸」之外,什麼「老北京炸臭豆腐」、「老北京炸魷魚」、「老北京炸榴槤」......都是些什麼鬼?北京地理位置接近北緯40°,而榴槤可是熱帶水果......
類似的場景在前門鮮魚口,故宮外東華門以及南鑼鼓巷等知名景點也是隨處可見,就比如:
老北京蝦棒、魚排?雖然如今的物流無比發達,但小北還是要說,蝦棒和魚排這路海貨應該是隔壁天津衛或者大連、葫蘆島一帶的物產,老北京真心不靠海!
老北京天府豆花?這招牌可千萬別讓四川的袍哥們看見呦!
老北京臭豆腐,這應該是湖南風味,您說要是湘妹子們大老遠跑北京還吃的是家鄉口味,還不正宗,心裡肯定一萬句"mmp"!
還有「老北京美式炸雞」,這個說起來小北還算愛吃,可記得小時候都叫做「美式炸雞」,所以您要是沒有「開封菜」(肯德基)的國際影響力,弄什麼「老北京雞肉卷」的話,就踏踏實實把那三個字撤下來吧,看著實在露怯!
最服氣的還要看下面:將奶油炸糕這種正宗北京小吃下放到各地小吃的汪洋洪流裡,然後再統一冠之老北京的稱號。
榴槤酥、脆皮香蕉、芙蓉蝦……這哪是老北京呀,分明是芭提雅的夜市嘛!全換成泰語算啦,薩瓦迪卡!老北京這三個字,背的鍋可是真夠沉的呀!
最可氣的是這些經營攤主的奇葩說:「老北京香辣蟹,這個蟹不是北京的,但做法是老北京的。」真想問問他,是哪位「老北京」傳授的這門手藝?
更有攤主對此直言:「嗨,遊客需要什麼我們就賣什麼唄,上門的買賣還能不做?」 嗯,真是聽著好有道理,小北無力反駁。
此外,旅遊景點的街頭還有借京城老字號打「擦邊球」,掛羊頭賣狗肉,比如什麼「全益德烤鴨」,聽名字就叫人貽笑大方。
說起來,似乎國內知名旅遊城市中,都有「專坑」外地遊客的美食街,比如西安的回民街,上海的城隍廟,成都的寬窄巷子,重慶的磁器口,杭州的河坊街,南京的夫子廟......
基本都是本地人不去,外地人擠破頭也要挨宰打卡的「剩地」。
但是北京的旅遊街道又與之有所不同,至少小北在成都錦裡逛吃時,就沒看到「老成都炸醬麵」的招牌。
「老北京」
傳承有序 方為正題
在「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兒」博主、市人大代表孟令悅看來,名不副實的老北京商品,嚴重傷害了北京文化,也傷害了北京人的美好回憶,更在外地遊客心中給北京文化抹黑。
「我覺得老北京的東西,除了要有歷史、有故事,還要有一定的共識,就是多數北京人比較認可的,才可以叫『老北京』。」孟令悅認為,「北京人不僅希望留存自己的美好回憶,還希望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外地遊客,如果什麼東西都用『老北京』,無疑有損北京形象。」
民俗專家、北京民俗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朱羿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表示:「所謂『老北京』應該滿足三個條件,首先要有一定的歷史,其次要是北京特有的,最後還應該有一定的文化內涵。」
朱羿認為,以現在來看,至少應該是民國及民國以前的,才能算得上「老」,時間太短,不太適合使用「老北京」標識。另外很重要的就是特有和文化內涵,像泡麵、炒麵、炸雞之類,全國各地都存在的商品,也不適合稱為「老北京」。
當然,朱羿也表示:「民俗是一種活的傳承,它是動態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許二三十年後,咱們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東西也都可以競爭『老北京』了。」
對於朱羿主任的觀點,小北深表贊同,民俗是傳承的,不會是一潭死水,茲要是好吃食,好玩意,隨著時間的更迭,大眾的認可,都會進入民俗行列中,匹配「老北京」的名頭;當然,前提是必須要好,不能胡來瞎扯。
說到這裡有朋友可能要問了,那究竟到哪才能品嘗到正宗的北京小吃,體驗到最濃鬱的京味兒民俗呢?您問小北,算是問對人了!
牛街
常言道:「北京小吃在宣武,宣武小吃在牛街。」相比京城網紅景點街區,牛街小吃純粹的多,正宗的多,原汁原味的多。
牛街清真超市
首先,超市門外檔口就是「年糕雙壁」——伊寶荷葉甑糕與白記年糕。
甑糕,黃米年糕、白米年糕,豌豆黃、驢打滾......不僅顏值在線,味道更是絕倫,您看這排起的長隊,便是明證。
超市一層,集各大糕點名鋪於一體,桂香春、大順齋、桂素齋、天成祥等老字號糕點鋪「群賢薈萃」。
聚寶源
清真超市南邊挨著的就是聚寶源了,如今這裡算是京城銅鍋涮肉第一家了,認可度超高,看牛街四條十字路口排著的長隊,圍坐等號的食客們,吃一次等3個小時,是常態。
洪記小吃
清真超市的對面,牛街路東,便是超人氣的洪記小吃店,這裡排長隊也是常事。
洪記的炸糕,在小北看來,在京城可穩居「三甲」,酥脆而不油膩,甜香而不齁嗓,吃完一個,還想再來一個;
而椰茸卷,即便是在年糕行業競爭激烈的牛街,洪記也是可以脫穎而出的,椰絲香氣混搭著豆沙與糯米的軟糯綿香,根本停不下來。
牛肉粒和牙籤肉,是洪記兩款招牌肉食。
寶記豆汁
輸入胡同西口不遠處,老北京人的最愛。
冰鎮豆汁、炒紅果和醃酸菜,算是寶記三大「絕學」了,大部分人是奔這三樣去的。
此外,這裡也有其它清真食品在售。
老誠伊羊蠍子
北京城最好吃的羊蠍子火鍋,牛街店是其總店。一到秋冬季,這裡就火爆異常,一座難求啊。
老爆肚滿
因為胡同治理,原位於南橫西街的這家老店如今開在了老誠伊總店的店面中,燒餅夾牛羊肉,豆泡湯,爆百葉、爆肚仁,這些經典吃食,即使換了新址依舊味道如昨。
這裡的爆肚才可稱之為「老北京」爆肚,您來之後嘗嘗就知道跟街頭小碗裡帶著湯水的那種味道上有何不同了。
牛街好吃的館子還有很多,小北不一一列舉了,總之一句話:牛街的餐飲可以代表「老北京」!您在這裡吃不到「假冒偽劣」。
護國寺
貌似這條街上也有不正宗的北京小吃在列,但沒關係,小北給您挑選的這幾家,保證都是正宗「老北京口味」。
護國寺小吃
京城有不少護國寺小吃連鎖店,而在護國寺街上的,便是其總店。奶油炸糕、燒餅夾肉,麵茶,豌豆黃、牛肉餅、糊塌子......
還有馬上元宵節到來前的水果餡兒元宵......小北說的這幾樣,您放心點,都是該店下單率超高的吃食。
惠豐門丁肉餅
門丁肉餅算是北京小吃的一款經典,不會吃的主兒經常燙嘴外加滋一身油,這個就得勤吃多歷練才行,小北就是這麼過來的,護國寺街的這家惠豐門丁肉餅就是不錯選擇,您一定要去嘗嘗。
富華齋餑餑鋪
甜品其實是老北京小吃裡的重要組成部分,絕不僅僅是一瓶北冰洋,一罐老酸奶,一個塑料紙瓶的酸梅湯就能概括的。
富華齋餑餑鋪裡各式的滿族糕點,比如額芬白糕之類的,精緻好吃,吸粉利器,您可以感受下早年間的旗人,生活是多麼滋潤、講究。
前門
前門,那可是「冒牌老北京」出沒的重災區,前文多有描述,不少外地遊客在此著了道,那為何小北還給您介紹呢?因為前門其實好館子不少,您可能是沒去對地方。
比如便宜坊和全聚德兩大烤鴨的前門店面,做的都算正宗,或許價格不菲,但是絕對是真的,比那些切幾片鴨肉就按份售賣的窗口烤鴨,強多了。
錦芳小吃
經營的也是清真小吃,和護國寺近似,相較而言,這裡的元宵和豆汁貌似更勝一籌,名氣也更大。
天興居
炒肝和包子是北京人最愛吃的早餐「CP」之一,而天興居算是京城名聲最大的炒肝包子店了。很多外地朋友受不了炒肝的味道,其實吧,這個也得多吃,多吃可能您就適應了。
都一處
燒麥做「絕」了的店鋪,就是價格小貴。但真的是好吃,還是那句話,您來嘗嘗就知道這裡的燒麥和街頭的不同之處了,貴有貴的道理。
炸糕辛
北京好吃的炸糕店其實不少,炸糕辛能在如此競爭環境中居於高位,自然是功夫了得,記得要吃剛出鍋的。
對了,說到前門,您還應該逛逛北京坊。
北京坊
這裡是以當年的勸業場為核心,於原址重修,在保留民國時期的建築風貌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國際城市的當代精神與特色,呈現出傳統與時尚相交融的東方情調的民俗文化場所。
在這裡,您能了解「四大徽班」進京的梨園往事;
還能欣賞琺瑯手錶為代表的國貨潮流;
北京如今的旅遊街道千篇一律,商業氣息濃重,或許在這座築起的高樓裡,反倒能讓您在商業化和民俗文化間,找到個平衡的契合點,您不妨來走走。
其實只要您擦亮雙眼,正宗地道的「老北京」,還是隨處可見的!
參考文獻
北京晚報 《這些「老北京」,才不是咱老北京!》
部分圖片來源新浪微博,作者見圖片水印
整理/壹月陸日
大家都在看